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选取岩井俊二的电影《情书》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艺术风格进行了深入剖析。通过分析影片中诗意化的叙述、色彩的极致运用以及音乐旋律等,揭示了导演岩井俊二对生命、爱情与记忆的多重意义的独特理解。本文还结合影片中的暗恋情节、爱情的美好、对生与死的探讨,以及其中展露的生者对逝者的怀念与告别等元素,进一步揭示了日本“物哀”美学在影片中的体现。影片成功地呈现了一个深情而感人的故事,展现了日本纯爱电影的魅力。
【关键词】《情书》;“物哀”美学;艺术魅力;岩井俊二;纯爱电影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4)24-0089-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24.028
岩井俊二执导的《情书》不仅标志着他长篇电影的处女作,更是被高度评价为“日本新电影运动”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之一。该片成功地呈现了日本电影史上最纯净的爱情故事,展现了对情感的深刻洞察和理性思考。在渡边博子于其已故未婚夫藤井树的两周年祭日上的偶然发现中,揭示了他在小樽读书时的旧地址,这一情节成为推动故事发展的重要线索。出于对藤井的怀念,她决定寄出一封情书,向天国的他倾诉心声。没想到的是,她收到了一个和她同名同姓的女孩藤井树的回信。在两人频繁的书信往来中,女孩藤井树逐渐发现,中学时期的少年藤井树曾对她怀有深深的暗恋。而渡边博子也在与女孩的通信中,逐渐与过去的伤痛和解,勇敢地告别了过去。
《情书》虽然是一部爱情片,但其中寓意却远超于爱情,其中的叙述风格、色彩构图、生与死的主题等都极具特色。
一、诗意般的慢节奏叙述
该影片具有“散文诗”般的慢节奏叙述风格,渡边博子与女藤井树的书信往来让我们走进那段青春美丽的时光。在电影《情书》中,诗意般的慢节奏叙述是整部影片的独特风格之一。影片通过舒缓的节奏,将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娓娓道来,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影片中,男藤井树对女藤井树之间的暗恋被含蓄且隐秘地呈现出来。他没有直接向她表白,而是用含蓄的方式,将自己的暗恋写在一张张借书卡上。在慢节奏的叙述时代中,人们对待爱情的态度尤为纯粹。女藤井树收到信后其实并不清楚寄信的人,仅是出于社交礼仪,对来信给予了回复。然而,这封信却打破了女藤井树心中的宁静,让她后知后觉地发现了原来有一个人默默地爱着她。这种含蓄的爱,虽然最终的结局凄美,但它的真挚带给爱人的暖心,却是无与伦比的。
通过这种慢节奏的叙述方式,《情书》让整部影片充满了情感和温情,同时也成功地让观众在情感上产生了深刻的共鸣,感受到了爱情的珍贵和深沉。影片中的情感表达和细节描写都十分细腻,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亲身经历着这段凄美的爱情故事。本部影片的亮点之一还在于影片采用插叙的手法,通过书信将一场凄美的暗恋、最为纯粹的爱情、亲情的温情故事展现在我们面前。
(一)极致的暗恋
岩井俊二将暗恋的细节处理得十分极致、真实,将暗恋时的懵懂、悸动刻画得恰到好处,尤其是男井藤树既怕女井藤树知道又怕她不知道的矛盾内心展现得淋漓尽致。在影片中有不少情节都值得回味:在一份错置的英语试卷的契机下,两位藤井树有了难得的单独接触机会。在那昏黄的灯光下,自行车棚内,男藤井树巧妙地请女藤井树转动自行车轮发电,他认真核对试卷,聪明地延长了独处的时间。在那个特殊的氛围中,令人费解的是女藤井树是否曾心动,而男藤井树却已深陷这场纯真的暗恋之中。
在宽广马路的静谧之中,一切显得如此平和。突然,一个纸袋从天而降,覆盖在女藤井树的头上。这竟是男藤井树对女藤井树为他介绍女友的小小反击。他喜欢在无人问津的图书卡上随意写下藤井树的名字,却未察觉这些借书卡背后所隐藏的情感。而女藤井树也在不知不觉中关注了男藤井树。在男藤井树的赛跑全程中,她的目光和手中的摄影机镜头始终聚焦在他身上,揭示了她对他的特别关注。
(二)最为纯粹的爱情故事
“没有寄出的情书”是贯穿男井藤树与女井藤树之间爱情的线索,在电影的叙述中,中学时代被赋予了特殊的情感色彩,成为情感最为纯真的阶段。在小樽的中学时期,两位同名同姓的藤井树,因缘际会之下,共同经历了一系列趣事。尽管同学们的取笑为他们带来了一些困扰,但同时也成了他们之间特殊的纽带。男藤井树,外表冷酷,内心却蕴含着对女藤井树深深的情感。他以自己的方式,静默而坚定地表达着对她的喜欢。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们因同学的恶作剧,共同担任了图书管理员的职责。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一起找回了那份因同名而错放的试卷。女井藤树对男井藤树频繁借阅冷门书籍的行为感到不解,然而她并未察觉,男井藤树这样做只是为了在一张又一张的空白借书卡上,写下的那个名字——藤井树,正是她的名字。这是他独特的表白方式,也是他们共同珍藏的回忆。
在女藤井树的高中时代,她并未察觉到男井藤树在父亲葬礼后所请求归还的《追忆似水年华》借书卡背后隐藏的秘密。该秘密为一幅女井藤树的年轻画像,而这一面竟成为他们最后的相见。影片的结尾,女藤井树翻开借书卡,那一刻无疑成了电影史上的经典场景。同时,当高中学弟学妹们将男井藤树留下的借书卡交给女藤井树时,那段跨越时间的暗恋再次呈现在世人眼前。这段纯真的情感与静默的表白,不仅展现了男井藤树的深情,也成了电影中最为动人的部分之一。
(三)亲情的感动
电影《情书》中不仅探讨了爱情,还深刻描绘了亲情。亲情是这部电影中另一条重要的情感线索,与爱情线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影片丰富而感人的情感世界。
“那次花了四十分钟,不,准确说,从出家门到医院,38分钟。”这段台词打动了很多人的内心。这部影片中,有一条隐蔽的情感线索贯穿始终。女井藤树的父亲在她年少时便离世了,因此,她长期不愿去医院就诊。这一心理障碍源于她对父亲在医院接受抢救的痛苦回忆。当女井藤树病情恶化,发烧昏迷,而救护车因恶劣天气预计一个小时后才能到达时,她的爷爷主动提出要背着孙女赶往医院。此时,女藤井树妈妈却对此表示反对,她内心深处的顾虑是,丈夫的去世是因为爷爷在紧急关头坚持背着丈夫赶往医院的决定,而没有等待救护车的到来。爷爷以沉稳而坚定的口吻大声说道:“不是走,是跑。”这就打消了女井藤树妈妈这位76岁的长者在影片中展现出了惊人的毅力和决心,他怀抱着孙女在风雪中奋力疾跑,即使跌倒在雪地,也迅速起身继续前行。直到救护车的出现,他将孙女小心翼翼地抱上车,随后自己也因呼吸困难被一同送往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爷爷的果敢行动,仅用了40分钟便将女井藤树送到了医院。这一举动彰显了老人在暮年之际对家人深沉的爱意与英勇拼搏的精神。影片的结尾处,母亲意识到爷爷的奉献与牺牲,决定不再搬家,永久留在这个充满家族记忆的地方。
电影还通过其他人物之间的关系展现了亲情的多样性。例如,男藤井树的母亲在儿子去世后,对儿子的思念和对渡边博子的关爱,体现了一种超越血缘的亲情。电影《情书》中的亲情线不仅让观众感受到了亲情的深厚和真挚,也引发了观众对亲情的思考和感悟。它让我们认识到,亲情是一种无私的付出和关爱,是我们生命中最珍贵的情感之一。
二、色彩美
(一)黑白色调
《情书》中的黑色和白色元素都充满了深沉的情感,导演通过这些元素的巧妙运用,使悲伤情感逐步升华,为电影赋予了极致的艺术表现力。电影《情书》在色彩设计上,以纯净的白色为主色调,彰显出纯洁、坚定和永恒的情感。白色元素在影片中始终贯穿,从洁白的雪花飘落到图书馆内随风飘舞的白色帘子,再到白色封皮的《追忆似水流年》,这些画面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震撼,生动地描绘出两位女主人公内心的沉重和悲痛。导演岩井俊二运用白雪作为背景,充分考虑其色调优势,为影片营造出一种神圣、静谧和感伤的美感,使电影的艺术表现力达到了极致。
同时,在本部电影中,黑色元素同样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影片的整体氛围、情感表达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影片开头,众人身着黑色丧服前来参加男藤井树三周年忌日的场景,使影片氛围凝重,让观众的伤感之意与视觉观感交织。导演通过黑色元素的巧妙运用,成功地抓住了观众的情感,引导他们逐渐陷入悲伤的情绪中。男藤井树的死亡在影片开头被直接揭示,为后续情节奠定了沉重的基调,使观众对故事的发展充满好奇和期待。此外,女藤井树父亲的病逝片段也运用了大量的黑色元素。这些黑色元素再次表现了沉重和悲痛的氛围,使悲伤情感逐步升华。导演通过黑色元素的巧妙组合,将悲伤情感推向高潮。
(二)暖黄色调
无论是纯爱电影还是其他各种题材的电影,在电影对于色彩的运用中,黄色通常用作回忆场景中的主色调,尤其以暖黄色为主,这是一种温暖的、温馨的、和睦的、感动人心的色调[1]。在电影《情书》中,插叙手法得到了精心的运用,使得故事情节错综复杂,引人入胜。通过女藤井树与渡边博子之间的书信往来,故事在回忆与现实之间灵活切换,情节相互交织,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叙事风格。在回忆阶段,影片巧妙地运用暖黄色调作为背景色,不仅赋予了故事温馨美好的氛围,同时也为观众带来了一种视觉上的享受。此外,影片还通过模糊处理暖黄色调,营造出一种朦胧的美感,使得故事更能够打动人心,凸显出温情的一面。例如,在女藤井树摇动自行车踏板使车灯发亮的场景中,通过精细的灯光变化,影片成功地展现了女藤井树内心的波动和情感的转变,进一步强化了观众对故事情节的领悟能力。总体来说,《情书》这部电影在叙事手法和视觉呈现上均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观赏性,为观众呈现了一段唯美的青春回忆。
三、音乐旋律美
在影视作品中,背景音乐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能够营造出特定的氛围感,通过音律的起伏变化引导情节发展,为观众呈现独特的环境氛围。例如,在女井藤树回到教室的场景中,选用的背景音乐是钢琴曲《A WINTER STORY》。在这个场景中,井藤树看到同学恶作剧地放在桌子上的花瓶,她并未表现出特别的情感。然而,当她得知男藤井树已经转学后,她用力地把花瓶摔在了地上。花瓶的破碎象征着她的心碎,同时,破碎的声音导致音乐突然停止,随后是一阵短暂的沉默,然后音乐再次响起。在音乐变化之前,它代表着回到学校的宁静日常,而在音乐变化之后,它反映了她失落的心情。
此外,布光和音乐是这部影视作品的重要特色。导演岩井俊二采用了清新、素雅、明亮、干净的画面,以及平缓、略带伤感的钢琴曲,讲述回忆中那些没有结果的爱情。这部作品没有展现激烈的爱情故事,而是通过细腻的情绪波动来打动观众。多年后,当《追忆似水年华》送到女藤井树的手中时,她发现了一张特别的卡片。卡片上印有藤井树的名字,背面则是一张画有女井藤树国中时的素描像。
四、“物哀”美学下的悲情色彩
“物哀”是日本江户时代的本居宣长提出的美学概念,指各种情感引发的感叹之声,以后进而表达“同情共感,优美纤细的怜惜之情。[2]”在日本电影中,人物情感的表达往往含蓄内敛,心理描摹精致入微,给人一种纯净而模糊的艺术感受。这种艺术风格凸显出日本电影的独特魅力,让人不禁陷入深深的思考。[3]在岩井俊二的电影《情书》中对“物哀”美学有明显的表现,他通过精准地控制情节节奏,将前一刻的美好回忆与下一刻的生死离别灵活地交织在一起,让人在转瞬间的变迁中深深感受到世间万物的无常与哀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能体验到一丝淡淡的忧伤。他独特的演绎方式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生活的苦涩与美好,同时也让我们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更深的思考。这种变化不仅揭示了生命的脆弱,更展现了日本文化中对于“物哀”和无常的独特理解。这种理解,尽管带有哀而不伤的悲凉色彩,却充分体现了日本人人生观中的深沉与理性。
(一)冰冻的蜻蜓
在电影《情书》中,有一个场面是在庄重的葬礼仪式结束后,女藤井树发现了一只冰冻的蜻蜓。岩井俊二巧妙地运用蜻蜓这一元素,隐喻性地表达了她父亲的离世。蜻蜓的死亡与她父亲的去世之间,构建了一种内在的联系,从而避免了直接描绘人类死亡的沉重。这种以蜻蜓的死亡暗示父亲去世的手法,既具有深远的情感表达,又不失冷静与克制,体现了哀而不伤的艺术境界。
“冰冻的蜻蜓”有着双重的象征意义。首先,它象征着死亡。电影中,蜻蜓被冰封住,代表生命的暂停和终止。这是一种强烈的生命与死亡的对比,也引出了电影的核心主题——生与死的探讨。同时,这个画面也出现在女主角渡边博子的记忆中,与她对父亲去世的印象相呼应,表达出她对死亡的困惑和恐惧。其次,它也象征着永恒。蜻蜓是一种夏季的生物,它象征着青春和活力。电影中,冰冻的蜻蜓是一种对青春和生命的保存,它让人们回忆起过去的美好时光,也表达了人们对生命和爱情的永恒追求。总的来说,“冰冻的蜻蜓”在电影《情书》中是一种情感和主题的象征,它既表达了死亡的冷酷,也表达了对生命和爱情的珍视与追求。
(二)“你好吗?我很好”
本部影片还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深层次主题—— “生与死的探讨”。在人类对存在意义的探索中,如何面对死亡始终是一个核心议题。最终,我们都将与过去告别,这是生命不可避免的归宿。在秋叶的引导下,渡边博子再次踏上了那座见证藤井树命运的山的征途。获得真相的渡边博子,在次日的清晨,攀上了山顶,向逝去的恋人进行了最后的告别。“你好吗?我很好!”在皑皑白雪中,她反复向井藤树的方向大喊,这不仅是对过去的恋人的告别,也是对自己的内心完成了和解。而女藤井树,因患上曾夺走她父亲的肺炎,经过及时的医疗救助,已无生命危险。病床上的她,轻声呢喃:“你好吗?我很好。”这是她与父亲的告别。岩井俊二巧妙地运用蒙太奇手法,将两位藤井树的告别场景完美衔接,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既充满悲伤又饱含浪漫的告别故事。旅途结束后,渡边博子将所有的信物都归还给了女藤井树,“这些记忆属于你,你应当珍视。”她们最终领悟到告别的真谛:告别的意义并非失去,而是那个美好的乐园将永远存留在回忆之中。
五、结语
《情书》是一部充满感染力和艺术美感的电影,通过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让观众在感动中领略了电影的艺术魅力。它不仅是一部感人的爱情故事,更是一部充满哲理与思考的作品,人生终将有所遗憾,正如影片中的女井藤树与男井藤树之间的情愫,这被安妮宝贝称作“樱花般淡淡的感情”。但将影片的价值提升到命运与死亡的角度,那么这部电影就又扩大了它的价值。对于岩井俊二来说,《情书》不仅是他创作生涯中的里程碑,更是对世界电影艺术的一份独特贡献。
参考文献:
[1]向纪源.岩井俊二的电影艺术风格——以《情书》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21,12(13):3.
[2]黄卓越,叶千芳.二十世纪艺术精神[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393.
[3]吴泓毅.浅析东方纯爱电影中所需的美学——以《情书》为例[J].大众文艺,2023,(11):79-81.
作者简介:
廖晶晶,女,苗族,贵州贵阳人,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