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敏
新课标要求小学教师要打破原有教育格局,从浅层学习框架中走出来,要注重语文知识的实践应用,在逻辑思维能力上做强化教育,实现素养与能力的双向提升。为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积极探索深度教学模式,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在深度教学理论中,不再以“知识输出”为教学核心,若是对教学促进对象——学生,给予高度重视,而教学活动也由单纯知识结构过渡到学科素养发展上。这样来看,当深度教学衔接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就能够为学科素养的塑造做好铺垫。
针对深度教学,教师需要有理念上的转变,切实认识到深度教学的意义,实现对教材内容的创新加工,从学生方面来看是语文思维的培养,从教师自身来看是实践能力的优化。同时,教师要走出“拔高”误区,深度教学与难度拔高并不是一个意思,深度教学是结合教材对学生所学习的知识点、语文技能进行二次的深度加工,从而为构建多样化的语文学习途径。
多数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局限于课文框架,仅注重单篇文章的知识点讲解,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认知也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从而无法对文本更深层次的意义进行探索。基于这种情况,教师仍然需要从文本着手,但要在课文讲解的基础上,围绕文本主题进行知识拓展,与课外、课内相关知识要素保持紧密连接。在文本阅读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主题构建相对应的阅读文化情境,让学生对本文结构、写作思想、行文技巧都更加深刻的认知,为其语文知识体系的构建提供助力。
思考能力始终是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重要目标,机械化的知识输出无法帮助学生建立语文思维。因此,深度教学的实施应从“问题”角度出发,对课堂问题进行合理设计,为学生布置问题任务,让学生在学习中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和潜力,使其语文思维能力培养,逐渐具备自主思考、主动探究的能力。教师需要根据每一名学生的学习特点,找出符合其心理特征的激励形式,从而对其语文思维的塑造起到促进作用。另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组间深度思考活动,当不同的想法发生碰撞,思维的活跃性就会不断提升,同时,教师要注意引导方式,如果学生遇到的问题难度较大,那么可以让学生尝试换一种思维方式,从侧面、反面切入,或许能够探索出更深层的意义。
综上,深度教学是优化学生学科素养积极的助力,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结合多类型的教辅资源,使得学生更愿意接受直观、动态的教学元素。教师还可以观察生活中有关语文学科教辅资源,深度挖掘并拓展其教育价值,为深度教学提供多元化的知识储备。
(作者单位:山东菏泽单县人民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