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名师学写作

2024-07-02 00:00:00
青年文摘 2024年12期

于“反常”中,体味深意

“反常”即违反常规与定势、违反惯常逻辑的一种写作手法。这种手法能“诱发读者通过违反人情、悖乎事理的细节来思考和窥探作品所要揭示的生活本质和规律,以达到‘无理而妙’的艺术效果”。《青年文摘》和我们课本中的很多文章都用到了这种手法,而在阅读过程中发现“反常”、探究“反常”,有利于深入理解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态度、把握作品主题。

一、通过“反常”举止,理解人物形象

《红楼梦》第三回中,黛玉初到贾府,关于“是否读过书”的问题,前后有两次截然不同的回答。贾母问黛玉念什么书时,黛玉回答:“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黛玉敏锐地意识到,自己的回答略显“张扬”,所以当宝玉问她相同的问题时,她便改口说“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前后不一致的“反常”举止,突出了黛玉敏感、聪慧的特点,同时也体现出她寄人篱下,不得不“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处境。

本期《妈妈的心思不简单》是一篇小短文,但就是在几百字的叙述中,作者设计了两个“反常”举止,一个是作者的妈妈突然要求她拍照片,说因为自己正在学烹饪;一个是小嘉的妈妈比她还要胆小,坐过山车全程拉着她的手。而通过这两个反常举止,虽然这两位妈妈都没有出场,却让我们能感受到“妈妈”这一角色对儿女默默的无时无刻的爱。在妈妈简单的言行中,蕴含的是不简单的小心思。

二、通过“反常”用词,揣摩作者态度

《阿Q 正传》第四章的标题是《恋爱的悲剧》,“恋爱”在当时是一个非常“摩登”的词语,鲁迅将这样一个“新潮”的词用在了思想愚昧的阿Q 身上。辛辣地嘲讽了阿Q 深受封建思想毒害,“追求”吴妈并非是要与吴妈“恋爱”,只是为了要传宗接代的可笑、可悲的行为。

《麻烦死了,但是重要》一文写到“AI 日渐猖狂的年代,诸如吉卜力团队这样的动画人还在坚持‘靠极致人力堆砌美学’,你不得不肃然起敬”。AI 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而“猖狂”是一个贬义词,作者用这一“反常”用词,抨击了现在能静下心来的创作者少之又少,从而凸显宫崎骏和吉卜力工作室依然坚持“靠极致人力堆砌美学”的创作精神。

三、通过“反常”情节,体会作品主题

《祝福》中的祥林嫂目睹了自己孩子被狼吃掉后的惨状,遭受了巨大的打击,她虽然“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但精神并没有崩溃。可见,祥林嫂对人生的巨大变故和打击是有一定承受能力的。然而,当她用尽所有积蓄去捐了“赎罪的门槛”,以为从此就洗去了改嫁的“罪过”和“败坏风俗”“不干不净”的“罪名”,就能像从前一样参与年终祭祀的时候,却被四婶的那句“你放着罢,祥林嫂”彻底击垮,最终精神失常。祥林嫂承受住孩子惨死这一世间最大的悲痛,却因为再一次被禁止参与祭祀而彻底精神崩溃,这一“反常”情节深刻地反映了封建思想对人的毒害之深。

本期《外婆的萝卜干漂洋过海》一文中写到,作者在登机检查时,不小心把装有萝卜干咸菜的玻璃罐子摔碎了,“眼泪几乎夺眶而出”。登机后,因为还是哭了,坐在旁边的外国小伙问她“还好吧”,作者对他说“我刚丢了两千美元”。一罐咸菜其实并不昂贵,但因为是外婆特意做的,饱含外婆浓浓的慈爱,于她而言可谓“价值不菲”。她无法跟外国小伙解释自己为什么会因为摔碎一罐并不贵重的咸菜而如此伤心,只能用“巨额财产的损失”“向这位外国小哥传递我心痛之一毫”。这一“反常”情节表达了身在异国他乡的作者对亲情的珍视、对家的味道的深深眷恋,凸显了作品的主题。

“反常”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的使用频率很高,关注文本中的“反常”之处,有助于大家养成细读文本的阅读习惯,触及文本的内核,从“浅阅读”走向“深阅读”,不断提升思维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