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会军
赈灾济贫,古已有之。但是,像三年前那种美式“大撒币”却是世界经济史上前所未有的非常举措。回顾美国的“发钱”事实,理清其实际效果,探究其深层逻辑,有助于我们认清美国经济运行的真实逻辑,跟进美国宏观调控的范式变化,预估美国经济的中长期趋势和走向。对于我们加快金融强国建设,既有学理意义, 也有政策参考价值。
美国“发钱”的事实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统计,新冠疫情暴发后,2020年3月到2021年3月,美国先后推出三轮财政救助举措,发放资金合计高达5万亿美元。其中, 2020年3月,特朗普政府先后出台《家庭优先冠状病毒应急法案》(Families First Coronavirus Response Act,FFCRA)和《新冠疫情援助、救济和经济安全法案》(Coronavirus Aid,Relief,and Economic Security Act,CARES),CARES法案大笔放款2.2
万亿美元,占2020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 重约为10.5%。CARES法案的资金致力于帮助个人、 企业、州和地方政府以及联邦政府机构抗击疫情,其中 3670亿美元用于帮助小企业应对疫情冲击,包括薪资保 障计划(Paycheck Protection Program,PPP)和经 济损失救灾贷款(Economic Injury Disaster Loan, E IDL)。以2 0 1 9年的年收入为标准,向年收入低于 7.5万美元的个人(或者家庭收入低于15万美元的夫 妇),每人发放1200美元(夫妇2400美元)。据美国 国会税收委员会估计,2020年向家庭发放金额约2750 亿美元。2020年12月,特朗普政府又通过《冠状病毒 应急和救济补充拨款法案》(Coronavirus Response and Relief Supplemental Appropriations Act, CRRSAA),再额外追加救济援助资金9000亿美元, 占2 0 2 0年美国G D P的比重约为4 . 2%。2 0 2 1年3月, 拜登政府上台后不久,迅速推出《美国救助法案》 (American Rescue Plan Act of 2021),发放金额为1.9万亿美元,约占2021年美国GDP的8.2%。
美国“发钱”的效果
如此“发钱”,效果如何?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的数据显示,2020年3月新冠疫情暴发后,4月美国失业率飙升至14.7%,一个月内超过2000万美国人失业,创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高纪录。美国GDP 从2019年的21.43万亿美元降至2020年的20.93万亿美元,减值5000亿美元。不过,在全球产值普降的背景下,美国占全球经济总产值84.706万亿美元的比重却上升约0.4%,占比约为24.8%,接近四分之一。2021 年,在“发钱”的强刺激下,美国经济逆势增长超5%,经济总产值超23万亿美元,占全球经济总产值96 万亿美元的比重为23.93%,占发达国家经济总产值的比重超41%。按国民总收入(GNI)核算,世界银行推算2021年美国GNI为23.393万亿美元;按美国总人口3.32亿人摊算,美国人均国民收入首次突破7万美元, 创出历史新高。
2022年,美国GDP继续刷新纪录,增至25.4746 万亿美元,年度同比增量超2万亿美元,名义增幅高达9.3%。剔除涨价因素后,实际增长率为2.2%,通胀贡献率高达7.1%。美国经济规模全球占比重回25%以上,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至7.65万美元,经济总量与人均双重优势有增无减,忝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
同时,因为美国连续加息,美元强势升值,非美货币相对贬值,以美元计价的各国经济总产值相应萎缩,也扩大了美国经济总产值的领先优势。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测算,2022年美国GDP为25.47万亿美元,中国为17.96万亿美元,美中经济规模差距从2021年的5 万亿美元扩大至7万亿美元。
2023年,美国经济继续超预期增长,据美国商务部2024年2月末的修正数据,年度总产值为27.3573万亿美元,剔除通胀因素实际同比增长2.6%,美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8万美元。按市价核算,2023年我国名义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26万亿元人民币,折成美元约为17.89万亿美元,降至美国GDP的65.4%,美中差距两年间扩大超10%。2024年,预计美国经济实际增长率约为2%左右,加上3%左右的通胀,名义增长率仍约为5%左右,美中经济规模差额预计将超过9.5万亿美元。综上可见,过去三年间,美国每年新增经济产值均超2 万亿美元,折冲5万亿美元纾困金总额仍有超万亿美元的增量净结余。美国“发钱”推动的物价上涨,叠加俄乌冲突、巴以冲突、红海危机、大宗资源价格上涨、汇率等多重因素,通胀贡献率已经是并将继续是美国经济规模不断创出历史新高的新模态和新动力。
另据瑞士信贷和瑞银联合发布的《2023年全球财富报告》,美国当期财富总净值约为126.3万亿美元, 占全球财富总值的比重为32%。2023年,美国拥有2200 万百万富翁,约占其总人口的6%,总人数世界第一, 全球百万富翁的占比为36%。美国存量财富的世界地位得到了相应的巩固和增强。
上述数据显示, 为应对突发疫情“ 大流行” (Pandemic)带来的经济衰退,美国动用主权背书的“发钱”能力,支持有效需求效果明显,“破财”不仅能“免灾”,甚至还能化危机为机遇,大赚一笔。这种超常规直接“发钱”的策略,美国政府在2008年次贷危机“大衰退”(Great Recession)的救市行动中已经小试牛刀,采用近些年在欧美渐成主流的现代货币理论,施展无限量化宽松政策,逆势干预经济走向,以财政功能化手段大幅接手债务压力,为美国经济护航、为美国企业背书、为美国民生兜底,以“美国优先”的立场,滥用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利用疫情危机直接发美元,释放高能货币的力量,“四两拨千斤”,不仅平稳度过了疫情危机,还逆势扩张了美国经济规模和美国利益,进一步增强了美国经济的世界领先地位。
美国“发钱”的逻辑
按照经济学经典理论,“发钱”有悖原理,也不符合自由资本主义制度传统。不过黑格尔曾说过,存在即合理。合的不是教条之理,而是变化的现实。美国资本主义体系之所以“垂而不死”,“总危机”反复爆发却有惊无险,一再续命重启,正是因为不墨守成规。传统之为传统,经典能传之久远,也不是因为固守教条, 而是因为与时俱进,才有生生不息;辩证唯物主义早有解析,与其无视现实,不如调整认知。
美国的“发钱”逻辑其来有自,远自经济“大萧条”(Great Depression)时期,罗斯福“新政”以来,各种各样的“发钱”救市就在一次次危机中不断地迭代演进,只是在近期的“大衰退”和“大流行”中表现的越发直接,使其浮出了水面。概而言之,美国本轮“发钱”逻辑,透露出其经济运行的四个制度性的宏观变化,也可以说是“美国式现代化”的四个新特征,即财富金融化、经济科技化、财政货币化和民生福利化。
财富金融化是推动美国“发钱”的第一性原理。美国第30任总统约翰·卡尔文·柯立芝(John Calvin Coolidge)有句名言:“美国的事业就是做生意(The business of America is business)。”此话说透了美国体系的本质,是美国商界和美国政府的基本共识。换言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直是指导美国经济的百年不易之理。商业逻辑驱动着美国经济追逐利润,奔涌向前,创造了巨大且不断蝶变的美国财富。伴随着工业化、自动化、智能化和无人化,美国经济日趋金融化, 资金在生产要素中的比重不断上升,简单劳动不断地被机械化替代而退出生产领域,金融资产攻城略地,日益取代实物资产,成为美国财富的主导力量。
与经济现代化同步,美国财富的结构也在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的加持下,从过往重资产的“老钱”悄然间脱胎换骨,变成了轻资产的“新钱”。旧世代的“老钱”,在美国的新财富面前江河日下:想当年,德国军火大王克虏伯家族倾注八代人的努力才登顶“世界首富”;美国石油大王约翰·洛克菲勒只用40年就成了人类首位亿万富翁;比尔·盖茨在1976年21岁创办微软公司,1995年39岁就成了坐拥129亿美元的全球首富, 如今身价高达1020亿美元;杰夫·贝索斯2018年超过比尔·盖茨成为世界首富,身价1051亿美元;2021年埃隆·马斯克超过杰夫·贝索斯成为世界首富,身价3200亿美元;2024年贝索斯再成世界首富,身价2003 亿美元;马斯克因为特斯拉股价下跌,身价缩水至1977 亿美元。首富们不仅赚钱更快更多,而且财富的结构也已今非昔比,“新钱”的内涵不再是军火大炮、油田炼厂,而是无形的办公软件、电商程序和智能系统。
富翁们的财富主要是股权,即金融资产。这些金融资产藏在美国的资本市场里,以美国的金融体系、法律体系、科技教育和政治军事社会体系为后盾,与美国经济本身休戚与共,俱荣俱损。对金融资产而言,宏观经济的稳定运行、可持续发展就是根本利益,不论是金融危机、疫情来袭还是银行动荡,只要能“发钱”摆平,就是最经济的政策选择,因为发出去的钱很快就能在经济大循环中成倍地赚回来。
美联储2023年11月发布的最新《消费者金融调查报告》(Survey of Consumer Finances,SCF)证实了“发钱”的财富效应:2019—2022年,美国家庭财富中位数净值激增37%,是1989年美联储启动金融调查以来增幅最大的三年,且是所有美国家庭财富的普遍增长。
美国经济的科技化。科技化的经济高度依赖资本市场的繁荣和强大,因为科技企业面向未来,探索未知领域,开创前所未有的新技术,天然具有高风险、高成长、轻资产的特征,企业价值难以用传统财务模型去估算。资本市场对科技企业的估值规则刷新了认知,从传统的财务视角转向金融视角,会计计量从历史成本转向市价交易的公允价值,看轻当前实物资产和营业利润, 看重未来成长性和预期增速。在估值规则发生转变的背景下,世界上最成功的科技资本市场纳斯达克得以创立,很多未盈利的初创科技企业,乃至十几年不盈利的如亚马逊等互联网企业成功上市,获得长期资金支持, 飞速成长为高科技龙头企业。曾经看起来不靠谱的纳斯达克市场,经过53年的发展,已成长为世界最重要的股票市场,被誉为“美国新经济的摇篮”和“亿万富翁的温床”①。
纳斯达克100指数成份股都是美股,代表全球科技进步的方向,业务覆盖全球,赚全世界的钱。自1985年2月1日发布以来,该指数近40年间增长150倍,年化收益率高达17.09%②。其中,全球最有价值的美股七大科技巨头(Magnificent Seven),也称美股“七姐妹” (微软、苹果、英伟达、Alphabet、亚马逊、Meta、特斯拉),2023年贡献了美股市场基准标普500指数52%的涨幅。2024年2月初,“七姐妹”市值合计12.5 万亿美元③。
据彭博社(Bloomberg)数据,微软自1986年上市以来,股价涨幅明显,总市值超3万亿美元,35年营收复合增速19%,税前净利润复合增速20%,自由现金流复合增速35%。苹果最近34年营收复合增速15%,税前净利润复合增速16%,自由现金流复合增速21%。在投资回报方面,微软连续19年分红,股利连续16年增长。除了分红以外,这些公司还频繁地大规模回购股票,向投资者释放信心,维护市场情绪。微软自2003财年开始回购股票,已连续20年大规模回购股票④。
同时,这些高科技巨头还四面出击,投资新兴产业和初创企业,不断巩固和提升自己的科技龙头地位和商业垄断地位,占领最有发展前景的科技新领域,包括智能软件、AI制药、AI医疗、AI视频搜索、手术机器人、脑机接口、星链计划、火星探险、宇航技术等。
显然,没有科技企业估值规则的变革,就不会有纳斯达克市场的创建和繁荣,也不会有众多美国高科技企业的爆发式接续破局,以及连续多年的迭代高增长。而以市价交易公允价值为基础的估值逻辑,天然具有顺周期的金融属性,经济大势好、企业成长快、预期回报高,全球流动性就会蜂拥而至,估值就会水涨船高,企业就会在良性循环和龙头溢价中高歌猛进。相反,经济一旦陷入衰退,企业预期恶化,资金踩踏撤离,估值则会螺旋式下行,大型平台企业就可能诱发系统风险,带动经济陷入资产负债表衰退。因此,维护好宏观经济环境和投资回报预期,对科技化的美国经济而言,始终是美国政府和企业界最为重视的政策命脉。
财政货币化正在成为美国经济的宏观政策框架。这也是近百年来,美国经历“大萧条”“大滞胀” (Great Stagflation)“大衰退”和“大流行”等重重危机,市场各方反复碰撞而形成的政策新常态。美国建国后的一百年里,多数时间没有中央银行,银行挤兑引发的金融恐慌频繁发生。1907年的银行恐慌显示,美国从农业社会步入了工业社会,旧的金融秩序已经失效,西部和南部产业资本的崛起分散了全国的金融力量,华尔街正在失去对美国金融体系的支配能力⑤。华尔街认识到重建央行的必要性,1913 年圣诞节前美联储获得国会授权创立,开始主动管理美国的货币政策⑥。
但是,直到“大萧条”时期,罗斯福总统果断起用马里纳·斯托达德·埃克尔斯(Marriner Stoddard Eccles),美联储才开始发挥重要的作用。埃克尔斯是一位自学成才的西部企业家,他从自己的银行实践中领悟出经济大萧条的根本症结:“我们走出经济衰退的唯一方法,就是通过政府行为给有购买需要的美国人提供购买力。”⑦
在国会听证会上,埃克尔斯指出:“个人节俭主义已经不再适合现代产业经济,经济问题就是如何启动货币流动问题。政府只需要通过买入行为,例如修筑公路、房屋,或者向有资格人群如退伍老兵、失业者和老年人派发福利支票,就可以重启货币的流动,走出经济衰退。”他还就联邦政府如何“花更多的钱”提出一系列建议, 包括失业救济、公共设施、农业拨款、农田抵押贷款再资助、联邦银行储蓄保险、失业保险、税收改革、最低工资法案、养老金、改善股市制度等,后来都成为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埃克尔斯确立了美联储“反周期”的货币政策理念:当经济出现衰退时确保充足的货币供给,刺激经济发展;当经济过热显现膨胀泡沫时紧缩货币,抑制经济过快发展。其继任者威廉·麦克切斯尼·马丁(William McChesney Martin)将这一理念简化为:美联储的角色就是“在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强风中逆风飞扬,不论风从哪个方向吹来”⑧。而2008年经济“大衰退”时期主政美联储的本· 伯南克(Ben Shalom Bernanke),以研究“大萧条”成名,深悉美联储“反周期”理念的精髓,并认识到导致经济衰退的不只是货币流动冻结,更是银行破产导致的信用流塌陷,因此更加重视对市场预期的引导和管理。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后,伯南克力排众议,果断降息,持续推出三轮量化宽松政策(QE),引导美国避免了陷入经济灾难,大笔救市资金在经济复苏后也赚了回来,甚至给美国财政部贡献了数百亿美元的救市利润⑨。
杰罗姆·鲍威尔(Jerome Powell)担任主席后,应对新冠疫情“大流行”就更加轻车熟路了,美联储“逆风飞扬”的政策反应更快更猛, 精准且直接,“发钱”不犹豫,加息缩表也不含糊。加息“挤爆”硅谷银行等引发银行动荡时, 果断突破联邦储蓄保险规则,承诺全额赔付储户、无限量支持银行流动性,很快就平息了市场恐慌,护航美国经济平稳渡过“大流行”,经济逆势增长,就业强劲,通胀趋缓,经济走向“软着陆”。美联储在货币政策框架、政策目标、政策工具、政策执行及预期管理等方面表现得日渐成熟有效⑩。
民生福利化是保障美国经济大厦稳定不倒的减震“阻尼器”,也是美国财富金融化、经济科技化和财政货币化逻辑的必要对价。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Congressional Budget Office, CBO)披露,2022财年,联邦政府在福利项目上花费了1.19万亿美元,占当年联邦总支出的近20%。2023财年,美国福利预算总额为1.101万亿美元,占联邦总支出的18%。2024年美国福利预算增幅为3.2%,年度总额约为1.4万亿美元,惠及7100多万人,超总人口的20%。
事实上,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开启社保制度之际,凯恩斯就已经论证过:经济行为的开端是“需求方”,而非“供给方”。现代经济依靠的是大规模消费?。消费是供给的闭环;没有消费,供给就失去了目的。社保福利是美国经济稳定运行的重要动力,为美国经济注入了巨大的现金流,推动经济运行。福利资金会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支持了住房、医疗保健、公用事业和食品等领域的刚需消费。超万亿美元的福利资金为美国企业带来收入,提供就业机会,促进税收和国民收入的增长。美国虽然不是高福利国家,但是除了福利之外,如果加上社会保障、医疗保险、奥巴马医改等项目,已经占到美国2023财年联邦总支出的68%,其中医保占28%,社保占22%,收入补贴占18%?。
另外,自1969年尼克松总统启动“全民基本收入”(Universal Basic Income,UBI)试验以来, 美国一直在尝试无条件向全民发放基本收入。小布什担任总统时期的国防部长唐纳德·亨利·拉姆斯菲尔德(Donald Henry Rumsfeld)和副总统理查德·布鲁斯·切尼(Richard Bruce Cheney),就曾是当年尼克松实验的负责人,向全国贫困家庭每年发放1600 美元。实验效果很好,可惜因为遭遇政治反对而未能通过国会立法。不过,美国阿拉斯加州仍有世界上最成功的基本收入实践。阿拉斯加永久基金(Alaskas Permanent Fund)每年向该州每位居民发放1600美元,过去40年里一直如此。资金来自该州的石油和天然气收入抽成,每年无条件发给本州居民。在新冠疫情高峰期,美国有20多个城市也曾启动了基本收入试点, 每月向本地居民发放1000美元,为期一年?。近期,广受关注的是萨姆·奥尔特曼(Sam Altman)的“人工智能时代新政”(New Deal for the AI Age),主张向美国居民每人每月发放1000美元的全民基本收入(UBI),认为这是解决人工智能和自动化进步替代就业的最好办法?。近三年来,美国劳动参与率从65%降至62%,约280万美国人退出了就业市场?,与科技进步带来的劳动替代效应存在某些关联。
结语
发展才是硬道理。美国也从“大萧条”“大滞胀”“大衰退”和“大流行”中逐渐领悟了这个道理,当发展遇到困难的时候,“发钱”才是硬道理。与经济科技化、财富金融化的时代特征相适应,美国政府在突发新冠疫情时期,通过超常规“发钱”拯救了美国经济,进一步践行了财政货币化和民生福利化的宏观政策走向,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政策效果。其经验教训或为我国建设金融强国的他山之石,至于应用之妙,须结合国情。
责任编辑:孙 爽
① About Nasdaq,The Trusted Fabric of the Financial System,Our Story,we question today to rewrite tomorrow,https://www.nasdaq.com/ about#story;John Ballard,“Here's My Top "Magnificent Seven" Stock to Buy and Hold for the Next 10 Years”,The Motley Fool,March 15, 2024,https://www.nasdaq.com/articles/heres-my-top-magnificent-seven-stock-to-buy-and-hold-for-the-next-10-years.
② 纳斯达克100指数,https://www.nasdaq.com/solutions/nasdaq-100-TC. 2024.4.8.
③《“七姐妹”仍是最爱!国际巨头美股最新持仓曝光》,《证券时报》旗下新媒体“券商中国”,2024年2月16日,https://baijiahao. baidu.com/s?id=1790992395628908720&wfr=spider&for=pc.
④ 崔彤:《微软再创历史新高!业绩之稳定堪称全球科技公司典范》,搜狐财经,2021-10-21,ht t p s : / / b u s i n e s s . s o h u . c o m / a/496487395_121123928.
⑤(美)威廉·格雷德(William Greider):《美联储》(Secrets of the Temple: How the Federal Reserve Runs the Country),耿丹译,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3年第1版,2022年第13次印刷,第260页。
⑥ 冯明等:《危机反应模式与西方发达国家财政货币政策框架演化中的四次变革》,《财政研究》2021年第12期。
⑦(美)威廉·格雷德:《美联储》,第289页。
⑧(美)威廉·格雷德:《美联储》,第296页。
⑨ 斯凯恩:《美联储主席全传1913~2017》,北京·华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332~339页。
⑩ 程实:《欧美央行货币政策框架演变的影响》,新浪财经,2021年8月31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96086548 54168950&wfr=spider&for=pc.
? (美)威廉·格雷德:《美联储》,第299~300页。
? Where Does All the Money Go? https://federalbudgetinpictures.com/where-does-all-the-money-go/;Drivers of Growing Spending, https:// federalbudgetinpictures.com/drivers-growing-spending/.
? Lucas Ropek,Basic Income Has Been Tried Over and Over Again. It Works Every Time. https://gizmodo.com/universal-basic-income-has-been-tried-over-and-over-aga-1851255547.
? Lex Friedman Podcast Clips, Sam Altman on UBI: Universal Basic Inc ome, https://m.youtube.com/watch?v=_yfQrtKjtH4.
? Congressional Budget Office, Bidens Budget: A Future Thats Built on Government Dependence, https://budget.house.gov/press-release/7582, MARCH 15,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