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城市规划局发布《良好城市设计原则》指南
2024年3月,纽约市城市规划局发布了《良好城市设计原则》指南。指南主要包含4项原则:一是改善人们的日常生活,包括提供无障碍、安全、高质量的公共空间;二是关心社区的历史、文化和身份,包括充分利用现有的社区空间或自然资源;三是体现纽约市的活力,包括强化与老建筑相协调的建筑设计;四是应对社会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做出富有韧性且注重公共卫生的设计决策。这些原则将会对纽约人日常生活中所处的城市空间设计产生影响,包括人行道上的空间如何使用,公园和开放空间如何布局,公寓的店面和底层如何与公众互动,以及建筑如何帮助强化社区特征等。
该指南还展示了纽约市城市规划局如何通过实际项目将这些设计原则付诸实践的案例。其中包括位于哈莱姆区的Sendero Verde,这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适用型被动式房屋认证建筑;以及东纽约邻里计划,在以往缺乏投资的地区促进新住房、经济发展、社区服务和公共空间的建设。这些项目展示了清晰、深思熟虑的城市设计对促进公平、可负担性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次发布的《良好城市设计原则》是在2017年初版指南基础上的扩展,其目的是使纽约市的城市设计原则变得清晰且易于被公众理解,并更好地让各行各业的纽约人将这些原则在自己的社区中付诸实践。
来源:纽约市政府网站 2024年3月4日
东京都发布《都厅周边地区空间重组规划》
西新宿地区在1960年被指定为副都心后已经过了半个世纪,围绕新宿站周边地区开展更新,提升新宿整体的城市魅力成为新时期的重要目标。2023年3月,东京都制定了《西新宿地区再整备方针》,提出将位于新宿站和新宿中央公园之间的都厅周边地区,打造成为具有地区标志性、促进各种功能交流汇聚的新城市大厅。为此,东京都在2024年3月制定了《都厅周边地区的空间重组规划》。针对现状步行环境差、空间利用率低、停留休息空间少等问题,以及入境来访者多样化、自然环境在都市功能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数字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等趋势,规划以“打造西新宿地区的公共中心,新时代向世界展示‘东京魅力的城市大厅”为目标,强调在继承“重视象征性和对称性”设计思想的同时,通过提高场所舒适性和开放性、完善步行网络和通信环境、增加绿色交流空间等设计手法,塑造更具魅力的空间。方案兼顾了工作日和节假日不同人群的使用特点,对4号街道沿路、市民广场、都议会大厦(低层空间)、11号街道地下空间、第一本厅·第二本厅(低层部分)等空间的设计利用进行了引导。
来源:东京都都市整备局 2024年3月29日
《巴黎大区交通计划2030》草案通过审议
2024年3月27日,经过两年多的磋商与模型模拟后,巴黎大区议会正式通过了《巴黎大区交通计划2030》(Plan des Mobilités en ?le-de-France 2030)草案。本轮计划旨在支持新生活方式的变化,并重点考虑了环境与健康问题,其核心目标是“使巴黎大区成为法国第一个走上碳中和道路的地区,同时支持每个巴黎大区居民的多样化需求”,除了使交通出行更可持续、更安全、更舒适以外,还将大幅减少交通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排放。按照计划,2030年巴黎大区的电动汽车占比将达到20%,公共交通出行总量将较2023年增加15%,自行车出行将翻番,同时远程办公模式将继续发展。此外,相较于2019年,交通二氧化碳排放量预计将减少26%,细颗粒物排放量将减少25%—35%并降至监管标准以下。
围绕绿色交通、共享道路、货运、脱碳、出行行为5个方面,该计划共制定了14条优先事项、46条具体行动,包括公共交通、慢行交通、无障碍交通、共享汽车、多式联运、可持续物流、汽车能源转型、路权分配、停车政策、包容性交通、旅游交通等方面的具体措施。实施保障方面,计划不仅针对不同的项目类型明确了具体的财政支持举措,且重点说明了地方城市规划和地方交通计划的传导落实要求。草案在进一步修改完善后,预计将在2025年下半年正式开展咨询和公众调查,并最终批复实施。
来源:巴黎大区政府网站 2024年3月27日
新加坡开展《新加坡休闲总体规划》公众参与活动
为推进《新加坡总体规划2025》编制进程,新加坡不断深化规划公众参与活动。今年4月14日起,新加坡针对《新加坡总体规划2025》的专项——《新加坡休闲总体规划》(Recreation Master Plan Singapore)开展为期3个月的公众参与活动,探索确保包容所有人的休闲方法,旨在为居民创造更多锻炼、休憩和放松的空间和机会,帮助新加坡在未来10—15年朝着更加宜居、包容的目标迈进。
尽管新加坡国土面积有限,土地利用与空间规划需要满足多方面的需求,但提供高品质的休闲活动与空间有助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促进身心健康。在既往规划的基础上,《新加坡休闲总体规划》重点关注3个领域。一是“充满绿色、蓝色和乐趣的岛屿”,在全岛范围内策划各种休闲节点和蓝绿路网,包括身份走廊(identity corridors)、自然连接道、水道等,提供差异化的体验。二是“日常休闲”,满足居民在体育、艺术、健康和文化遗产活动等方面的需求,在国家、地区、城镇和社区等各层级提供负担得起且方便的设施,促进居民享受积极的生活方式。三是“让社区参与游戏”,以塑造更具包容性的休闲活动。一方面,强调适合所有年龄段和能力的娱乐活动,纳入指定的安静空间,加强公共空间设计,优化无障碍体验;另一方面,强调公众的广泛参与,通过社区利益相关者的共创活动,创造属于每个人不同的理想游乐空间。
来源:新加坡市区重建局 2024年3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