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标”)中要求在地理课程名称和内容的确定上,充分考虑和整合相关学科的知识,做好地理学科的顶层设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于是,笔者根据贵阳市乌当区学生和教师的需求,结合课标的要求和国家统编教材内容,主要融合历史学科和语文学科,开发了与本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地域文化、社会经济条件等相符的乡土地理校本课程——乌当地理与水东文化。本文中的教学设计正是源自该校本课程。
一、制作乡土地理校本课程教学设计的基本策略
(一)以课标为依据制订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
课标指引了高中阶段地理教育的发展方向,是一线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是目前高中地理学业质量考试和学业水平考试的依据。因此,制作乡土地理校本课程的教学设计,都要以课标为依据来制订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水东洪边八景之一“螺岩飞瀑”这节课所对应的课标以及依据课标制订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见表1。
(二)植根地域文化,关注学生兴趣,构建乡土地理教学设计的主体
学生通过“乌当地理与水东文化”校本课程来认识本地区的历史和文化的变迁,了解本地区的风土人情、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等,增强文化认同感和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学生对该课程表现出极浓厚的兴趣,所以教学设计也应该根植地域文化,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引导学生探究身边和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自古以来就有少数民族在这里生活,而“乌当”这一词正是苗语当中“太阳升起的地方”的意思。贵阳市乌当中学大门口进门右侧建设了一面水东文化墙,其中有八块墙面刻了反映水东文化的洪边八景,形成了八面诗词和绘画相交融的景观墙。
随着时代的变迁,唯有乌当中学附近的“螺岩飞瀑”(滴水岩瀑布)一景尚且保留部分旧貌。因此,本文选择了该瀑布作为教学设计的对象。
根植乌当区的水东文化,依据历史文化背景,结合实景中所蕴含的地理知识,构建水东洪边八景之一“螺岩飞瀑”这一教学设计的主体。该教学设计的主体由三个方面组成:一是对描写“螺岩飞瀑”的诗词本身进行赏析;二是探究当前滴水岩瀑布形态的成因以及瀑布周边地质构造和地貌的成因;三是从人地协调观的角度探讨如何开发当地的旅游资源。
(三)以地理学科为中心,进行学科融合教学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认识到地理学科是中心学科、主干学科,相关学科只是助力地理学科教学的辅助学科。以乡土地理教学设计——水东洪边八景之一“螺岩飞瀑”为例,紧紧围绕“瀑布”这一地貌,一方面融入历史学科,将滴水岩瀑布在不同时间上的形态组合起来;另一方面,融入语文学科,为滴水岩瀑布创设优美的情境。在推理滴水岩瀑布的形成过程时,运用物理学科、化学学科的相关知识进行其形成原理的解释等。(见图1)
二、基于学科融合,设计教学活动
(一)设计思路
贵阳市乌当中学门前有一条河,名叫“松溪河”。松溪河上游约2500米处建设有一座小公园。公园的最著名景点就是“滴水岩瀑布”。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素养,在上水东洪边八景之一“螺岩飞瀑”这节课之前设计了准备环节。一方面引导家住乌当中学附近的学生进行野外考察,并让学生录制介绍滴水岩瀑布及其周边景观的视频;另一方面,带领学生参观乌当中学的“水东文化墙”,认识“洪边八景”特别了解“螺岩飞瀑”相关古诗并录制视频。
(二)教学过程
1.视频导入,直切主题
播放视频:教师播放前期学生录制的两条视频。提问:视频中介绍的滴水岩瀑布是怎样形成的?我们该如何开发和保护这一旅游资源?
(设计意图:利用视频导入新课,能让学生很快发现滴水岩瀑布就是水东洪边八景之一的“螺岩飞瀑”,而且就在学校附近,利于拉近学生与学习对象的距离,让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有趣的地理事物,也让学生体会到地理学科是一门生活中实用的学科。结合视频提问,能够让学生初步意识到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中心,能够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2.创设情境,设置问题,进行学科融合教学
问题探究一:滴水岩瀑布是怎样形成的?
资料一:洪边八景之一的螺岩飞瀑,民间称之为“滴水岩”瀑布,位于今贵阳市乌当区新添寨北衙村境内的松溪河上游,并且处于斗篷山山麓的谷间断层处。滴水岩瀑布的落差达二十多米,夏季来临时,河水变多,遇到暴雨时,瀑布很宽,可达二十米。瀑布顶部有很多漂亮的钟乳石,它们形态各异,姿态万千,而且还在不断地变化着它们的样子。
资料二:滴水岩瀑布的景观图和滴水岩瀑布东侧的岩层形态(褶皱)图。
学生合作探讨以下主要问题:
(1)从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角度探讨滴水岩瀑布的形成过程。
(2)上述资料中体现了哪些地质构造?哪些地貌?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3)悬崖上的钟乳石是怎么形成的?
(设计意图:资料一和资料二的展示利于学生很快融入情境展开讨论。学生探究的问题都是地理学的核心问题。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进一步设置分问题及追问,使用问题式教学法将各学科融合在一起,引导学生从物理、化学等学科深入分析“溯源侵蚀”“下蚀”“溶蚀”等基本概念和相关的原理。)
问题探究二:描写螺岩飞瀑的诗词中的瀑布是什么样子的?
资料三:明成化年间,曾经在贵州担任过巡按监察御史的王子沂游览洪边地区(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新添寨一带)后,为当地的秀美风光题诗八首,历史上以这八首诗为依据称之为“洪边八景”。随着时代的变迁,城市化的推进,加上各方面的保护意识不足,昔日“洪边八景”只有贵阳市乌当中学附近的“螺岩飞瀑”(滴水岩瀑布)一景,还可以看到部分旧貌。《螺岩飞瀑》:“螺岩瀑布亦奇哉,付与诗人仔细裁。织锦机丝千尺展,玉龙鳞甲半空来。喜看长夏飞晴雪,怪听平时吼夜雷。欲拟匡庐题绝句,愧予老乏谪仙材”。
资料四:2019年夏天,滴水岩瀑布一带已经变形成为一个供市民休闲的生态公园了。由于城市化建设,上游来水减少,滴水岩瀑布的样子也大大改变了,瀑布变得很“瘦小”,“腰身”只有一米多粗了,已经不是三四十年前的五丈来宽的大瀑布了。
学生合作探讨以下主要问题:
(1)描写螺岩飞瀑的古诗是在什么样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诗人是从哪些角度来欣赏瀑布这一景观的?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结合资料,探讨滴水岩瀑布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设计意图:问题1包括三个设问,将地理学科、历史学科和语文学科深入融合在一起。问题2要求学生从整体性的角度来探讨滴水岩瀑布的变化及成因,体现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人地协调观。)
问题探究三:如何开发滴水岩公园?
资料五:近年来,滴水岩瀑布终于受到了重视,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贵阳市乌当区政府以滴水岩瀑布为核心打造了一座生态公园,它的休闲娱乐价值得到体现。但是,滴水岩公园在建设时忽略了对人文资源的展示。赫赫有名的螺岩飞瀑(滴水岩瀑布),作为洪边八景之一,且是仅存的洪边八景,它的历史、人文价值需要好好地体现出来。比如,可以在公园的休闲场所建一面介绍关于洪边八景的水东文化墙,该文化墙要详细说明滴水岩瀑布的情况,并且请贵阳市乌当区有名的书法家将《螺岩飞瀑》这首诗题写出来并镌刻到石碑上。这样一来,公园的文化内涵和品位就大大提升了,乡土文化也就得到了很好的彰显。
学生合作探讨以下主要问题:
(1)说明滴水岩瀑布这种旅游资源的成因和价值。
(2)评价滴水岩瀑布的开发现状。
(3)请为滴水岩公园的进一步建设与开发出谋献策。
(设计意图:此处问题探究是围绕滴水岩公园这一旅游景点的开发而深入进行的,“旅游地理”的内容在此有了充分的体现。滴水岩瀑布这种旅游资源的成因离不开水东文化,这是地理学科和历史学科的融合,为滴水岩公园的进一步建设与开发出谋献策,需要地理学科和思想政治学科的深入融合。)
3.课堂总结,升华主题
教师讲述:本节课我们以乌当中学附近的洪边八景之一“螺岩飞瀑”(即滴水岩瀑布)为例学习了我们身边的乡土地理和历史文化,探究了滴水岩瀑布的形成和开发。优美的诗词让我们感受到了当时水东地区的秀丽风光,我们的家乡真美啊!
三、总结与反思
本课程以一节乡土地理校本课程的教学设计为例,选择了学校周边一处有历史及文学价值的瀑布展开研究。教学过程中使用了三个主问题研究,并层层设置子问题和追问,将地理学科、历史学科、物理学科、化学学科及语文学科等深入融合起来,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助其树立良好的人地协调观。
学科融合教学是今后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趋势,对教师本身素养的要求更高,需要教师不断深入学习,不断地成长。
本节课的教学是针对平常在教室里开展的教学而设计的,其实,去滴水岩瀑布旁开展地理实践教学是最理想的。
(作者单位:贵阳市乌当中学)
编辑:常超波
作者简介:郭遂宁(1983—),女,汉族,湖北广水人,中学一级,研究方向:地理课程与教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