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从《三国志》到《三国志平话》再到《三国演义》,经历了由无到有并经典化的发展过程。罗贯中利用金疮病忌怒的病理,有条不絮地展开诸葛亮“三气周瑜”的叙事。周瑜金疮病的再三发作并致死既符合医学逻辑,又满足周瑜因病早卒的史实。“三气周瑜”的故事情节使诸葛亮足智多谋和周瑜狭隘量小的性格特点跃然纸上,也增加了故事叙述的趣味性。“带着脚镣跳出一支优美的舞”是《三国演义》的魅力所在。
关键词:《三国演义》;三气周瑜;金疮
中图分类号:I207.4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580(2024)02-0052-(05)
DOI:10.19717/j.cnki.jjus.2024.02.010
诸葛亮“三气周瑜”是《三国演义》的大关目,在这一关目展开的过程中,又穿插有荆州之战、刘备娶亲、诸葛亮吊唁周瑜等多个经典故事。这一关目的设计不仅使诸葛亮足智多谋和周瑜狭隘量小的性格特点跃然纸上,而且影响到整个三国故事发展的格局,对《三国演义》这部作品来说不可谓不重要。从《三国志》到《三国志平话》再到嘉靖本《三国演义》,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经历了由无到有并经典化的发展过程。以往的研究多集中于考察这一关目呈现的两人性格特点[1-3],智斗故事的演变[4]和其中体现的军事思想[5],本文试图梳理“三气周瑜”故事从史传到小说的生成过程,从医学角度考察周瑜被诸葛亮三气并致死的可能性,论述罗贯中如何将朴素的医理知识贯穿“三气周瑜”关目,并产生了极佳的叙事效果。
一、“三气周瑜”故事的诞生
在罗贯中编写《三国演义》之前,三国故事从《三国志》到《三国志平话》已流传了近千年,完成了从史事到通俗文学的演变,在此期间内容不断丰富,人物形象不断丰满,甚至“无中生有”了一些经典人物和事件,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便是其中的一例。陈寿编撰《三国志》的时间距离三国时期不远,记述事件真实可信,而后裴松之为其做注,增补、考订事实,《三国志》成为三国故事较早的源头。在《三国志》中,周瑜“长壮有姿貌”“恩信著于庐江”“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连唯一与之不合的程普后来也“敬服而亲重之”,言“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6]。建安十五年(210),周瑜在取蜀道中病卒于巴丘。诸葛亮和周瑜的交集仅限于建安十三年(208)赤壁之战时联合抗曹,《三国志》中并没有两人接触细节的记载。
现存较早且完整的诸葛亮“三气周瑜”故事见于《三国志平话》,它刊于元至治(1321—1323)年间,是民间艺人世代累积的成果。但是《三国志平话》并没有将“三气周瑜”作为一个独立的关目,而是将相应的故事情节散乱分布于行文中。大约与之同时的元杂剧《刘玄德醉走黄鹤楼》《两军师隔江斗智》也保存了相应的故事轮廓。诸葛亮气周瑜的故事应在此前已有流传。卒于延祐年间(1314—1320)的元人胡一桂评论三国历史时言:“赤壁之战虽建奇功,惜周瑜以器小而亡,鲁肃以宽厚执政。”[7]胡一桂认为周瑜“以器小而亡”,这与《三国志》周瑜“以病卒”的事实不符,可见胡氏已经接触到不同于《三国志》记载的周瑜故事,这个故事似乎已有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原型。
笔者认为,《三国志》中诸葛亮、周瑜在赤壁之战中协力抗击曹操,周瑜提醒孙权“刘备非池中之物”,刘备作荆州牧后娶孙夫人,孙权提议刘备共取蜀地和周瑜病卒于取蜀道中等事件是后续改编者创造诸葛亮“三气周瑜”故事所依据的史实基础。长期尊蜀汉为正统的观念使民众普遍喜爱诸葛亮,周瑜作为与蜀汉有竞争关系的东吴政治集团的将领,他的形象在流传过程中被丑化,与正史出现偏差。为了衬托诸葛亮的智慧,美姿容、精音律、胸襟宽广的周瑜变得心胸狭隘、脾气暴躁。与之对应的是,诸葛亮一步步被神仙化,他料事如神、神通广大,周瑜的许多功绩也被转接到诸葛亮身上。大抵在宋元时期,民间颇为流行的孙膑、庞涓斗智故事[8]给了说书艺人启发,他们把这一故事模板套用在周瑜和诸葛亮身上,让周瑜和诸葛亮有了交集且产生龌龊。由于《三国志》并未交代周瑜死于何种病症,改编者便以周瑜前期攻打南郡时患有严重的金疮病为切入口,或许是模仿庞涓因智穷而亡的结局,为将诸葛亮和周瑜的斗智故事推向高潮,诸葛亮三气周瑜并致死的故事情节便诞生了。而后罗贯中依据《三国志平话》和其他民间说唱文学又进行了艺术性的加工,诸葛亮“三气周瑜”最终成为三国故事中的一个经典关目。
二、金疮病的中医病理阐释
在《三国演义》中,周瑜被诸葛亮再三激怒,最终金疮复发而亡。那么金疮究竟为何种病症呢?
金疮即被刀、斧等金属利器割伤而溃烂成的疮,古人认为秋主肃杀,金为秋之令,故将刀斧剑刃造成的创伤称为金疮。现存有关金疮病的记载多见于医书和兵书,先秦兵书《六韬》是较早记载金疮的文献,其曰“方士二人,主百药,以治金疮,以痊万病”[9]。冷兵器时代,刀、枪、箭等是主要的作战工具,受伤严重时来不及医治便当场毙命,史籍中不乏“蹈白刃”“中流矢死”的记载。只有那些受伤后且被救治的案例才会以“金疮”称其病情。金疮病是征战将士们的家常便饭,它给将士的生命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南北朝时期刘涓子《刘涓子鬼遗方》和隋朝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均有专章记载治疗金疮病各种症状的药方,北宋兵书《虎钤经》记载了金疮病的各种禁忌和不可医治的情况,此后的医书也不乏对金疮病的记载。
根据古代医书对金疮病的记载,我们将金疮病的中医病理知识进行简单梳理。金疮的病症有轻重之分,轻者皮破流血,重者伤及筋骨、五脏肺腑。如果伤及人体重要的部位,如大脑、天窗穴、眉角、心脏、大小肠等,则不能医治。中医认为,金疮对人体的损害主要有伤血、伤肉和伤气三种。人体被金属利器割伤会出现血流不止的情况,失血过多会进一步引发口渴、心烦意燥的身体反应,严重时便有性命之忧。此时病人须吃干食,不可喝汤水、稀粥等来缓解口渴,否则会血流不止而亡。后唐庄宗李存勖就是因为患金疮后饮用流食酪而加速死亡的[10]。金疮主金,属肺,大忌呕吐、反胃,最忌吹风,如果风入疮口,溃烂严重会发展成破伤风并引起其他病症,不可治愈[11]。金疮病最忌发怒,因为郁怒伤肝,肝主气血,怒则疮口迸裂,出血不止不利于金疮治愈[12]。情绪波动太大、思虑过多、劳累过度、饮酒等都是金疮病的禁忌。此外,在进行金疮伤口的缝合时,要注意伤口的清理和疮口层次的深浅,否则会导致荣卫不通,留结成痈肿。严重时会使人昼夜不得安卧,神志失常[13]。《金楼子》载刘裕“素有热疾,并患金疮,末年尤剧,坐卧常须冷物”[14],或许就与金疮病疮口缝合不佳留下的后遗症有关。在查阅史料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哪怕金疮病得到治愈,后续仍可能旧病复发而亡,如北宋贺惟忠“尝中流矢”,“金疮发而卒”[15];元代百家奴在中金疮多年后“金疮发,卒于家”[16]等。由此推测金疮病情的复发或许有一定的潜伏期。
由于金疮病的凶险和医治过程中各种不可把握的因素,文学作品中的金疮叙事开始具有神异色彩。如《太平广记》记载马鸣生“少为县吏,捕贼,为贼所伤,当时暂死,忽遇神人以药救之,便活。鸣生无以为报之,遂弃职随神。初但欲治金疮方耳。后知有长生之道,乃久随之。……后乃白日升天而去”[17]。马鸣生因金疮病而假死,被神人以金疮药救活后,便希望学习神人医治金疮病的神奇法术。《太平御览》载刘裕收到沙门赠送的金疮药,“高祖患有手疮,积年未瘳。沙门曰:‘此疮难治,先有良药,当以相与。因出怀中黄散裹留之。……以黄散治疮,一傅而愈,余散宝藏之,被金疮辄用有验。”[18]沙门赠送的良药具有神奇的功效,不仅可以治愈积年不愈的手疮,还可以医治金疮病。有神奇医治效果的金疮药往往由异人传授,具有神异色彩的同时,也可想见金疮的难以医治。
在以征战为主要内容的历史演义小说中,金疮病更是常客。仅《三国演义》一书,约有十二次金疮描写,其中比较著名的事例为孙策、周泰、周瑜患金疮病。碍于篇幅,本文仅讨论周瑜的金疮病书写。
三、金疮病与“三气周瑜”
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情节贯穿了《三国演义》的第一百零二至第一百一十二回,罗贯中将这一大关目分为“一气”“二气”“三气”三个小的单元,并穿插入刘备娶亲、孙权合肥大战、曹操大宴铜雀台等情节,周瑜的金疮病书写在这一关目中一共出现了六次,如同“草蛇灰线”,将“三气周瑜”的关目串联起来,推动故事发展的同时,又引发这一关目的高潮——周瑜之死。毛宗岗评“三气周瑜”“有横山断岭,横桥锁溪之妙”[19]。
和《三国志》的记载一样,《三国演义》中的周瑜在取南郡的过程中与曹军作战,不幸被毒箭“射中右肋,翻身落马”“疼不可当,饮食具废”[20]。据《诸病源候论》载,“夫被弓弩所伤,若箭镞有菵药。入人皮脉,令人短气,须臾命绝,……若荣卫有淤血,应时出,疮边温热,口开能言,其人乃活。”[21]如果患者中毒箭后伤口温热,能开口说话,就能活命。不管罗贯中是否阅读过《诸病源候论》或类似的医书记载,他对周瑜病情的记述正符合医理知识。由周瑜受伤后尚自言“吾身体苦无痛楚”[22]推断,他中的毒不甚剧烈,伤情也没有性命之忧。前文讲到,金疮病最忌发怒,所以医者嘱咐周瑜此病“急切不能痊可,若怒气冲激,其疮复发”[23]。医者的嘱咐更像是罗贯中有意为后文周瑜反复发怒埋下的伏笔。果然,周瑜在中箭后不久,为了做戏更加真切,带伤与曹军对战,佯装大怒,“大叫一声,口中喷血,坠于马下”[24],以假死引诱曹军中计。
周瑜此时的病情虽然有伪装的成分,但毕竟吐血是真,不妨认为是他身体状况的真实反映。笔者查阅资料发现,金疮病并无吐血的症状,所以推测周瑜“大叫一声,口中喷血”或许是“呕血候”。据《诸病源候论》载,“夫心者主血,肝者藏血,愁忧思虑则伤心,恚怒气逆,上而不下则伤肝,肝心二脏伤,故血流散不止,生逆则呕而出血。”[25]中医认为愁闷、急怒等情绪会伤及心、肝,进而导致吐血。周瑜先中毒箭,后发怒,伤口迸裂的同时又吐血,此时他的身体状况实在不佳,但仍坚持带兵打仗。当周瑜经历了紧张、激烈的战争,冒着生命危险战胜曹军后回到南郡,等待享用胜利果实时才发现诸葛亮坐享其成,不费一兵一卒接连占领南郡、荆州和襄阳三座城池。读者尚且意不能平,周瑜又怎能不气?紧张、激烈的战斗消耗了周瑜大量的体力,加上强烈的怒气,周瑜的金疮病再一次复发,他“大叫一声,金疮迸裂”“半晌方苏”[26],一开始表演给曹军看的重伤戏最终弄假成真。短时间内周瑜金疮伤口的三次破裂对他身体的损害实大,但为了后续故事的展开,周瑜的金疮病症又不能一发不可收拾,危害到性命。于是在“一气周瑜”之后,罗贯中转向其他情节的叙述,并巧妙地安排周瑜在柴桑郡养病,为周瑜身体的恢复提供时间。短暂的修整之后,罗贯中让周瑜再次上场,并设计诸葛亮“二气周瑜”的情节。
在“诸葛亮二气周瑜”一回,周瑜本欲假借美人计捉拿刘备,但是诸葛亮技高一筹,识破并化解了周瑜的计谋,借孙夫人对丈夫的守护助刘备逃回荆州。为防止刘备走脱,周瑜带兵追赶刘备,孰料中了诸葛亮的埋伏,不幸“身中数箭”,诸葛亮又火上浇油,安排岸上军士齐声大叫“周郎妙计高策,陪了夫人,又折许多人马”[27]来激怒周瑜。此时周瑜旧病添新伤,加上心中震怒,“箭疮脓水未干,因此怒发,金疮迸裂”,“众将救之,却早不省人事。”[28]由此我们发现,周瑜此时的病情比诸葛亮“一气”时更严重了。他身上早期的金疮伤口恢复得并不好,已经化脓,发展出炎症。而且又新中数箭,后来的创伤面比之前更多。这些都极度损伤他的气血。与此同时,他仍不忘怀国事,给孙权写信“教主君兴兵雪恨”。抑郁的情绪和思虑过度都极度不利于他病情的恢复。
紧接着,周瑜并未得到足够的休整,罗贯中便安排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情节。诸葛亮“三气周瑜”是两人最后一次过招,也给了周瑜致命的打击。周瑜对自己“假途灭虢”之计颇为自信,希望借此一雪前耻,他“自在舟中,时复欢笑,以为孔明中计”[29]。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罗贯中对周瑜满怀希望的描写也是为后文周瑜失望至极做铺垫。同时罗贯中不忘交代周瑜的身体状态,“周瑜此时箭疮结了白痂,浓水无出,身躯无事。”[30]从表面上看,周瑜的金疮病似乎恢复得还可以,但前文提到,金疮病在治愈后仍有复发的可能。当周瑜带领一行人来到荆州城下,只见“荆州城上插两面白旗,并不见一人之影”[31],又忽然“四路正不知多少军马。喊声远近震动百余里,皆言要捉周瑜”[32]。从满心欢喜、志在必得,到意识到自己被骗,短暂的时间内周瑜一喜一怒的情绪反转实大。惊恐和愤怒击破了周瑜的心理防线,强烈的情绪波动使他“马上大叫一声,箭疮复裂,坠于马下”,“怒气充满肺腑”[33]。周瑜苏醒之后,手下人传报刘备、诸葛亮在前山顶饮酒作乐的消息再次激怒周瑜,但此时他仍希望通过夺取西川来证明自己,他咬牙切恨道:“你道我取不得西川,吾誓取之。”[34]诸葛亮派兵截住水路并送给周瑜一封虚情假意的信成为压死周瑜的最后一根稻草,他意识到诸葛亮是自己无法战胜的对手。周瑜在昏厥后又复苏,大叫数声“既生瑜,何生亮”而亡。荆州城上的白旗实为周瑜之死张目,接连数次败给诸葛亮对周瑜的打击极大,诸葛亮对周瑜使用的攻心术也一次比一次猛烈,短时间内的多次震怒使周瑜的金疮病情一次比一次严重,最终金疮迸裂而亡。
通过对“三气周瑜”情节的分析,我们发现周瑜死于金疮病主要有以下诱因。首先,周瑜在受箭伤后,受限于当时的医疗水平,医者仅“用铁钳子钳出弩箭头来,将金疮药掩塞疮口”[35],未对伤口进行消毒或缝合处理。前文提到一敷即好的金疮药仅仅出现于神异故事中,《三国演义》中华佗医治好周泰严重的金疮病和对关公的刮骨疗毒均是为了渲染华佗医术的高超而进行的艺术加工。周瑜受伤初期并没有得到较好的治疗,金疮药对肉体凡胎的周瑜并没有神奇的医治效果。其次,周瑜患金疮病后并没有得到充分的休息,一直为军事操劳,甚至上马打仗,在这个过程中又不可避免吹风,增加了感染的风险。任何病症的治愈都需要一定的恢复期,更何况是金属利器造成的创伤。由《备急千金要方》“疮瘥后犹耳,出百日半年,乃可复常也”[36]知,金疮病至少要半年才可以痊愈。中医认为气血对人体健康影响很大,周瑜的失血过多和劳累过度均不利于金疮病的恢复。其三,周瑜多次发怒,犯了金疮病的医学禁忌,这直接导致了他的死亡。抛开罗贯中对周瑜心胸狭隘的性格设定、诸葛亮“三气周瑜”的关目设计不讲,笔者推测周瑜的易怒还受到金疮病本身的影响。《诸病源候论》载:“金疮损伤血气,经络空虚则生热,热则烦躁不安也。”[37]伤口本身的疼痛、失血过多带来的烦躁以及战败的恼怒、愤恨,种种因素的叠加使周瑜的心情十分不佳。烦躁的心情反过来又会影响周瑜的气血,损伤肝、心,不利于金疮病的恢复。起初周瑜所受之伤并不致命,金疮病并非不可治愈。但是在诸葛亮的再三激怒下,他的伤口多次迸裂。或许是出于雅驯的需要,《三国演义》中并没有描写“金疮迸裂,血流不止”的场面,《三国志平话》倒是出现了“金疮出血似水流”“金疮血如涌泉”的描述。事实上,金疮伤口迸裂必然会出现血流不止的情况,这正是金疮病不可医治的病状之一,发怒、过度劳累是金疮病的医学禁忌,伤口化脓也是金疮病医治过程中棘手的情况。由此推知,周瑜极有可能是因为伤口感染引发并发症,死于破伤风和失血过多。罗贯中巧妙地将金疮病贯穿于诸葛亮三气周瑜故事的始终,以周瑜病卒的史实为基础,并利用金疮病不宜发怒的医学禁忌,使诸葛亮气死周瑜成为可能。
四、小结
浦安迪指出《三国演义》经常运用定数序列事件来构成独特的结构美学效果,“三气周瑜”便是其中突出的一例[38]。诸葛亮气周瑜在《三国演义》中出现了三次重复,但每次诸葛亮使用的计谋不同,对周瑜的金疮病情造成的影响也有差异。在诸葛亮“三气周瑜”关目展开的过程中,罗贯中结合金疮病的医学特性,安排诸葛亮步步紧逼周瑜,使其反复发怒并导致病情迁延,穿插入的其他情节起到舒缓叙事节奏的作用。作为章回小说的早期作品,《三国演义》还未出现心理描写,周瑜多次的“金疮破裂”恰如一面镜子,将他内心世界逐步崩溃的过程展现出来。与此同时,他的身体也逐步衰弱,原来一切皆有迹可循,一代英雄就这样走向了他的末路。诸葛亮狡诈和胸有成竹的一面也在“三气周瑜”的过程中得到充分展现,他并不是一个以德报怨的贤儒,而是有时会使用不太道德甚至奸诈手段的军事家。罗贯中在遵循既有史实的前提下,借周瑜的金疮病情将诸葛亮和周瑜的智斗过程串联起来,并刻画了两个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带着脚镣跳出一支优美的舞”是《三国演义》的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李景文.“既生瑜,何生亮?”:《三国演义》中周瑜形象新议[J].松辽学刊,1992(3):79-84.
[2]沈伯俊.智慧忠贞万古流芳:论诸葛亮形象[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3):151-154.
[3]杨润秋,苗怀明.圣手丹青还是艺术败笔:《三国演义》周瑜形象得失新探[J].明清小说研究,1999(3):41-50.
[4][8]李春阳.诸葛亮、周瑜“斗智”故事的演变与对手型“知音”文化[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18(5):120-125.
[5]夏旻.《孙子兵法》思想的形象演示:“三气周瑜”艺术谈[J].明清小说研究,2007(4):72-92.
[6]陈寿.三国志[M].裴松之,注.北京:中华书局,2011:1050-1056.
[7]胡一桂.双湖文集[M]//续修四库全书:第1322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607.
[9]陈曦,译注.六韬[M].北京:中华书局,2016:141.
[10]胡梧挺.金疮与酪:后唐庄宗李存勖之死的医疗史考察[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6(6):155-158.
[11]丁继华,余瀛鳌,施杞.古代中医伤科图书集成:民族伤科[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1:66.
[12]曹洪欣,潘桂娟.中华医学百科全书:中医药学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20:229.
[13][21][25][37]南京中医学院.诸病源候论校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1023-1024,1013,757,1021.
[14]萧绎.金楼子校笺[M].许逸民,校笺.北京:中华书局,2011:197.
[15]脱脱,等.宋史[M].中华书局编辑部,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5:9344.
[16]宋濂,等.元史[M].中华书局编辑部,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76:3155.
[17]李昉,等.太平广记:第1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6:49.
[18]李昉,等.太平御览:第2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305.
[19]毛宗岗.读《三国志》法[M]//朱一玄,刘毓忱.《三国演义》资料汇编.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2:262.
[20][22][23][24][26][27][28][29][30][31][32][33][34][35]罗贯中.三国演义:上册[M].长沙:岳麓书社,2008:382-475.
[36]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M].魏启亮,郭瑞华,点校.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7:801.
[38]浦安迪.中国叙事学[M].2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89.
(责任编辑 程荣荣)
收稿日期:2024-02-02
作者简介:张悦(1999—),女,河南滑县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