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雨轩 贺文菁
摘 要:为了发展并壮大地理标志农产品,促进地区乡村产业振兴,进而实现共同富裕,梳理已有文献,将共同富裕划分为物质富裕、精神富裕、共享性、可持续性4个维度,分别阐述地理标志农产品促进共同富裕的机理,并利用2010—2020年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地理标志农产品促进共同富裕的效果较为明显,异质性分析表明,地理标志农产品对中、西部地区的共同富裕存在促进作用,但对东部地区的影响效果并不显著。综上,应从激发市场潜力、发掘文化内涵、增加地区间联动、发挥潜在效用4个方面着手增强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共富效应。
关键词:农产品;地理标志;共同富裕;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F329.9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24.05.008
The Mnternal Mechanism and Empirical Test of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Agricultural Products to Promote Common Prosperity
ZHOU Yuxuan, HE Wenjing
(College of Business,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128, 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develop and expand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agricultural products to promote the revitalisation of rural industries in regions and thus achieve common prosperity. After combing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we classify com-mon prosperity into four dimensions: material prosperity, spiritual prosperity, sharing and sustainability, respectively elaborate the mechanism of GI agricultural products to promote common prosperity, and utilize inter-provincial panel data from 2010 to 2020 to carry out empirical tests by using a two-way fixed effect model.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effect of GI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promoting common prosperity was more pronounced. Heterogeneity analyses showed that GI agricultural products had a contributing effect on common prosperity in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but the effect on the eastern regionis not significant. In conclusion, we should enhance the common prosperity effect of GI agricultural products from four aspects, such as stimulating market potential, exploring cultural connotation,increasing inter-regional linkage, and exerting potential utility.
Key words: agricultural products;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common prosperity; realization path
“十三五”期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完成了近1亿人脱贫的艰巨任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全面加强,农民收入也有了显著提高。但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尚未从根本上解决[1],城乡居民收入仍存在不小差距[2]。为攻克这一难题,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之一,要想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更要注重实现农村共同富裕[3],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6次提及“共同富裕”,重点强调要“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扎实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其中的关键环节[4]。在打造乡村产业的过程中,地理标志农产品作为重要抓手,充分利用自身的品牌价值提高当地农业竞争力[5],通过品牌溢价效应为农民实现更大创收。以宁夏盐池滩羊为例,当地农民人均收入的一半来自滩羊产业,“盐池滩羊”对全县增收的贡献率超过80%,盐池滩羊产业已成为盐池县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
已有研究证明,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具有正向显著影响[6]、在低分位点上农产品品牌对农业竞争力呈现显著的正向影响[5]、农产品地理标志对跨境农产品电商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7],但鲜有学者研究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对于共同富裕的影响。政府发文及学者观点均表明共同富裕与农民增收内涵不同,因此很难运用已有文献对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共富效应予以理论阐释。基于此,本文将在厘清共同富裕内涵的基础上,构建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理论框架,利用2010—2020年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针对性地提出发展地理标志农产品以促进共同富裕的对策建议,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缓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1.1 共同富裕的内涵
共同富裕是一个复合概念,需要充分考虑“共同”和“富裕”两方面内容。首先,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把“蛋糕做大”,实现“富裕”,为后续发展提供夯实的物质基础,特别是帮助农民增收,积累物质财富。其次,调节好社会生产关系,分好“蛋糕”,做到“共同”[8],即共享性,合理分配共同富裕的发展成果,先富带动后富,绝不忽略农村、西部、偏远地区人民,着力消除两极分化,具体表现为:文化产品的多样共享、社会的和睦互助、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日益完善等[1]。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共同富裕内涵的理解逐渐细化。当基本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保障后,人们开始追求精神上的多样化、多层次和丰富性。在落实国家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实现精神富裕显得尤为重要,不仅能让人们获得自身所需的安全感、幸福感、满足感,还能使人们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9]。郁建兴等[10]强调可持续性作为共同富裕的关键要素之一,在与各种资源、条件相匹配、相适应的情况下,主要分为发展的可持续和共享的可持续。
综上所述,本文综合多位学者观点将共同富裕分为4个维度,主要包括:物质富裕、精神富裕、共享性、可持续性。
1.2 促进共同富裕的假设提出
根据上文对共同富裕的界定,本文分别从物质、精神、共享性、可持续性4个维度论述地理标志农产品如何促进共同富裕。
1.2.1 地理标志农产品对于物质富裕的影响 地理标志农产品产自特定的地理区域,受到政府的审查和监督,依托于原产地的形象和声誉,传递出原生态、安全可靠的原产地信息[11]。相较于普通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拥有一定的品牌溢价[12]。近年来,健康话题引起人们的热议,消费者更加追求具有可溯源性的健康食用产品[13]。因此,农业经营者会从中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随着第一产业的不断发展,储藏、加工、运输、销售、旅游等二三产业出现集聚现象,从而能够实现产业联动,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获得规模效应,最终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14]。此外,在政策支持下,农产品电商快速发展,这不仅打破了时空限制,扩大了农产品销售半径[15-16],还出现了电商直播等新销售模式来带动消费[17],2022年农产品网络零售销售额达到了5 313.8亿元,同比增长9.2%,为农户创造了更多的收益。综上,地理标志农产品通过品牌溢价、产业集聚、农产品电商来增加农户收益,进而促进物质富裕实现。
1.2.2 地理标志农产品对于精神富裕的影响 近年来,国家出台多项相关政策保障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投放大量资金解决当地基础设施、生产等众多问题,同时政府引进技术、经营、管理等人才,农户的切身利益得到充分保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激发人民实现精神富裕的内生动力[18]。随着各地地理标志农产品的不断发展,为满足产业发展需要,乡村的医疗、教育、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条件逐步得到改善,农民生活愈发便利,休闲、娱乐方式变得多元化。幸福感作为人民精神富裕的最高层次,得到大幅度提升[9,19]。其次,从理论上来说,地理标志农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当地的历史人文要素[20],保护和发展地理标志农产品有利于挖掘、传承、发扬当地的特色文化,进一步丰富当地的精神文化资源[9]。平邑县的糖葫芦享誉全国,产生了不少的经济收入,同时将“天宝山山楂”文化传播到各地[21]。由此可见,地理标志农产品通过提高参与积极性,提升农民幸福感,促进文化传承,助力精神富裕的发展。
1.2.3 地理标志农产品对于共同富裕可持续性的影响 乡村过度依赖政府帮扶,会缺乏因地制宜发展的内生动力,如何实现乡村建设可持续性发展是当今面临的重大课题[22],地理标志农产品通过加强生态、财政、社会治理三方面的可持续性,有效缓解这一状况。第一,消费者购买地理标志农产品主要是对原产地具有的“高品质”特性的信赖。此外,政府发布的《地理标志产品标准通用要求》(GB/T 17924—2008),当地农户和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致力于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以保护好“高品质”这一金字招牌,也为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20]。第二,农业生产经营者使用地理标志品牌,获得了更多收入,也承担着向政府缴纳税款的责任,政府从中汲取到更多的财政收入,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社会保障等方式反哺到低收入者手上,从而实现再分配,由此实现财政可持续发展[23]。第三,在产业发展过程中,针对地标假冒伪劣、土地纠纷等一系列突发问题,政府大力采取解决措施,不断弥补制度“空白”,逐步完善市场监管体制,从而提升社会的公平正义,建立更加稳健的市场治理体系,为未来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最终形成社会治理体系的良性循环[24]。因此,地理标志农产品通过加强生态可持续性、财政可持续性、社会治理可持续性,利于提高共同富裕可持续性。
1.2.4 地理标志农产品对于共同富裕共享性的影响 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快速发展有赖于政府的保障和支持,政府积极引导劳动要素回流[25],为乡村建设积累了大量优质的人力资本,他们将先进的思想、技术等运用到种植、经营、管理、营销中,还有可能带来源自城市的资金投入,这都利于有效缩减城乡之间的差距[26]。此外,地理标志农产品博览会在全国多地召开,例如在泸州举办的第二届中外地理标志产品博览会、在广州举办的全国地标美食博览会,将全国各地优秀的农业经营者聚集在一起,搭建了一个经验交流分享的平台,相互学习优秀的生产技术、营销手段、经营模式等,有助于缩小农户之间的信息差距,做到资源信息共享,最终达到缩小区域差距的效果。如上所述,地理标志农产品通过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来提升共同富裕共享性。
基于上述理论分析,本研究提出研究假说:
H:地理标志农产品会对实现共同富裕产生显著正向影响。
2 变量选取与模型设定
2.1 数据来源
我国对地理标志的立法保护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包括3套保护体系,分别是以原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为主导、《商标法》为主要依据的“集体商标”和“证明商标”注册保护体系,以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为主导、《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为主要依据的“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登记保护体系,以原农业部为主导、《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为主要依据的“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保护体系。由于保护机制“多轨并行”,其背后的法律原理存在差异,容易导致保护机制之间产生矛盾,不利于地理标志的可持续发展。2022年3月,农业农村部发布公告停止农产品地理标志相关登记工作,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全面负责“地理标志”的申报工作,包括“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两套体系。
本研究时限为2010—2020年,研究样本为我国31个省市区(不含港澳台地区)。研究期内,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3套保护体系并行,本文地理标志数据来源于3套保护体系发布的信息。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数据来源于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中国商标网(http://sbj.cnipa.gov.cn),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数据来源于地理标志网(http://cpgi.org.cn),农产品地理标志数据来源于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查询系统(http://www.anluyun.com)。其他省级数据来源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并对少量缺失数据,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GDP增长率等指标采用插值法进行补充。最后,在实证回归中,对所有连续型变量采取1%和99%的缩尾处理。
2.2 变量定义
2.2.1 被解释变量 共同富裕水平(CP)。基于前文对共同富裕内涵的界定,本文从物质富裕、精神富裕、共享性、可持续性4个层面构建共同富裕指数评价体系,具体指标设置参考张金林等[27]、陈丽君等[28]、刘培林等[1]学者观点,详见表1。为避免主观赋权的弊端,本文采用客观赋权的熵值法对我国各省的共同富裕指数进行测度。
2.2.2 核心解释变量 本文参考已有研究,选取地理标志农产品存量作为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水平(GI)衡量指标。在核算地理标志农产品存量时,分别统计3套注册保护体系相关单位发布的公告再予以加总,最终得到 2011—2020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理标志农产品存量。这一指标能全面反映地理标志农产品的总体发展状况。其数据来源权威,获取方便且历史完整连续,可用于长期跟踪和对比分析。
2.2.3 控制变量 本文主要参考周芸帆等[29]和史依铭等[30]方法,选取以下变量进行控制:(1)产业结构升级(IND),产业结构升级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具体措施,取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衡量。(2)技术创新(STI)。技术创新能力关系到一个地区产业升级和就业创造,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驱动力,取R&D经费支出衡量。(3)对外开放水平(OP)。地区同意引入外资能够获取更多的创新资源,带动当地创新水平提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而实现共同富裕,取用当年实际外商投资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值表示衡量。
2.3 统计描述
在全样本条件下,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2。其中,共同富裕指标的均值是0.30,最大值是0.56,说明中国的共同富裕总体处于较低水平,且各个省份之间的共同富裕差距较大。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水平具有同样特点。从控制变量看,不同省份产业结构升级水平、对外开放水平、技术创新水平等方面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2.4 模型设定
为检验我国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本文构建了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具体设定如公式(1)所示。
CPi,t=α +β1GIi,t+γ1CONTROLi,t+μi+λt+εi,t(1)
式中,CPi,t为被解释变量,表示i地区t年份的共同富裕水平;GIi,t为解释变量,表示i地区t年份的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水平;CONTROLi,t 为控制变量组;α表示常数项;β1、γ1表示系数矩阵;μi用来控制个体固定效应;λt 用来控制时间固定效应;εi,t为随机扰动项。
3 实证分析
3.1 回归分析
本文采用控制年份和个体的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研究地理标志农产品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CP1值为未加入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可以得出,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回归系数在1%水平下显著,系数值为0.075 4,说明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水平每提升1单位,共同富裕指数提升0.075 4,地理标志农产品促进共同富裕的效果较为明显。究其原因,地理标志农产品通过品牌溢价,诱发农业产业集聚,带动产业融合发展,激发经济活力,进而实现共同富裕。CP2、CP3、CP4值为模型(1)逐渐加入控制变量后的回归结果。在该过程中,核心解释变量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水平前的系数有所减小,但均显著且系数为正,说明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发展有利于推进共同富裕的实现进程,假设H得以验证。
就控制变量来说,产业结构升级回归系数为正且通过了1%水平上的显著性检验,说明产业结构升级有利于共同富裕水平的提升。原因可能是产业结构升级能够促进产业间的协同效应,实现资源合理分配,带动经济快速增长,进而助力共同富裕。对外开放水平的正向回归系数及其在1%水平上的显著性表明,更高的对外开放程度能够促进共同富裕的提高。原因可能是外商直接投资带来创新资源、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先进技术,赋能本土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推动共同富裕实现。此外,技术创新水平回归系数为正且通过了1%水平上的显著性检验强调了技术创新对于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作用。原因可能是技术创新提高了全要素生产率,有利于提升居民收入,其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效益有助于实现共同富裕。
3.2 稳健性检验
本文从4个方面验证上述基本结论的稳健性。 (1)更换共同富裕指标权重的测算方法。重新从信息浓缩和主观赋权的角度出发,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测度共同富裕指标,进行回归分析。(2)剔除部分样本。考虑到直辖市以城市区域为主,其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发展水平可能低于其他省份,故将其样本剔除重新回归。(3)截尾处理。考虑异常值给计量结果带来干扰,分别对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进行前后1%的截尾处理。(4)补充遗漏变量。考虑到潜在的遗漏变量问题,增加金融发展水平作为控制变量。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往往会影响当地企业获取外部融资的渠道。在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企业获得融资的成本降低,居民获得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增加,从而对投资和创业活动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有利于居民收入增加,进而对共同富裕产生影响[31]。上述4种方法的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水平系数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验证了本文基本回归结果的稳健型。
3.3 异质性检验
考虑到目前东、中、西部地区在自然资源禀赋、综合经济实力、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本文将样本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3个部分,进一步实证检验地理标志农产品对共同富裕影响的地区异质性,回归结果如表5所示。
由回归结果可知,地理标志农产品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存在地区异质性。对于中、西部地区的样本,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系数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即地理标志农产品显著提升了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共同富裕水平,但东部地区的地理标志农产品系数并不显著。原因可能是中、西部地区充分利用自身的自然禀赋优势发展地理标志农产品,当地农户获得了较大的经济收益,逐步完善了基础设施建设[25],进一步保障了落后地区农户的生活品质,极大地促进了共同富裕水平的整体提升;而东部地区通过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吸引外来投资、人才、技术,具备较好的经济实力基础,乡村经济也从中获得了较大的发展机会,难以再利用地理标志农产品实现共同富裕水平的显著提升。
4 结论与启示
从厘清共同富裕内涵出发,构建地理标志农产品促进共同富裕的理论研究框架,并利用2010—2020年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证明地理标志农产品分别通过促进物质富裕、精神富裕、共享性和可持续性4条路径助力实现农村农民共同富裕。异质性分析表明,地理标志农产品对中、西部地区的共同富裕存在促进作用,但对东部地区的影响效果并不显著。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建议:第一,充分利用地理标志农产品市场优势,为物质富裕提供经济支持。各地区应基于自然因素和人文历史因素,充分挖掘地理标志农产品特色,以产品特色为核心,打造独特卖点,创新互联网营销模式,借助抖音、小红书、淘宝等平台直播带货,和助农等主播合作提高销量;注重相关产业链的延伸和融合工作,有效发挥地理标志农产品的集聚效应。第二,深入发掘地理标志农产品的文化内涵,为精神富裕提供文化支撑。实现共同富裕,需要合理解决当地人民精神世界存在匮乏的现象,地理标志农产品中的文化要素正好与其相呼应,当地政府应深挖地理标志农产品的文化起源、历程,通过文艺演出、跨界合作等新形式宣传特色文化,以人民为中心铸牢文化自信。第三,借助地理标志农产品加强城乡、区域之间的联结,为社会共享提供稳定保障。鼓励农村发展当地农业特色产业,增加农村就业、创业机会,推动销售渠道、品牌建设等资源互通共用,缓解城乡收入分配不均问题;积极建设西部地理标志展示推广中心及生态产业园,优化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构建多极点支撑、多层次联动的区域发展格局。第四,有效发挥地理标志农产品的潜在作用,为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原动力。以地理标志农产品为中心建立更加健全的环境保护体系,加强耕地的平衡性建设;完善地理标志保护运用体系,加强地理标志授权管理,打击假冒伪劣现象。
参考文献:
[1] 刘培林, 钱滔, 黄先海, 等. 共同富裕的内涵、实现路径与测度方法[J]. 管理世界, 2021, 37(8): 117-127.
[2] 黄启发, 钱丹晴, 方静. 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促进乡村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江苏省句容市丁庄村的例证[J].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25(5): 60-69, 85.
[3] 文丰安.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以高质量发展推进农村共同富裕: 重要性、障碍及实现路径[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6): 42-48.
[4] 姜长云. 新发展格局、共同富裕与乡村产业振兴[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22(1): 1-11, 22.
[5] 何强, 邓鑫, 李川, 等. 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业竞争力的机理与实证分析——以四川省91个县域的农产品地理标志为例[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23, 44(1): 241-252.
[6] 廖翼. 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空间溢出效应与地区异质性[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22(2): 26-33.
[7] 鲁钊阳. 农产品地理标志对跨境农产品电商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J]. 中国软科学, 2019(6): 67-84.
[8] 周波, 李国英. 高质量发展中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基于财政视角[J].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22(1): 3-10.
[9] 项久雨, 马亚军. 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时代内涵、层次结构与实现进路[J]. 思想理论教育, 2022(6): 11-16.
[10] 郁建兴, 任杰. 共同富裕的理论内涵与政策议程[J]. 政治学研究, 2021(3): 13-25.
[11] 张钢仁, 李林竹, 包玉泽. 心理所有权和乡愁视角下产地对地理标志产品溢价支付意愿的影响路径研究[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2): 57-66.
[12] 张传统, 陆娟. 农产品区域品牌购买意愿影响因素研究[J]. 软科学, 2014, 28(10): 96-99, 116.
[13] 涂洪波, 朱清剑. 外部线索对地理标志农产品网购意愿的影响及作用机理[J]. 中国流通经济, 2020, 34(8): 37-47.
[14] 高荣伟, 马书琴, 李桃. 黑龙江省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培育策略探究[J]. 北方园艺, 2022(14): 139-145.
[15] 何伦凤, 曾睿. “农村电商+农产品地理标志” 运营模式的发展路径研究——基于SWOT-CLPV模型的分析[J].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22, 23(1): 161-172.
[16] 鲁钊阳. 农产品地理标志在农产品电商中的增收脱贫效应[J]. 中国流通经济, 2018, 32(3): 16-26.
[17] 许加宏. 农村电商的扶贫强刺激效应: 菏泽 “淘宝镇” 案例[J]. 金融发展研究, 2017(1): 82-85.
[18] 王爱桂. 从精神贫困走向精神富裕[J].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18(5): 44-50.
[19] 黄丽娟, 谢国杰, 郑雁玲, 等.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电商创业企业促进农村韧性发展的案例研究[J].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23(5): 78-90.
[20] 杨永. 农产品地理标志融入黄河文化旅游发展研究[J]. 广西社会科学, 2022(10): 124-133.
[21] 翟今成, 沈兆堂, 吴立兵, 等. 天宝山山楂的地理标志特征及生产技术[J]. 中国果菜, 2023, 43(8): 62-66.
[22] 耿慧志, 李开明, 韩高峰. 内生发展理念下特大城市远郊乡村的规划策略——以上海市崇明区新征村村庄规划为例[J]. 规划师, 2019, 35(23): 53-59, 75.
[23] 何锦前. 共同富裕视域下税法收入分配功能的结构解析[J]. 北京社会科学, 2023(11): 82-93.
[24] 王笑冰. 真正地理标志保护的实质与我国地理标志统一立法[J]. 法学研究, 2023, 45(6): 94-115.
[25] 孙学涛, 于婷, 于法稳. 新型城镇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基于中国281个城市的分析[J].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2022, 37(2): 71-87.
[26] 夏杰长, 王鹏飞, 申始占. 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 基于公平和效率视角[J]. 消费经济, 2022, 38(6): 3-10.
[27] 张金林, 董小凡, 李健. 数字普惠金融能否推进共同富裕?——基于微观家庭数据的经验研究[J]. 财经研究, 2022, 48(7): 4-17, 123.
[28] 陈丽君, 郁建兴, 徐铱娜. 共同富裕指数模型的构建[J]. 治理研究, 2021, 37(4): 5-16.
[29] 周芸帆, 邓淑华. 数字经济、要素市场化配置与共同富裕[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23(9): 1-6.
[30] 史依铭, 郑媛媛, 费荣荣. 数字经济与共同富裕: 赋能效应与推进路径[J]. 统计与决策, 2023, 39(16): 11-16.
[31] 李春涛, 闫续文, 宋敏, 等. 金融科技与企业创新——新三板上市公司的证据[J]. 中国工业经济, 2020(1): 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