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欣雨
《活着》是余华重返写实之路后创作的乡土小说。小说以20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农村环境为背景,通过讲述一个徐福贵的悲惨人生,从贪图玩乐的纨绔子弟到一无所有的底层贫民,从大家族到孤苦无依,最后只剩老牛相伴,展现了中国社会从封建社会末期到社会主义时期的巨大变迁。这一系列的变化,引发人们对“活着”这一主题的思考。《活着》所带来的文化价值和对人性的剖析,让人们开始思考活着的真正意义。本文从福贵的人物形象谈起,思考福贵形象存在的意义,直面人生的悲苦,坚守生命的毅力,领悟“活着”给社会带来的文化价值。
余华的小说《活着》自问世以来,凭借其别具一格的叙述手法和深沉的人文精神,激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小说通过福贵老人的口吻,以家庭和生活为线索,讲了近半个世纪的风雨在这个家庭间的投影。福贵从一个富家纨绔子弟沦落到底层贫民,在一连串的不幸和打击之下,这位老人所展现出来的坚韧和承受力,使得小说具有浓厚的沧桑感和深刻的感染力。福贵经历了生活的磨难和命运的考验,仍不放弃希望,诠释了生命的意义,他的生活经历和所承载的意义远远超越了自身。
一、《活着》中福贵的人物形象
(一)早年:游手好闲、贪图享乐的纨绔子弟
福贵的出场是幸福的,身在“富贵窝”的阔少爷,十指不沾阳春水,享尽清福,养尊处优,被父母捧在手心里长大。但这样的优渥生活似乎也是变相的枷锁,在父亲假淫威背后的管教无奈、母亲的包庇疼爱、妻子的贤良容忍下,他逐渐走向一条不归路—钻妓院,整日混迹于纸醉金迷的缥缈世界里;混赌场,输光祖上留下来的基业,整日无所事事,游手好闲,甚至在家珍挺着大肚子去求他不要再赌博了,求来的却是两个巴掌和一顿毒打。后面福贵挑着铜钱去还债的时候,女儿凤霞问他:“是不是又要几天不回家?”这句话也确实是讽刺至极,所有的一切共同铸造了前期的纨绔子弟形象。但福贵只是时代中的个例,他看似荒诞的前半生,也正是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中无数年轻人的缩影,是作者对那一大批年轻人的悲悯。
(二)中年:艰苦悲惨、承受苦难的底层贫民
在福贵悲惨的一生中,作者将人类的苦难都凝结于一身,用近乎残忍的方式让福贵一次又一次承受失去亲人的痛苦。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处在最底层的农民是最弱势的群体,而他则是众多不幸中的一个缩影,年轻时不懂事,又赌又嫖,后来被龙二设下赌局骗光了所有家产。父亲得知后被活活气死,出门给母亲买药时又被抓了壮丁,加入了国民军。后被解放军俘虏,给他返乡钱,让其返乡与家人重逢。本以为就此以后可以安安心心过日子,但又赶上时代潮流的更迭。雪上加霜的是—他的儿子有庆因为给县长夫人输血,而被活生生地抽死在了医院;女儿凤霞生孩子,也因大出血死在医院;老婆家珍没过多久,也因积郁成疾而去世;女婿二喜因为工地事故也死了,只留下了他和他的孙子苦根;没想到的是,最后连他的小孙子也因为吃豆子而被活生生地撑死了。随着亲人的相继离世,这个家庭也变得支离破碎,生活的重拳一拳一拳狠狠地击打在福贵身上。在一次次受到生活的重创之后,福贵仍以最坚忍的姿态承受着不可抗拒的苦难,他从一个富家少爷,活生生地坠入社会底层,成为一个贫民。后来的福贵脑子里、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劳动,因为只有田间种地这样的劳动,才能麻木他的心灵,才能体会到真正的生活,所以最后只剩下他和老牛相依为命,结伴老去。正如余华所说的那样:“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家珍在离世前嘱咐福贵:“你还得好好活下去。”福贵听家珍的话好好活下去,也算是对家珍的一份回报,这让福贵有了精神寄托。在艰难中活着,在活着中承受艰难。福贵的一生经历了挥霍与贫穷,感受了生的喜悦和死的悲伤,他的一生充满了苦涩,也充满了辛酸,在无尽的苦难中,在不断地失去中,他从荒诞、悲伤、痛苦、幸福,到平静和欣然接受。他用看尽人世沧桑的沉静告诉我们:活着的力量不是喊叫,而是承受,承受一切来自生命的责任和最深的孤独。
(三)晚年:以苦为乐、坚韧不拔的放牛老人
黄昏转瞬即逝,黑夜也即将到来,似乎看到了广阔的大地上裸露着他挺拔的身躯,那是一种召唤的姿态,就像他在呼唤他的妻子和儿女,想念他的子孙后代。这是文章最后的情感流露,似乎也是福贵心中所想:黑夜过去,黎明还会来吗?他在心中一遍遍问自己。“做牛耕田,做狗看家,做和尚化缘,做鸡报晓,做女人织布,哪头牛不耕田?”这是自古就有的道理,牛似乎就是为了耕田犁地而生,狗是为了守门看家而活,和尚化缘,公鸡报晓……福贵自从败光家产开始,苦难就接踵而至,一次次被生活重击,福贵也总能克服这些困难,坚强地“活下来”。当他老年的时候,路过村庄看见一个男子正在磨着刀,准备向牛砍去,此时的他心里一震,觉得牛和自己太像了,辛勤劳作了大半辈子,最后还要被吃掉。于是,福贵决定把它买下来,回到家中便也给它取名为“福贵”。村民说他傻,买来一头要死去的牛,而他自己知道,那头牛也是他自己,他救下的也是晚年孤独与凄凉的自己,这是福贵生命的觉醒。每天一起耕作,一起生活,他似乎在这头老牛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老年垂暮,风烛残年,这可能也是他能够在经历这么多风霜之后继续活下去的理由。老牛是他在这世上唯一的精神寄托,包含了他对亲人的思念,也成了他能够活下去的精神寄托。沿着夕阳西下,随着黄昏老去,福贵用时间经历了一切,他的老年形象告诉了我们活着的意义,面对生活中的迷茫、阴霾、坎坷时,活着就要忍受岁月里的平庸、琐碎、孤独、痛苦,而只有熬过那段苦难或灰暗的日子,一切都会柳暗花明,活着就有希望,活着就有意义。
二、福贵人物形象昭示的生命意义
小说通过讲述福贵的一生,生动地展现了在极端困境下的生存挑战。从他原本富有的家庭,到一无所有,福贵不断经历了生存的考验。小说中的饥荒、物资匮乏、家庭破裂、亲人离世等元素揭示了生存的残酷性。但从福贵的一生中可以看到,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生存的渴望仍然能够推着他继续前行。
(一)不负人生的信念
书中说:“这两只鸡养大了变成鹅,鹅养大了变成羊,羊养大了变成牛。我们啊,也就越来越有钱啦。”这是一种多么质朴的希望,也是福贵一直坚持活下去的意义。前半生游手好闲、纸醉金迷的生活并没有让他明白为什么要活着,后半生散尽家财、一无所有时,却在努力坚强地活着。余华说:“活着本身就是一种意义,要不畏艰难,不负人生。”这是余华对待人生的态度,也是福贵在《活着》中对待生活的态度。人生活着的过程就是遗憾与希望的交织,你要坦然面对。福贵正是如此,从前他有着令人羡慕的家产、温柔贤惠的妻子、听话的懂事的儿女、孝顺的女婿、可爱的外孙,这些都是他活着的希望,但最终都逃不过失去一个个亲人的遗憾。这就是人生,希望与遗憾交织,希望很短暂,遗憾是常态,何时可以坦然面对,何时可以减轻人生的苦难。在作品中,生存本身就成了生命的意义,就算遇到再大的坎坷和困难,也要微笑面对生活的态度,不负人生,才是我们活着的意义所在。
(二)不畏艰难的勇气
余华用质朴的语言让我们了解到苦难的本质,更引发了深深的思考:人到底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面对生活。小说中的福贵经历了破产,战场的枪林弹雨,亲人的相继离世,在这一系列的人生经历中,他承受住了难以想象的磨难与考验,但他最终赢得了新生。福贵用他的一生作了很好的诠释:由懵懂到看清生活的真相,悲伤与痛苦得以平息,对一切事物了解之后的超然。经历过苦难平庸,但他依然艰难地活着,这是具有力量的一种选择。悲苦是天生的,是无法逃避的,面对痛苦和不幸的人生,福贵既没有大喊大叫的控诉,也没有极度悲伤过后的精神失常,甚至没有对生活产生丝毫的埋怨。福贵一生所经历的苦难和伤痛向我们传达了一种高昂的生存态度,那就是要直面悲苦的人生。细读福贵的一生,就像一杯熬过头的苦茶,轻抿一口,便觉得满口苦涩。在旁人看来,福贵的一生是苦熬的一生,然而,福贵自己并没有活得悲悲戚戚,而是从容平静地过着每一天,在这一过程中,福贵感受到了生活的艰辛和生存的无奈,也体验到了生命的美好。通过将亲人的名字赋予相依为命的老牛,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支撑着自己坚强,使其能够继续生存下去,历经岁月的磨砺,福贵从“任性”走向“韧性”,饱经命运的鞭挞,却依然顽强地活着,苦难让他的心灵得到净化,也使他的人生得到升华。命运对福贵施加了无数厄运,但他没有抱怨,也没有自弃,而是鼓起“以生拒死”的勇气,坚强地活着。最终,他与苦难握手言和,也与命运和解。
(三)向死而生的智慧
《活着》完成了一次对生命意义的哲学追问,无论生活给了福贵多少冲击,福贵依然能够乐观豁达面对,它以死写生,活着的意义就是活着,写死实际是为了表达活着的重要,生与死的对比,更加彰显了活着的意义。福贵的一生,在外人看来或许是一连串悲剧的堆砌,然而听福贵自己的讲述,苦难的经历充满了幸福和欢乐,他相信自己的妻子是世上最好的妻子,他相信自己的子女也是世上最好的子女……家人成为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宝贵财富,所以他必须活着,为自己而活,更是替家珍、有庆、凤霞、二喜、苦根活着。一个人真正的死去,是再无人想念,而今,福贵活着,他们便也活着。福贵在后半生用淡然的心态看待前半生所遭受的苦难,领悟处世的哲理,珍惜并享受当下的生活。尽管亲人相继离去,但他们的爱与记忆始终伴随福贵,赋予他继续“活着”的勇气。这种超越生死的亲情纽带,让我看到了人性中最纯粹、最深沉的情感力量,也让我领悟到,即使生活再艰难,只要有爱在心中,就有“活着”的力量。
活着看似简单,但又是最难以把握的。活着本身就很艰难,福贵正是看透了这一点,所以才努力地活了下来。太多的苦难和死亡让福贵深深地体会到了生命的脆弱,从而对自己的生命越发尊重与珍惜。为了活着,福贵隐忍顽强,成功实现了对苦难的超越。纵世态炎凉,苦难肆虐,我们也要好好活着,不求活得有多出色和出彩,但求不做死了的活人,而是活得真真实实,活得明明白白,活得坦坦荡荡,为活着本身而活着。正如结尾一样:“我知道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了。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她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来临。”生活还在继续。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像福贵一样,反思与铭记自己的过去,印证自己“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