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细菌性腹泻实验室诊断与治疗方案及预防措施探讨

2024-06-28 19:45唐洁
农民致富之友 2024年18期
关键词:肠毒素羊肠荚膜

唐洁

DOI: 10.3969/j.issn.1003-1650.2024.18.031

羊细菌性腹泻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由多种细菌感染引起,主要包括产期荚膜梭菌、大肠埃希菌等。由于病原种类多种多样,上述几种疾病都会导致羊群出现严重的腹泻症状。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探讨了羊细菌性腹泻的流行与诊断,然后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希望对更好的提升该种疾病的诊断效果有一定帮助。

一、羊细菌性腹泻的流行病学

1、羔羊大肠杆菌性腹泻

①病原特征

大肠杆菌是一种在自然环境和动物体内广泛分布的细菌。在赋予相应毒力因子的情况下,大肠杆菌能够成为羔羊的病原体,引发羔羊大肠杆菌病。大肠杆菌的血清分型主要根据其O抗原(脂多糖)、K抗原(荚膜)和H抗原(鞭毛)来进行。其中O抗原由于其分子在不同菌株间的多样性,被广泛应用于分型。目前已知的大肠杆菌O抗原型有超过170种。大肠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呈短杆状,两端圆钝,单个或成对存在,也可形成链状。在显微镜下,大肠杆菌呈现出粉红色。病原适应各种环境条件。它可以在氧气丰富或缺乏的环境中生存。在适宜温度(通常为37℃)下,大肠杆菌可以在几分钟至几小时内繁殖一次。在羔羊大肠杆菌病的病原菌中,血清型O157∶H7和O111∶B4等比较常见,这些大肠杆菌具有特定的毒力因子,如毒素(例如Shiga毒素)、粘附因子等,使其能够侵入宿主组织,干扰宿主机体正常生理功能,导致疾病。

②致病机理

大肠杆菌首先需要在宿主体内找到合适的位置并附着。这通常涉及到大肠杆菌表面的粘附因子,例如鞭毛、菌毛、粘附素等。这些结构可以帮助大肠杆菌粘附到宿主的细胞表面,尤其是肠道黏膜细胞。某些大肠杆菌菌株能够侵入宿主细胞。大肠杆菌的某些毒力因子。例如,分泌系统和各种侵入素,可以帮助它们破坏宿主细胞的细胞膜,进入细胞内部。病原在繁殖过程中能够产生多种毒素,例如肠毒素和志贺毒素等。这些毒素可以干扰宿主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导致细胞损伤或死亡,进一步引发疾病。大肠杆菌还有多种机制可以逃避宿主的免疫反应。例如,它们可以改变自己的抗原性,以避免被免疫系统识别。同时,它们也可以通过抑制宿主的免疫反应。例如,通过产生免疫抑制因子,抑制宿主的炎症反应等,来逃避免疫应答。

③流行特点

羔羊大肠杆菌病的传染源通常是携带病原型大肠杆菌的动物或环境。感染源可以是病羊,健康但携带大肠杆菌的动物,或者是被污染的食物、水源和环境。病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传播。最常见的传播方式是口服,例如羔羊摄取被大肠杆菌污染的食物或水。此外,直接接触(例如羔羊间的直接接触或与被污染的环境的接触)也是重要的传播方式。所有羔羊都可能感染大肠杆菌,但新生和刚断奶的羔羊以及免疫力较弱的羔羊更容易感染。此外,生活在卫生条件差或密度过高的环境中的羔羊也更容易受到感染。大肠杆菌病可以在一年中的任何时候发生,一些研究发现,在温度较高或湿度较大的季节(例如夏季和初秋)中,疾病的发生率可能会增加。大肠杆菌引起的羔羊疾病通常是多因素的结果。这些因素可能包括宿主的易感性(例如年龄和免疫状态)、环境因素(例如卫生条件和动物密度)、病原体因素(例如大肠杆菌的毒力因子)以及管理因素(例如饲养和喂养实践)。这些因素共同影响了羔羊是否会感染大肠杆菌以及感染后是否会发病。

2、羊肠毒血症

①病原特征

产气荚膜梭菌有多种血清型,其中以A、B、C、D、E、F、G七种血清型最为常见。不同血清型菌株产生的毒素和致病性有所差异。细菌的形态为直杆状,两端钝圆,革兰氏阳性。卵圆形芽孢位于菌体中央或近端,不比菌体明显膨大。产气荚膜梭菌广泛分布于环境中,常见于土壤、水和动物肠道。在适当的条件下,如温度、湿度等,该菌容易生长繁殖。在普通培养基上能生长,若添加葡萄糖、血液,则生长更好。同时细菌在繁殖过程中可引起羊肠毒血症,其主要致病因子为肠毒素(Enterotoxin,ETX)。肠毒素分为肠毒素A(ETXa)、肠毒素B(ETXb)和肠毒素C(ETXc),其中以ETXa的致病性最强。

②致病机理

产气荚膜梭菌产生多种毒素,其中以肠毒素(Enterotoxin,ETX)为主要致病因子。肠毒素分为肠毒素A(ETXa)、肠毒素B(ETXb)和肠毒素C(ETXc)。其中,ETXa的致病性最强。肠毒素与肠道上皮细胞表面受体结合,激活一系列信号传导途径,导致肠道上皮细胞分泌大量水、电解质和有机酸,从而引起腹泻、腹痛等症状。产气荚膜梭菌产生的毒素和其他代谢产物可能对肠道上皮细胞造成直接损伤,导致肠道屏障功能受损,进而引发肠毒血症。在毒素作用下,肠道屏障功能受损,产气荚膜梭菌可能趁机侵入肠道黏膜,引发细菌感染,加重病情。产气荚膜梭菌感染可激活宿主免疫反应,导致炎症细胞浸润、组织损伤等,进一步加重病情。

③流行特点

产气荚膜梭菌广泛分布于环境中,常见于土壤、水和动物肠道。动物肠道内的产气荚膜梭菌可通过食物、饮水、粪便等途径传播给其他动物。该类病原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包括食物、饮水和直接接触感染。此外,产气荚膜梭菌还可能通过飞沫传播,但这种途径相对较少。羊肠毒血症主要发生在2岁以内且膘情好的青壮年羊和部分怀孕母羊。这些动物的免疫力相对较低,容易感染产气荚膜梭菌。羊肠毒血症多发于春季和秋季,这两个季节气温变化较大,容易导致动物抵抗力下降,从而增加感染风险。产气荚膜梭菌感染的主要原因是动物免疫力下降,如饲养管理不善、营养不良、应激等因素。此外,肠道内产气荚膜梭菌大量繁殖和产生毒素也是导致发病的重要原因。

二、羊细菌性腹泻的临床症状

1、羔羊大肠杆菌性腹泻

羔羊大肠杆菌病潜伏期通常为感染后的12~72小时,但这个时间可能会因上述因素而变化。在此期间,大肠杆菌在羔羊体内生长和繁殖,但尚未引发显著的症状。最常见的症状包括腹泻,粪便可能酸臭、黏液性或带血。羔羊可能会出现食欲下降、体重减轻和脱水等症状。羔羊萎靡不振,行动迟缓。严重时,可能会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步态不稳、抽搐或瘫痪。在某些情况下,大肠杆菌可能通过血液传播到肺部,引发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等。在感染严重或未得到及时治疗的情况下,羔羊可能会出现全身性症状,如发热、虚弱和休克。

2、羊肠毒血症

产气荚膜梭菌感染的潜伏期较短,通常为几小时至1天。潜伏期长短取决于动物的抵抗力、感染程度和病原体种类等因素。羊肠毒血症的发病症状主要表现为急性胃肠炎,包括腹泻、腹痛、食欲不振等。病程较短,一般在24小时内。严重病例可能出现脱水和混合感染,导致死亡。发病初期病羊突然出现水样或稀薄粪便,有时伴有黏液,腹痛、肌肉颤抖、不愿走动等症状。食欲减退或完全消失,出现口渴、皮肤干燥、眼窝下陷等脱水症状。病羊可能伴有其他细菌或病毒感染,导致病情加重。

三、病理学变化

1、羔羊大肠杆菌性腹泻

肠道是大肠杆菌感染的主要部位。在感染早期,常可见到肠壁充血、水肿,小肠和大肠粘膜出现充血、水肿、糜烂或溃疡等病变。在病理切片上,可以看到肠上皮细胞萎缩、变性或坏死,肠壁炎细胞浸润。部分病例中,肠道内可见到假膜形成。当大肠杆菌通过肠壁进入血液时,可能引发败血症,使全身多个器官出现病变。例如,肝脏、脾脏、肾脏和心脏等器官可能出现充血、出血或坏死等病变。病理切片上可以看到炎细胞浸润、组织细胞增多等病变。某些大肠杆菌菌株产生的志贺毒素可能影响神经系统,引发神经症状。在病理切片上,可能可以看到脑组织充血、水肿,神经细胞变性或坏死等病变。

2、羊肠毒血症

产气荚膜梭菌感染引起的羊肠毒血症主要影响肠道,导致肠道炎症、充血、水肿等病理组织学变化。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发生变性、坏死,黏膜层充血、水肿,局部有出血点。肠腺分泌功能受损,部分肠腺发生萎缩、退化。肠系膜血管充血,淋巴结肿大、充血。大肠黏膜上皮细胞发生变性、坏死,黏膜层充血、水肿,局部有出血点。肠腺分泌功能受损,部分肠腺发生萎缩、退化。肠系膜血管充血,淋巴结肿大、充血。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充血,切面呈暗红色,淋巴结实质细胞发生变性、坏死。肝脏肿大、充血,肝细胞发生变性、坏死,肝窦充血,肝小叶间质水肿。脾脏肿大、充血,脾细胞发生变性、坏死,脾窦充血,脾小梁间质水肿。肾脏肿大、充血,肾小球发生充血、水肿,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变性、坏死。

四、实验室诊断

1、羔羊大肠杆菌性腹泻

①病料涂片染色镜检

使用无菌器具从羔羊的肠道内采集粪便样本或从病变组织上采集组织样本。将病料涂在玻片上,让其自然干燥。用火焰固定涂片,然后用晶紫染色液染色1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加入碘溶液,使其与晶紫形成大分子的晶紫碘复合物,静置1分钟后用清水冲洗。用酒精或醋酸乙醇洗脱1~2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 用红色的对比染色液-红色的抗晶紫染色液染色1~2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晾干。用显微镜观察染色结果。大肠杆菌是革兰氏阴性菌,应呈红色。

②病原分离培养

将采集的病料稀释后接种在大肠杆菌选择性培养基(如EMB培养基或MacConkey培养基)上,然后在37℃条件下培养18~24小时。观察菌落的形态。在EMB培养基上,大肠杆菌菌落通常为深紫色,呈金属光泽;在MacConkey培养基上,大肠杆菌菌落为粉红色。

2、羊肠毒血症

从病羊肠道病变部位采集病料,如粪便、肠道内容物或组织样本。将病料涂抹在载玻片上,滴加适量生理盐水,覆盖另一载玻片,用橡皮夹固定。将涂片放入革兰氏染色液中,按照革兰氏染色法进行操作。首先用稀碘液染色,然后用酒精脱色,最后用结晶紫染色。染色完成后,用清水冲洗,干燥,显微镜观察。然后将病料接种到厌氧培养基上,放入37℃培养箱中培养48~72小时。革兰氏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到革兰氏阳性、粗大、芽孢形成的杆菌。在培养基上,产气荚膜梭菌形成的菌落呈白色或灰色,表面光滑,边缘整齐。菌落周围可能出现透明带,表示产气荚膜梭菌产生的气体。对分离培养的菌株进行进一步鉴定,如生化试验、毒素检测等,以确认是否为产气荚膜梭菌。

五、羊细菌性腹泻治疗方案

1、羔羊大肠杆菌性腹泻

对于羔羊大肠杆菌病,主要使用抗生素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患病羊可以口服土霉素使用剂量为50mg/kg·bw,分2~3次口服。同时强化补液,选择使用5%的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每只羊每次使用20~100mL,静脉注射。并搭配使用胃蛋白酶0.5g加温开水100mL,混合均匀之后直接灌服,每天早晚各服用1次,这样能够增强胃肠道消化功能。上述药物连续使用3~5天之后,病情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

2、羊肠毒血症

对于羊肠毒血症同样推荐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患病羊可以口服磺胺脒,每只羊使用8~12g,第1天一次性灌服,第2天分2次服用。用药之前可以口服5%~8%的硫酸镁每只羊每次使用200~300mL,排出胃肠道当中的有毒有害物质,然后再使用含磺胺类药物。也可以选择使用10%的石灰水,成年羊使用200mL,羔羊使用50~80mL,每天使用一次,连续使用1~2次,这样能够中和肠道毒素。在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的同时,也可以联合使用强心镇静类的药物进行辅助治疗,例如肌肉注射20%的安钠咖注射液20~30mL。一般按照上述方案治疗5~8天病情能够得到很好的控制。

六、羊细菌性腹泻预防措施

1、加强营养补充

①及时哺乳

哺乳过程中应该确保新生羔羊吃到充足的初乳,初乳中含有丰富的免疫球蛋白、乳糖、脂肪等营养成分,有助于羔羊建立自我免疫,提高抵抗力。在羔羊出生后1小时内,尽量让它们吃到初乳。如果母羊乳量不足或没有乳汁,需要及时为羔羊提供营养丰富的代乳品。可以选择专为羔羊生产的奶粉,按照产品说明进行调配。按照羔羊的年龄和体重,合理安排哺乳次数和间隔时间。一般建议每天哺乳3~4次,每次哺乳持续20~30分钟。密切观察羔羊的体重增长、精神状态、粪便情况等,及时发现异常,调整哺乳方案。如发现羔羊出现腹泻症状,要及时采取治疗措施,防止病情恶化。同时,对母羊的饲养管理、饲料和环境等进行调整,以降低羔羊腹泻的发生率。

②科学使用矿物质、维生素和微生态制剂

为了预防羊腹泻疾病,可以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矿物质、维生素和微生态制剂。常见的矿物质主要包括了钙、磷、食盐、微量元素。饲料中应保证充足的钙、磷含量。常用的补充剂有石粉、贝壳粉、蛋壳粉等。添加量约为每1kg饲料添加5~10g。适量的食盐有助于维持羊的电解质平衡。添加量约为每1kg饲料添加0.3~0.5g。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微量元素,如铁、锌、铜、锰、钴、碘、硒等,有助于提高羊的免疫力,预防疾病。添加量约为每1kg饲料添加0.05~0.2g。常见的维生素中包括了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B族维生素。维生素A添加量约为每1kg饲料添加200~400IU。维生素D100~200IU。维生素E添加10~20IU。维生素B族包括维生素B1、B2、B6、B12等,有助于维持羊的代谢和生理功能。添加量约为每1kg饲料添加0.1~0.5g。微生态制剂如乳酸杆菌、酵母菌、双歧杆菌等,有助于调节羊肠道菌群平衡,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添加量约为每1kg饲料添加0.1~0.5g。

2、加强羊舍环境清理卫生消毒

每天清理羊舍内的粪便,保持舍内卫生。清理后的粪便应集中堆放,并进行发酵处理。确保羊舍内通风良好,提高空气质量,降低氨气、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浓度。每天清洗羊饮水设备,防止水质污染。可使用紫外线消毒灯或0.1%的二氧化氯等消毒剂进行消毒。羊舍消毒可以选择使用火焰、高压水枪等对羊舍、墙壁、设施等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也可以使用合适的消毒剂进行喷洒或浸泡。常用的消毒剂有2%~5%的氢氧化钠,2%的过氧化氢、0.1%的二氧化氯、1%~2%的甲醛等。注意按照产品说明进行使用,避免浓度不足或过量。

(作者单位:810600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古城乡畜牧兽医站)

猜你喜欢
肠毒素羊肠荚膜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病商用疫苗的研究进展
羊毒素型产气荚膜梭菌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肺炎链球菌荚膜教学标本的制作方法研究
某市致病性弧菌及肠毒素的检测分析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研究进展
羊肠毒血症的防与治
重组轮状病毒肠毒素NSP4肽段aa112-175的免疫佐剂活性研究
陕西省部分地区鸡源A型产气荚膜梭菌分离株的药敏试验
一起山羊肠毒血症的诊断与防治
羊肠毒血症的中西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