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门人蔡念成问学行止与学术思想略论

2024-06-28 13:58邓庆平彭俊楠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2期
关键词:朱子学

邓庆平 彭俊楠

摘要:蔡念成是江西朱子门人群体当中的代表性人物。他曾问学朱熹与黄榦,长期从事讲学活动,与同门尤其是江西朱子门人交往较为密切。他在理学整体视野下对《通书·志学章》《<论语>孔颜所乐二章》背后的义理进行系统解读,既有理论论证与说明,更有为学方法与修养工夫的指点,显示出其深厚的理学素养。

关键词:蔡念成;黄榦;朱子学

中图分类号:B244.7;K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580(2024)02-0023-(05)

DOI:10.19717/j.cnki.jjus.2024.02.005

江西是“宋元明理学发展的最重要的地区”[1]。就朱子学来说,留有姓名的江西籍朱子门人共88位,其中以南康军的最多,包括被时人称为“经术行义亚黄榦,当今海内一人而已”[2]的李燔,也有被元儒吴澄称为“朱门四友”[3]的都昌黄灏、彭蠡、冯椅与曹彦约,此外还有蔡念成(在陈荣捷的《朱子门人》中写作“蔡念诚”[4])、李辉、李孝述、曹彦纯、彭寻、彭方、杨友直、符叙、符初、符国瑞、胡泳、吕炎、吕熠、吕炳、吕焘、吕焕、刘贲、周谟、余宋杰、熊兆、周亨仲、周方、李埜、陈秠、陈秬、王阮、周颐等人[5]。他们时常相聚讲学,持续多年,使得南康军成为南宋后期朱子理学文化的重镇。

在朱子江西门人当中,蔡念成的问学经历与学术影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收录朱子重要门人的《宋元学案》卷六十九《沧州诸儒学案》当中,“隐君蔡先生念成”条为:“蔡念成,字元思,德安人。文公守南康时,讲学于白鹿洞,先生从之游。隐居求志,乐道不仕。文公没,心丧三年。又以事文公者事黄直卿而卒业焉。晚与同门数人,每季月一集,以相切磋,如此者三十年,州闾服行其化。”(参《江西人物志》)[6]这一记录对蔡念成的介绍比较完整,他先后从学于朱熹和黄榦,一生无心仕途,大多时间隐居读书求理、教化乡里,故称隐君。可惜此前学者关注不多。

一、问学行止

蔡念成是今江西省德安县大屋蔡村始祖,浔阳始迁祖,来自建阳建宁卜居安邑双洞长坑金山水阁,其后世蔡氏宗族堂号为孺慕堂。

蔡念成曾至少三次问学于朱熹[7]。除了《宋元学案》提到的一次,另有两次依据《朱子语类》所载相关材料可以考出:第二次为绍熙二年(1191)四月朱熹守漳州时,这点可从郑可学所录两条“元思问”得到证明;第三次是庆元五年(1200),这点从《朱子语类》记录的沈僩所录蔡元思问《大学》等条可以证明。三次问学时间跨度二十余年。

《朱子语类》涉及蔡念成部分有七条,其中涉及《中庸》《大学》《论语》《孟子》《周易》和持敬问题,从中可以看出蔡念成问学朱熹的一些情况。如:

蔡元思问:“大学八者条目,若必待行得一节了,旋进一节,则没世穷年,亦做不彻。看来日用之间,须是随其所在而致力:遇着物来面前,便用格;知之所至,便用致;意之发,便用诚;心之动,便用正;身之应接,便用修;家便用齐;国便用治,方得。”曰“ 固是。他合下便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便是就这大规模上说起。只是细推他节目紧要处,则须在致知、格物、诚意迤逦做将去”云云。又曰:“有国家者,不成说家未齐,未能治国,且待我去齐得家了,却来治国;家未齐者,不成说身未修,且待我修身了,却来齐家!无此理。但细推其次序,须着如此做。若随其所遇,合当做处,则一齐做,始得。”僩。[8]

此条直接记录了蔡念成与朱子关于《大学》的一个讨论,蔡念成认为大学八目的次第不可僵化理解,不必一定要先格物做好了再致知,致知做好了再去做诚意工夫,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在日用之间随其所在而致力,也就是说当物在面前即格物,当认知发生便用致知,当意念已经发动便用诚意,不可拘泥于先后。这个理解得到朱子的认可,朱子指出八目的次序是认知上的推导,至于实际践行应该是如蔡念成所理解的那样,看具体情形需要而随之相应用功。这条语录可以看出蔡念成对朱子思想有很好的理解,得到朱子的认可。

国秀问:“旧见蔡元思说,先生说复卦处:‘静极而动,圣人之复;恶极而善,常人之复。是否?”曰:“固是。但常人也有静极而动底时节,圣人则不复有恶极而善之复矣。”僩。[9]

余国秀是江西朱子门人,与蔡念成交往密切。这里提到的是蔡念成转述朱子对复卦的一个解读,这点也可以佐证蔡念成对朱子思想的忠实理解。此外,朱子长孙朱鉴在《文公易说》与《诗传遗说》当中收录蔡念成述李燔所闻各一条。

朱熹去世之后,黄榦逐渐成为朱子学派的核心人物。于是,蔡念成又从学于黄榦。南宋嘉定六年(1213)九月,黄榦到任安丰军通判之后,曾与蔡念成讨论《西铭》问题:“近因与蔡兄元思论《西铭》颇为痛快,敬子当能言之,余俟骑气之来耳。”[10]更为具体的从学经过目前无法考证,但是现存勉斋文集中收录了一卷语录,其中就有蔡念成所记录的一部分,主要是对《中庸》“君子之道费而隐”的解读。《中庸章句》当中所解:“费,用之广也;隐,体之微也。”[11]黄榦对此进一步解读,并联系周敦颐的太极、阴阳、五行和“一物各具一太极”“万物体统一太极”等命题来进一步阐发他对体与用的理解。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在他的讲解中提到两个比喻,一个是阴湿之气的比喻,另一个是鱼与水的比喻:“由某观之,如今风雨之时,满室皆阴气,然不可见,此体之隐也,其着衣服则觉得温润,着人理则觉得酸楚,此显而可见者,用之广也,然着人衣服身体即是那满室阴湿之气耳。事物在理如鱼之在水,无往非水,鱼但游于其间耳,然鱼水终是两物,又言水则不见体之隐处,不若阴湿之气取譬为得也。”[12]鱼与水的比喻与朱熹常用的明珠在水的比喻相近,这里黄榦指出该比喻将理与物视为两物,且将体之隐显为某物,因此相比之下,阴湿之气的比喻更为恰当。这也可以看出黄榦思想的精微辨析。蔡念成的这个记录对于我们理解黄榦的体用观是有价值的。

二、江西朱子学的重要代表

黄榦在朱熹去世之后,即便是在出仕为官的过程中,也十分注意与各地同门的交往,其中就包括他与李燔、甘吉父、蔡念成等江西朱子门人的交往。在黄榦的文集中多次提及蔡念成,于其中可以一窥蔡念成的交往情况。黄榦曾在《周舜弼墓志铭》中描绘了朱子江西门人时常聚讲的情形:“先生殁,学徒解散,靳靳守旧闻,漫无讲习,微言不绝如线,独康庐间有李敬子燔、余国秀、宋杰、蔡元思念成、胡伯量泳兄弟,帅其徒数十人,惟先生书是读,季一集,迭主之,至期集主者之家往复问难,相告以善,有过规正之。”[13]黄榦还将庐山聚讲的这个群体视作朱子去世之后的一个代表性的地方朱子学群体。他在《复李贯之兵部》中讲:“向来从学之士今凋零殆尽,闽中则潘谦之、杨志仁、林正卿、林子武、李守约、李公晦,江西则甘吉父、黄去私、张元德,江东则李敬子、胡伯量、蔡元思,浙中则叶味道、潘子善、黄子洪,大约不过此数人而已。”[14]于此可以看到蔡念成是当时朱子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与李燔、余国秀、宋杰、胡伯量、胡泳、周谟等人交往较多。绍定五年(1232),李燔去世,《宋史·李燔传》提及蔡念成对李燔的评价为“心事有如秋月”[15]。此外,黄榦在安庆任上从蔡念成那里了解到李道传的病情:“元思报果州兄之病,令人熬恼,为之奈何。”[16]而且,据《知果州李兵部墓志铭》记录,南宋嘉定十年(1218)十月,李道传临终时,“疾革属其友南康李燔以后事,一本朱先生之礼,释老之说皆不用。……九江蔡念成举易箦语以告,则对曰不敢忘已。”[17]李燔、蔡念成等友人俱在一旁,随后应该也一并协助操办李道传的丧事。朱子门人陈宓作诗,其中一首为《嘉定戊寅秋同蔡念成诸人游三叠泉》,提到蔡念成与陈宓在九江共同活动,全诗如下:“去城三十蹑云端,特地山灵纵我观。白玉岩边数行字,只知末后密并官。”[18]蔡念成与陈宓的交往由此可见一斑。后来真德秀于端平乙未年(1235)为朱子学者蔡沉撰写《墓志铭》时也曾提到蔡沉与蔡元思、李公晦等人的交往。

综合这些材料来看,蔡念成是朱熹之后的江西朱子门人的代表人物。元代九江瑞昌蔡季霖、蔡士仁父子做义学,虞集为之作《瑞昌蔡氏义学记》时,特意追溯九江朱子学的源头,指出:“自朱公讲学白鹿洞,环匡庐之麓,士君子闻风而起者多矣,其在德安则有蔡元思,其在瑞昌则有周舜弼,……而元思事文公最久,辨疑问答,必悟彻实践而后已。文公没,心丧三年。又以事文公者事黄直卿,而卒业焉。其晚也,与其同门之友数人,每季月一集,以相切磋,如此者三十年,而乡都州闾之间,父兄子弟,相与服行其化,庶几邹鲁之盛矣!”[19]这里对蔡念成的为学与经历有较详细的叙述,尤其是与同门聚会讲学长达三十年。虞集一再感叹“朱氏之学行于当时,而九江南康之间如蔡周诸君子,得以化成于其乡也。……吾故知文公之为教,元思、舜弼之流风遗俗犹有存者”[20]。这里明确指出,南宋蔡念成长期教化乡里的实践一直影响到元代。

三、两个讲义

嘉定十五年(1222),陈宓修建延平书院,建成后请同门蔡念成主持延平书院[21]。延平书院是福建最早的官办书院。据《福建通志》记载,蔡念成,九江人,嘉定初长延平书院,学行精粹,学者倚为斯文桢干;真德秀授长沙帅未任,亦来预讲冠履趋跄,诵之声彻于朝夕[22]。

现存《元公周先生濂溪集》卷之九讲义中保留了蔡念成的两个讲义,分别是《通书》中《志学章讲义》《<论语>孔颜所乐二章讲义》[23]。蔡念成的讲义涉及儒学的重要问题,他没有专就章句训诂诠释,而是在理学整体视野下对其背后的义理进行系统解读,既有理论论证与说明,更有为学方法与修养工夫的指点。疏解这两个讲义,也可以让我们一窥蔡念成的理学思想。

蔡念成《志学章讲义》:

圣希天,贤希圣,士希贤。伊尹、颜渊,大贤也。伊尹耻其君不为尧舜,一夫不得其所,若挞于市。颜渊不迁怒,不二过,三月不违仁。志伊尹之所志,学颜子之所学,过则圣,及则贤,不及则亦不失于令名。

这是《通书》“志学章”的内容,蔡念成的讲解就是针对这一章。志与学是该章的主题,志即目标,而学则是达至目标的具体途径。儒家学者都强调立志,并认为必须立大志向。朱子对《通书》这一章有注解,重点讲立志的重要性。蔡念成对此章的讲解却融通了整个朱子学的基本思路。他认为“士莫陋于无志,莫病于无学。志则欲其弘大,学则欲其细密”。立志应该像伊尹,为学须学颜回。“诚能以伊尹之志为志,则知人之有生,父乾母坤,同得其气以为形,同得其理以为性。故虽势在匹夫之贱,而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皆其胸中素定之规模矣。诚能以颜子之学为学,则知天理人欲同行异情,其始有毫厘之差,则其终有千里之谬。故凡日用动静之间,居敬以求其存养之固,穷理以致其察识之精,皆其日新不已之工夫矣。”立弘大之志,是为学目标的问题。有了弘大的目标,意味着心胸和视野的高远与开阔,这样才可以理解人生之根源在于乾坤,在于理与气的结合,才能做到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为学细密讲的是实现目标的具体途径,这个途径必须细致严谨,如此则可以在日用动静之间居敬穷理,日新不已。如此立志与为学,循序渐进,逐步实现由士而贤而圣而天的目标。“立弘大之志,充细密之学,循序而进,历阶而升。由士而贤,由贤而圣,由圣而天,皆在我耳。”蔡念成的讲解涉及了理学的几个主体部分,既有事关人之生成的理气根源,也有视天下中国为一体的气魄,更有居敬穷理等具体工夫,由士而成为贤人,再成为圣人,最后达到与天合一的理想境界。这个讲解抓住目标与途径两个关键性的范畴,符合朱子学的基本理论主张。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这是《论语》中涉及孔子之乐与颜回之乐的两段经文,蔡念成的讲解就围绕这两段文字展开。《通书》中《颜子第二十三》专论颜子之所乐。寻孔颜乐处,是周敦颐教授二程的重要内容,对二程的为学是有深刻影响的。后来程颐在太学学习时就应胡瑗要求作《颜子所好何学论》,他在区分两种不同学问的基础上就颜回之乐的实质与工夫论有所阐述。蔡念成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讲解,表达了以下几层意思:

首先,蔡念成这里的讲解是对孔子与颜回之乐的全面解读,他不仅关注颜回之乐,亦关注孔子之乐。重点论述程子对孔子与颜子气象的描述,蔡念成注意孔子之乐与颜子之乐的区分,认为“欲寻孔子之所乐,当自颜子之所乐始。欲寻颜子之所乐,又当自其进修之迹始”。

其次,通过博文约礼可以寻得颜子之乐。蔡念成引入《论语》当中颜回对孔子的一个喟然之叹,指出博文约礼是孔子教人之序,这一方法与《大学》《中庸》《孟子》中所讲的为学方法是一致的。盖博文约礼,即《大学》之所谓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也;《中庸》之所谓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也;孟子之所谓尽心知性、存心养性,而夭寿不二,修身以俟命者也。盖博文则有以穷古今,该事变,而开发其聪明;约礼则有以尊所闻,行所知,而检束其践履。自昔圣贤之所以为教法者,举不越此。“博文即致知等内在心性修养,约礼乃是践履等外在行为实践。”学者用力之地,要在恢拓弘大,以致其博文之功;持守收敛,以极其约礼之趣,则气质之昏不得以蔽其清明,物欲之累不得以屈其志操,而颜子之乐真可寻矣。通过博文约礼可以寻得颜子之乐,进而真切寻得孔子之乐,使得“孔颜之乐在我”。

再者,寻得孔颜之乐之后,也就能够真正体会到周子、程子之乐:

孔颜之乐在我,则知周子之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者,此乐也;窗前草不除去,与自家意思一般者,亦此乐也。程子之再见周子而吟风弄月以归,有吾与点也之气象者,此乐也;从容静观万物之自得,而与四时之佳兴同焉者,亦此乐也。周子以此乐而付之程子,程子复以此乐而望之后学。

孔颜之乐成了道学传承的重要内容。周子传此乐给程子,程子再传此乐给后学。蔡念成进一步揭示此乐的天道根源与人性基础,“此乐之在人心,得于降衷,根于秉彝,不为孔颜周程而有余,不为后学而不足。诚能寻而得之,则处乎天地之间,而仰无所愧,俯无所作,心宽体胖,睟面盎背,素富贵而行乎富贵,素贫贱而行乎贫贱,素夷狄而行乎夷狄,素患难而行乎患难,果何往而非乐地也哉!”孔颜之乐具有根源性与普遍性。

最后,指出孔颜之乐应该成为读书人追求的目标:

故士不博文而知识于卑污蹇浅之中者,不足以寻此乐。士不约礼,而肆躯壳于规矩准绳之外者,不足以寻此乐,是谓自弃于孔颜周程之教者也。凡我士友之共学于斯堂者,其亦反之于身而勉之,以仰称明师帅所以拳拳于世道人材作兴之盛心也哉。[24]

蔡念成的这个讲义与程颐的孔颜乐处不同,侧重于孔颜乐处的不同内涵,将孔子之乐与颜回之乐分开来讨论,首先要寻颜回之乐,然后再寻孔子之乐,最后就寻孔颜乐处的具体步骤与方法来确立传统儒学的价值立场。

四、结语

蔡念成作为朱子重要门人,同时也是黄榦的弟子,应该说是江西朱子学者当中的佼佼者,九江理学文化的重要代表。1962年3月,曾经在德安生活学习过的当代著名哲学家熊十力先生给德安孙自诚先生去信,信中提到:“望夫山上的山花依旧欣欣向荣否?蔡念成是望夫山下大屋蔡村人,望你成为德安第二个蔡念成。”[25]孙自诚先生曾在此前两年于上海拜熊十力先生为师,并在熊先生家中住了一个星期。信中提到的望夫山是熊十力先生早年在德安读书的地方,从这封书信可以看出南宋朱子学者蔡念成受到了熊先生的关注。

参考文献:

[1]陈来.《朱熹与江西理学》序[J].朱子学刊.2007:315-316.

[2][15]脱脱.宋史(武英殿本)[M].北京:中华书局,1997:6229.

[3]吴澄.吴文正集[M]//永瑢,纪昀,等纂.钦定四库全书本.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13.

[4]陈荣捷.朱子门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32.

[5]邓庆平.朱子门人与朱子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454-525.

[6]黄宗羲.宋元学案[M].北京:中华书局,2009:2321-2322.

[7]方彦寿.朱熹书院与门人考[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41.

[8][9]黎靖德.朱子语类[M].北京:中华书局,2007:310-1796.

[10][12][13][14][16][17]黄榦.勉斋先生黄文肃公文集[M].北京:线装书局,2004:143-596.

[11]朱熹.四书章节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1:22.

[18]陈宓.复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M].清抄本:120.

[19][20]虞集.道园学古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7:608-609.

[21]金银珍,牟娟.书院·闽北[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0:195.

[22]郝玉麟.福建通志[M]//永瑢,纪昀,等纂.钦定四库全书本.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506.

[23][24]湖南濂溪学研究会.元公周先生濂溪集[M].长沙:岳麓书社,2006:164-166.

[25]孙自诚.怀念熊十力先生[M]//九江文史资料:九江文史资料选辑第2辑.九江:九江文史资料委员会,1985:175.

(责任编辑 吴国富)

*基金项目:2022年江西省文化艺术科学规划项目“宋代江西朱子文化研究”(编号YG2022095)。

收稿日期:2024-01-15

作者简介:邓庆平(1977—),男,江西安义人,哲学博士,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国哲学与文化;彭俊楠(1999—),男,江西鄱阳人,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传统德育。

猜你喜欢
朱子学
羽翼与转化:朱子学在关中地区的接受和传播
全球视域下的朱子学
丽末鲜初朱子学对朝鲜半岛的影响
林罗山与官学化的日本朱子学
四十年来中国大陆宋明理学研究的典范
朱子学的研究要素与浙学开拓*
论“何谓朱子学”?
——一种可能的阐发途径
山崎暗斋对《日本书纪》中“天神七代”的神话解释
地方家族与朱子学的发展流传
——以江西为例
东亚朱子学研究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