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朗读/田玉彬
《千里江山图》为何如此璀璨、辉煌?因其用色的观念性大于写实性。比如,现实中山不都是这样青,水也不一定那么绿,云雾少见金黄,但在文化观念中,祥云就该是金色的或多彩的,天与山就该是青色的,水与地就该是绿色的。所谓颜色,历来不只属于眼睛,也属于头脑,属于人心。《千里江山图》的颜色尤其如此。赋予它颜色的,既有追梦少年希孟,也有艺术帝王徽宗,所以,它实际上混合了很多种“颜色”。它所呈现的,不仅是事实的颜色、审美的颜色,也是观念、理想、青春、信仰、生命以及政治的颜色。一言以蔽之,它何止呈现了璀璨的、辉煌的颜色,应该说,《千里江山图》本身,就是大宋的颜色。
A:走上这条道路,缘起于那年的一次意外。在普通人印象中,中国古代绘画要么是黑白的水墨画,要么画面昏黄暗沉,即使眯起眼睛也看不清画的是什么,看得清的好像也没什么趣味。当初我就是那个“普通人”。但是那年我要写一套传统文化的书,因此接触到很多古画,那时才意外地发现中国画的丰富多元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于是我开始对中国画产生浓厚兴趣。我为中国画写作,始于热爱.终于热爱,这个初心不会改变。
A:年轻朋友可以从中获得的好处太多太多!择要来说:一是从古画中获得典雅美。比如,在看山水画时,我们可以体会古人对山水世界的理解和改造,获得既生机勃勃又安静悠远的体验;看人物画时,可以“看到”古代人物丰富、深沉的内心,他们的形象往往不是张扬的,更少有狞厉的表现,然而就是在这种收放合度的控制之间,让观者体会到富有张力的内在。总之,所谓典雅美,就是活泼、珍惜、超越、深沉等所有一切内心活动在饱涨的同时,也适当内敛所形成的高级美。毫无疑问,典雅美可以使人气度高贵。
二是可以由古画的欣赏而得到心性的训练。我的中国画观看之道,叫作“好好看”或“超细读”。我们生活在一个快速的时代,但看古画时一定要慢慢看、仔细看,积极主动地发现、品味、思考和寻找细节。而在“好好看”的过程中,我们的心性也会得到训练。你会变得更耐心、更敏锐,直到你的心灵密度变得不同寻常,每一天的生活质量都提高很多。
三是对历史叙事不太关注的角落产生兴趣。在历史叙事中,对当时人们习以为常的事物往往疏于记录,但绘画却不能不描绘现实细节,因此,我们可以在古画中发现许多当时的日常细节,进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研究的兴趣。
A:应该说,“最大困难”是由一个又一个小难关组成的。比如,为《千里江山图》写作,画中垂钓的鱼线被扯开30度角说明了什么?-条狗出现在院门与岸边中间的位置应该如何解释?画中没有船舱的那种船到底怎么称呼?这些都是一个个小难关。每个小难关都需要花很多时间去通关,所以常常感觉时间不够用!
A:在我还是年轻人时,我的恩师林珂女士对我说:“既能做大事,也要能做小事。”老师的这句话可以说是我极为重视细节而反对笼统的发端。惭愧的是,我始终不能做大事,但骄傲的是,我乐于做小事。扎实而具体地去写作与生活,对我来说是无价之宝。
A:我选择庄子吧。我们一起去桥上看鱼。他说鱼快乐,我就说嗯。他说有一条大鱼叫小鲲,我就说哦。他说他是一只蝴蝶,我就说懂。当然,他也可以什么都不说,我也可以什么都不说,我们心里就有流水,有波光,有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