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艺翔
一、问题提出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语文课程标准(2016年版)》指出: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语文是培智学校学生学习应用语言文字的重要载体,也是培智学生发展思维、改善功能、学习文化知识和形成生活技能的基础。同时,工具性、人文性、生活性相统一是生活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可见,生活语文学习对培智学校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语言是中重度智力障碍学生与社会生活联系的重要桥梁。对这类学生而言,最主要的教学内容应是社会沟通交往能力的训练,教学重点应该放在语言理解力和语言表达力上。在生活语文教学中运用短视频,能尽量减少中重度智力障碍学生在理解书本知识时的难度,让书本知识以视听结合的方式“活”起来。基于此,笔者将生活语文课程分成课前、课中、课后,进行“三段式”教学,并运用贴合生活的短视频贯穿课堂,以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短视频在生活语文“三段式”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课前导入,创设生活情境
短视频拥有丰富的视听信息,具有将生动的形象、趣味的情节、通俗的道理融于一体的特点。对注意力极易分散、思维想象力缺乏、知识经验不足、感受性范围狭窄的中重度智力障碍学生来说,课前使用短视频进行导入更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模仿的兴趣。在实施情境教学时,教师应将学生身心发育和掌握情况作为参考因素,选用学生熟悉的卡通人物进行导入,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生动形象、特点鲜明的场景,引导学生参与体验,从而深入感知、领会教学内容,拓宽其知识面,充分发展学生的各方面心理机能。
例如,笔者将《贝乐虎儿歌》中《郊游》一歌的视频设置为《花草树木》一课的课前导入。笔者创设郊游的情境,将鲜花、小草搬进课堂,请学生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情感上帮助学生体会花草是我们的朋友,不可以随便采摘。在图文配对的活动中,笔者为学生搭起生生互助的桥梁,顺利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2.课中善用,配合交互式教学
新课改背景下,针对学生主体地位不能凸显的问题,交互式教学提供了很好的解决途径,强调师生间持续进行交流、互动。相较于单纯的听和说,中重度智力障碍学生更偏向于动手操作,这也正是陶行知先生“在做中学”思想在培智课堂的体现。
例如,在教授《礼貌用语》一课时,笔者选取了《宝宝巴士儿歌》中涉及礼貌用语“请”“谢谢”“不用谢”的相关视频,并进行了剪辑和消声处理,在课堂中邀请学生进行配音。这种交互式教学的开展,不仅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聚焦在不停切换的场景动画上,还能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接受更多语言信息、增强口语表达的愿望,更能促进学生观察力、想象力与言语能力的共同发展。
3.课后辅助,渗透绘本故事
将有教育意义的绘本故事作为中重度智力障碍学生的课后读物,符合特殊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直观形象的思维特点。绘本故事大多源于日常生活,能够帮助中重度智力障碍学生学习和积累日常用语,提升其社会适应能力。
例如在教授《神奇的咒语》这个绘本故事时,笔者先让学生观看绘本故事视频,初步了解故事内容,再由笔者绘声绘色地讲,请学生跟上笔者的节奏聆听和思考,然后适时提问:猜一猜小熊会说什么?你记住了哪些关键情节?笔者还邀请学生上台边演边说,以肢体动作的形式表现主题内容或内心想法,并鼓励学生创编台词。
在课后为学生选取绘本故事时,教师要考虑不同学生的能力,进行差异化教学。笔者所授班级共8位学生,根据能力分为三个等级。对理解能力较强、学习接受较快的学生,笔者选用难度稍大一些的绘本,引导其在说出绘本中原语句的同时充分理解绘本的内涵,并能内化成自己的语言把故事表达出来。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笔者选用难度较低的绘本,图文结合,帮助其理解内容,并将“会说”作为阅读的首要任务。对几乎不具备语言能力的学生,笔者在课上引导其目光跟随教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兴趣,尽量增加注意力持续时间,课后不再增添新绘本,而是要求其利用短视频对课上内容进行消化吸收。
三、结语
针对中重度智力障碍学生的生活语文教学,教师要注重将生活自理、简单劳动、适应社会等方面联系起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中重度智力障碍学生的生活技能和听说读写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必须遵循生活化、实用性、反复训练的原则,小步子、多循环,不断强化巩固句式和词汇量。同时,教师还应规范教育教学用语,使用简单易懂的句子进行提问,尽可能消除学生理解方面的障碍。此外,教师需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巧妙运用短视频,使原本枯燥乏味的课文变得有声有色,让精心制作的短视频服务于课前、课中、课后,充实“三段式”教学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加有效注意的持续时间,循序渐进地帮助他们形成必要的语文学习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