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羊布鲁氏菌病引发原因及相关防控思路简述

2024-07-01 20:08李耀世
农民致富之友 2024年17期
关键词:羊布病布病布鲁氏菌

李耀世

当前养殖规模逐渐扩大,并向着集约化方向发展,大幅提升了养殖管理效率。但是,在规模化养殖模式下,一旦发生流行性疫病,会导致严重后果。其中,布病就是一种传染性强的疾病,可直接导致羊不孕不育,并且布病发生后死亡率较高。所以,要求各地动物防疫部门高度重视,养殖户也需要掌握布病发生的特征,并且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减少养殖损失。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感染性强、危害性大的人畜共患传染病。近年来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布病的防控工作,并采取净化措施降低了该病的发病率,然而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活畜流通量的逐渐增加,导致布病的发病率出现回升趋势,严重影响与制约畜牧业的健康发展。目前,国内布病疫病的致病菌主要是猪、牛、羊等种型布鲁氏菌,其中以羊种布鲁氏菌对人畜的传染性最强,且具有较高的致病率。本文简述了羊布病的流行病学、诊断要点以及主要防疫措施,以期为布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一、布鲁氏菌病原分析

布鲁氏菌是革兰氏阴性菌中的一个常见种类,形状为球杆菌或短杆菌。通常来讲,布鲁氏菌的耐高温性较差,在潮湿环境中,70℃下10—24分钟便可将羊布鲁氏菌杀灭,温度升高,灭活的时间也会相应缩短,80℃下7—9分钟可以达到灭活的效果,煮沸状态下可以使布鲁氏菌很快灭活。不仅如此,在强光照射下布鲁氏菌也极易被杀灭,但所需时间会比较长,一般在30分钟至4小时之间。布鲁氏菌可在羊奶中存活较长时间,最长可达一年半之久。消毒剂是布鲁氏菌的克星,人们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消毒药品足以灭活布鲁氏菌,如漂白粉、来苏尔等都能发挥出灭活布鲁氏菌的功效。

二、羊布鲁氏菌病流行现状

羊布鲁氏菌病的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但在春、夏高温高湿季节的发病率相对高于其他季节,多呈区域性散发状态。各个年龄和品种的羊群均易感,但母羊的易感性高于公羊,成年羊群的易感性高于羔羊,性成熟期极为易感,幼畜对本病有一定的抵抗力。患病羊和带菌羊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病原菌通过患病动物的分泌物、排泄物、羊水、流产胎儿胎衣等排出体外,健康羊群通过直接或者间接接触传播发生感染。呼吸道和消化道是该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以未经消毒或消毒不完全的奶喂幼畜,也是传播本病的一个重要方式。此外,气溶胶、自然交配、人工授精、胎盘、吸血昆虫等也可以造成该病在羊群中的广泛传播。

羊布鲁氏菌病多呈地方流行,新发病的畜群流产率可达50%以上,怀孕母羊,尤其是初胎的母羊发病率最高。羊群感染后发病急,传播速度快,常呈急性经过,对养羊业危害极为严重。个别羊群感染后不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常呈隐性感染经过,但持续向外排毒,是造成该病蔓延扩散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羊布鲁氏菌病相关诊断要点分析

1、感染过程与临床表现

①布鲁氏菌寄生在单核巨噬细胞中,通常通过气溶胶感染,对羊免疫系统进行破坏,继而羊机体抵抗力降低,感染后的病羊存活率不高。其临床感染过程主要为布鲁氏菌入侵羊机体后会很快侵袭周边淋巴结,同时吞噬细胞会将该病原菌吞并,然而,鉴于吞噬细胞不可以将布鲁氏菌全部消灭。因此,该病原菌会在细胞内滋生,出现原发病灶,一旦过了潜伏期(羊布鲁氏菌病的潜伏期通常是14—180d),吞噬细胞内的病原菌将迅速生长繁殖,在破坏吞噬细胞的同时也会侵入血液,造成菌血症,此时患病羊的体温会显著升高。同时,没有被完全杀死的布鲁氏菌的代谢物质及其产生的内毒素会屡次入侵血液,病羊机体受到的刺激将异常显著,原有的淋巴细胞在抗原的制约下,产生不同的巨噬细胞活性因子以及趋化因子,并出现变态反应性炎症(如肉芽肿)或者其他慢性病变(如纤维组织增生)。另外,患病羊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及其内脏器官等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同时随着病羊感染程度的不同,临床表现出的炎性渗出或者增生性改变也会有所差异。

②未妊娠羊感染布病一般呈隐性经过,妊娠羊临床表现为流产,以妊娠后期(第3—4个月)多发,流产率高达40%—90%,患病母羊流产前2—3d出现口渴、食欲减退、精神萎靡等症状,其产道有黏液或脓液流出,颜色呈黄红色或灰褐色,流产胎儿为弱胎或死胎,产后母羊继发子宫内膜炎、关节炎,导致不孕和跛行;哺乳母羊出现乳房炎,乳腺被病原菌感染后出现多结节性硬化,乳汁淤积成块。

2、羊布鲁氏菌病病理变化

剖检病羊可见肝脏、淋巴结和脾脏等器官明显水肿以及形成特征性的肉芽肿;胎衣呈黄色胶冻样浸润,其表面覆有脓液絮片;流产死胎的主要病变为败血症,皮下结缔组织呈出血性炎症变化,全身黏膜和浆膜有出血斑。

3、羊布鲁氏菌病实验室诊断方法

①细菌学诊断。提取流产羊胎的胎衣、感染布鲁氏菌疾病的母羊绒毛膜水肿液、羊胎胃内容物或肝、脾、淋巴结、阴道分泌物等病变组织,制成组织切片,在革兰氏染色后实施相应的镜检,患病母羊可通过镜检看见呈红色球杆状或短杆状的小杆菌,这种小杆菌是革兰氏阴性菌,此病菌并不会集中在某一处,而是分布在不同位置,且此病菌通常不会以成对的形式存在。所见细菌并无鞭毛、荚膜与芽孢,而且这种病菌也并不具备自由运动的能力。

②分子生物学诊断。羊布鲁氏菌病的分子生物学诊断法包括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析、核酸探针检测和DNA同源性检测等。这些方法可以对布鲁氏菌的基因序列进行分析,从而更准确地诊断感染情况。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析是一种快速、准确的方法,可以检测布鲁氏菌野毒株与减毒活疫苗之间的差异,适用于大规模筛查和鉴别。核酸探针检测则是一种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的方法,通过与特异性探针的杂交反应来检测布鲁氏菌的核酸片段。而DNA同源性检测则是可以用于评估不同布鲁氏菌菌株之间的亲缘关系。在进行分子生物学诊断时,需要采集布鲁氏菌的相关样本,并进行一系列的试验步骤,包括提取核酸、进行PCR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等。这些步骤需要精密的技术和设备支持,因此在进行分子生物学诊断时,应该选择具有相关经验和专业技能的实验室来进行检测。

③血清学试验诊断方法。利用血清学试验方法来诊断布鲁氏菌病,具体方法为虎红平板凝集试验。采集已感染疾病牛羊身上的静脉血,静置,直至其达到凝固状态,将血清提取出来进行检测。用一次性吸管吸取0.2毫升的血清,将其注入玻璃检测板方格中(一滴即可)。用手轻轻晃动虎红平板凝集抗原,直至达到匀称的状态为止,再换一个吸管滴一滴待检验血清,将需要检验的血清和虎红平板凝集抗原轻轻搅匀,放置5分钟后进行检测与比对,比对完成后再认真观察有没有发生凝集变化,若呈阳性则需开展PCR试验,此方法一般都是应用在大数据筛查方面,不仅效率高,而且效果显著。

四、防控羊布鲁氏菌病有效手段

1、开展专项宣传

为了提升羊布病防治工作成效,①需要让养殖户思想发生转变,让动物防疫部门高度重视,意识到羊布病防治与养殖户利益以及畜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所以,在开展宣传教育工作中要确保养殖户掌握羊布病发病原因、发病表现、防治措施、扑杀方法,通过针对性、系统性的宣传工作保证宣传质量;②各地畜牧兽医也要提升自身专业能力,与养殖户共同了解羊布病防治措施,通过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整体上提升养殖户和兽医的布病防治能力,明确布病流入市场的严重后果,由此减少养殖户私自处理肉制品的情况,有效保障地区消费者的饮食安全。

2、加大羊布病检疫控制力度

布病是一种传染性强的疾病,不仅在牛、羊当中传播,还会传染到其它哺乳动物当中,而布病本身也是一种人畜交叉疾病,在规模化传播后造成的后果不可估量。应开展疫病检查和管理工作,明确防疫工作重点,形成当地相关部门、动物防疫部门和基层养殖户相互配合的模式,由相关部门完善检疫管理制度,动物防疫部门明确工作目标后完善检疫工作流程,对管辖地养殖户工作加以监督,确保养殖户密切配合检疫部门,对患病严重的羊及时扑杀。在实际工作中,动物防疫部门要加强数据搜集和整理,明确防控重点区域,实现防疫信息共享,并扩大工作覆盖面积,避免出现错检漏检问题,由此提升地区动物疫病防控质量。

3、消毒灭源,净化饲养环境

对养羊场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杀菌是防控羊布病的有效措施。①清理羊场污物粪便并堆积密封发酵,养殖场地、墙壁、羊舍及饲养用具的消毒通常采用10%—20%石灰乳、2%氢氧化钠溶液。②养殖场金属设施设备的消毒方式应火焰和熏蒸等。水体采用漂白粉消毒处理,人员防护品的消毒可采用过氧乙酸熏蒸或含氯消毒剂浸泡等方式。③严格执行养羊场消毒制度,消毒1—2次/d,保证消毒全面,不留死角,保持羊场环境卫生清洁,同时注意定期轮换使用消毒剂,确保消毒效果,有效防止病原菌的滋生。④羊舍空置时间超过90d,在恢复养羊前1周需要先清扫干净养殖场地,然后使用0.5%—1%的二氯异氰尿酸钠喷洒消毒3—5d。

4、加强饲养管理,强化免疫接种

①科学饲养管理是增强羊群抵抗力的重要措施。首先,合理搭配日粮标准,确保青绿草料的适量供应,提供优质全价配合饲料,尤其是供给维生素与矿物质饲料能够保证其生长发育良好,提高机体免疫力;其次,坚持自繁自养和全进全出,羊群采取封闭式管理,保证饲料、饲喂用水卫生,羊舍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并且加强通风,使羊舍的空气流动畅通,有利于有毒有害气体的排出;最后,对妊娠后期与哺乳期的母羊以及种公羊、哺乳期的羔羊进行补饲,以满足其营养需求,同时做好合理放牧与分群工作,避免羊群混合饲养导致相互传染。

②免疫接种是预防羊布病的重要手段。每年春秋两季,在流行地区采用羊型5号(M5)弱毒活菌苗或布鲁氏菌猪型Ⅱ号弱毒苗(S2苗)接种方式为气雾或注射。需特别注意的是,接种后需要定期的进行监测,检测其抗体水平是否达标。切记,如果连续三年接种疫苗,需要暂停一年之后再接种。此外,妊娠母羊应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免疫程序与接种时间,避免接种不当导致流产。

5、严格落实无害化处理

我国已经实行统一的布鲁氏杆菌检测、考核及疾病防控体系,以县级为单位展开对布鲁氏菌病的防控工作。当养殖场内一旦发现阳性病例,必须按照所在地区疫情申报流程,向当地动物疾控部门进行申报。随后严格按照农业农村部相关规定立即隔离扑杀,并做好无害化处理工作。对患病羊群的排泄物进行集中处理,被病原菌污染的用具、场所等要进行彻底清扫、严格消毒管理。在此期间,工作人员务必要做好个人防护,穿好防护服、戴防护口罩、手套,工作完成后立即进行全身消毒。

6、 切实做好技术培训

基层养殖户自身防控意识对布鲁氏菌病防控工作极为重要。因此,必须要切实提升基层养殖户综合防疫水平,加大对养殖人员的技术培训力度,让养殖人员能够掌握科学饲养的相关知识,为羊群健康成长创造条件。在做好技术培训工作的同时,也应该建立专业性的防控机制,实行区域化管理,尤其是在布鲁氏菌病高发期,应该做好病区划分,划分感染区、症状区、重点流行区,避免相互感染。

7、加大力度监管输入性牛羊

在牛羊跨区域流转期间严格按照规定开展检疫工作,可以有效减少羊布病在内的传染病跨区域传播。当地动物防疫部门需要做好引进环节监管工作,通过全过程监控有效提升监管工作水平,相关部门引入牛羊后需要对相关信息加以记录,其中包括羊的数量、来源、流向等具体信息。与此同时,运输期间也要严格根据监管和转运要求切实做好监管工作。在外来牛羊进入养殖区前根据相关监管要求隔离,达到指定时间要求,一般隔离观察达到30d,并且隔离期间进行血清学诊断,不存在异常后进入养殖场。在后续检疫过程中,如果发现患病牛羊必须根据检疫要求隔离或者扑杀处理,由此避免布病大范围传播,保护当地养殖业健康发展。

8、增强防范意识,注意人畜共防

①加强兽医队伍建设,完善养殖设施以及防疫和防护设备,定期组织开展专项培训,提高养殖场兽医防疫人员综合防控羊布病的能力和水平,同时针对养殖户、毛皮加工和屠宰人员等高危人群开展羊布病防控知识宣传教育,通过相关媒体及宣传手册等方式使其对羊布病的传播途径和危害有着清楚的认识,从而在思想上对羊布病给予高度重视,增强防疫主体责任意识,主动配合防疫部门开展羊布病的防控工作。

②强化畜牧兽医部门同卫生防疫部门的配合,卫生防疫人员要对养殖从业者开展专项检测,做到人畜联防联控。该病对人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因此兽医、养殖人员以及畜产品加工屠宰等高危人群务必做好个人防护工作,兽医人员和从事动物疫病检测人员要严格按照相关操作规程进行采样,养殖从业人员须做好生物安全防护,佩戴护目镜、防护口罩和长袖胶皮手套,穿防护服、高筒胶鞋,同时,相关从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要严格消毒,避免受损皮肤黏膜接触病羊,且每年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尤其是布病的筛查,最大程度上确保人身安全。

综上所述,羊布鲁氏菌病对养殖业和人类健康具有较大的危害,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虽然该病顽固难防,为了有效控制该疾病的传播和危害,通过分析牛羊布病的发病机理、流行病学、诊断技术、检测方法等。探讨该病的综合防控对策希望能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旨在降低牛羊布病发病率。相信在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达到防控和净化羊布鲁氏菌病的最终目标。

(作者单位:030900山西省晋中市祁县贾令镇综合便民服务中心)

猜你喜欢
羊布病布病布鲁氏菌
羊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如何做好羊布病防控工作
羊布病的危害分析及防控措施探讨
引种牛羊时布病防控策略
羊布病综合防控措施
羊布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分析
牛羊结核病和布病监测及净化技术
布病防控知识
中蒙医解毒化湿法治疗布鲁氏菌病
蒙药治疗老年性布病81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