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文学在中国的翻译传播与接受调研

2024-06-28 04:31李潇悦
今古文创 2024年20期
关键词:百年孤独文化传播

李潇悦

【摘要】以《百年孤独》为代表的拉美文学作品在中国的翻译和传播经历了种种艰难才迎来如今的繁荣。由于中国文学与拉美文学在诸多方面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因此中国文学可以从拉美文学的广泛传播中借鉴成功经验,更好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本调研以《百年孤独》为重心,借助线上问卷调查平台及线下纸质问卷调查方式,调查拉美文学在中国的翻译传播与接受情况,根据问卷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研究发现,年龄、学历、地区、文化等方面的差异都不足以成为阻碍文学传播的障碍,拉美文学对外传播主要有赖于《百年孤独》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该奖项提高了拉美文学在全世界的知名度。“酒香不怕巷子深”,从拉美文学的成功传播经验中汲取经验用于中国文学的对外传播,有助于推动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学走出去。

【关键词】拉美文学;《百年孤独》;传播译介;文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H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4)20-0097-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20.031

基金项目:武汉工程大学第十三届研究生教育创新基金资助项目“拉美文学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研究”(项目编号:CX2021393)。

一、引言

《百年孤独》令拉美文学在中国大放异彩,对部分中国作家及其作品产生了一定积极作用。拉丁美洲文学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历史前期、殖民时代、独立战争期、民族文学兴盛期以及现代文学。在这段历程中,虽然早期拉丁美洲的人们并未受到欧洲入侵者的影响,但是他们却拥有了非常先进的文化和文明——这便是拉丁美洲文学的基础。然而,这种文化的辉煌并没有持续太久,随着殖民时代的来临,它遭到了彻底破坏。因此,人们现在能看到的古老的印第安文学仅存在于一些残留的作品之中。接下来的殖民时代则标志着拉丁美洲文学的经典化时期,人类主义理念与启蒙思潮逐渐渗透进来,本地出生的白人在呼唤脱离母国的控制的同时,提倡更多的关注本地区的殖民文化,从而开启了民族文学的新篇章。到了革命时期,民族文学形成,受独立革命运动浪潮的影响,向浪漫主义倾斜在民族文学兴盛的时期,民族文学在进步过程中持续创新,因此产生了现代主义风潮。在当代文学时期,拉丁美洲各国各地区的文学逐渐显示出各自的特点,20世纪60年代出现魔幻现实主义小说,拉美文学迎来了一个高潮并不断扩大影响。

最早的拉美文学翻译与译介的相关文献可以追溯到2007年,滕威(2007)比较研究了拉美文学翻译与中国当代文学,此后10年国内鲜有关于拉美文学的翻译与译介的文献发表,相关学术研究陷入了短暂的停滞,直至赵小妹(2016)研究了拉美文学在中国的翻译出版,拉美文学的翻译及传播又进入了学术视野,随后闫科娜(2017)研究了西班牙文学翻译与拉美文学翻译在中国的差异,切入一个崭新的视角,同年,楼宇(2017)就拉美的文化在中国的传播进行了调查研究,随后楼宇(2020)又研究了拉美文学汉译,彭璐娇(2020)则研究了拉美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作品在中国的译介出版,侯健(2021)研究了巴尔加斯·略萨在中国的译介,彭佳等(2021)研究了中国当代文学走进拉美的路径,张海燕等(2021)研究了中国当代文学在拉美的出版传播,杨晓明(2021)研学译介出版调研。以上关于拉美文学在中国的译介研究较为丰富,但主要为拉美文学本体研究,目前还没有以中国读者为对象的以《百年孤独》为例的拉美文学翻译传播与接受情况调研。作为文学作品的受众,读者对文学的偏好和感受能直观反映出哪种文学类型在中国本土传播最为广泛,利用何种形式能够更有利于其传播。以读者为中心调研拉美文学在中国的翻译传播能够从新的角度为“中国文化走出去”做出贡献,丰富拉美文学领域的研究。本研究在回顾拉美文学翻译传播历程的基础上,通过《百年孤独》翻译传播问卷调查,发掘中国读者对《百年孤独》汉译版的评价以及接受情况,以此为中国文学的翻译及对外传播提供借鉴。

二、《百年孤独》翻译传播历程

尽管困难且进展较慢,但拉丁美洲文学生命在中国的发展却取得了显著进步。我们国家的西班牙语言课程于1952年建立,发展至今。早期的许多来自该地区的著作是由其他如俄罗斯、英国或法国等多种外语所翻译而来;然而,自1966年起,在一段漫长的时间里(大约持续到1978年),所有类型的书籍包括外语文学都被迫停止发行并处于休眠状态中——当时的中国对于拉丁美洲的态度也是一样。直至后来开启的新时代,即被称为新的历史阶段之后,情况发生了转变并且得到了极大的改观——尤其是在涉及国外文化的领域内更是如此。此时的环境变得更加宽松而且有利于各种形式的外来思想进入我们的生活之中——其中就包含着大量的关于来自于南美的优秀作家的信息及其他们的杰出贡献等等内容。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过往谈论到一些经典之作时,往往发现这些经典被忽视甚至根本无人关注。但是这种情况不会再继续下去,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对这些经典文学展现出浓厚的兴趣及热情。但是目前国内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可以用来管理出版及宣传相关事宜,这就导致了一系列问题,例如盗版,一直都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自从我们1992年成功成为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成员国,到现在已经有二十多年,这段时间里我们都一直努力学习借鉴别人的经验教训,以便更好地完善自己。作为一部象征着拉丁美洲神奇写实风格的杰出小说,《百年孤独》被誉为描绘整个中南美的史诗著作,其翻译传播过程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尽管是1982年的获奖者之一,但是直至21世纪初期的十年间经由合法途径引进中国的作品只有一部——那就是被誉为“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并最终荣获了世界级大奖“国际布克小说奖”的作品:《百年孤独》。这部巨著是由哥伦比亚作家创作完成的一部具有浓厚民族特色和深刻内涵的长篇历史小说从拉丁美洲到中国,这本书的版权路走了30年。在这三十年的时间里,我们亲眼目睹了这部作品所引发的热烈反响,随后是盗版的泛滥和难以寻觅到书籍的情况,最后则是通过漫长的时间与版权收入换取到的正式出版物。回顾过去的三十年,恐怕再也找不到一部能在中国引起如此广泛关注并拥有丰富故事情节的国外文学著作了。

当马尔克斯首次访问中国时,他在20世纪90年代初发现了大量的非法翻印他的著作,特别是《百年孤独》。这让他感到极度不满和愤慨,并向当时负责招待的著名学者钱钟书等人大声斥责道:“在我有生之年,我不会允许任何中国的出版社发行我的书籍,特别是在未来的一百五十年内,包括《百年孤独》!”

陈明俊,我国新经典文化的总编,在2008年给马尔克斯写了一封信。他在信里提到了马尔克斯与海明威相会的事迹。那是1957年,马尔克斯在巴黎隔着一条街偶遇海明威,他用蹩脚的英语喊“大师”,想以此引起海明威的注意,海明威听到声音后转过身回了他一句“你好,朋友!”说完就离开了,这是马尔克斯唯一一次与偶像近距离接触。陈明俊借用这段故事,希望马尔克斯能像海明威一样,对他的中国粉丝说一次“你好,朋友!”马尔克斯被来信感动,收回自己说过的话,2010年授权中国新经典文化出版他的书,包括《百年孤独》。2011年,简体中文版《百年孤独》正式在中国出版。

三、《百年孤独》翻译传播问卷调查情况

(一)受访者信息

受访者的性别,年龄,学历,所在地区,是否读过以及读过哪些拉美文学,了解拉美文学的渠道,拉美文学最吸引人的元素,拉美文学成功输出的原因,对拉美文学的总体评价。通过问卷星线上问卷以及在线下随机分发纸质调查,一共收回了603份问卷,其中无效问卷有27份,有效问卷有576份。

(二)受访者阅读情况

接受调查的对象中,男性看过拉美文学的占55.7%,女性看过的占54.08%。18岁及以下人群看过的占36.11%,18-23岁人群看过的占57.23%,24-29岁人群看过的占58.62%,30-40岁人群看过的占51%,40岁以上人群看过的占58.33%。高中及以下人群看过的占33.3%,本科生看过的占55.42%,硕士生看过的占58.59%,博士生看过的占65%。西部地区人群看过的占36.45%,东部地区人群看过的占63.3%,西部地区看过的占56.92%,东北部地区读过的占68.75%。

(三)受访者阅读的影响因素

性别对拉美文学阅读情况没有显著影响,年龄对阅读情况的影响在18岁以下人群中较为显著,看过的人数远低于没看过的,学历越高的人群,阅读过拉美文学的比例越高,高中及以下人群阅读过拉美文学的比例最低,可能是因为该年龄段的人群学业繁忙,压力较大,空闲时间少,不同地区人群对拉美文学的阅读情况差异较大,说明拉美文学在国内的传播有显著的地区差异。

(四)在线读者评论分析

受调查者认为拉美文学吸引读者的元素有故事情节,人物塑造,历史,故事反映的社会现实,魔幻现实主义,反殖民主义等。读过拉美文学的被调查者中,评价给出5分(选项分别为1-5分)的占72.49%,给出4分的占22.22%,给出3分的占4.76%,给出2分的占0.53%,给出1分的占0%。所有读过拉美文学的被调查者都读过《百年孤独》,拉美文学阅读量在1-2本的占62.96%,3-5本的占34.92%,6-9本的占2.12%,9本及以上的占0%。大多数被调查者印象最深的拉美文学是《百年孤独》,说明《百年孤独》对拉美文学在中国的传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受调查者了解拉美文学的渠道中,文学奖项占46.03%,广告宣传占19.05%,熟人介绍占14.81%,自媒体占10.58%,杂志刊物占6.35%,可见诺贝尔文学奖能够极大增强文学的知名度。受调查者认为拉美文学成功输出主要归功于文学奖项、宣传、独特性、《百年孤独》、拉美文化。

可见,读者对于拉美文学喜爱程度较高,其中《百年孤独》最为人熟知,多数读者是从《百年孤独》的获奖关注到拉美文学,《百年孤独》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极大促进了拉美文学的对外传播。

节选了几条豆瓣平台读者对《百年孤独》的评价:“这是我近年来花最多时间去读的一本书——荡气回肠,满腹沉重,欲罢不能”“这是一本没有爱情但非常浪漫的书,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独特的办法抵抗孤独”“一本《百年孤独》在角落躺了许久,我实在无书可读时瞥见它,啪啪拍去上面的灰尘,灰尘抖落发出陈旧的气息,带来一种久远的感觉,正适合翻看这本书……读完后让人不禁赞叹‘多妙啊!”“确实,马尔克斯是一位出色的讲述者,他能激发读者的想象力;我们必须认可这本书是极其经典且难以理解的;一开始,《百年孤独》繁复漫长的前言并未引起我的注意,然而当我读完全篇后,我想对这位杰出的作家表达敬意。”此外,也有一些读者仿效了《百年孤独》的方式来表述:“许多年后,重新翻阅《百年孤独》时,我会回忆起首次阅读此书的那段悠远时光。”尽管中国读者可能并不适应拉丁美洲文学的写作风格及叙事方式,但是他们仍然会被这些优秀的作品所吸引并继续阅读下去。这也给了中国文学走出去的信心,“酒香不怕巷子深”只要我们的本土文学质量够高,走出国门就不是空想。

四、结语

拉美文学同中国文学有一定相似性,我们可以通过借鉴拉美文学成功对外传播的经验以促进中国文学对外传播。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可以确信年龄、学历、地区、文化等方面的差异都不足以成为阻碍文学传播的障碍。《百年孤独》反映了拉美文学对外传播取得的巨大成功,我们有信心优秀的中国文学也可以跨越国界不惧文化差异的阻碍,向世界传播中国的文化、中国的文学。

参考文献:

[1]陈小红.后现代小说的全景式构建——评波拉尼奥《2666》[J].出版广角,2017,(24):82-84.

[2]侯健.选择与阐释:巴尔加斯·略萨在中国的译介[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21,29(04):102-106.

[3]楼宇.中拉文化交流70年:以拉美文学作品汉译为例[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7(04): 9-14.

[4]楼宇.中国对拉美的文化传播:文学的视角[J].拉丁美洲研究,2017,39(05):31-44+155.

[5]马佳君.博尔赫斯作品在中国的译介出版[J].出版广角,2017,(21):81-83.

[6]彭璐娇.拉美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作品在中国的译介出版[J].今古文创,2020,(18):84-86.

[7]滕威.拉丁美洲文学翻译与中国当代文学[J].中国比较文学,2007,(04):86-94.

[8]谢思源.魔幻现实主义对莫言创作的影响[J].北方文学,2019,(32):26-27.

[9]闫科娜.论西班牙文学翻译与拉美文学翻译在中国差异性的研究与分析[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7.

[10]杨晓明.国内拉丁美洲文学译介出版调研[J].新闻传播,2021,(06):86-87.

[11]张海燕,王珍娜,吴瑛.由《解密》看中国当代文学在拉美的出版传播[J].出版发行研究,2021,(07):93-97.

[12]赵小妹.百余年拉美文学在中国的翻译出版——传播中数次大起大落的特点及启示[J].出版发行研究,2016, (05):102-105.

猜你喜欢
百年孤独文化传播
闽西地域文化濡染的“百年孤独”
基于高中生视角解读《百年孤独》
百年孤独中梦想与现实的反差
英语新闻中文化传播的特色与现状
从眼动实验看中原服饰文化传播与社会服务
中国文化传播与艺术人才外语能力培养创新
戍边老兵魏德友:在无人区坚守“百年孤独”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浅析《黄河晨报》对河东文化的传播
两个人的“百年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