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刘功
作文是作者表达思想、愿望、情绪、意念的一种精神产品,是客观的社会生活在作者头脑中的反映,这种反映是经过头脑加工改造过的,而在加工过程中,虚构这种创作手法是不可或缺的。这里所说的虚构是建立在现实基础上的。从一些同学的作文看,同学们对虚构的理解和运用存在偏差,不能将客观生活和主观情感有效融合,有的甚至胡编乱造、虚假表达。那么,应该怎样运用虚构技法呢?
一、用“移花接木”法虚构作文
所谓“移花接木”就是将典型的社会现象、人物性格等进行浓缩、集中,融入一个“载体”中,形成新的形象。“写人”在小学作文中十分常见,但有些同学笔下的人物形象干瘪、面目模糊没有个性,难以引发读者的兴趣。对此,可以运用“移花接木”这一手法,将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不同人物的典型特征集中起来,加以提炼,并用准确的语言展现出来,以塑造出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
如,写“笔尖流出的故事”这一文题时,有同学根据教材的提示虚构了“陆天和流浪狗”的故事:
少年陆天向来对猫狗之类的宠物不感兴趣,理由很简单,学习这么紧张,自己压根儿没有闲工夫打理它们。这一天黄昏时分下起了雪,和往常一样,陆天顶着寒风骑着自行车回家。街上人来人往,大家都匆匆地赶路。突然,一声凄惨的狗叫吓得陆天一哆嗦。陆天停下来,发现一个壮汉正在痛打一只流浪狗,几个行人正在劝说壮汉……趁着行人劝说壮汉的当儿,流浪狗瞅准机会,一瘸一拐地夺路而逃,发出低沉的呜咽声。陆天看着远去的流浪狗,心中微微一热。第二天,陆天放学回家又看见了那只流浪狗。它似乎瘦了许多,怯生生地看着陆天,情绪很低落。陆天犹豫了一会儿,迅速跑上楼,来到厨房,找来一块面包,放在了流浪狗跟前。刚开始流浪狗有些胆怯,陆天远离面包,它才敢上前,小心翼翼地闻了闻,便迅速叼起面包蹒跚着跑了。此后,陆天又多次碰见那只流浪狗,每次见到它都会给它投喂一些吃的。慢慢的,人和狗之间的距离拉近了,流浪狗不再怕陆天,每次见到他都摇尾巴;陆天的心里也充盈着温暖、溢满了快乐。
在这段文字中,作者运用凝练的手法,将少年特质融入“陆天”这一角色身上,表现了他从对小动物不感兴趣到主动投喂小动物的变化过程,着重表现了少年陆天充满爱心的特点。
二、用“添油加醋”法虚构作文
从生活中取材是文学创作的重要方法。生活中有形形色色的人、有千奇百怪的事、有多姿多彩的景,有心人用准确的、艺术的语言将其展现出来,便形成了一篇篇引人入胜的文章。但在收集素材时我们也会发现,生活的本质是简单平淡的,许多人物并不那么典型、许多事情并不跌宕起伏、许多景色也并不让人惊艳。因此,在处理生活素材时,可根据创作需要适当虚构,给简单、平淡的生活素材加一点“佐料”,丰富细节。例如:
我的爸爸是个经验丰富的探险爱好者。星期天,我约上了同学小明,和爸爸一起去森林探险……来到森林深处,突然,一只松鼠跳到了小明前面,小明猛地跳了起来,吓得松鼠慌忙跑开了。过了一会儿,我们觉得肚子饿了,于是来到了小溪边,溪水清澈见底,不时有鱼儿游过。爸爸见状说:“中午我们就吃烤鱼吧,你俩去周围找些柴草,我去抓鱼。”不一会儿,我们就找来了枯树枝和干草,可是大家这时才发现谁都没有带打火机。怎么办呢?正在大家犯愁之际,只见爸爸从包里翻出了一个放大镜,然后把干草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放大镜放在阳光下,对准干草聚焦。过了好一会儿,干草开始冒烟,接着火就着了。我们用木棒串好鱼,放在上边烤了起来。不一会儿,鱼就发出了诱人的香味,我们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在这段文字中,作者对原本的生活经历进行加工,加入了“冒险”的因素,如有小松鼠跳出来、忘记带打火机等,这样的虚构在生活素材的基础上展现了更多的色彩,让整个故事更加曲折有趣、更具吸引力。
三、用“见微知著”法虚构作文
想象是立足现在的生活,超越时间、空间、生活常规的限制而产生奇思妙想,大胆想象是写好文章很重要的一环。虚构文章的核心就在于想象。但在实际写作中,有些同学并不知道如何想象,导致文章索然无味;还有的同学则因为想象力太过丰富而跑题,严重脱离现实,让文章变得虚假。对此,在虚构作文时,可运用“见微知著”法,从生活的某个点切入,预测、想象其发展趋势,并通过细节呈现出来。这样不仅可以让虚构有的放矢,也可以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和创意。例如:
20年后,我乘坐私人飞行器从远方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从飞行器上我调出资料,实时观看家乡的湖水、群山。咦?湖水怎么不停冒泡泡?我心中充满了疑惑,于是我调整了画面的清晰度,从画面中我发现那并不是泡泡,而是一个个水晶球。我好奇地打量着这些奇异的水晶球,他们散发着光芒,周围许多垃圾正在聚集,就好像磁铁吸引铁钉一样。忽然,一个吸满垃圾的水晶球竟然起飞了,沿着固定的轨道飞入湖边的垃圾桶。我愣了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原来这是个通过光学作用清除水底垃圾的机器人!我激动无比——20年后的家乡竟然发展得这么好,用科技建设美丽家乡已经成为现实!
在这段文字中,作者的虚构从科技这一点展开,并结合科学知识,发挥想象力,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科技改变生态环境”这一美好愿望进行了叙述、描写,读者读完既感到合情合理,又心生向往。
四、用“承前启后”法虚构作文
在日常阅读中,我们接触过许多想象类文章,这些想象类文章中会留下许多空白,给读者想象的空间。这其实也为我们的写作提供了契机,在虚构文章时,同学们就可运用“承前启后”法,在现有的想象类文章的基础上自主表达,融入个人想法,呈现出更具个性化的作品。
例如,有同学在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后,十分同情小女孩的悲惨遭遇,想让她摆脱挨饿受冻的命运,于是运用虚构法,对结尾进行了改编:
小女孩儿实在太冷了,她毅然决然地点燃了一把火柴,火光照耀着她早已被冻得通红的脸蛋,暖和极了!突然,火光中出现了一个精灵,精灵说:“今天是圣诞夜,每个小孩都应该有礼物,你想要什么礼物呢?”小女孩惊讶了,她以为这依然是自己的幻想,但幻想又怎样,至少这一刻是开心的,于是她用尽力气大喊:“我想要一间温暖的房子,房子里要有可口的圣诞晚餐和爱我的奶奶。”说完,小女孩闭上眼睛,等着火柴熄灭,寒冷重新降临。但是,寒冷并没有降临,反而是一阵阵温暖包围着她、一股股香气吸引着她、一声声呼唤牵引着她。小女孩惊讶地睁开眼睛,原来她真的收到了圣诞礼物——一个温暖的房子、一顿丰盛的晚餐、一个爱自己的奶奶。
在这段文字中,作者通过“承前启后”法,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加入了虚构的设计,让故事按照自己的想法展开,并刻画出更多细节,表达了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