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与现代化浪潮的推动下,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现代价值观的塑造成为教育领域不可或缺的议题,高中语文课堂作为培养学生文化素养和价值观的重要阵地,如何实现文化传承与现代价值观的对接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祝福》的教学为例,探讨文化传承与现代价值观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对接策略。
一、教材分析
《祝福》作为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的一篇课文,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色。这篇文章通过对一个普通农村妇女悲剧命运的叙述,展现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束缚和压迫,以及个体在社会习俗面前的无奈与挣扎。教材选文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理解文本本身的艺术魅力,更是引导学生通过这一具体案例,反思传统文化对个体和社会的双重影响,以及在现代社会中如何批判性地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祝福》的篇幅适中,难度适宜,适合作为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文化自觉意识的重要载体。通过对这篇文章的深入剖析,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化传承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现代价值观,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观的有机结合。
二、学情分析
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和阅读理解能力,能够较为流畅地阅读《祝福》这样的文本,然而由于文化背景和生活经验的限制,学生对于文本中涉及的封建礼教、社会习俗等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可能缺乏足够的认知和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传统文化,并激发他们探索研究传统文化的兴趣。同时,高中正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学生对现代价值观的理解和实践能力也在不断提升。通过《祝福》的文本教学,教师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化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还可以引导他们反思和构建自己的价值观体系,实现文化传承与现代价值观的有机结合。
三、教学目标
1.通过《祝福》的教学,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理解传统文化观念、社会习俗和封建礼教对个体命运的影响。
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鼓励他们对传统文化进行反思,探索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适用性。
3.引领学生构建现代价值观体系,将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元素与现代价值观相结合,并在现代社会中践行。
四、对接策略的具体实施
(一)解读文本,挖掘鲁迅笔下的传统文化
1.课堂导入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正式学习鲁迅的短篇小说《祝福》。鲁迅,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作品充满了对传统文化的深刻反思,而《祝福》这篇小说更是鲁迅对当时社会风俗习惯、家族制度和伦理道德的一次全面审视。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深入解读文本,挖掘鲁迅笔下的文化传承。
2.初读文本,了解故事情节与人物关系
教师:请大家翻开课本,默读《祝福》全文。在读的过程中,请大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故事的主要情节是什么?主要人物祥林嫂经历了哪些事情?她与周围人的关系如何?
学生专注地阅读着,偶尔低头深思,偶尔抬头与同伴轻声交流,仿佛是在与鲁迅的文字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3.深入解读,挖掘文化传承元素
教师:现在,让我们一同深入《祝福》的文本,挖掘其中蕴含的文化传承元素。请大家思考:鲁迅在小说中描绘了哪些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元素?这些元素又是如何体现在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中的?
学生1:我注意到,小说中提到了很多关于祭祀、祈福的传统民俗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是当时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反映了人们对神灵的敬畏和对家族荣誉的重视。通过这些描写,鲁迅揭示了传统文化中封建迷信的一面。
学生2:我还发现,有关人物关系的描写中也体现了封建社会的尊卑有序和家族观念。比如,祥林嫂作为女性,在家庭中地位低下,她的命运往往被家族和社会习俗所左右。这种描写展示了传统文化对个体自由和尊严的束缚。
教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到位。鲁迅描绘的这些传统文化元素,不仅还原了当时社会的风貌,还深入地展现了传统文化对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深刻影响。同时,他也通过这些描写对传统文化的优劣进行了深刻反思和批判。
(二)联系现实,寻找现代价值观与文本的契合点
教师:随着对《祝福》的深入解读,相信同学们已经被鲁迅笔下的情节与人物所吸引。然而文学作品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它所描绘的过往,更在于它与现实生活的对话与碰撞。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跨越时空的界限,联系到我们当下所处的社会现实,去探寻现代价值观与《祝福》中文化传承的契合点。
1.联系现实,对比文本
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回顾《祝福》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特别是祥林嫂这一角色的遭遇和命运,然后提出问题:如果我们把祥林嫂的故事放在现代社会,她的命运会有何不同?现代社会中的价值观与《祝福》中的文化传承有哪些契合点?
学生1:在现代社会中,个人尊严和自由得到了重视和保护。如果祥林嫂生活在现代社会,她或许不会被迫嫁给不爱的人,也不会因为丈夫和儿子的去世而被视为不祥之人。现代社会的平等观念和对女性的尊重,可能会使祥林嫂拥有更自主的人生选择。
学生2:虽然现代社会在某些方面比《祝福》所描绘的时代更加进步和开放,但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一些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社会中的体现。如家族观念在现代家庭和社会关系中仍然占据重要地位;尊卑有序的观念也在职场文化、社交礼仪等方面有所体现。这些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并不是完全对立的,而是在某种程度上相互融合的。
2.寻找契合点,深化理解
为了进一步寻找现代价值观与文本的契合点,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思考:
(1)个人尊严与自由。现代社会强调个人的尊严和自由,这与鲁迅笔下对封建礼教的批判有着密切联系。在《祝福》中,祥林嫂因为不符合封建礼教的标准而遭受不幸。而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更加强调个体的尊严和自由,反对任何形式的压迫和束缚。
(2)平等观念。现代社会倡导平等观念,无论是在性别、种族还是社会地位上,我们都应该平等对待,这与《祝福》中对尊卑有序的批判相呼应。在鲁迅笔下,尊卑有序的观念导致了社会的不公和冷漠。而现代社会则强调人人平等,反对任何形式的歧视和压迫。
(3)人文关怀。无论是《祝福》中的祥林嫂,还是现代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他们都需要得到社会的关怀和帮助。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强调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这与鲁迅笔下的冷漠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通过联系现实,寻找现代价值观与文本的契合点,学生不仅加深了对《祝福》的理解,还加深了对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的理解。同时,我们能意识到现代价值观与传统文化并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可以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这种融合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有助于我们构建更加和谐、进步的社会。
(三)开展课堂讨论,促进文化传承与现代价值观的碰撞与融合
1.教师引导,确立讨论框架
教师: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对《祝福》中的文化传承有了深刻的认识。现在,我们将进入课堂讨论的环节,探讨如何在现代社会中既保留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吸收和践行现代价值观。请大家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讨论:
(1)传统文化中的哪些元素是值得我们保留和传承的?
(2)现代价值观与传统文化之间是否存在冲突?如果存在,应如何调和?
(3)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如何平衡传统文化的保留与现代价值观的吸收?
2.学生分组讨论,各抒己见
在讨论结束后,各个小组代表轮流发言。
小组1:我们认为,传统文化中的家庭观念、尊老爱幼等美德是值得我们保留和传承的。这些美德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还是现代社会所倡导的价值观。同时,我们认为现代价值观与传统文化之间并不冲突。只要我们以开放的心态去理解和接受传统文化,就可以在保留传统文化的同时,吸收现代价值观。
小组2:我们同意小组1的观点,但我们认为在保留传统文化的同时,还需要对其进行现代性的解读和创新。
3.教师总结,深化理解
教师:同学们,今天的课堂讨论非常成功。大家积极发言,各抒己见,展现了对文化传承与现代价值观问题的深入思考和理解。通过讨论,我们认识到传统文化中的许多元素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积极价值,值得我们保留和传承。同时,我们也意识到现代价值观与传统文化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和张力,但这种冲突并非不可调和。关键在于我们如何以开放的心态去理解和接受传统文化,同时吸收现代价值观。
(四)布置课后作业,巩固对接成果
在课堂讨论的热烈氛围中,教师和学生共同迎来了课堂的尾声,此时教师可以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文化传承与现代价值观对接的理解。
作业一:撰写一篇读后感
这篇读后感不仅要概述《祝福》的主要情节和人物特点,更要深入分析小说中所体现的传统文化元素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学生需要探讨这些传统文化元素如何与现代价值观产生对话和碰撞,以及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作用。
作业二:案例分析
学生选择一个与“文化传承与现代价值观对接”相关的现代社会案例,如一部电影、一个社会事件或一种文化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学生需要指出案例中哪些元素体现了传统文化,哪些元素体现了现代价值观,并探讨它们是如何融合在一起的。
五、教学反思
在教授《祝福》这篇经典课文时,我尝试将文化传承与现代价值观进行对接,让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的同时,形成对现代社会的正确价值判断。在实施对接策略的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本中的文化内涵,同时也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思考中实现文化传承与现代价值观的碰撞与融合。
回顾这次教学,我认为整体上是成功的。学生通过解读文本,对鲁迅笔下的文化传承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通过联系现实,找到了现代价值观与文本的契合点,从而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课堂讨论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学生在交流中深化了对文化传承与现代价值观的认识。当然,我也意识到对接策略中仍有改进的空间,在今后的教学中,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导他们对传统文化和现代价值观进行深入和全面思考,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作者单位:云南省怒江州泸水市第一中学)
编辑:李琴芳
作者简介:杨荣华(1971—),男,傈僳族,本科,中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