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闻生产与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对新闻记者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是要具有更强的信息采集和处理能力。在此背景下,记者应通过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强化学习意识、完善知识结构等方式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以适应时代变化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本文重点探讨了新媒体时代新闻记者的内容生产与传播优化策略,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其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给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新媒体;新闻记者;内容生产;传播策略
中图分类号:TN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4.11.035
新媒体时代,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多样化和便捷化。在该背景下,传统媒体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新闻记者的工作环境和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媒体的记者已经不再是简单地进行采访、写作和编辑,而是需要具备多种技能,包括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数据分析能力等。因此,如何在新媒体时代进行内容生产与传播,成为新闻记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新闻从业者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新媒体时代对新闻业带来的影响,同时也要积极创新报道形式来满足受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本文进一步讨论了新媒体时代环境中,新闻记者内容的生产方式和媒介素养提升策略。
1. 新媒体时代中新闻内容传播的特点
1.1 移动化
在新媒体时代,新闻事件的传播已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束缚,让受众能够迅速获取所需信息,这种转变不仅丰富了新闻内容,还推动了其形式的多样化。以新华社推出的“现场云”为例,其不仅是对传统新闻生产模式的创新与突破,更展现了全新的互联网思维,实现了对传统媒介资源的有效整合。记者通过该平台进行直播,不仅能更加权威地揭示事实真相,还能及时分享相关信息,促进舆论场的良性互动,从而为社会提供更多积极、正面的信息服务。
1.2 视觉化
近年来,短视频作为新兴的传播媒介,以其短小精悍、制作便捷等特点迅速占领了网络视听市场,“抖音”“快手”成为当下最流行的短视频APP。随着用户规模不断扩大,短视频逐渐进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并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新闻传播中,它可以帮助记者了解最新动态、传递最新声音、记录最新画面,让新闻报道更具有时效性。
1.3 产品化
当今社会,新闻传播更加契合用户的需求与特性,受众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选择。新闻记者已从单一的“传播者”角色,逐渐演变为集作者、传播者和接受者于一体的综合主体,这种转变赋予了新闻生产者、传播者、受教育者三位一体的新型角色定位。新闻作品也从单一形式向多元化发展,涵盖了文字报道、图片报道等多种类型,同时还包括视频、音频、动画等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在制作视频新闻时,通过巧妙地搭配镜头,使得整个新闻故事变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而在播放音频新闻时,则采用了多模态交互方式,大大增强了新闻的现场感和感染力,为用户带来更加沉浸式的新闻体验[1]。
1.4 智能化
在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智能化特征,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新闻编辑的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通过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能极大程度上提高编辑人员的工作效率,实现新闻内容的快速筛选、整合和优化。智能化编辑不仅提升了新闻生产的效率,还有助于减少人为错误,提高新闻内容的准确性和客观性。第二,提高新闻传播的精准性,借助大数据技术,系统能精准定位目标受众,根据用户的兴趣和偏好推送个性化的新闻内容,从根本上提升了新闻节目的质量和用户满意度。第三,新闻评论的智能化也为新闻传播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通过文本挖掘和分析技术,系统可自动提取新闻中的价值点,形成有针对性的评论,进而实现更为有效的宣传效果,智能化的评论方式不仅提高了新闻传播的效率,还有助于引导公众舆论,增强新闻的社会影响力。
社交网络平台作为新媒体时代最为活跃且影响力巨大的应用平台之一,已成为新闻传播的重要渠道。用户在社交网络上发布消息和言论后,这些信息会迅速传播到新闻发布者处,进而实现新闻的快速转发和回帖,即时的反馈机制使得用户在新闻传播过程中能够积极参与互动,提升了新闻传播的时效性和互动性。同时,用户还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络平台随时分享自己所关注的热点话题,实现与其他群体间的沟通交流,增强新闻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众的参与度。
2. 新媒体时代新闻记者的内容生产与传播策略
2.1 创新生产内容,找准自身定位
在新媒体浪潮的推动下,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得到极大拓展,新闻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新媒体的多元化传播方式,特别是其互动性和实时性,给传统媒体,尤其是电视新闻,带来了显著的压力。在这一大背景下,传统新闻媒体必须及时转型与创新,以优化新闻传播模式为核心,提升报道内容与质量。电视新闻记者在内容优化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紧密结合时代发展与受众心理变化的特点进行选题策划。这要求记者不仅要关注时事热点,及时反映社会动态,还需深度挖掘社会现象背后的原因和影响,以满足受众对新闻深度和广度的需求。此外,新闻记者在整合信息时,应形成一套完整的信息流,确保每一条新闻线索都能得到充分利用,进而提升新闻采编的整体效率和质量。通过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扩大报道的影响力,吸引更多年轻受众,并与其他机构或平台跨界合作,为电视新闻带来全新的发展机会,实现内容价值的最大化。总的来说,传统电视新闻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必须积极转型与创新,优化传播模式,提升报道内容与质量。通过紧密结合时代发展与受众心理变化,发挥新闻记者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利用新媒体平台拓展传播渠道,电视新闻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2 创建个性化媒体平台,技术创新赋能新闻内容生产
互联网时代中,新闻作为传播中的核心力量,不断演变与创新,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用户需求的变化,新闻的形式也在不断地变化。从传统的报纸、电视到网络新闻,再到移动端的快讯推送和社交媒体的新闻分享,新闻形式呈现多样化趋势。在对社交化的媒体新闻内容创新时,要注重信息的真实性和深度挖掘,唤起读者对事件的思考。从技术方面入手,对新闻内容表现形式进行创新优化,主要包括:1.采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智能新闻系统。新闻编辑应充分利用AI技术,设计开发智能新闻系统,为新闻创作提供便利条件;2.丰富视频资源,拓宽新闻制作思路。新闻编辑应当积极使用AR技术,借助VR设备拍摄新闻视频,让观众能身临其境地感受新闻现场画面,从而激发观众参与互动交流的热情。3.运用大数据技术,精准把握受众心理。新闻编辑应该深入了解受众群体的阅读习惯和喜好,根据不同类型的受众选择适合他们的新闻报道方式,做到有的放矢。
在原创内容优化过程中,应注重与读者的互动,倾听读者的反馈,不断改进和创新,使得新闻不仅是简单的信息传递,还是一种与读者情感共鸣的文化体验,提升新闻内容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内容生产的质量上,要以“精耕细作”为主,打造精品新闻作品,使新闻文本更具特色性和创新性。同时,还要重视对新闻标题的艺术性加工,使之成为吸引读者眼球的关键要素,进而促进新闻产品销量的增加,推动整个行业发展。此外,在融合发展背景下,新闻采编人员需要改变以往单一线性思维方式,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有机结合起来,利用各种媒介优势共同推进新闻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形成优势互补。
2.3 将融媒体与社交圈相结合,用社群扩大新闻品牌
社交平台已成为新时期融媒体发展的核心方向,在新闻传播的过程中,媒体不仅要履行传递信息的基本职责,还需借助社交圈层的力量,拓宽传播渠道,提高传播效率,进而增强新闻的影响力,实现新闻价值的最大化。为此,新闻媒体工作者应灵活运用微博、QQ等移动平台和微信公众平台,通过建立订阅号、服务号等方式,构建一个全面的公众号矩阵。这一过程中,新闻记者需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传播技能,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以适应社交化平台的发展需求。同时,利用微信小程序等工具加强用户间的联系,打造更多具有高度交互性和互动性的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拉近媒体与受众之间的距离,增强用户的黏性。在提升媒体的舆论引导力、公信力和影响力的同时,有效促进新闻价值的实现。
在塑造品牌形象时,媒体应注重与社交圈的互动与融合,打造一个开放、包容的社交平台,通过这一平台,整合和再创造新闻资源,推动新闻从业者从传统的传播者角色向引导者和双向参与者的角色转变。这种转变能够鼓励受众更积极地参与到新闻报道中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挖掘和发挥新闻的最大价值。通过与受众的互动,双方可建立信任和共鸣,使新闻传播从单向的信息输出转变为双向的社交体验,一方面,有助于提升新闻传播的效果,加强媒体与受众之间的纽带,形成良性的互动循环;另一方面,推动媒体的创新和发展,为新闻传播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2.4 促进社交新闻聚合,确保信息及时传递
在新媒体时代,新闻记者的内容生产与传播策略的优化至关重要,其中,最为关键的任务便是促进社交新闻聚合、确保信息及时传递。通过社交新闻聚合,新闻记者能更好地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将信息快速传递给广大受众,实现新闻内容的传播和触达。
首先,社交新闻聚合有助于新闻记者更加及时地获取新闻线索和信息资源,在当今社会,大量的新闻事件和信息都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传播和发布。记者通过监测社交媒体上的热点话题、用户讨论和分享信息,及时捕捉到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并展开深入报道,通过建立良好的社交网络关系,更轻松地接触到各界人士,获取第一手资料,为新闻报道提供更多的素材和角度。其次,社交新闻聚合能提高新闻内容的传播效率和覆盖范围,通过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新闻内容,使信息以一种动态、即时的方式向用户扩散,实现“人”与“事”之间的互动[4]。社交媒体为新闻生产提供了一个新平台,通过对大量的信息进行筛选过滤,将其转化成为有价值的产品,进而帮助用户更好地了解社会热点事件并做出相应决策,促进社会舆论的良性发展。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用户可通过点赞、评论、分享等形式参与互动,扩大新闻内容的影响力和传播范围,增强信息的时效性;而在用户的积极参与下,能够吸引更多关注者加入新闻发布群体中来,形成规模效应,从而达到提升报道质量的目的。
此外,社交新闻聚合也能帮助新闻记者建立个人品牌和媒体声誉,使得新闻工作者从传统的单向传递模式中解放出来,不再局限于单纯地向受众传递信息的阶段,而是积极引导公众进入信息交流状态,让大众获得更为全面的资讯服务。在社交媒体上积极参与互动、发布原创内容,提升记者在公众心目中的认知度和权威性,建立起良好的个人品牌和专业形象。通过与读者和观众建立密切联系,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新闻记者能更好地了解受众需求,优化新闻报道的内容和形式,增强媒体的公信力和行业影响力。例如:在《南方周末》上开设一个专门的微话题栏目,邀请全国各地知名专家学者及资深人士参加讨论,共同探讨如何做好时政报道,同时开辟了《问政在线》专栏,定期刊登专家们关于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问题的思考与观点。这样的活动拉近了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最后,在社交媒体环境下,用户可以直接在网络社区或博客等网络平台上发表自己的看法、见解以及观点主张,及时得到来自用户自身和外界的反馈,这些都有利于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
2.5 优化短视频生产流程,创新新闻短视频传播机制
互联网时代,短视频以其特有的传播方式和形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受众群体,它通过传播内容、方式等手段实现对传统大众传媒的超越。要想迅速“破圈”,就要做到常做常新,在不断提升自身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丰富产品供给、扩大影响力、增强用户黏性等方面下功夫。一方面,通过完善制作流程、优化平台功能、拓展宣传渠道、加强技术研发、打造优质品牌等途径来持续发力;另一方面,要坚持创新发展理念,从战略层面统筹谋划、顶层设计,将内容生产作为核心竞争力,把用户需求作为第一动力,用先进文化引领社会思潮。
在开拓营销思路时,需要注意把握好以下三点:一是强化“微”化意识,突出短视频营销优势。二是注重与其他媒介融合,构建立体网络信息交流平台。三是做好用户研究工作,了解用户使用习惯。对于新闻短视频来说,除了发挥传统媒体固有的资源优势外,还要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等移动互联终端进行二次创作,并借助社交媒体开展线上线下互动交流,以此形成立体化的营销模式。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①明确定位,找准目标市场。新闻短视频产品主要是面向特定人群发布内容,因此必须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制定差异化策略,同时结合受众心理、行为习惯以及兴趣偏好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推送方案。②合理运用各种传播媒介,增加有效反馈量,促进传播效果最大化。新闻短视频传播中,应充分发挥各类媒介各自的独特优势,如专业机构的专业性及权威性、专业团队的精准性等,从而最大程度地达到信息传播的目的。③注重挖掘优秀素材,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进而提升用户粘性。在内容上,新闻短视频不仅要满足当下人们关注热点事件的要求,更要引导舆论走向;在表现形式上,可以采取多样化的表现手法,使其更加生动形象,能够引发更高的关注度;在叙事方式上,可采用多段递进式讲述,以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此外,还应重视对用户行为规律的分析,建立一套完整的个性化推荐机制[5]。
3. 结束语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记者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拓宽视野,增强内容创作能力,灵活运用各种新媒体工具和平台,以更加多样化、创新化的方式呈现信息,提升受众的阅读体验和参与度。同时,新闻记者也要注重传播策略的优化,深入了解受众需求和行为特征,精准定位目标读者群体,选择合适的传播渠道和方式,建立良好的互动机制,增强内容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只有不断优化内容生产与传播策略,新闻记者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自身职业发展和媒体效益的双赢局面。
参考文献:
[1]郑敏.融媒体时代下新闻记者采访模式创新探讨[J].记者摇篮,2024(02):54-56.
[2]柏树景.融媒体时代提升新闻记者核心竞争力的路径[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4,21(03):89-91.
[3]刘梦珂.融媒体时代新闻记者思维方式的转变[J].新闻文化建设,2024(01):88-90.
[4]马良.融媒体时代如何提升电视新闻记者采编能力[J].记者摇篮,2024(01):57-59.
[5]昝智海.媒体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记者的转型探究[J].新闻文化建设,2023(24):121-123.
作者简介:王孝文(1978—),男,贵州罗甸人,记者,研究方向:新闻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