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沙漏与民族集体情感记忆

2024-07-02 07:20柏相
作品 2024年6期
关键词:沙漏语境记忆

柏相

文学说到底其实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集体情感记忆。每一个时代的文学,或多或少都渗溢着断代史的味道。任何断代史,无论好与坏、真与假,都需要有人去完成。文学似乎同样也面临着相同的使命或者必须的尴尬。

在国人上下一心集体赶赴一场现代化约会的时代盛宴的旷野,当下小说应当何为,应当如何面对东西方人文理念的深度缠绕,应当如何摆渡各种价值与意义的斑驳倾圮,应当如何在甚至是世界文学的整张面孔都模糊不清的当下,蹚出一条既较大可能符合国人期待,也较多维度符合全球审美,赢得更多读者尊重或期待的路子来呢?

杜峤发表在《作品》2023年第10期的系列短篇小说,特别是《结婚记》,也许能带给我们短篇小说创作方面的些许维度锚定启示。

虽然与《照相记》相比,杜峤的《结婚记》似乎缺少某种完成度方面的完美抵达,但《结婚记》的审美视域明显要比《照相记》开阔得多。《照相记》给人一种学术设想的错觉,而《结婚记》就不一样了,它虽然也与《红楼梦》有千丝万缕的瓜葛,但整体上作为小说的独立性没有被破坏,具有《金瓶梅》的确是在《水浒传》的故事语境中诞生却又完全不同于《水浒传》附庸的那种夏日蓝焰般的无痕、开阔、灼烈与璀璨。

虽然与《白马记》相比,杜峤的《结婚记》似乎离我们当下的这个时代比较旷远,但《结婚记》显然具有成人寓言而绝非童话的气质,似乎更像是一个具有灵魂倒计时性质的文学沙漏,在时光黑缝稍纵即逝的间隙,完成了一次年轻民间非遗传承艺人式的带有首次出场性质的打铁花表演;更像是一个城乡结合部权威语境下的新时代的故事新编,当年鲁迅先生也干过同样的事,概括了城市化、现代化或者技术泛滥语境下的人神狂欢、美丑双赢、椟珠互换般的心电图式会诊。

虽然与《复仇记》的完成度缺憾或者逻辑性黑洞有诸多相似之处,但杜峤的《结婚记》作为一种年轻作家带有展示个人想象才华“阴谋”、具有年轻写手实验性质或者探索欲图的小说,充分体现了文学作为另一种时时可以反转也必须翻转的沙漏的所有的哲学及美学气质。

《度化手册》、七日问爱、茫茫大士植发、茫茫大士引用博尔赫斯的名言、渺渺真人用莫尔斯电码、警幻仙子美颜、贾母身化巨蟹身背甲壳、贾府曾举办各种烂水果造型的假面舞会、柳湘莲帮助“我”(跛足道人的肉身)找回风月宝鉴……这些既荒诞而又挺合理的小说细节的植入,既增加了其小说的可读性、开阔性,也增加了小说的时尚性和哲思性。

文学作为一种随时可反复翻转玩味的沙漏,既是某一个时代生活图景的沙漏、某一段人世灵魂被迫流浪的沙漏、某一段特殊历史隔世还阳的沙漏,更是某一个民族、某一个国家集体性情感记忆的沙漏、集体性价值意义基准错时复盘推演的沙漏。

它可以现实,可以虚幻,可以现实中虚幻,也可以虚幻中现实。但它无论以何种面目示人,都必须具有人性显影液、人文探照灯和断代沦陷史的性格与底气。

总之,杜峤的《结婚记》,似乎在故意与无意之间,既发现了中国当下小说应该与中国古典优秀文学传统之间天生就应该有的那种藕断丝连的秘道,也预示着中国小说与西方或者其他民族的小说相比,必须具有某种穿透性、传承性或者独立性的基因。

与其他熟读世界文学经典并矢志努力用其在其中萃取的自认的精髓为自己的创作布置全球人文视野背景的年轻人相比,杜峤更多了一些中国文学青年应该必须具备的独立精神,多了一些对当下时代集体情感记忆文学性挖掘、整理、摸索所必须的才气、大气、豪气和胆气。

如果把阅读比作吃饭,杜峤的胃口很好,消化能力也不错,好像也不太挑食,营养比较均衡。如果说写作是一种民族魂气质的精神开拓,开拓需要先锋,先锋必须无问东西、气吞古今;那么,杜峤值得被推为先锋,也值得我们手捧鲜花,在未来的凯旋门外,微笑以待。

猜你喜欢
沙漏语境记忆
有趣的沙漏
DIY装饰沙漏
DIY装饰沙漏
记忆中的他们
回忆的沙漏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
记忆翻新
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
跟踪导练(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