项目式学习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2024-07-03 21:04刘瑞强
山西教育·教学 2024年6期
关键词:方程式氧气化学

刘瑞强

在初中化学教育领域,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依赖于教师讲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信息,缺乏实际应用和深度思考的机会。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科学思维,教育界开始积极探索与项目式学习有关的教育方法。项目式学习是一种基于任务驱动的教育方法,它强调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合作学习,并将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引入项目式学习,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去探索和实践,也能促使他们在课堂内外进行自主学习。

一、探究问题导向,引发学生好奇心

探究问题导向的核心目标在于引发学生内在的好奇心。通过提出问题、呈现化学现象或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渴望,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和学习过程。探究问题导向教学不仅能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知识概念,而且能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以为其未来的学术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节《氧气》为例。教学时,教师为了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先提出问题:“为什么火需要氧气才能燃烧?”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然后,教师引入一段视频或实际演示,展示火燃烧时与氧气的关系。看完视频或实际演示后,教师回答所提出的问题:“因为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它涉及燃料与氧气之间的氧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燃料的分子与氧气分子发生反应,产生新的分子,并释放出热能和光能,形成我们所看到的火焰。”接着,教师鼓励学生自主提出相关问题,如“氧气是什么?”“为什么火烧不了水?”等。在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进行一系列实验,如氧气的制备实验、燃烧反应实验、火焰颜色变化实验等,回答他们的问题。同时,教师也可把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观察、记录、讨论并分享实验结果。在学生进行实验和讨论后,教师可以引入理论知识,介绍氧气的性质、用途以及与燃烧的关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结果和问题的答案。最后,教师鼓励学生总结他们的学习成果,讨论氧气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包括火灾预防、燃料燃烧等实际情境,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

二、问题解决策略,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问题解决策略旨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这种方法教导学生如何主动面对挑战和问题,通过有条理的方法和创造性的思考找到解决方案。问题解决策略强调分析、提出假设、测试和反思,鼓励学生跳出传统思维框架,寻找多样化的解决途径。

以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节《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为例。教学时,教师先提出问题:“我们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为什么方程式中的化学式要平衡?”以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然后,教师把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化学方程式,鼓励他们自主提出关于该方程式的问题或困惑。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操作一个简单的实验,如酸和碳酸氢盐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要求每个小组观察反应过程,并用化学方程式描述这个反应。学生将他们的实验结果与列出的问题进行比较后进行小组讨论。在学生讨论后,教师引入化学方程式的基本原理,教导学生配平化学方程式的主要目的是遵循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的原则,确保在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量以及电荷数都保持不变。最后,教师引导学生配平化学方程式,让他们继续练习书写和平衡化学方程式,并根据他们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进行反思。学生尝试回答之前提出的问题,并逐渐提高他们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技能。此外,教师要求学生将所学应用到不同的化学反应中,书写方程式并与其他学生分享其发现,促进知识的分享和合作学习。

三、运用合作学习法,增强学生交流与合作

合作学习方法旨在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这种方法鼓励学生一起参与学习活动,共同解决问题,分享知识,以达到更深入的理解和学习效果。合作学习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术水平,还强调了社会性和情感表达,促进了学生综合素养和人际关系的发展。

以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第二节《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为例。教学时,教师先为学生划分小组,每组约有三名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以便互助和共同学习。每个小组分发相关的学习资料,包括课本、笔记、化学试剂、实验器材等,这些资料将帮助学生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概念。同时,教师给每个小组分配一个特定的中和反应,如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鼓励学生一起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共同解释观察到的现象,并讨论反应的机理。然后,教师引导每个小组提出一个关于中和反应的问题,如“中和反应为什么会产生盐和水”。小组探讨完之后,教师进行讲解:“这是因为酸是氢离子的来源,而碱则提供氢氧根离子。当这两种离子结合在一起时,它们就形成了水。同时,酸中的阳离子和碱中的阴离子结合在一起形成盐。这个过程被称为中和反应,因为它将酸性和碱性物质中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中和,产生中性溶液。”教师讲解过程中,每个小组的学生可以分享他们的观点和理解,同时互相补充和纠正,小组向全班汇报他们的实验结果和问题解答时,教师可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向他人传递知识。最后,教师组织全班讨论,帮助学生总结中和反应的关键概念。通过讨论,学生能够更全面地理解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沟通能力。

四、情境模拟策略,提升学生学习实用性

情境模拟策略旨在提升学生的学习实用性。通过情境模拟,学生被置身于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以解决实际问题或应对特定挑战。情境模拟策略不仅能丰富学习体验,还强调了实用性,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从而更好地应对现实生活中的挑战和机遇。

以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节《燃烧和灭火》为例。教学时,教师先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介绍燃烧的概念,并提出“什么是燃烧?”“在哪些情况下燃烧会发生?”“如何灭火?”等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然后,教师解答问题:“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通常涉及物质与氧气之间的反应,伴随火焰、热量和光能的释放。燃烧通常需要燃料、氧气和点火源三个条件,被称为火的三要素。要灭火,通常需要去除或限制火的三要素之一。”随后,教师进行一个安全的燃烧实验,如点燃一根蜡烛,让学生观察火焰的特性。接着,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燃烧的条件,如氧气、燃料和点火源以及为什么这些条件是燃烧发生的必要条件。学生可以进行一系列简单的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如可以在一个密闭的容器中点燃蜡烛,观察火焰何时熄灭。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强调实验中的安全意识,让学生了解燃烧可能导致的危险,并提供灭火工具和方法的基本信息。完成实验后,学生汇报他们的实验结果,并与全班一起讨论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燃烧的基本原理,并解答他们的问题。最后,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一次简要的回顾,再让学生完成一份小测验或练习,以评估他们的理解程度。

总之,项目式学习是一种积极而富有成效的教育方法,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并促进他们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具体教学中,教师应继续研究和改进项目式学习的实践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他们的未来做好充分准备。同时,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师应更好地发挥项目式学习的潜力,让学生在化学教育中获得更加丰富和有意义的学习体验。

(作者单位:甘肃省甘谷县第五中学)

(责任编辑金灿)

猜你喜欢
方程式氧气化学
火星上成功制造出氧气啦
聚焦空气与氧气
巧配化学方程式
氧气的测定与制取
挑战一级方程式
教养方程式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