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广西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4-07-03 15:42:45黄剑庞丽丹
汽车与驾驶维修(维修版) 2024年6期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黄剑 庞丽丹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汽车产业

中图分类号:F427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2020年,中国发布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在今年的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多次提及加速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并将其确定为战略新兴产业之一,培育新质生产力,这彰显了我国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视和决心。在这一背景下,广西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战略新兴产业进行重点培育,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绿色转型升级,目前广西已初步形成了一条以柳州、南宁为中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本文将从市场规模、技术创新、新能源生态体系、产业链和政策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为广西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献言献策。

1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1.1 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首先,从市场规模来看,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及市占率不断提高。据中汽上险数据显示,2023 年中国乘用车市场实现了2400 万辆的销售业绩,其中新能源汽车售出了761 万辆,市场占有率飙升至31.6% ;2024 年1 季度,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更是高达256 万辆,市场渗透率突破35.2%(图1)。

其次,从技术创新来看,中国新能源汽车已经具备技术、成本、体系、规模等综合优势,上下游产业链发展成熟。在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技术方面,中国新能源汽车已经走在全球前列,尤其是电池技术,如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和上汽通用五菱的神炼电池等。此外,新能源汽车在智能化方面也在国际领先,这使得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国际竞争中更具优势,有利于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升级提质。

在政策支持方面,中国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例如,购买新能源汽车免购置税;在公共领域如城市公交、出租、环卫、政府公务用车设定电动化比例;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燃油车置换新能源汽车补贴;支持企业建设充电站,完善新能源生态体系等[1]。同时,2018 年政府印发了《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健全回收利用体系,拓展梯次利用场景。

1.2 广西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广西的汽车发展起源于20 世纪60 年代末。1969 年,广西第一台汽车在柳州诞生,从此开展了广西几十年的造车之路,逐渐发展成为了以柳州为中心的现代化汽车城。从产业规模上看,集聚在柳州、南宁等地,拥有上汽通用五菱、东风柳州、广西汽车集团、南宁比亚迪和一汽解放等新能源汽车整车研发及生产基地,根据广西“十四五”规划,2025年将达到年产100万辆。在新能源配套产业链上,引进了国轩高科、臻驱科技、赛克瑞普、株洲中车时代及多氟多等科技企业,形成整车、电池、电机和电控等全产业链体系。

在市场规模上,据中汽上险数据统计,2023 年广西汽车销量52 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22 万辆,新能源渗透率达41.6%(图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7 年上汽通用五菱率先推出了E100 新能源汽车,政企联动推出“柳州模式”,在全区范围内选取200 多个示范点,规划免费专用车位、建充电柱,借助政府力量解决购车、充电、停车、行车安全等问题,柳州的新能源汽车得到了快速发展,在2023 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更是高达50%。2022 年,上汽通用五菱公布新能源汽车突破100万辆,是新能源汽车最快突破100万辆的车企,广西也一举跨入新能源汽车产销大省行列。

广西新能源汽车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一席之地,还在国际市场取得了显著成绩。上汽通用五菱在印尼建立了生产基地,具备了海外生产能力;广西汽车集团的新能源汽车产品也行销海外多个国家。这表明广西新能源汽车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国际竞争力。2022年五菱Air ev 作为上汽通用五菱的首款新能源全球车,在印尼首发上市,宣布五菱新能源汽车正式登录国际市场,同时这款车也成为印尼G20峰会官方用车,这说明五菱新能源车已得到了印尼政府和国际社会的高度肯定与支持。2023年五菱宏光MINI、五菱Air ev、缤果(BinguoEV) 相继登录越南、泰国、印尼市场,不断丰富新能源产品矩阵,开辟国际市场。同时,广西汽车集团的海外销量也在逐年增长,新能源汽车成为出口的核心增长点。

广西新能源汽车在技术创新、科研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果。例如,广西汽车城柳州就拥有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2家,自治区级工业设计中心15家,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37家,自治区级智能工厂企业36 家、数字化车间企业21家,上汽通用五菱入选工信部2022 年度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2]。在自治区政府的指导下,上汽通用五菱实施“一二五”工程,“一”打造广西最高层次、最高水平的科技研发平台,促进创新成果加快转化为新质生产力;“二”是形成纯电、混动两个百万产品集群;“五”是形成五个百亿产业集群,在灵犀动力、灵眸智驾和神炼电池等技术上实现了技术突破,并应用于旗下产品上,这些成果的落地,也正是广西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成功缩影。东风柳汽推出“龙行计划”, 构建新能源核心产品群,打造核心技术,构建核心生态,加速推动东风风行全面新能源转型升级。

2 广西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品牌力较弱,竞争力不足

广西新能源汽车产品竞争力不足,没有形成品牌效应,五菱、东风等主要车企长期处于低端市场,给消费者造成了低端廉价的品牌形象,品牌向上发展困难。目前,汽车的营销卖点已逐步转移到产品的技术营销上,由于广西新能源汽车起步晚,技术实力积累不足,技术品牌推广尚处于起步阶段,所以导致其品牌的美誉度和信赖度不够高,产品竞争力不足。近年来,合资车企大众、丰田、本田等开始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及传统燃油车价格下探;国内车企比亚迪、吉利、奇瑞和广汽埃安等车企价格下探及抢占A00 级小车市场,广西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空间进一步被威胁。

2.2 新能源汽车技术、人才积累不足

广西新能源汽车起步于A00级小车,虽然在A00 级市场积累了雄厚的新能源技术,但在主流的A 级、B 级车领域缺乏技术积累,导致在续航里程、充电速度、能量密度等关键技术指标上与国内其他新能源车企相比并不占据优势。此外,本地智能化、网联化、国产芯片、智驾系统等配套产业的短板也尤为明显。尽管以上汽通用五菱为代表的企业推出的灵犀动力、神炼电池和灵眸智驾等新技术,具备了与其他新能源车一较高低的实力,但想要获得市场的认可还需要时间的验证。另一方面,广西在新能源汽车技术人才培养方面的投入不足,导致高层次人才缺乏,无法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由于广西处于中国西南,经济发展落后及城市吸引力不足,导致在吸引和留住人才方面的政策环境、经济待遇等也缺乏竞争力,使得人才流失现象严重。

2.3 新能源生态不完善

与国内大部分省份相比,广西经济相对落后,新能源汽车生态体系不够完善,充电设施布局不均衡,而且广西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续航普遍低于500km,所以即使广西政府正加大力度完善充电基础设施,但是仍有许多社会车辆得不到充足的补给[3]。例如,广西区内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桩配置较少,特别是节假日长途出行面临补电困难的现状。在部分城市及大部分农村地区,充电设施的建设比较滞后,这使得新能源汽车在这些地区的推广和应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4]。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的体系并不完善,目前缺乏标准化的回收流程和体系,缺乏回收渠道,企业之间的协作和配合也不够紧密,导致了回收过程中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影响了回收的效率和效果[5]。

2.4 售后服务体系不健全

广西近几年新能源汽车销售量迅速增加,但是售后服务体系不健全仍是限制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问题之一。在整个产业上,售后服务人才有着巨大的缺口,不同品牌的新能源车的售后服务网点分布也存在差异。在偏远地区缺乏售后服务网点,售后维修、保养不方便,进而影响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长久发展[6]。汽车后市场中车辆维修、改装、保养等环节需要的零部件需求时间、需求数量难以预测,因此较多售后网点没有备货,导致零部件物流供应效率比较低;新能源汽车更新换代速度很快,旧款车型需要的零部件可能已经停产,则此零部件需要定制生产,导致维修成本高和维修周期长,最终影响消费者的满意度[7]。

3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建议及展望

3.1 加强技术科研创新,打造技术品牌实力

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虽然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从政策驱动向市场引导的发展阶段转变,但政府在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方面仍发挥着重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首先,政府加大资金支持推进以上汽通用五菱牵头成立的广西新能源汽车实验室建设(图3),实验室依托高校及院士等行业顶尖资源,深入开展基础技术研究和前瞻技术探索,构建“应用基础研究—产业化共性关键技术开发—成果转移转化—产业孵化—市场推广”的全链条研发体系,促进创新成果加快转化为新质生产力。其次,鼓励和支持高科技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加入到广西新能源实验室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同开展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创新,突破技术壁垒,打造全链条研发和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一流创新基地。

技术品牌的打造不仅仅需要强大的技术实力背书,也需要在产品设计、用户体验等方面进行全面提升,开发出具有竞争力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一方面,企业应加大对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零部件的研发投入,将技术创新作为核心驱动力全面转型新能源,形成自主的技术体系并不断夯实技术实力,如上汽通用五菱的神炼电池技术、灵眸智驾技术、灵犀混动技术等。在产品开发过程中,由于新能源汽车产品更新迭代快,应优化传统的燃油车开发流程,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把最新的技术快速应用到新车型上,保持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在营销上,将技术作为产品的核心卖点,以技术背书,通过展示技术实力,赢得消费者对品牌的信赖及认可。

此外,企业还应关注产品的质量控制和管理,引入高端精益智造技术,实现产品快速迭代过程中生产的柔性化和智能化,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建立生产数字化管理中心,实现生产过程的动态化管理,及时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调整不同产品及配置的生产计划。另外,制造的智能化也应在营销上有所体现,展现新质生产力下的高端制造技术,在市场上给用户留下高科技工厂的印象(图4)。

3.2 借助东盟地理优势,国际化发展与品牌赋能

广西地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核心地带,地理优势得天独厚,企业应因地制宜利用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加快新能源汽车产品扬帆出海、向海图强。这不仅意味着广西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上取得的成果推向了国际舞台,更是为广西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注入了一股强大的国际化动力。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企业应积极寻求在国际会议和赛事上的曝光机会。例如,五菱Air ev 成为了G20 峰会、东盟博览会的官方用车(图5);五菱Air ev、BinguoEV 和CloudEV 成为世界水资源大会的官方用车。这些荣誉不仅是对产品质量的肯定,更是对广西新能源汽车产业国际地位的认可。此外,企业还应高度重视海外市场的证书认证和产品评奖,为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赢得更多信任与认可,为企业在国际市场树立更高的品牌形象。利用海外市场取得的成果助力品牌力的提升,赋能国内市场,进一步推动广西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持续发展。

3.3 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形成规模效益

根据《广西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广西将全面打造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供应体系,形成从零部件到整车的全产业链生产体系[8]。上游通过战略合作和投资引进等方式,引入电池、电机和电控等核心产业链,实现核心零部件供应商本地化,降低供应链的运输及时间成本,提高供应链的灵活度及反应速度。下游产业链应加快商业创新步伐,利用数字化技术优化供应链管理、生产计划和配送流程;建立数字化的供应链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作业,实时动态监控每个零部件的状态,从而提高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和灵活性。

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开放共享的平台,在主机厂研发新车型阶段,上游核心供应商提前介入共同开发,通过技术共享和资源整合,缩短产品开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提高新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此外,供应链企业与主机厂应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应对市场变化和挑战,实现上下游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和共赢局面。

3.4 建设新能源基础配套设施,完善新能源生态体系

推动新能源汽车可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建立完善的新能源生态体系。一方面将“柳州模式”在全区范围内推广,在公共区域划出免费或低收费新能源停车位,加快公共充电桩的建设,合理布局,使充电柱利用率最大化;另一方面简化私人充电桩安装流程,鼓励用户建立私人充电桩,节约社会资本[9],试行个人充电桩共享模式,提高个人充电桩的利用率。

为了保障用户的充电体验和安全,政府还可制定充电服务标准、充电设施的建设和管理规范,对充电桩服务商进行统一化管理,避免运营商间不良竞争,提高用户充电服务满意度。打造“桩联网”,分阶段推进多样化商业运营模式,实现跨界、多元、市场主导的充电产业商业运营模式。在新能源电池回收上,制定针对不同类型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回收标准和技术规范,提升回收效率和安全性;建立回收网络,将回收的电池进行再利用,将它们作为能源储存设备,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支持[10]。

3.5 健全政策扶持体系

一方面,政府出台新能源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对新能源汽车的战略布局以市场导向为主,政府干预为辅,建立良好的营商环境,引导产业高质量绿色发展;另一方面,根据市场情况制定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支持政策,开拓升级品牌营销方案,如新能源汽车下乡购车政策、新能源汽车以旧换新补贴政策等,从而激发市场的活力。

在人才方面,新能源汽车产业需要大量的技术、技能人才,政府应联合企业制定有吸引力的人才引进政策,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不断完善识才、引才、留才、用才和爱才的政策措施和体制机制,如柳州探索建立了政府培育引导、企业牵头建设、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人才飞地”新模式,实现人才和研发在外地、转化和落地在柳州。

为了进一步激发创新创造的活力氛围,应定期举办全国技能技术创新大赛、人才周活动等(图6),为企业及技术精英们提供了一个展示技术能力、切磋技艺的舞台,也可以为政府和企业甄选出了一批出类拔萃的技术能手。同时,也应给予他们相应的荣誉和激励,这不仅是对他们个人能力的认可,更有助于营造广西创新创造的积极氛围。

3.6 完善售后服务体系

为了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还需要完善售后服务体系,解决用户的用车忧虑。政府和企业应加强对售后服务人员的队伍建设,建立完善的技术培训体系,如在职校及技术学校中开设新能源汽车维修及养护等相关专业,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技能型人才。整车企业利用新能源汽车智能化的优势,通过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预测后市场对零配件的需求,进行物流网络战略布局,探索合理仓储管理模式,从而提升新能源汽车后市场零部件物流体系管理运作的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

4 结束语

本文基于广西新能源汽车的现状,从市场规模、技术创新、人才、新能源生态和出海情况分析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从科研创新、品牌力、向海图强、产业链协同发展、新能源生态、政策扶持以及售后服务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广西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建议,助力于推动广西新能源产业高质量绿色发展,打造广西新能源产业高地。

作者简介:

黄剑,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汽车行业发展。庞丽丹,本科,经济师,研究方向为采购及物流领域。

猜你喜欢
新能源汽车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装配式支吊架在汽车产业集聚区的应用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新民周刊(2018年11期)2018-04-02 04:29:06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解读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人民论坛(2018年5期)2018-03-12 00:16:18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祖国(2018年1期)2018-02-02 18:01:45
浅谈新能源汽车的概况和发展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及分析
关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若干思考
大经贸(2016年9期)2016-11-16 16:16:24
基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对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付于武: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十三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