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云锦里的智慧》

2024-06-28 07:17:16
全国新书目 2024年5期
关键词:丝织蜀锦宋锦

《藏在云锦里的智慧》

杨冀元 李晓伟 侍康妮 著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23.11/128.00元

杨冀元

丝织文物技术研究者,全国纺织品文物修复专家,南京云锦研究所复制订部门负责人、文物修复部主任,南京市级非遗传承人。

本书从蚕的起源讲起,依次讲述了云锦独特美观的纹样设计、鲜为人知但必不可少的意匠设计、凝结古人智慧的挑花结本工艺、巧夺天工的各类织机,以及利用云锦制作的大量精美服饰,包括与现代审美相结合的云锦作品。书中用现代的思维方式,把复杂的技术语言用通俗易懂的现代语言表达出来,探索时代的演变,思考现代的创新,让读者对中华传统文化与传统丝织服饰的喜爱不仅仅浮于表面的美丽,而是深入其内在的底蕴与核心。

蜀锦的来源

从时间线来看,出现时间最早的是蜀锦。蜀锦是四川省成都市特产,通常用染色熟丝线,通过经线开花、条纹或条纹染色、几何图案组织和装饰相结合的方式编织而成,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蜀”是四川的古称,因蜀地盛产桑而多有桑虫,故有“蚕丛古国”之誉。在这里,桑蚕丝业起源最早,是中国丝绸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蜀锦起于春秋战国时期,兴盛于汉唐时期,因其在蜀国生产而得名。它在传统丝绸织锦生产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影响。公元前316年秦灭蜀后,在成都夷里桥南岸设“锦官城”,置“锦官”管理织锦刺绣,一直延续到汉代。

“凡锦样必有寓意”是蜀锦的艺术特点,代表着劳动人民对生活的愿景和祝福。蜀锦织造工艺细腻严谨,配色典雅富丽,大多以经线彩色起彩,彩条添花,经纬起花,先彩条后锦群,方形、条形、几何骨架添花,对称纹样,四方连续,色调鲜艳,对比强烈,别具一格。

宋锦的来源

晋末,“五胡乱华”导致汉人衣冠南渡。南朝宋郡守山谦之从蜀地引来织锦工匠,在今江苏丹阳(与南朝刘宋都城南京相邻)建立东晋南朝官府织锦作坊斗场锦署(斗场锦署是有文献记载的江南最早的官办织造机构的称谓,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云锦源于公元417年),使蜀锦技艺传到江南,并在蜀锦的基础上发展起宋锦。因其主要产地在苏州,故又称“苏州宋锦”。宋锦色泽华丽、图案精致、质地坚柔,曾被誉为中国“锦绣之冠”,产品分重锦和细锦(此两类又合称大锦)以及匣锦、小锦。重锦质地厚重,产品主要用于宫殿、堂室内的陈设;细锦是宋锦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类,厚薄适中,广泛用于服饰、装裱。五代时,吴越王钱镠在杭州设立一手工业作坊,网罗了技艺高超的织锦工300余人。北宋初年,都城汴京开设了“绫锦院”,集织机400余架,并请来众多技艺高超的四川蜀锦织工为骨干;另外,又在成都设“转运司锦院”。南宋朝廷迁都杭州后,在苏州设立了宋锦织造署,将成都的蜀锦织工、机器迁到苏州,丝织业重心也逐渐南移。

两宋时,苏州、杭州、江宁(南京)等地设织造署或织造务。宋代,江南丝织业进入全盛时期,苏州出现了一种非常细薄的织锦新品种,是理想的书画装裱材料。从宋代留传下来的锦裱书画轴子来看,宋锦在当时已有“青楼台锦”“纳锦”“紫百花龙锦”等40多个品种。苏州宋锦最初是专供装裱书画之用的。传统宋锦的生产制作工序很多,其产品的基本特点是采用经线和纬线联合显花的组织结构,应用彩抛换色的独特技艺,使织物表面色线和组织层次更为丰富。在艺术风格上,以变化几何形为骨架,内填自然花卉、吉祥如意纹等,配以和谐自然的色彩,使之艳而不俗、古朴高雅。正因为此,自宋代起,宋锦便取代了秦汉时期的经锦、隋唐时期的纬锦,并在宋、元、明、清时期得到了蓬勃发展。这一技艺被后来的云锦所吸收,并一直流传到当代。

由此可见,中国三大名锦——蜀锦、宋锦和云锦其实是锦的发展过程,是从汉之后基于当时最高丝织技艺编制而成的面料。云锦作为三大名锦之首,更多是因为纹样上吸收的是历朝历代的优秀典范;在工艺上,它集成了之前的所有工艺并根据最新的技术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织机上,它吸纳了每一时期织机的精妙之处,最终搭建了兼具历代织机大部分功能的大花楼木织机。可以说,云锦是集大成的产品,因其工艺复杂、流程繁琐,成为了皇家御用的一种丝织面料。

云锦四大类解析

何谓库?有文献记载:清朝时期,御用贡品织成后要输入清户部缎匹库。“库缎”“库锦”“库金”可以理解为是要进入户部三大库房的面料。

库缎又名花缎,或摹本缎,为缎地上起本色或其他颜色的花纹,花分亮花、暗花两种,亮花花纹明显浮于缎面之上,暗花花纹则是平板、紧密、不发光,这是因经纬组织上的变化而产生的两种不同的效果。其中有一种叫妆金库缎,部分花纹是用金线织出。如“五福捧寿”的妆金库缎,五只蝙蝠的颜色和缎地颜色一样,五只蝙蝠中间的“寿”字则是用金线织出。这样不仅增添了多层次的花纹效果,也使成品看起来更加富丽堂皇。还有一种是用金、银两种线来装饰局部花纹。在明代,库缎会用不同含量金的金线,甚至用不同制作工艺(圆金和扁金)的金线来装饰,如“双色金”或“三色金”的妆金部分,就是在织造时使用装有金线或银线的小梭子,或者装有扁金的文刀来进行局部挖花,所以也被称为“挖花库缎”。库缎一般是用来做衣服的,所以通常也叫它“袍料”。

库锦指的是除地经色,全都采用已染过色的丝线织造,从而显现出花纹。织料上每一段只能配织四五种颜色,在花纹单位循环时,才能陆续更换配色,因采用彩梭通梭织彩,整个彩纬被平均地织进织料中去。在显花的部位,彩纬露于织料的正面,在不显花的部位,有一根地经是专门用来压住背面彩纬的,彩纬被织进织料的背面,因此整个织料厚薄均匀,背面光滑服帖。云锦中属于库锦类的织物有许多品种,民间作坊中习惯的名称有二色金库锦、彩花库锦、抹梭妆花、抹梭金宝地、芙蓉妆等。

库金又叫织金,库金的花纹全部都是用不同金属线织造而成。清代织造库金时,会在缎头部分织上“真金库金”的字样,因为当时使用的金线都是用真金制作而成,金光灿灿,历久弥新。对于库金花纹的设计,要求地少花满,花纹为小循环,有显金的效果。

妆花是在缎地上起彩色花纹,为云锦中最华丽、最具有代表性的品种,纹样古朴,色彩变化多样,整体效果却和谐统一。在妆花配色上,少则4色,多则18色。但这里的18色只是基于当时技术的限制,南京云锦研究所现在最多使用的是70多个颜色(如云锦版“蒙娜丽莎”)。

在古代,妆花中的“金宝地”用圆金线织地,在金地上织出绚烂美丽的彩色花纹,它和缎地妆花配色都十分复杂,在同一缎上左右相邻的几个单位中,花纹结构一样,配色则不同,如寸蟒缎、云龙图,甚至还会搭配扁金,利用原材料的形状不同,展示出不同的立体视觉效果(如“鲤鱼戏水”袍料)。

晚清的丝织商品生产行业才开始产生并使用“云锦”这个名称,用“云锦”命名织物的最早的文字记载出自中华民国时期南京的《工商半月刊》。

综上所述,云锦大概可以定义为:由于其用料考究,织工精细,图案色彩典雅富丽,宛如天上彩云般瑰丽,其富丽华贵、绚烂如云霞,故称“云锦”。又因只有南京生产,故而称之为“南京云锦”。其主要特点是逐花异色,通经断纬,挖花盘织。从不同角度观察时,同一件织品上花卉的色彩是不同的。由于被用于皇家服饰的制作,云锦在设计织造中用料考究、不惜工本、精益求精。它曾是元、明、清时期皇室的龙袍、冕服等专供面料(如织金孔雀羽妆花纱龙袍料、妆花缎龙袍、绿织金妆花通袖过肩龙柿蒂缎立领女夹衣等),是专供宫廷御用或赏赐功臣之物(如明代黄织金妆花龙襕绸裙等)。后来,云锦的使用范围逐步扩展到官吏士大夫阶层的贵妇衣装,以及民间喜庆、婚礼服饰等。

云锦因其色泽光丽灿烂、美如天上云霞而得名,在继承历代织锦的优秀传统基础上发展而来,又融汇了其他各种丝织工艺的宝贵经验,达到了丝织工艺的巅峰状态,被誉为“锦中之冠”,代表了中国丝织工艺的最高成就,浓缩了中国丝织技艺的精华,是中国丝绸文化的璀璨结晶。

历朝历代各种锦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没有汉代的蜀锦、宋代的缂丝挖织工艺,就没有云锦通经回纬的妆花品种;没有元代的纳石失等大量金线的使用,就很难有明清时代的云锦金宝地、织金锦品种的产生;没有宋锦彩锦,也很难有彩花库锦的出现;没有蜀锦的经锦织机、小花楼木织机,就没有云锦的大花楼织机,就织不出多色彩、大纹样、独立花纹的云锦匹料。

猜你喜欢
丝织蜀锦宋锦
非遗蜀锦在家具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包装工程(2023年20期)2023-10-28 03:21:16
浅析蜀锦的创新运用
民间工艺介绍(六十)
——贺斌和他的蜀锦织造技艺
18—19世纪法国丝织技术变革与纹样变化
丝绸(2022年6期)2022-06-22 23:55:53
猜猜看
非遗宋锦的传承和创新
华人时刊(2020年15期)2020-12-14 08:10:44
木芙蓉
河南电力(2020年10期)2020-10-20 07:28:12
生丝浸泡工艺对捻线丝质量影响研究
丝绸(2019年6期)2019-01-08 09:18:41
《说文》糸部字与古代丝织工艺
山西青年(2016年12期)2016-02-05 12:57:50
中国宋锦文化园开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