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是学生认知和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具有浓厚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侧重篇章的逐句解析,忽视了学生整体阅读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综合能力的提升,“整本书阅读”教学因此被提出,通过系统地阅读整本书籍,可以培养学生的深度阅读理解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及终身阅读习惯。可以说,“整本书阅读”教学是实现新课程改革目标、培养学生终身阅读习惯和提升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值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广泛推广和深入实践。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价值意蕴
整本书阅读要求学生从开头读到结尾,这个过程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度和耐心,对当今碎片化阅读越来越普遍的社会环境来说尤为重要。通过对整本书的深入阅读和理解,学生能够学习如何把握文章的主旨、理解人物的性格,以及掌握故事的情节发展,这些都是提高综合理解能力的关键。此外,整本书阅读通过丰富多彩的故事情节和生动的人物形象,为学生提供了体验不同生活背景、文化和价值观的机会,这种阅读体验有助于学生建立同理心,理解不同的人和文化,从而促进学生更加开放、包容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通过阅读中的角色模仿和情境设想,学生还能够更好地理解道德原则和伦理问题,对自身的品德教育和情感发展有着积极影响。教师借助整本书阅读,能够让学生接触到更加丰富和深入的语言表达和文学技巧,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复杂的句型和结构,对提高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非常有帮助。同时,书籍中往往蕴含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历史信息,学生通过阅读可以加深对本国文化及世界多元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增强文化自信。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一)追根溯源,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快乐读书吧”板块实施整本书阅读教学,旨在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拓宽知识视野并培养终身阅读习惯。要成功实施这一策略,关键在于追根溯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明确教学目标和内容,这一过程要紧密结合教材的要求、新课程标准的指导和对学生兴趣的深入了解。
教师需要向学生介绍整本书阅读的背景和意义,包括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如何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如何增进学生对文化和社会的理解,并通过展示整本书阅读与学生个人成长和学术发展之间的联系,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然后教师根据教材的年段要求与单元特点建构整本书阅读体系,明确学生应该“读什么”。
以四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推荐阅读的《中国神话故事》为例,针对该书的学习,小学语文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阅读习惯,从而让学生持续产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夸父逐日》是学生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之一,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开场:“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巨人,他决定追赶太阳,你知道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吗?”这样的问题可以立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然后教师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材料展示《夸父逐日》的场景,让学生在视觉上得到震撼,增强故事的吸引力。在讲述故事的同时,教师还要向学生介绍这些神话故事背后的文化意义,比如,《夸父逐日》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想象,以及对勇气和毅力的赞美,让学生理解其象征意义,增强学生对故事的兴趣。课余时间,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夸父、太阳等角色,深入体验故事情节,增强记忆,并鼓励学生根据对《夸父逐日》的理解进行绘画,通过艺术创作表达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二)“授之以渔”,教授学生阅读方法
阅读是获取知识、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教会学生如何阅读,也是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通过教授有效的阅读策略,如预测、提问、归纳、总结等,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阅读材料,提高分析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掌握阅读方法和技巧也是终身学习的基础,通过“快乐读书吧”这一板块,学生学会如何阅读,就等于拥有了不断获取新知识的工具,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设定阅读目标,明确阅读目的,并向学生介绍不同的阅读策略,如扫读、精读等,帮助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和目的选择合适的方法。最后,教师鼓励学生在阅读后进行反思,思考自己从阅读中学到了什么,哪些地方理解得不够深入,如何改进自己的阅读方法。
1.做好阅读时间管理
五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中的《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其深邃的思想内容和复杂的人物关系为小学高年级学生提供了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学的绝佳机会。然而,鉴于《红楼梦》的篇幅较长和内容较为复杂,将其纳入小学语文教学,特别是在保证学生有时间在课堂上阅读整本书的要求下,教师需要进行精心的时间管理和教学设计。启蒙阶段教师可以选择《红楼梦》中的简单章节或摘录,如著名的历史典故、简短的故事情节等,让学生初步了解《红楼梦》的背景和风格,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可在一周内完成;再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课程安排,选取《红楼梦》中的关键章节进行深入学习。教师可以根据“双减”政策下学生在校可用于阅读的时间,合理分配每天或每周的阅读量,在课堂上安排固定的阅读时间,比如,每节语文课开始的10分钟用于阅读《红楼梦》,有助于养成学生的阅读习惯,同时确保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问题。
2.培养自主阅读习惯
三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中的《格林童话》是一本广受学生喜爱的经典童话集,其内容丰富多彩,既有奇幻色彩,又蕴含深刻的道德教育意义,非常适合三年级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心理特点。教师可以通过介绍《格林童话》中的经典故事,如《灰姑娘》《白雪公主》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阅读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书名或封面预测故事内容,并鼓励学生将故事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连接。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如果《灰姑娘》的故事发生在今天,你认为故事中的情节会有哪些变化?灰姑娘会如何使用现代的资源和技术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在《白雪公主》的故事中,你最喜欢哪个角色?为什么?你从这个角色的行为和选择中学到了什么?”鼓励学生思考并在课堂上或小组内分享他们的想法和理解。或者实施阅读项目“我的《格林童话》阅读日志”或“格林童话角色扮演大赛”,既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有具体的目标和任务,又能通过写作、演讲等多种形式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从而增强阅读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三)以爱之名,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轻松愉快的阅读氛围中,学生更容易发现阅读的乐趣,从而激发和培养自身的阅读兴趣。良好的阅读氛围有助于学生形成持续阅读的习惯,且当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时,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会自然而然地得到提升。通过共读、讨论等方式,学生还可以在阅读过程中与他人分享感受和看法,增强情感交流。
开学初,教师可以向每位学生发放一个“阅读树”的模板(可以是纸质的或者是电子的,依据实际情况而定),让学生将其放置在自己的房间或学习区域,然后明确阅读任务的要求,如阅读书目的选择范围、阅读时间的记录方式、心得内容的基本要求等,确保学生了解如何参与这一活动。学生每读完一本书,就向教师汇报,并根据规定领取一片树叶,然后在树叶上记录相关的阅读信息和心得。完成后,学生将树叶贴在自己的“阅读树”上,逐步“养大”自己的树。教师可以定期检查学生“阅读树”的进展,并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此外,教师也可以设立一些小奖励,如树叶数量达到一定数目时给予小礼物或荣誉证书,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参与热情。当然,教师还要定期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树”,让他们讲述自己的阅读故事,展示阅读成果。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还能为其他学生提供阅读灵感。通过持续“栽培”自己的“阅读树”,学生能够逐渐养成持之以恒的阅读习惯,这对长期学习和成长非常有益。每个学生的“阅读树”都是独一无二的,该种个性化的体验能够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参与感,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阅读活动。
班级内部可以组建图书角,学校提供“快乐读书吧”书籍,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书籍,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其阅读兴趣和习惯。教师还要同步成立小型的图书管理团队,负责图书角的日常管理工作,如借阅登记、书籍整理、环境维护等;定期组织一些阅读活动,如“每周之星”书籍推荐、阅读分享会、主题阅读讨论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在班会或特设的分享会上介绍自己近期阅读的书籍和心得,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如阅读竞赛或阅读挑战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阅读,并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小奖励,增强阅读的趣味性。通过共同管理和维护图书角,学生可以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和班级凝聚力。通过阅读和分享,学生不仅可以获得知识,还能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社交能力等综合素养。
(四)见微知著,升华学生阅读情感
以“快乐读书吧”板块为基础开展的整本书阅读不仅仅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和审美观。教师要善于借助各种教学活动,使学生在阅读中体验、感悟和升华,进而丰富其情感和内心世界。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积极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三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中的《安徒生童话》广受学生喜爱,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或播放动画片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故事情节。在故事讲解结束后,教师提出假设性问题:“如果在寒冷的冬天,你遇到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你会对她说什么?你会怎么做?”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思考和感受故事中人物的遭遇;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活动:一名学生扮演小女孩,另一部分学生扮演路人,通过模拟对话和互动,加深学生对故事情境和人物情感的理解。最后,教师结合学生的分享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童话的中心思想和深层含义,完成整本书的教学。此类活动不仅能让学生在阅读中体验情感,还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思考更深刻的社会价值和个人责任,促进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
再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构建思维导图,鼓励学生享受阅读。六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中的《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讲述了主人公尼尔斯的奇妙旅程,在阅读之前,教师向学生介绍书籍的基本情况,并提出具体的阅读任务:“尼尔斯到了哪些地方,遇到了哪些人?”引导学生在阅读时有目的地搜索信息。然后教师向学生介绍思维导图的构建方法,包括如何从中心思想开始,如何添加分支,以及如何用简洁的关键词和图像记录信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按章节或旅行的不同阶段,逐步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每读完一个章节或一个旅程段落,就在思维导图上添加相应的地点和人物,以及与之相关的重要事件或个人感受。通过构建思维导图,学生不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享受《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这一经典文学作品,还能在此过程中培养自己的信息整理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表达能力,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的深层次目标。
综上所述,通过对“快乐读书吧”项目的实践分析,可以看出“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显著成效,不仅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和批判性思考,还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它符合小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通过整合性、情境性的阅读活动,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为学生构建积极主动的学习环境。
(作者单位:甘肃省庆阳市合水县三里店小学)
编辑:温雪莲
作者简介:张星华(1985—),女,汉族,甘肃庆阳人,本科,高级教师,研究方向:语文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