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区管理的现代化建设路径研究

2024-06-27 06:44:20王平
北方水稻 2024年3期
关键词:基础设施建设

王平

摘  要:农村社区管理的现代化是提升农村整体发展水平的关键所在,对解决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等核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为实现这一目标,需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并推动管理体制的创新,从而构建一个既高效又民主、信息化的农村社区管理体系。这一转变不仅能够有效增强社区的硬实力与软实力,还能鼓励居民广泛参与,实现共治共享,从而全面推进农村社区管理的现代化进程。

关键词:农村社区管理;现代化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供给

中图分类号:F32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6737(2024)03-0085-03

探讨农村社区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性,源于当下社会发展的复杂背景和农村地区面临的诸多挑战。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技术的日新月异,农村地区的转型已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这一转型过程不仅关乎农村社区自身的未来发展,而且还对社会稳定和经济进步具有深远影响。在此语境下,农村社区管理的现代化转型显得尤为重要。重新审视农村社区管理的传统模式、探索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管理策略,对于提升农村社区的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这一过程中,深入分析现有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与局限性,有助于理解农村社区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特定需求和挑战,而且为提出有效的管理路径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本文不仅推动了农村社区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还为推动社会的整体和谐与进步提出了建议。

1  农村社区管理的演变、现状及现代化推进的契机

农村社区管理的演变和现代化推进是一个复杂且持续发展的过程,其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变迁的趋势,而且也与广泛的政策和实践紧密相连。传统上,我国农村社区是以农业生产为基础,形成了一套以乡土关系和家族为中心的社会结构和管理方式。[1]在这种模式下,地方习俗和传统扮演了重要角色,社区内部的资源配置、冲突解决以及日常管理大多依靠非正式机制和长辈的权威来维持秩序。

随着时代变迁,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深刻变革,农村社区管理面貌焕然一新。现代化潮流不仅重塑了社会结构,也催生了新的管理需求。特别是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和农民工的广泛流动,为农村社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些挑战涵盖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劳动力资源流失以及传统习俗与现代生活方式间的碰撞等。在此背景下,政府在农村社区管理中的角色日益凸显,应强调以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式引领管理,推动农村社区的现代化发展。

当前,农村社区管理的核心议题在于如何有效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即在维护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引入现代管理理念与技术,优化社区治理体系,提升治理效能。例如,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我们可以提升社区服务的便捷性与管理水平,实现远程医疗服务的普及、教育资源的共享,以及利用电子商务渠道推动农产品的销售。此外,加强农村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与能力建设也至关重要。通过教育和培训手段,可以提升居民对农村社区管理的适应性与参与度,使其在社区管理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这种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的农村社区管理模式,不仅有助于解决当前社会经济难题,还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推进此模式的过程中,我们应充分考虑地方特色与实际情况,确保管理模式既科学可行又贴近实际。总之,农村社区管理的演变与现代化是一个不断适应社会变迁的动态过程,它不仅为农村社区的未来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也为其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空间。

2  农村社区管理面临的关键问题

2.1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分析农村社区管理面临的关键问题及其成因,有助于精确识别和深入理解现存挑战,为制定有效的改革策略和实施方案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而农村社区管理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第一个核心问题是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这一问题的成因和影响是多方面的。[2]基础设施包括交通、水利、电力、教育和医疗设施,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社区的发展水平和居民的生活质量。在许多农村地区,基础设施不完善成为制约社区发展的主要瓶颈。交通设施的不足导致农村与外界联系的隔离;教育和医疗设施的缺乏,限制了农村居民接受良好教育和医疗服务的机会,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还影响了整个社区的人力资源质量和长远发展。北方地区虽然近年来开始尝试扩大水稻种植,但由于基础设施,特别是灌溉系统的滞后,这一产业的发展面临着阻碍。而这种设施滞后的根本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长期以来,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普遍落后于城市,导致资金投入不足,无法满足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另一方面,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和人口密度相对较低,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经济效益,因此吸引不到足够的投资。可见,农村社区管理中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是一个多层次、多因素导致的复杂问题。

2.2  公共服务供给不足

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体现在多个方面:在教育资源方面,个别学校设施陈旧、教学设备和资料缺乏,同时专业教师数量不足且缺少必要的培训,导致教育质量低下。在医疗服务领域也面临类似问题,表现为基础医疗设施的落后和医疗人员特别是专业医生和护士的稀缺,这使医疗需求难以得到满足。[3]文化和娱乐服务也较为有限,农村地区缺少足够的图书馆、体育馆和文化中心,制约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而对于北方水稻种植地区来说,由于专业农业咨询、技术培训和先进农业技术的缺乏,部分北方水稻种植者也会面临诸多挑战,这包括如何有效管理水资源、改善土壤质量以及提高产量和作物质量等。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也使得农民难以将他们的产品有效地推向市场,进而影响了他们的收入水平,也限制了农村社区经济的整体发展。而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的原因表现为一系列互相关联的因素。农村地区政府资金有限自然是不容忽视的一方面,此外,农村地区通常人口分布分散,加之地理位置偏远,导致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成本较高,进一步加剧了公共服务供给的不足。教育和医疗资源的匮乏造成专业人才不愿长期在这些地区工作,由此引发的人才流失进一步削弱了农村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形成了一个负面循环,为农村社区的持续发展带来了挑战。

2.3  管理体制机制存在缺陷

农村管理体制常常受限于过时的管理模式和不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机制。这些缺陷主要体现在决策过程的集中化、信息流通的不畅等方面。决策过程的集中化意味着个别重要的管理决策没有充分听取和考虑基层和普通农民的意见和需求[4],而且降低了政策的适应性和有效性。信息流通的不畅是另一个问题,管理信息可能会在不同层级间传递存在障碍,导致信息失真或延迟,影响了决策的时效性和精准性。农村社区居民参与管理的机会有限,他们往往缺乏对自己社区管理的话语权,这限制了社区管理的民主性和透明度,也减弱了政策执行的有效性。而当前,北方水稻种植的发展对农村管理体制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在适应性和信息流通方面。由于北方水稻种植涉及新技术和特殊的水资源管理需求,这要求农村社区管理体制必须灵活适应这些新情况,确保决策过程能够充分考虑水稻种植的特殊性。然而,当前部分管理体制可能缺乏足够的灵活性来及时响应这些新兴需求,导致种植决策无法及时适应变化或缺乏针对性。同时,北方水稻种植者作为基层人员,他们的意见和经验对于制定有效管理策略至关重要,但他们可能在现有的管理体制中缺乏足够的参与和发言权。因此,改革管理体制,增强其适应性、信息透明度,对于推动北方水稻种植以及整个农村社区的持续发展是非常关键的。

3  农村社区管理现代化建设的路径选择

3.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社区硬件水平

要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并提升农村社区硬件水平,就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具体来说,首要任务是制订并实施一个针对交通、水利、电力等关键领域的基础设施升级和改造计划。这包括扩建和维修路网、现代化水利系统,如节水灌溉设施的建设,提升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改善与水稻种植区域相连通的道路,确保农产品顺畅运输和市场接入。[5]同时,引入公私合作模式,鼓励私营部门参与基础设施项目,既可以缓解政府财政压力,还能提高私营部门的效率和创新能力。信息化建设也至关重要,如推广智能农业技术、使用物联网设备监测作物生长、引入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来优化资源配置。发展农村地区的宽带和移动互联网服务,并建立集成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如远程教育、电子政务和健康咨询服务,以提升社区的信息化水平。为了确保农村居民能有效利用这些新技术和设施,还应组织相应的培训和教育活动以提升他们的数字技能和对新技术的理解,这是促进这一过程顺利进行的关键。通过这样的综合策略,可以有效地提升农村社区的基础设施和信息化水平,为实现农村社区管理现代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3.2  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提高农村社区软实力

在农村社区管理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是关键路径之一,这主要包括加强教育、医疗、文化等基础服务设施的建设和引入市场机制以提升服务质量。第一,针对教育、医疗和文化服务,需要在农村地区建设和完善学校、医院以及文化设施,如图书馆和社区中心,确保这些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既现代化又易于社区成员访问。还应特别关注北方水稻种植区的需求,建立农业技术培训中心,为农民提供针对水稻种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帮助农民提高种植效率和作物质量。第二,引入市场机制的目的是通过提高竞争力和效率来提高公共服务质量。这可以通过鼓励私营企业参与公共服务、实施公私合作项目、采用性能基准和评估机制来促进公共服务部门的改进。这种方法的核心在于,结合政府的指导和市场的活力,实现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优化,进而提升农村社区的整体软实力。例如,探索与私营部门的合作,发展专门针对水稻市场的服务,包括水稻种植技术的研发以及与水稻种植相关的金融服务等。这样的举措既能够优化公共服务供给,还能够促进北方水稻种植区的经济发展和社区水平的综合提升,有助于实现农村社区管理的现代化。通过这些综合举措,既可以提升基础公共服务的覆盖面和水平,还能激发更高效率和创新能力,助力农村社区的全面和谐发展。

3.3  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构建现代化管理体系

在推动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及构建现代化管理体系的进程中,首要任务是对农村社区管理架构进行深度优化,确保管理层级与部门间的职责清晰且运作高效。这要求我们对现有的村委会、农业合作社等组织结构进行必要的调整与增强,使其更好地适应现代社区管理的各项要求。同时,必须清晰界定这些组织在社区管理、服务供给及资源分配等核心领域的角色与职责。特别是针对农业合作社等组织,应设立专门负责北方水稻种植的部门或团队,让其负责处理与水稻种植密切相关的需求与挑战,包括但不限于水资源管理、种植技术支持及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定与实施。通过优化和明确职责,我们能够构建一个更为健全、高效的农村社区管理体系,推动农村社区的全面现代化发展。推行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制度也是实现社区管理现代化的重要一环,通过定期组织社区大会、实行居民投票和广泛征集意见的方式,既可以保证决策过程的公开透明,还能提高居民对社区管理的参与度和满意度。这要确保涉及水稻种植的重要决策能够广泛征集并反映种植者的意见和需求,让决策过程更加贴合实际情况。同时,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起一个综合的数字化社区管理平台,这不仅可以促进社区信息的快速发布和高效收集,还可以加强资源的合理调配和提高管理决策的科学性。通过这些策略的综合应用,农村社区管理体制既能变得更加高效和民主,还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4  结语

本文深刻剖析了农村社区管理现代化在推动社会整体进步中的核心作用,并对其当前的管理状况、所遭遇的挑战及其产生根源进行了详尽的探讨。这不仅为未来管理策略的构建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石和实践指南,而且对于农村社区的整体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展望未来,农村社区管理的现代化无疑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既需要政策层面的有力支持和科学引导,也离不开社区层面的积极参与和创新探索。伴随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及科技的日新月异,这一领域必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我们应持续关注并适时调整管理策略,以确保农村地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的持续推进。在未来的探索中,我们应更加注重管理实践的创新,更好地将农村社区管理融入国家及社会发展的宏伟大局中,从而为农村社区的持续繁荣与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 郑阳恒.农村社区建设与管理现代化发展的路径评析:评《农村社区建设与管理》[J].中国瓜菜,2023,36(10):169.

[2] 王慧茹.基层党建引领乡村社区治理现代化[J].办公室业务,2022(17):26-28.

[3] 李玉.信息技术对农村社区治理的影响研究[D].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2.

[4] 徐延晓.基层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农村社区网格化管理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22.

[5] 臧肖.农村社区管理的现代化建设路径研究[J].中国稻米,2022,28(1):133.

猜你喜欢
基础设施建设
现阶段电力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
天山西部国有林管理局非经营性基础设施建设探讨
基于模块化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分析
为了帮包村的明天更美好……
亚投行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机遇与风险分析
中国经贸(2016年20期)2016-12-20 15:26:52
PPP模式的风险因素及分担模式分析
中国旅游业助力中国经济增长分析
智富时代(2016年12期)2016-12-01 13:41:07
保定市基于PPP模式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的路径研究
PPP模式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时代金融(2016年23期)2016-10-31 13:58:17
PPP在高校基础设施建设的模式浅析
时代金融(2016年23期)2016-10-31 12: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