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五年的《源流》情结

2024-06-29 14:58:39何翔
源流 2024年5期
关键词:荷兰豆豆腐块源流

何翔

我于1996年从鹤山市经济委员会退休,1999年参加鹤山市革命老区建设办公室(简称老建办,后改称老促会)工作。当时老建办连会长共有4位老同志,由于我在经委会曾负责资料收集整理,经常“舞文弄墨”,写点“豆腐块”包括老区新貌等稿子在一些报刊刊载,老建办便“量身度做”分工我负责老区宣传工作,从那时开始便和《源流》结下“不解之缘”。转眼25个春秋,见证《源流》的成长、发展历程,从一份不起眼的刊物成长为具有深远社会影响力的期刊, 2016年还被相关权威部门评为“中国最美期刊”之一,实致名归。

回忆20多年前写稿有不少使人回味的往事、趣事。记得我寄给《源流》第一篇稿子《弹洞前村壁》,写的是老区战斗故事,见刊后获得10元稿费,当晚高兴得睡不着觉。2000年,我采写了《宅梧荷兰豆飞往日本》一则短文,刊于当年第4期,虽然是豆腐块文章,但对我来说是个鼓舞,我把这篇新闻稿送至产区宅梧的荷村村委会(因书还未寄到),他们看了很高兴,说我们老区的荷兰豆飞出国门了。最难忘的是2005年春,老促会下乡到一个老区村调研,在村办公室的黑板赫然写上今、明两年要上报的农业总产值、经济总收入等几个数据,我问村干部是预计数吗?他笑着说,这是同比增长数,上级默许的。我感到有点浮夸,回去拟了一则“变味的数字”不点名的小评论,先后被《源流》和《中国老区建设》刊用,老区建设还加了插图,估计对遏止浮夸风有点作用。这些小插曲,使我体会到,作为全省一份老区杂志,对指导老区工作,交流经验、鼓舞士气、传承历史都有很好作用,没有理由不把他办好,从此我更乐意做好这份工作。

记得最初是靠一支笔、一叠稿纸、一个信封来写稿、发稿,质量差,效率低。2006年我已步入古稀,试行用电脑拟稿,正是“临老学吹笛”,老半天打不出“源流”二字,很难上手。后来小孙子手把手教我打拼音,但我只有小学,外加半年“卜卜斋”(私塾)文化,连ABC也打不好,后转教打“五笔”,我下定“老有所学”的信心,硬着头皮打下去,五笔的笔画也不容易掌握,幸好孙子给我一册新华字典查阅,经过锲而不舍努力,终于学会用电脑拟稿、发稿,显著提高效率,见刊率也逐步上升。

《源流》迎来卅载华诞,社长、总编换了几任,版面改了几次,印刷从4A书写纸到超薄铜板纸再到互联网上刊载、设立网站。总的印象是可读性更强,内容更丰富,影像更靓丽。当然改进、提高仍有空间,比如提前预告宣传要点、征稿栏目(现在已这样做),对个别有启发稿件点评,交流撰稿心得等。近来,“百千万工程”每天见诸报端,其核心意义不是每人理解得深透,如果请专家点醒下,对取材撰稿会有帮助。

祝《源流》杂志办得更活、更好。

(作者系《源流》特约记者)

猜你喜欢
荷兰豆豆腐块源流
《源流》前进
源流(2022年1期)2022-03-24 00:38:11
小偷是谁
自知
“豆腐块”成长记
水痘源流考
腊肠炒荷兰豆
新青年(2018年9期)2018-09-14 03:14:58
“啸”的源流
本帮菜之源流考
上海商业(2018年6期)2018-07-05 09:48:16
百变荷兰豆
饮食科学(2018年4期)2018-06-01 11:31:53
果仁荷兰豆
食品与健康(2017年5期)2017-05-12 18:0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