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宗耀 刘惠卿
【摘 要】 粤剧艺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百年依然璀璨夺目,尤其是借助现代视听媒介的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粤剧的发展历史、传承历程和经典剧目。本文通过对纪录片《百年粤韵》的分析后认为,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时代大背景下,地方戏曲要扩大影响力、增强感染力,就应该努力突破传统舞台这个空间局限,积极利用电视和网络等平台,丰富传播手段、拓展传播范围,让古老的艺术重新焕发青春,使其成为对外文化交流的有效载体。
【关键词】 纪录片; 《百年粤韵》; 地域文化; 艺术传承; 叙事维度
人文纪录片《百年粤韵》通过历史溯源与现实观照、故事讲述与国际传播、文化展示与审美表达三个维度,有效传承了粤剧艺术。该作品于2022年3月19日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首播后,又在各类视频网站热播,让广大观众和用户对粤剧艺术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作为第一部面向世界展示粤剧百年发展历史的纪录片,《百年粤韵》在介绍粤剧人对粤剧艺术的传承、坚守和追求的同时,既让国内外观众看到了粤剧的百年发展,还突出了粤剧振兴的光辉历程,更向世人展示了粤剧艺术独特的魅力。
一、粤剧艺术的历史溯源与现实观照
2022年6月7日,人文纪录片《百年粤韵》线下首映仪式在“粤剧之乡”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举行。桂城平洲有着深厚的粤剧文化积淀,100年前,平洲人金山和通过创办“乐群英”童子班,培养出大批粤剧精英。他们的后人林小群、林锦屏、白超鸿、叶兆柏等粤剧名伶则经常回乡交流指导,掀起了传承粤剧艺术的热潮。如果从明代的“广东大戏”算起,“粤剧已有500多年的历史”[1]。《百年粤韵》以纪念“乐群英”童子班创建10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为拍摄切入点,对粤剧这个岭南戏曲的代表曲种的发展轨迹进行历史溯源。正如纪录片的开头语所说:“百年风云,谁主沉浮?粤剧史上最早的科班之一如何在危机中诞生?如何在黄金时代崛起,又如何开枝散叶?几代人的传承与接力,跨越太平洋的逐梦,开启了一个不可磨灭的粤剧往事。”粤剧的发源地主要在广东佛山一带,明清以来,广东戏曲的活动中心也在佛山,因此佛山是众多粤剧名伶的故乡。明朝成化年间(1465-1487年),民间戏曲团体在广东纷纷出现,到了嘉靖年间(1522-1566年),粤剧界最早的戏行会馆——琼花会馆成立后,标志着粤剧正式成型。人文纪录片《百年粤韵》的“电视寻根也就从佛山琼花会馆开始,渐渐展开”[2]。
只有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发展新时代现实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在发展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在继承中实现创新性发展。我国的粤港澳以岭南地域为生存地缘,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岭南文化为精神血脉,以粤语、粤俗、粤菜、粤风、粤情等为生活取向和价值共识,“形成于特定社群中的文化符号是该社群成员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3]。粤剧具有明显的地域戏曲艺术特征。2011年广东省广州市成立粤剧中国保护中心,自此粤剧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保护和传承阶段,粤剧艺术的发扬光大也驶入了快车道。此后,有关粤剧题材的纪录片逐渐出现,虽然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但大多为资料片性质的作品。人文纪录片《百年粤韵》的播出,之所以引起强烈反响,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该作品既有历史向度又有时代热度,并且结构合理、脉络清晰。
随着语言和唱腔特色的逐渐成熟,粤剧出现了众多的表演流派和唱腔,如红派、马派、薛派和风腔、虾腔、新马腔等,成为粤剧完成城市化进程之后开出的缤纷花朵,“而粤西和广西地区流行的南派粤剧,则反映出了更多乡村粤剧的特点”[4]。纪录片《百年粤韵》全面梳理了粤剧的历史传承和创新发展,通过对粤剧老艺人的采访,用口述、传唱作为听觉传播符号,以图片、实物和有关场景地为视觉传播符号,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地展示粤剧走过的百年历程和今日依然具有的艺术风采。为更好地传承粤剧艺术,广东佛山桂城积极开展“粤剧走进校园”活动,使粤剧在青少年中得到广泛普及,增强了年轻一代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与此同时,当地还通过举办粤剧艺术节、粤剧下基层等活动,推动了粤剧艺术的有效传播。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百年粤韵》都进行了动态记录和艺术呈现,让观众看到了粤剧的生机与活力。
从20世纪开始,随着电影业的快速发展,粤剧也进入了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农村走向城市的转化过程。因此,纪录片《百年粤韵》系统介绍了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在传承、保护和传播粤剧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时的成功做法,尤其是在留存历史记忆、建构地方形象、促进旅游事业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为区域文化赋能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旅游业的崛起提供更大的现实可能。粤剧广泛吸收了广东音乐和广绣等地方艺术元素,具有独特的岭南戏曲艺术特色。纪录片《百年粤韵》用丰富的视听手段梳理和展示了粤剧的传承脉络,给观众以全新的审美体验。在说到粤剧在年轻人中的影响时,该片重点介绍了粤剧进校园活动,许多高校组建了粤剧社团,如华南农业大学戏曲社、星海学院粤曲研习社和广州大学曲艺社等。这些粤剧社团在对粤剧进行研习的同时还频频开展演出活动,因而这些高等院校不但培养出了一大批粤剧表演人才,还吸引了更多喜欢粤剧的年轻观众。
经过五千年的历史积累与持续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成为独树一帜、自成一体、涉及面很广的人类宝贵财富。戏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具有代表性的艺术传播符号,经过漫长的历史洗礼,戏曲吸纳其他艺术元素,从而得到不断发展和进化。我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民族众多,丰富多彩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哺育了各具特色的地方戏曲。就粤剧而言,它既是广东等地本土优秀传统文化的缩影,也是当地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对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粤剧艺术的故事讲述与国际传播
要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就需要找准载体,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人文纪录片《百年粤韵》既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地方戏曲的神奇魅力,又向全球观众传播了粤剧艺术,同时还推动了中外文化的广泛交流。粤剧既属于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华人与世界各国粤籍华侨之间心灵沟通的较受欢迎、较为有效的艺术桥梁和情感纽带。《百年粤韵》通过故事传播的手段与观众见面,既对传承中国地方戏曲艺术、增强文化自信起到了促进作用,又对扩大粤剧艺术的海外传播范围,增强中国与海外观众的文化互动创造了更多机会。
在纪录片的跨文化传播中,创作者只有用国际化视野和全球化思维选择拍摄内容,才能使作品融入全球化语境;只有通过把中国理念、中国元素、中国形象寄托在真实的故事和具体的人物之中,“观众才能潜移默化地接受创作者的传播意图”。[5]讲故事是所有纪录片的共性特征,戏曲题材纪录片如何讲好故事又有其独特的要求。纪录片《百年粤韵》的叙事不但雅俗共赏,而且还有国际视野,反映了粤剧这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影响力。正是由于《百年粤韵》用国际视野讲述粤剧故事,因此作品不但感动全球各地的华人,还吸引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各国观众,从而使多样化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走向了世界。
清朝中叶以来,粤籍移民的增多,粤剧也持续向海外传播,在世界上形成巨大文化影响力的同时,“也成了联结海外粤籍华侨华人极其重要的标识性文化符号和文化纽带”[6]。像《百年粤韵》这类记录粤剧百年历程的视听作品,由于用国际视野讲述故事,因此能在海外纪录片市场产生一定的竞争力。此类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戏曲篇目、戏曲人物和戏曲故事的创作手法,更容易为世界各国的观众所认同和接受。粤剧从清朝开始走出国门后,主要以翻译后的文本、舞台表演和戏班教育等形式在全球传播。用纪录片的视听媒介形态进行国际传播的做法鲜见。《百年粤韵》不但画面优美,而且解说流畅,营造出清丽委婉的故事氛围,让国内外观众能够回望粤剧的百年发展历程,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持续影响力。尤其是在央视和诸多网络平台播出后,大力提升了粤剧的国际影响力。
纪录片《百年粤韵》的拍摄地从广东平洲出发,远至美国旧金山,以众多粤剧名家的视角,呈现了气势恢宏的粤剧历史画卷。在说到有华人的地方就有粤剧时,该片通过对粤剧创始人金山和后代的口述,既对19世纪中期大量广东籍华人去美国旧金山挖金矿、修铁路时,把粤剧带出国门的历史进行介绍,还重点对金山和在1905年赴美国旧金山演出时,恰逢孙中山先生在那里宣传新思想,孙中山要求粤剧艺人投身革命、把粤剧作为启蒙民众武器的主张进行了回顾。正是从那时起,金山和等粤剧艺人受孙中山先生的感召,开始编演粤剧新戏。对国内受众来说,中国地方戏曲虽然唱腔不同且使用方言,创作理念与曲目的不同,但受众的戏曲知识储备与戏曲欣赏能力却具有较大的普适性,他们无论通过哪个媒介平台欣赏,都不存在沟通障碍。在国际传播语境中,由于不同国家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存在着差异,各民族受众的文化背景不同,致使他们即使面临一样的戏曲文本,也会对戏曲产生认知困难,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戏曲艺术的对外传播效果。《百年粤韵》则通过寻找人类共情点的故事化演绎,有效地克服了这一问题。
粤剧在传承中国地方戏曲文化、构建文化自信的同时,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海外进行有效传播的载体,为讲好中国故事、推进中外文化交流、增强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沟通与友谊发挥了重要作用。纪录片《百年粤韵》在讲述这些内容时,采用的是倒叙手法,其中的口述是亮点。口述是人文纪录片回望过去,讲述鲜为人知故事的重要表现形式。在《百年粤韵》中,创作者通过对粤剧表演艺术家金山和其子白超鸿的采访,让他讲述他父亲金山和当年在孙中山先生的影响下编创革命粤剧的故事。年逾九旬的白超鸿穿上戏装,当场演唱了一些经典的粤剧剧目。戏曲作为综合性很强的舞台视听艺术,通过对脸谱、唱腔、服饰、戏曲文本和道具的融合,营造出视觉与听觉的复合符号系统。无论是在剧场展演,还是借助电视频道或网络平台进行传播,戏曲艺术都无法脱离传播环境而生存,它与媒介有着天然的内生性逻辑关联。也可以说,戏曲是一种与媒介共生互存并高度关联的艺术形态,“戏曲艺术的发展历史就是媒介发展史”。[7]实践证明,中国戏曲艺术要拓展对外传播路径,有效提升国际传播力与影响力,纪录片是最佳的载体之一。
《百年粤韵》的内容选择既有历史向度又有时代特征,在讲述真实故事的基础上追溯历史,实现了纪实性、思想性、艺术性与可看性的高度统一。如今,各种题材的人文纪录片正在利用新媒体进行网络传播和国际传播,《百年粤韵》也不例外。把网络技术和纪录片艺术有机结合起来对人文纪录片进行创作和传播,再通过网民的弹幕评论,既能有效地提升作品的收视率,还可以实现创作者与观赏者的双向互动。纪录片《百年粤韵》虽然只有两集,但由于通过国际视野的故事讲述,因此依然能够吸引众多的国外观众。戏曲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走向世界时能产生“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传播效果。纪录片《百年粤韵》正是运用国际视野,通过讲述粤剧艺术百年传承的故事,由点到面地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侧面展现在世人面前。
三、粤剧艺术的文化展示与审美表达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戏曲凝结着独特的思想理念与文化意蕴,纪录片《百年粤韵》对粤剧的文化展示和审美表达是多元的,它与其他纪录片的明显不同之处是全片具有非常浓郁的中国地方戏曲文化意韵。一是由此及彼地折射出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和博大精深的中国戏曲文化;二是把文学、美术、音乐、服饰、道具等各种文化元素与艺术元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了美学表征的多元化呈现;三是通过对舞台时空的灵活安排,提升中国戏曲文化的欣赏价值。
中国的传统戏曲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民俗风情和与众不同的地域特征,粤剧不但题材广泛、剧目众多,还唱腔醇厚、风格独特,充满情趣和神韵,是粤港澳三地覆盖人群多、影响广、接受程度高的岭南“文化符号”之一。粤剧因历史的分野与地理的特殊,通常具有五个特点:一是表演的多样性,即官话到白话的转变、城乡流派的差异、南北风格的融合和省港的分化;二是剧目的丰富性,现有记录的粤剧剧目已超过1.1万部,包括不同年代的传统剧目和新编剧目;三是唱腔的独特性,有专戏专腔,流派纷呈;四是音乐的灵活性,乐器多样,旋律无拘束,在守旧与创新的碰撞中达到了自由的境界;五是思想的通俗性,“通俗而不粗俗,大俗大雅,映照出粤人精神”[8]。《百年粤韵》属于讲述戏曲历史的人文纪录片,其文化观照与审美表达主要体现在纪实性与文献价值上。
中国戏曲生长在一个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其他国家罕有的优秀文化、艺术遗产的土壤之上,“覆盖的时间和空间都超过国外任何戏曲品种”[9]。粤剧既是地方戏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戏曲艺术大家庭中的一件瑰宝。纪录片《百年粤韵》借助珍贵的影像资料对粤剧艺术进行文化展示和审美表达,既打造了广东等地的文化名片,又传播了丰富多彩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了展示粤剧的发展历史和文化韵味,《百年粤韵》把庆祝粤剧“乐群英”童子班创建百年的演出镜头与100多年前童子班初创时的资料照片结合起来进行交错呈现,增强了纪录片的历史纵深感、文化厚度以及和现实的结合度。与此同时,创作者还拍摄了一些曾经演出过粤剧的原始场景,再穿插大量粤剧名家和名角的照片以及他们的部分演唱录音,既凸显了作品的纪实性与文献色彩,又使观众在领略粤剧艺术的同时更加全面和立体地感受粤剧的百年韵味。
戏曲源于民间艺术,需要利用多种艺术形态来体现其独特的艺术特征,其民间叙事的功能性不容忽视。[10]纪录片《百年粤韵》以粤剧之乡广东平洲为主要拍摄地,通过林小群和白超鸿等粤剧名家的视角,对百年粤剧的渊源进行纵向文化展示,对粤剧艺术的发展、传承和传播等脉络进行梳理,从而向观众呈现了一幅气势恢宏的粤剧历史画卷。纪录片《百年粤韵》对粤剧的介绍,采取的是纵向视角,这是由于粤剧内容多、历史跨度大、文化内涵深,因此,只有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曲目、艺人、事件的勾勒,才能确保作品脉络的完整,让人们能在一定的时间内看完该片。该纪录片的拍摄制作长达4年,全片采用4K超高清摄像机拍摄,并采用实景与动漫相结合的手法,不但对粤剧名家、粤剧艺术和经典作品进行生动演绎,还对粤剧人探索、开拓和奋进的精神进行赞美。
电视具有强大的纪录和表意功能,纪录片《百年粤韵》通过对粤剧的媒介化叙事,将地域与文化、传统与现代、科技与艺术、戏曲与影视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拓展了纪录片的表达空间,又为古老的粤剧艺术增添了时代元素。这部作品还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就是艺术形态雅俗共赏,能迎合当下电视观众和网络用户的文化审美情趣。作为世界艺术花丛中的一朵奇葩,粤剧的历史文化价值高,在中国地方传统戏曲舞台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进入新时代,粤剧在宣传党和政府方针政策、繁荣文化事业和产业、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精神食粮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要避免在现代社会被逐渐边缘化,只有对其进行多层面、多维度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才能让其重新焕发光彩。纪录片《百年粤韵》对粤剧艺术的有效传承与广泛传播,对于进一步弘扬岭南文化,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交流,培育港澳青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意识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
结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过几千年的流变、积淀、传承,产生出了无数的文化瑰宝,戏曲则是其中之一。以前,粤剧艺术的表演空间主要是剧场和舞台,观众面相对比较小。随着现代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许多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地方戏曲正在通过视听媒介的传播,为更多的人所了解和接受。人文纪录片《百年粤韵》的热播,不但让观众了解到粤剧的百年发展和传承历程,还让观众知晓一系列经典的粤剧剧目和一大批著名的粤剧艺人,更让观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形态有了更广更新的认识,为其他同类题材的纪录片创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作者简介】 欧宗耀,男,广东肇庆人,湛江幼儿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副教授,主要从事儿童文学、电影研究;
刘惠卿,男,湖南郴州人,岭南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古代文学研究。
【基金项目】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大学生美育新路径:校园心理剧创作实践与研究”(编号:2021GXJK546)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