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赋能教师队伍建设高质量发展

2024-07-03 11:59:12雷海环陈艳宇肖倩
教育家 2024年25期
关键词:人工智能幼儿评价

雷海环 陈艳宇 肖倩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崛起和广泛应用,教育已正式迈入个性化时代。然而,在推动幼儿园教师发展的过程中,人工智能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北京明天幼稚集团从现实需求、实践基础和策略探索三个层面出发,全面构建人工智能推动教育发展的新模式。

迎接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挑战

在人工智能的时代背景下,人与机器的融合已成为必然趋势。2005年,美国学者科勒和米什拉提出了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这也决定了高质量的教学要思考“教什么”和“学什么”,处理好“如何教”和“如何学”。如何借助人工智能提升教师素养,以更好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这对教师的信息筛选、技术应用和精准支持幼儿个性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智慧教育环境建设进程不一。受限于资金投入、技术实力等硬件,以及教育理念、师资力量等软件的影响,不同地区和园所之间的智慧教育环境建设水平存在明显差异。我们需要持续加大投入力度,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技术水平,以推动智慧教育环境的均衡发展。

教师信息素养参差不齐。教师在智慧教育环境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信息素养不仅反映了智慧教育的软实力,还是智慧教育成功的核心要素。然而,受教育理念、教育环境等因素影响,教师之间的信息素养存在显著差异。部分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基本认知和应用能力尚显不足,这无疑成为普及人工智能、推动教师队伍建设的一大挑战。

人工智能实际应用流于形式。由于教育本身的特性以及教师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掌握程度等因素,人工智能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往往更多停留在表面。这提醒我们,在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时,需要审慎地考虑其适应性和可行性,以确保其能够真正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人工智能安全风险亟需规避。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所带来的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如何确保教育数据的安全、保障隐私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推进智慧教育环境建设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安全风险,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范和规避。

健全人工智能项目管理和评价体系

深耕教育变革的潮流之中,我们要学会创新实践,探寻和推动智慧教育,不仅要注重教育资源的积聚和教学实践的积淀,还应锻造一支具备卓越素养的教师团队。以此为基础,我们期待不断探索人工智能与学前教育的深度融合,形成特色鲜明的教育范式。

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是人工智能应用的基石。为了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我们不仅从硬件上升级设备,还从软件上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这些设备的引入不仅能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还能为幼儿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每个幼儿的成长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

教师的信息素养和技能培训是人工智能应用的关键。我们依托国家级、市区级和集团平台,系统性地组织教师开展各类信息化教育培训,开启教师对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新思考和新探索。依托研究共同体,我们以科学的态度不断探索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策略,以实现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例如,在实际运用中,教师利用自动会议记录功能和智能会议系统,高效生成科研项目研讨会、教研活动等会议记录,从而减轻行政工作压力。

健全的项目管理与评价体系是人工智能应用的保障。以“加速构建未来学前教育的智慧环境”为方向,我们建立健全人工智能项目管理和评价体系,为人工智能的实践运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首先,组建专班,统筹部署人工智能项目。我们以教科研部为牵头单位,联合各部门共同构建一个总部统筹、园所自主的多层级人工智能项目组,激发各层级教师的潜力,共同推动项目稳步开展。

其次,强化监管,稳步推进人工智能项目。项目组运用PDCA管理工具,对项目的进度和质量进行全面监控,确保项目按照既定目标稳步推进。同时,建立风险评估与应对机制,及时发现并化解潜在风险,保障项目的稳定进行。例如,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实时观察儿童的兴趣点、情感状态及专注程度,依托数据分析能力,迅速生成涵盖园所整体、各班级及个体的综合报告,为教师调整教育策略提供有力支持。

最后,多维评价,动态优化人工智能项目。为全面评估人工智能项目的实施效果,我们采用智能数据分析技术和过程评价平台,有机结合即时性评价与阶段性评价,逐步完善评价体系。同时,确保幼儿与教师共同参与评价过程,形成双主体的评价机制。此外,为了系统地记录幼儿的成长历程,教师建立幼儿数字成长档案,丰富过程性评价的内容与形式,确保每一位幼儿都能够全面、均衡发展。

提供多元的人工智能探索路径

深入调研:人工智能的应用现状。我们运用SWOT分析法,对教师人工智能技术的掌握情况、应用实践以及未来期望等方面进行深度走访调查。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教师在人工智能技术的认知与应用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如理解不深入、技能掌握不全面、应用思路受限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效果。

共建平台:构建合纵连横的网状学习共同体。为解决人工智能项目面临的挑战,我们构建了“总部—园所—项目组”的网状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每位成员可以发挥自己的专长,分享自己的经验,同时可以从他人的经验中汲取知识和灵感。通过共同体的交流和学习,各园区可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形成更加完善的教育体系,为幼儿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

探索路径: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新路径。我们致力于人工智能与学前教育的深度融合,借助“135X”幸福课程体系,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试点园所,以促进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与持续进步。“135X”幸福课程体系根植于幼儿幸福成长,为人工智能项目的落地提供了丰饶的土壤,也为一园一品的课程群提供了多元的人工智能探索路径。

首先,试点先行。我们筛选出具备先进教育理念、较好信息技术基础的试点园。试点园主动探索人工智能与课程体系建构之间的联系,形成了“人工智能+体育、人工智能+阅读、人工智能+科学”的模式。

第一,激趣启智:人工智能与幼儿兴趣紧密结合。我们以幼儿兴趣为出发点,巧妙地融入人工智能技术,打造无边界的学习环境,为幼儿构建能够主动学习和自由交往的平台。比如,通过引入触控一体机、墙面实验室等人工智能设备,开展打地鼠、绘画彩虹、观赏星空等游戏,幼儿可以身临其境地探索世界,不仅能激发好奇心,还能促进视听美感的发展。

第二,特色融合:人工智能与园所特色紧密结合。各试点园结合自身的阅读、体育、科学等特色课程,构建独特的“人工智能+教育”课程体系。例如,体育特色园中引入智能体测设备,通过人工智能收集幼儿体测数据,为教师制定科学合理的体育活动教案提供翔实的依据。

第三,赋能成长:人工智能与教师发展紧密结合。我们通过“行动—反思—对话”的模式,深入探索人工智能在学前教育领域实践运用的困惑、挑战及解决举措,以此满足教师对人工智能的学习需求,构建教师人工智能素养提升的内生机制。同时,我们利用先进的智能数据分析库,协助教师高效收集信息、精准设计教学计划,以优化教学流程,提升教学质量。

其次,多方共建。借助智能信息交流平台,试点园实现了家园之间、园区之间的双向联系,使教育更加贴近家庭、贴近幼儿。家长可以通过平台了解幼儿在园的学习生活情况,与教师及时沟通,共同关注幼儿的成长,园区之间也可以互相学习、交流经验,形成协同教育生态。

最后,总结推广。以某试点园为例,他们尝试将机器人应用于不同的区域游戏中,通过构建情境、及时互动和提供灵感等方式,为幼儿的游戏表演、绘本阅读和美工绘画等活动提供有力支持。未来,不同课程群的试点园教师将进一步探索人工智能与课程特色紧密结合的方式,形成具有可推广、可复制的“人工智能+教育”的新模式。

畅想未来教育,我们希望借助人工智能技术为幼儿的成长过程提供科学、全面的评价,以此促进幼儿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发展,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人工智能幼儿评价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天津教育(2023年2期)2023-03-14 07:34:52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石油沥青(2021年4期)2021-10-14 08:50:44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12
2019:人工智能
商界(2019年12期)2019-01-03 06:59:05
人工智能与就业
IT经理世界(2018年20期)2018-10-24 02:38:24
数读人工智能
小康(2017年16期)2017-06-07 09:00:59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5:23
下一幕,人工智能!
南风窗(2016年19期)2016-09-21 16:51:29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