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亚伟
我经常对孩子说:“你现在多么幸福,有这么多吃的、玩的。我们小时候,一年到头只有过年和中秋节吃得上两次肉,整天吃炒得没滋没味的萝卜白菜和土豆。我们小时候没有玩具,自己缝个沙包、做个陀螺就是玩具……”孩子惊奇地看着我,显然对我说的“我们小时候”的生活无比陌生。
而类似的话,我的父母也经常对我说:“现在的人多幸福!我们小时候,经常挨饿,那时候我连树皮都吃过。穿的就更不用说了,每件衣服上都打满了补丁。那时候住的房子都是土坯房,冬天冷得要命……”
普通人是从日常生活的层面说的,除此之外,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是如此。我们很容易把现在的生活跟从前相比,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在一篇文章中也写道:“中世纪的旅行家一天走上二百里已算飞快,现在坐飞艇不用几十分钟就可走几百里了;中世纪的著作家要发行书籍须得请僧侣或抄胥用手抄写……一年还不定能抄完一部书,现在大书坊每日可出书万卷……中世纪许多书籍是新奇的……现在图书馆林立,贩夫走卒也能博通上下古今……”
朱光潜先生所说的“现在”,对如今我们来说已经是“从前”了。如今飞机满天飞,高铁不断提速;如今的书随便看,想看哪类书立等可取,无论电子版还是纸质版……现在这个时代,物质水平比朱光潜先生那个时代不知道进步了多少倍。
社会在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现在我们生活的舒适程度,应该跟古代的王公贵族差不多,甚至比他们还要舒适。夏有空调,冬有暖气,一年四季都可吃到想吃的水果蔬菜,想获取什么资讯上网搜索即可。这是从前的人无法想象的,无论是居住条件、饮食水平还是精神生活,科技的不断进步,推动着我们的生活不断向前。整个世界都是如此,我们都是时代潮流的追随者。那么问题来了,如今能享受如此舒适的生活,我们比从前的人幸福吗?
按理说我们应该比从前的人更幸福,可是事实上,人对所拥有的东西往往习以为常,不会有那种喜从天降的巨大幸福感。比如我的孩子,他感觉不出有肉可吃、有玩具可玩很幸福,他觉得这是天经地义的。再比如我,也不觉得丰衣足食有多幸福。这是因为我们的幸福触觉迟钝了吗?其实并不是。根本原因是,幸福是另一种感觉,而感觉这种东西跟人的情绪一样,无论社会如何进步,生活水平如何提高,人人都无法摆脱喜怒哀乐。人生在世,无论你是平头百姓还是王侯将相,都要体验悲欢离合。左右人情绪的缘由可能不一样,但体验是共通的。
人活着都是需要幸福感来支撑的,而幸福感多数时候与客观条件无关。我们的幸福感来源于多种途径,比如劳动的充实、创造的成就、胜利的豪迈等等,还有与亲人团聚的欢乐、与朋友重逢的喜悦、与他人合作的愉快等等。所以说幸福更多是一种精神层面的东西,而精神层面的满足感,源于人本身对情绪的调整和心态的把控。古人有句话说到了点子上:知足常乐。人只有勤于修心,时刻保持内心安定,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幸福不论境况和出身,也不论从前和现在。所以与其说幸福是一种心态,不如说幸福是一种能力。
(编辑 高倩/图 槿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