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乱七八糟”非得用七和八

2024-07-02 00:00:00廉颇老矣
青年文摘 2024年12期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用“乱七八糟”

来形容毫无秩序及条理,乱糟糟的样子。

那么,为什么我们说的是“乱七八糟”,而不是“乱五六糟”呢?

首先,我们来说说“乱七”。这个“七”

字,源于西汉初年的“七国之乱”。

西汉开国皇帝刘邦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大肆分封刘姓子弟为诸侯王。这些诸侯王在自己的封地内拥有极高的权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势力范围,甚至对中央集权构成了威胁。于是,后来的西汉皇帝决定削藩,以削弱诸侯王的势力。

然而,这些诸侯王自然不甘心自己的权力被剥夺,于是他们联合起来,发动了武装叛乱。这场叛乱共有七个诸侯王参与,因此被称为“七国之乱”。所以,“乱七”

指的就是这场由七个诸侯王引发的动乱。

接下来,我们再来说说“八糟”。这个“八”字,则与西晋时期的“八王之乱”有关。

西晋建立之初,为了维护皇室的统治地位,也将皇室子弟分封到各地为诸侯王。

然而,西晋的朝局并不稳定。晋惠帝是一位昏庸无能的皇帝,他的皇后更是干涉朝政,使得整个朝廷陷入混乱之中。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诸侯王看到了争权夺利的机会,于是他们纷纷起兵,争夺权力。这场动乱持续了长达16 年之久,先后有八个诸侯王参与其中,因此被称为“八王之乱”。这场动乱使得西晋的统治更加岌岌可危,也给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因此,“八糟”指的就是这场由八个诸侯王引发的混乱局面。

综合起来看,“乱七八糟”这个词语,实际上是将西汉的“七国之乱”和西晋的“八王之乱”这两个历史事件连到一起构成了一句成语。它用简洁明了的方式,概括了这两场动乱给国家和社会带来的混乱和无序。因此,当我们用“乱七八糟”来形容某种混乱无序的状态时,实际上是在借用这两个历史事件作为比喻,使得表达更加生动有力。

(从容摘自“国学冷知识”微信公众号,张云开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