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萌
“对我来说,最好的褒奖就是生命的延续,是健康的重现,是患者的微笑,是躺着进院、走着出院的病人。”6月4日,《科学导报》记者采访邓勇志医师时,他如是说。
邓勇志,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研究所)心血管外科主任,从事心胸血管外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三十余年,在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大血管疾病,以及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诊治和研究领域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很高的学术造诣,尤其擅长于冠心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成形和经皮介入治疗,大血管疾病外科手术及腔内介入治疗,以及各种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和介入治疗。他敢为人先,勇于创新,把从国外学到的先进医学知识应用到临床,不断优化治疗方案,使数以万计的心血管病人重获新生。他数十年如一日,默默坚守在公共卫生领域,推动着心血管病防治的进程,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
2021年6月的一天,邓勇志收到一封“特殊”的感谢信,写信人是晋中市祁县贾令镇西阳羽村的退休教师王玉生,与往常收到的感谢信不同,这封信的末尾盖着村委会的章,与其说是一封感谢信,倒不如说这是一份感恩的“证明”。
事情要从2015年说起,当时王玉生患心肌梗塞,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狭窄程度均在80%以上,有的血管甚至已经完全闭塞,心功能低下,且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焦虑症等。作为一名重症患者,需要手术治疗,就诊于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在心外科三病区做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由于病情危重,从11月27日入院到12月31日出院,住院一月有余。一个多月来,三病区优雅整洁的环境、高尚清明的医德、精湛过硬的医术、热情周到的服务,深深印在王玉生的脑海里。
在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手术圆满成功,他们为此所做的一切都被王玉生看在眼里,记在心中。王玉生对医生的高超医术和医护们细致入微的照料再三表达了感激,认为三病区赋予了他新的生命。出院后,为表谢意,王玉生曾为三病区送了一面锦旗,同时也想写篇通讯报道见诸报端,能让三病区的“治病救人、乐于奉献”的精神风貌发扬光大。文章写好后,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如愿,一直拖到2021年。
王玉生说:“5年来,我一直被感动着,总想把这些经历告诉每个人。因此,写下这封感谢信,找村委会的工作人员,软磨硬泡给我盖了章,以深表我的谢意。”邓勇志收下了这封“酝酿”了5年的感谢信,也治好了王玉生这5年的“心病”。
外人很难了解邓勇志作为一名外科医生的辛苦,一年365天,他心里天天装着的都是患者。不论春夏秋冬,当我们大部分人还在睡觉时,他已在奔向医院的路上,晚上十一二时才能回家。一日三餐更是无着无落。做一台大型手术一站就是八九个小时,甚至更长。有时他两腿麻木失去知觉,浑身无力,汗水像蒸了桑拿一样往下淌。他说这就是一位外科主任的职责!
像王玉生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患者感谢邓勇志的“救命之恩”,邓勇志也牵挂经他医治的病人是否全部康复。在邓勇志的办公室和家里,存放着“五花八门”的感谢信,有钢笔写的、毛笔写的、打印的,还有锦旗、短信……这些感谢信,有患者本人送的,也有患者全家一起送的,他像对待宝贝一样收藏着这些来信,在他看来,这里面的每一个字都是患者和家属对他工作的认可,是对他三十余年行医生涯的最好奖赏。
大爱成就大医。医者大爱,源于对生命的敬畏。邓勇志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奋战在医疗一线,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他始终秉承“医者父母心”的理念,把患者的生命放在第一位。不论是日常工作还是抢救危重病人,或是突发事件紧急救援,他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在抢救一线。
2008年5月12日,邓勇志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1号手术室里进行心脏膜瓣置换手术,这台从当天9时30分开始的手术已进入尾声。14时20分左右,抢救还在进行,突然手术室剧烈晃动起来,无影灯不停地打转,医师、麻醉师和护士均站立不稳,手术器械在互相碰撞,手术床似乎要将患者甩出。
“地震!”麻醉师率先反应过来。邓勇志心里一紧,“所有人注意,确保患者安全。”震感越来越强烈,手术床晃动得越来越厉害,邓勇志赶紧靠住手术台,以免患者因地震晃动而掉到床下,其他医护人员也有条不紊地给患者维持好呼吸机、保证血管活性药物顺利输注……灾难面前,每个人都有逃生的本能,但是邓勇志团队深知:如果医护人员逃生,手术尚未结束,还处于麻醉状态的患者无疑会心衰,甚至死亡。“继续抢救!”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手术顺利完成。
手术结束后,邓勇志得知:14时28分他们在手术室感受到的地震来自四川。当日,他主动向领导请缨,申请加入援川医疗救援队。妻子和女儿得知后,虽万般不舍,仍含泪为他准备好所需物品。
5月17日,山西省卫生厅举行出征仪式,送救援队赴川救灾。此后半个多月的时间,邓勇志和山西省全体抗震救灾医疗队队员怀着对灾区人民的赤诚之心,运用自己的专业技能为受灾群众提供医疗和心理康复服务,抚慰伤者心灵的创伤,不折不扣地履行着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用实际行动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道德风尚进行了更好的传承与弘扬。
5月31日,医疗队圆满完成救援任务后准备返回。临行前,邓勇志又一次去看望了他曾经救治过的患者,带着满心牵挂离开。
此时,他又有了新的任务:第二天,他要正常上班,医院里有患者和四川转运来的伤员等待他进行手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这就要求我们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邓勇志说,“我接触过很多病例,当病人送到医院时情况已经非常危急,急需手术,可是由于患者家属不了解救治过程,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去解释、普及相关知识,家属才同意手术,往往因此错过了最佳抢救时间。”
多年的一线工作使邓勇志深刻领会到医学科普与医生的“治病救人”同样重要,乃至更重要。通过传播科学的理念、准确的医学知识,医生能够消除公众对疾病的恐惧与误解,提高公众的健康素养。医学科普在预防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增强人们的防控意识和实施防护性措施,并有利于患病后的二级预防,防止危害生命并发症的进一步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延长预期寿命。
五十多岁的邓勇志即将迈向花甲之年,现在仍保持着每个月30余台心脏手术的工作量,他的业余时间都用在与心血管疾病防治有关的事情上。除了完成日常的学生培养、基层医务人员培训等工作,他还组织参与了贵州省纳雍县左鸠嘎乡调研帮扶、山西省永和县“健康小屋”试点启动、天镇县精准扶贫、为基层百姓义诊、开展科普讲座等工作,并在国内、外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100余篇,还开通了“龙城天使”微信公众号,普及心血管病健康知识。
邓勇志说:“很多病都是越早发现越容易治疗,而且早期治疗风险低、费用低、效果好。我利用一切机会向大家普及健康知识,就是希望尽可能多挽救一些生命。医学科普的意义不仅是提供正确的医学知识,还能够引导公众在面对疾病时有理性的思考和行为,坦然面对疾病,以良好的心态和免疫力去积极与病魔抗争,争取最好的生活质量。”
面对日复一日高强度的工作,邓勇志向记者分享了自己的“解压妙招”——游泳和滑冰。“这两项运动既能锻炼身体,增强协调性,又能有效缓解压力,我已经坚持了很多年。”邓勇志笑道。
2024年,邓勇志荣获“2023年度山西医学科学传播奖”,以表彰他多年来利用自身所学,在各平台积极发声,宣传医学新技术、新知识及推广临床实用技术,为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保驾护航所作出的卓越贡献。
以医学之力给予患者以希望,赋予生命以尊严。邓勇志念兹在兹,躬而行之,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新时代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彰显了用大爱护佑苍生的医者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