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是高一语文必修下册教材中的一篇古文,这是唐代著名贤臣魏征在贞观十一年时写给唐太宗的奏章。奏章的主要意思是劝谏唐太宗,希望他不要被眼前国泰民安的现象影响而出现骄奢淫逸的想法。魏征衷心希望皇帝能够戒骄戒躁、居安思危,继续关注民情和国事,带动朝廷中所有的大臣一起继续建设国家,继续为百姓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文本中的“十思”是主要内容,是魏征给皇帝提出的十个值得深思和研究的建议。在学习这篇古文的过程中,教师应在培养学生表达和思维能力的同时,让其主动学习唐太宗和魏征的品质,学着做一个敢于为朋友提意见,乐于接受朋友的正确建议的人。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先设喻明理再据事发挥,最后引出主题的论证思路。
2.在交流与探讨中深刻体会居安必须思危、勤俭才能治国的道理。
3.学习主人公魏征为了国家长治久安敢于谏言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梳理魏征的论证思路。
2.用通顺的语句翻译文章。
3.用自己的话说出魏征给唐太宗提出的建议。
教学难点:
理解魏征的忠心并向他学习,要敢于为朋友提意见。
三、学情分析
高一虽然是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新起点,但是经过前面九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形成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已经有了一些知识储备,既掌握了课内教师传授的内容,又在课外阅读中夯实了基础。为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需要继续注重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训练,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主题
师:同学们,你们在影视剧中看过百官上朝的场景吗?
生1:这样的场面挺壮观的,百官上朝的状态能体现出一个封建王朝皇帝和官员的精神面貌。
生2:上朝这个行为对于国家治理有着重要意义,因为在朝堂之上,官员负责为帝王提供意见与建议,帝王负责聆听,并且根据国情考虑是否接纳、推广新政策,百姓的生活质量与朝堂上产生的意见有直接关系。
师:谏言的方式也有很多种,有的人用一些婉转、隐晦的话,这样既能向皇帝表明心声,又能顾及最高统治者的颜面。也有的是直言不讳,直接说出国家存在的问题,以及希望皇帝如何做。
师:言官为皇帝谏言是一件具有风险的事情,他们最终的命运取决于皇帝的心胸。心胸狭窄、眼光短浅的,往往就以判刑的方式回应谏言;心胸宽广、有雄才伟略的,一般都会采纳意见,还会将敢于直谏的大臣当作贤臣,并且鼓励所有官员向他学习。
教师板书:谏太宗十思疏。
师:今天我们要了解的主人公是魏征,他写了《谏太宗十思疏》,劝谏唐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
(设计意图:本环节运用谈话导入的方式,让教师和学生平等交流,有利于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另外在谈话过程中,透过一问一答,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锻炼。)
(二)解析题目,初识人物
师:同学们,你们在预习这篇课文之前都搜集资料了吗?你们觉得该如何解读这篇课文的题目呢?能结合手中的资料说一说吗?
生:这篇课文节选自《贞观政要集校》卷一,“谏”可以理解为“建议、意见”,这个字在古代有着下级直言规劝上级的意思。“疏”是古代大臣向皇帝上奏章的一种文体。所以,这篇文章题目的意思是:给太宗皇帝的十条值得深思的建议。
师:同学们,接下来请你们朗读这篇古文,边读边想:魏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唐太宗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讨论,并在文章对应的地方写下批注。
生1:我认为魏征是一个忠君爱国的人,文章字字珠玑,在字里行间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百姓命运的关心。
生2:魏征是一个看事通透的人,他用“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劝解李世民,告诉他:百姓可以把他们爱戴的人推选成统治者,但是也可以将残暴、不关心民生疾苦的帝王拉下马。
生3:唐太宗是一个从善如流、任用贤臣的明君,以前我在学习历史知识的时候了解到,魏征因病去世时,唐太宗痛哭流涕,甚至亲自为这位大臣送葬。
(设计意图:在交流、对话中引导学生解读题目,能加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后期支持学生在朗读课文中解读人物性格特征,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也在揣摩、分析中提升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三)疏通字词,理顺文本
师:同学们,文中的某些字词和我们的现代文在字面意思上有所不同,所以需要弄清楚其中一些词语的意思,知道个别汉字的读音,才能更好地学习本文。相信你们在预习中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接下来你们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学习,汇报一下各自的预习成果吧!
生1:“德义”在本文是指有德行地施政,对待百姓要讲信义。魏征在这篇奏章中为皇帝建议,希望他成为有德义的人,这样才能使江山永固。
生2:“明哲”是指明事理的圣人,这里魏征说像唐太宗这样明智的人,必然知道国家要安定,统治者就要有德行和智慧。
生3:“高危”这个词在现代和古代有不同的意思,在古代是指身居高位的危险,在现代指容易发生某种不好的情况。
生4:“简能”是指选拔人才。
生5:“作”是兴建、建造的意思,在文中指大兴土木建造宫殿。
生6:“三驱”是狩猎时围住三个面,留下一面给牲畜们逃生的机会。
在梳理字词的基础上,学生尝试翻译整个句子,并将自己的翻译情况以口头描述的方式说给同学听。
教师随机深入各个小组巡视,及时为有困难的同学提供帮助。
在疏通字词的基础上,教师相机要求大家尝试自主翻译句子,做到通晓全文。
教师用PPT展示文中所有有难度的词语的含义。
(设计意图:只有文言文中的词语疏通好,学生才能顺利完成语句翻译。另外,在字词疏通中教师能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学生也能在语言交流中查漏补缺。)
(四)自主探究,走进文本
师:刚才大家已经在汇报交流中完成了字词梳理,也读完了这篇古文,那么你们知道魏征是从哪些方面给唐太宗提建议的吗?
学生再次回归文本,在课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句,并尝试用自己的话整理答案。
学生先在组内讨论,再推选代表上台发表观点。
生1:我们小组通过总结分析,找到了魏征给唐太宗的前五条建议。第一,能够控制自己的私欲,凡事要适可而止;第二,不能骄奢淫逸,不能花费钱财万贯修建宫殿而不考虑百姓的生存;第三,居安必须思危,要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关心国事;第四,不能因为做出一点成绩就骄傲自满,要像江海那样容纳百川,要善于聆听有利于国家发展的建议;第五,狩猎要遵循一定的法度,不能因为特别喜好就沉湎其中,以免耽误国家大事。
生2:我们小组通过总结分析,找到了魏征给唐太宗的另外五条建议。第六,如果害怕自己处事懈怠无法做到全心全意,就不能随性妄为;第七,作为君主应该虚心接受臣下的意见,但是又要避免“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第八,身正才不怕影子斜,要勤于修身;第九,应该做到公正地进行恩赐与赏罚;第十,选贤举能,让不同身份的人各司其职。
师:大家总结得很好,值得表扬。这篇课文总共有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所描述的内容、要向皇帝提出的建议都不同,你们能与同学一起分析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吗?
学生与同伴进行讨论学习,在探讨中大家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与同伴相互交流想法。
(设计意图: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鼓励、支持学生在小组中与同伴讨论,让学生在集思广益中掌握更多的知识,在相互交流中提升思维能力、语言表达水平。)
(五)品味语句,感悟忠心
师:我想邀请几位同学向大家分享你们的学习成果。
生1:我们讨论后一致认为第1自然段的中心论点应该是“居安思危,戒奢以俭”,魏征劝诫当时的统治者,不能被眼前安逸的现象麻痹心灵,要努力稳固根基,避免威胁江山社稷的事情出现。
生2:第2自然段主要总结历史经验,从创业守城、人心向背等方面论述“居安思危”的必要性。
生3:第3自然段写居安思危的具体做法,让皇帝从“十思”方面参考。
师:魏征所提的意见充分表现出了他对唐太宗的“忠”,你能从这几段中选出一些能体现忠心耿耿的语句吗?
教师要求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句子,接着出示树形图,让学生完善。
师:同学们,请你们用找到的句子帮我完成这张树形图(见图1)。
生1:“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魏征用这句话劝诫唐太宗,要更好地统治国家得有居安思危的意识,同时还要有足够的德行,要做到以德服人。
生2:“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生3:“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生4:“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师总结:从魏征的这些建议来看,关于国家治理的方方面面他都考虑到了,足以见得他对唐朝的江山、百姓的安居乐业有多么用心。
(设计意图:语言品味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一篇课文是由若干个语句组成的,引导学生朗读、品味课文中的语句,可以提高他们的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水平。)
五、教学总结
《谏太宗十思疏》是贤臣魏征给唐太宗的一封奏章,文章字字珠玑,充分体现出作者的“忠”,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意思,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课堂上我积极运用谈话导入、解析题目、自主探究、品味语句等环节,允许学生在组内讨论,面向全班讲解自己的观点,在“想”中掌握了思考方法,在“说”中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得到了锻炼。这节课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课堂氛围良好、参与率高。从整体上来看,这节课的效果比较好。
(作者单位: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崇文实验学校)
编辑:张俐丽
作者简介:杨文萍(1979—),女,汉族,甘肃榆中人,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