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公共设施文化基因提取与文化传承策略研究

2024-06-27 02:14谭巍安泽宇
美与时代·上 2024年5期
关键词:文化基因杨柳青

谭巍 安泽宇

摘  要:通过对运河文化基因的提取,提出了设计中文化传承的设计方法,并以环境设施设计应用为例进行了设计实践。运用文化基因逻辑分析法,建立了设计转换结构理论模型,对大运河文化基因进行了主体基因、附着基因、混合基因、变异基因的提取和转换。再运用文化元素提取、符合转换及色彩材质提取等方法进行设计推演。以大运河文化公园杨柳青段为例,在公共环境设施设计中实现了大运河文化基因的提取和设计转换及应用。

关键词:文化基因;大运河文化公园;环境设施设计;杨柳青

基金项目:本文系天津市哲学社会规划项目(TJGL20XSX-30);天津市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9sk018)研究成果。

2019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通过《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强调保护和传承大运河伴生的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是典型的线性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至关重要。天津杨柳青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是以地名命名的国家文化公园,是京杭大运河北段独具地方文化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设施对提升城市品质和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求至关重要,不仅能够塑造城市品牌形象,还承担服务、导向、装饰、宣传等多维功能。文化基因提取是文化活化传承的重要手段,在公共设施的建设中应注重挖掘和整理城市文化基因,并将这些基因以设计元素的形式融入公共环境设施设计中,以提升设计内涵与品质,增强人们的归属感和认同感[1]。本文以杨柳青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公共设施设计策略为例,探讨将文化基因提取与公共环境设施设计相结合,借助文化基因理论提取传统文化元素,构建凸显地域文化特色的环境设施设计策略。探索环境设施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大运河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借鉴。

一、文化基因提取与传承路径的关系

(一)文化基因内涵

“文化基因”这个概念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克罗伯和克拉克洪首次尝试探讨是否存在类似生物基因的“文化基因”在文化传播过程中[2]。威尔逊和卢姆斯登提出“基因——文化共同进化”理论,将文化基因定义为“文化进化过程中遗传的基本单位”。文化基因是特定文化形式或文化元素在传播、传承和创新过程中得以继承和复制的基本单位,可能是一段历史、一种信仰、一种传统、一种艺术形式,甚至是一个简单的符号或图像。我国学者对文化基因的解释多样化,有学者认为文化基因是文化传承和变化的决定因素。也有学者提出基本因子和基本要素,以及内在于文化现象中、具有时空传承能力的基本理念或精神及文化表达或风格叫做文化基因[3]。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都经过区域文化的长期发展和沉淀,形成自己的文化内涵,而文化基因存在于其中。文化基因共生法保持原有文化基因独立性,以“共生”形式存在一定空间,产生复合形态,实现推陈出新。结合思维方式和文化资源的“文化基因”,创新设计方法,为提高产品文化内涵提供更多可能[4]。

(二)文化基因的价值化传承路径逻辑

城市文化优势的构建需要居民和各类组织的长期互动、实践和创新,将文化基因融入城市发展,并在日常生活中展现,通过符号化媒介传达给城市中的人,以此塑造城市的整体形象。在城市历史中,城市形象与符号作为精神支柱和内聚力量,推动城市持续发展,并作为文化基因认同动因。这些转化为城市发展的文化资本,创造物质财富,推动人类社会持续发展。城市文化基因至关重要,精准定位与独特设计形成独特形象符号与功能,增强发展动能,促进资源整合、适配、协同发展。文化基因塑造城市鲜明形象与内涵,提升吸引力,为城市更新与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三)文化基因提取与文化传承设计转换

文化基因的提取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有效的激活方法和路径。尽管文化的交融可能导致一定程度的文化演变,但特定地域的主体文化通常具有强大的传承性和生命力,能够抵抗外来文化、历史或社会变迁的冲击。文化基因谱系类似于DNA链,承载着文化系统的遗传信息,通过交换、重组甚至突变来实现文化基因的传播与传承。这种传播与传承的过程不仅丰富了文化的多样性,也为后续的文化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动力[5]。文化基因谱系图上的基因由特定元素构成,与生物基因中的“碱基”类似,以“碱基配对”的形式形成不同的文化特色,反映不同地区各具特色的风貌。文化基因可以按照功能和结构进行分类,不同类型的文化基因有不同的传承路径。主体基因传承路径中,整合杨柳青农耕、民俗、商旅文化,以大运河水系为纽带,与天津城区空间融合。附着基因的保育和价值化传承路径应反馈到杨柳青历史街区提升、创意及文创领域,强调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商品化,加强产业集约化,将文化基因符号化并强化为精神文化印记。混合基因的价值化传承需兼顾物质与精神的融合,保留和完善杨柳青的建筑和风景特色,同时深化混合基因与当地文化的融合发展。强调文化节庆旅游新业态,推动地方文化的活化传承。文化学镇、国潮小镇等变异基因产业园区以“文化 + 科技”“创意 + 时尚”为定位,焕发新的活力(如图1)。

二、杨柳青大运河文化公园文化基因提取

京杭大运河天津杨柳青段特殊载体承载着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是典型的线性文化遗产。根据刘沛林教授的分类原则和方法,大运河杨柳青段的文化基因可以分为四种类型:主体基因、附着基因、混合基因和变异基因。这些类型的划分依据包括:基因是否具有显著的地位和主导性,是否具有文化识别性和特异性,是否具有文化关联性和共有性,以及是否具有变异特质和融合新元素的特征[6]。

(一)主体基因价值化传承路径:撬动文化主题力量激发地域新活力

主体基因是地域文化基因的核心,决定城市的文化品质和特征,类似于生物遗传学中的主要基因。在文化传承领域,主体基因在地域文化系统中地位显著,主导文化属性并影响外部表象。如果主体基因缺失或消亡,地域文化将消失,特色也将消失;主体基因如能充分挖掘和发挥其作用,将激发地域发展的新活力。

以天津杨柳青为例,其主体基因主要由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和商旅文化构成。杨柳青的农业景观遗产包括稻田、水渠、鱼塘、荷塘等,反映了当地的农业生态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农耕文化衍生的节气时令和祭祀活动体现了对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的敬畏。杨柳年画反映了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成为传承杨柳青地区丰富农耕文化的文化符号。杨柳青还保留了民俗工艺、民间花会等表演及娱乐民俗艺术。同时,杨柳青具有深厚的人文及历史底蕴,沿运河经济带的漕运文化和商旅文化、赶大营文化等独特的商业文化为杨柳青古镇增添了更多的历史厚重感和地方特色。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杨柳青独特的地方文化与主体基因,彰显了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二)附着基因价值化传承路径:文化符号转译与设计应用

附着基因是主体基因的扩展和外在表现,以主体基因为载体,紧密依附于其上的一种文化基因类型。它具有高度反映地域文化特征的属性,同时能够增强主体基因的特征。

杨柳青段的文化基因具有多种文化符号,包括农耕文化、民俗文化、赶大营文化等主体基因,以及以石家大院为代表的建筑文化基因等地域性文化附着基因。包含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材质选择、建筑规模、组织构造、色彩纹样等元素。街道两旁的古朴典雅房屋多采用传统的木结构建筑,以黑瓦和灰墙为特色。戏楼是当地独特的建筑风格,院落融合了北方建筑风格与南方园林风格。在装饰中使用了大量的砖雕和木刻,形式多样且寓意吉祥,常见的图案有“福寿双全”“岁寒三友”“莲荷”“万福”“连珠”等。

(三)混合基因价值化传承路径:文化节庆与精神民俗传承相结合

混合基因是同一地区或不同地区文化基因融合后形成的新的基因类型,不具备地域特殊性,但保留了当地特殊文化记忆和信息,是地域文化基因谱系的重要组成。混合基因有助于保持地域文化系统的生态平衡和文化多样性。

杨柳青的混合基因主要由吉祥文化与民俗历史文化组成,这种独特的混合基因不仅赋予了杨柳青文化鲜明的个性特征,同时也为该地区的文化风貌增添了别具一格的魅力。精神民俗是在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的根基上孕育而生的,它涵盖了涉及意识形态层面的民俗[7]。在杨柳青地区,具有地方特色的礼仪、民俗艺术、民间口头文学等都属于精神民俗的范畴。耳熟能详的“莲年有余”“聚宝和合”“连生贵子”“子鱼卧莲”均为杨柳青典型的吉祥文化的产物。而在民俗历史文化方面,漕运文化、赶大营文化带来的多元特色使各地文化得以交融,民俗特色、传统民俗手工艺得以传承。极富地方特色的传统习俗和手工艺在杨柳青文化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为杨柳青的文化底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与内涵。文化节庆与精神民俗相结合具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元素,不仅为杨柳青的特色文化增添了别样的魅力,也使该地区的文化传承更加繁荣昌盛。

(四)变异基因价值化传承路径:多属性优质载体与当代文化融合创新发展

变异基因是遗传学中基因结构发生改变的基因,有良性和恶性之分,良性变异促进生物发展,恶性变异不利于生物发展。类似生物学的变异,文化基因也会发生变异以适应不同的历史背景与社会环境,也分为良性变异和恶性变异。良性变异传承和促进地域文化发展,恶性变异不利于地域文化传承,可能导致文化灭亡。

杨柳青文化的良性变异基因主要有新时代以来对于杨柳青文化重新发掘而建立的一系列文化产业,包括文化创意区、非遗市集、国朝小镇等特色文化活动以及基于杨柳青的年画、剪纸、风筝等开发而来的一系列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创产品。在未来预计完全建成的杨柳青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也是良性变异基因的一部分,对于杨柳青的文化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杨柳青文化的恶性变异基因则源自在粗放发展时期形成的混乱的业态,以及未能完全体现地域特色的文化硬性植入的留于表面系列环境设施等公共产品。

三、设计案例分析

(一)设计背景

设计场地位于天津市杨柳青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占地2800余亩。以明清天津运河为基调,融入中华文化和天津特色,展示大运河历史风貌、呈现时代风采的国家级标志性工程。通过场地调研和文化分析,利用历史古镇的文化基因提取进行公共设施设计,提升文化传承设计表达质量。杨柳青文化的归纳总结进行文化基因的提取,并遵循地域性、创新性、系统性和精准性的设计原则(如图2)。从造型、色彩和文化寓意等多方面进行系统设计,达到造型优美、色彩协调和文化寓意统一的目的。结合杨柳青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特性,运用现代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旨在通过文化基因提取转换,设计出具有鲜明地域性文化特色并满足当代人精神需求的公共环境设施。

(二)文化基因符号提炼与公共设施设计

基于杨柳青文化传承而设计的滨水景观亭公共设施呼应了杨柳青伴水而兴的地域特色,同时与大运河文化公园的主题相得益彰。该设计以杨柳青特色文化基因为基础,通过现代设计手法形成具有高识别度的形态符号,运用现代设计美学,同时注重展示地方特色非遗文化表达,旨在展示杨柳青文化魅力和地域特色,体现地域文化传承,提供高品质游览体验(如图3)。

公共设施的设计以主体基因为主,结合附着基因,提炼地方特色元素,形成高识别度的地域性特色造型符号。采用杨柳青街道建筑元素符号,结合现代设计手法和中国传统美学中的框景、借景等景观表现手法,整体与周边景致和古镇传统建筑相协调,体现了大运河公共设施的地域性特征。同时,结合屋顶造型设计日影装置,借鉴中国传统圭表日影投射显示节气原理,精确计算不同节气太阳直射角和影长,每天正午时分根据日影位置显示二十四节气。这种方式将传统节气时令与公共设施相结合,展现了公共设施对文化传承的尊重和发扬。

在色彩设计上,该设施提炼并运用了具有地域色彩特点的附着基因,与环境相协调,保持固有色彩及比例,运用现代色彩美学进行设计。顶部采用黑色材质与太阳能电池板完美结合,彰显出现代科技的魅力,也可以为设施提供能源支持。褐色与木材色作为设施框架的主体颜色,取自于地域性的色彩特色,以现代设计手法更符合现代审美,与周边的自然与人文景观相结合,展现出小镇古朴素雅的文人意趣。

深入挖掘杨柳青地区的混合基因,从中提取丰富的文化寓意,并结合当地的民俗寓意进行情景融合设计。通过解析地域性文化基因背后的文化精神,该设施将其与现代生活中的用户体验和需求紧密结合寻找特征关联及情感共鸣的契合点。在夜晚,该设施采用了投影显示技术,通过激光投影将与季节相对应的动态杨柳青年画场景投影在背景墙上,形成游客漫步景中,情景交融的沉浸式游览体验,以促进地方特色非遗文化与吉祥元素的表达与传承。

四、结语

本文通过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文化基因提取和设计转换,提取地域文化基因中有代表性的文化元素,通过合理的设计方式得以传承和弘扬地域文化。将地域文化与公共设施设计相结合,挖掘当地文化基因,提取地域性元素并设计转化,展现地域特色和民俗文化。设计具有地域认同感的宣传媒介和承载物,满足功能需求,展现独特的文化特色与审美价值[8],从公共环境设施设计领域助力大运河文化公园文化传承。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文化传承的作用因素有很多,本研究仅从大运河文化公园建设的中公共环境设施文化基因提取转换的角度进行探讨,未来可从其他角度研究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文化传承发展。

参考文献:

[1]夏雅琴,江家慧.公共设施与城市文化基因传承[J].江西社会科学,2021(10):246-253.

[2]贾微晓,邱小云.从文化基因的角度再论红色文化——兼论红色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从属和融合关系[J].广西社会科学,2019(1):135-140.

[3]李乃馨,张京祥.运河城市历史地段的文化基因传承研究——以江苏省常州市石龙嘴历史地段为例[J].上海城市规划,2021(6):64-69.

[4]刘付勤,李丽凤,刘长新.文化基因视域下京族旅游纪念品设计与评价模型研究[J].包装工程,2022(2):333-340.

[5]毕明岩.乡村文化基因传承路径研究:以江南地区村庄为例[D].苏州:苏州科技学院,2011.

[6]霍艳虹,曹磊,杨冬冬.京杭大运河“文化基因”的提取与传承路径理论探析[J].建筑与文化,2017(2):59-62.

[7]翟文铖.文艺民俗学视野中的汪曾祺创作[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0-32.

[8]李博.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中地域文化的传承——以成都为例[J].美与时代(上),2015(1):63-65.

作者简介:

谭巍,硕士,天津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环境设施设计。

安泽宇,天津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文化基因杨柳青
以杨柳青年画为例的大运河文化基因设计研究
参与式体验下的杨柳青古镇文创设计及其模式研究
杨柳青年画的“副产品”——春宫图
杨柳青年画的“副产品”——春宫图
杨柳青
舞蹈人类学视角下湘西土家族摆手舞的文化基因解码
德国工匠精神的文化基因分析
浅析泉州侨批的传统文化基因
德国“国富民强”的奥秘
学校文化建设的视角与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