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非遗视域下中国花灯文化研究保护

2024-06-26 15:51王兴
艺术大观 2024年11期
关键词:非遗保护

摘 要:中国花灯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发展中,花灯艺术凝聚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精神面貌、价值观念的重要体现。花灯文化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许多传承人断层、人才青黄不接等问题。在新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研究和保护中国花灯文化对于推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秦淮灯彩为例,介绍了非遗视域下中国花灯文化的价值,分析了非遗视域下中国花灯文化研究保护现状,并提出了新时期非遗视域下中国花灯文化研究保护措施,以期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推动中国花灯文化研究保护工作更好地开展。

关键词:非遗;中国花灯文化;保护;秦淮灯彩

中图分类号:J5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4)11-0-03

在中国,花灯是一种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文化载体,它与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相结合,形成了多姿多彩的花灯文化。秦淮灯彩,作为中国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历经数百年仍旧闪耀着不可磨灭的文化光芒。然而,随着现代化的推进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这一传统艺术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技艺传承的困难、文化认同的减弱及市场需求的变化。在这种背景下,需要探索有效的保护与传承策略,以维护技艺的精粹,也需创新方法以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确保秦淮灯彩能够在新时期继续繁荣。

一、非遗视域下中国花灯文化的价值

(一)历史价值

秦淮灯彩,亦称为“金陵灯彩”或“南京灯彩”,其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至东吴时期,自宫廷璀璨至民间烂漫,展示了中华文化深厚的历史积淀与独特的地域特色。从东吴时期延续至今,秦淮灯彩不仅仅是一种物质形式的艺术,更是一种承载时代变迁与社会风貌的文化符号。例如,明朝朱元璋为了展现国家的繁荣,大力提倡元宵灯节,使秦淮灯彩在明代达到了顶峰。这种由宫廷文化向民间广泛传播的历程,不仅显示了秦淮灯彩的广泛影响力,也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特征。灯彩中不仅仅有传统的荷花灯、狮子灯等,还包括表现时代特征的远洋轮船、运载火箭等现代元素,这些都映射出历史背景下的社会变迁和技术进步。每一种灯彩的变化不仅仅是艺术风格的转变,更是一种时代精神的体现,通过对秦淮灯彩的研究与保护,可以深入探讨古代民间艺术的生产技术、美学理念以及社会功能,推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二)艺术价值

秦淮灯彩采用夸张变形、对比呼应、抽象写意、象征借喻等多种艺术手法,使得每一件作品都在形式与趣味上展现出传统与现代的和谐融合,其艺术布局讲究丰满浑厚且简约夸张,极具视觉冲击力和审美价值。例如,在造型设计中,灯彩艺人通过削窄人物肩膀、拉长身体的手法,不仅提升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也更加凸显了人物的体态优雅和文化底蕴。在色彩使用上,秦淮灯彩艺人偏好使用明亮且富有暖色调的色彩,如红、黄、金、橙等,这些色彩不仅仅为节日增添了喜庆氛围,更是吉祥如意和社会和谐的象征。艺人们在决定主色后,会巧妙搭配辅色,以增强整体的和谐感和美感,如使用撞色或补色进行点缀,这种色彩的搭配既保持了主题的突出,又让整体视觉效果生动鲜明,展现了秦淮灯彩色彩搭配的独特艺术风格。秦淮灯彩的这种艺术创新能力,展示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泛的社会适应性。灯彩艺术的发展不仅仅是技术和形式的演变,更是一种文化和审美的传递。通过这种艺术形式,人们能够感受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体验到集体意识和象征表达的美学观念[1]。

(三)文化价值

秦淮灯彩不仅是中国花灯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更是具有丰富文化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作为南京地区民俗与宗教结合的产物,历经千年,不仅仅是一种灯彩艺术,更是南京本源文化的集中体现和传递。秦淮灯彩的独特性来源于其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代代传承的工艺技术,如其精湛的制灯技术和丰富多彩的传统灯彩表现形式,每一个灯彩作品不仅仅承载了工艺人的匠心独运,更是一种地域文化、历史记忆与现代审美的融合。秦淮灯彩的艺术形式通过寓意丰富的灯彩设计,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传统文化观念,如在灯彩的造型和用色上的精心设计,不仅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美的追求,也体现了对和谐社会的向往。秦淮灯彩不仅仅是节日庆典中的装饰物品,更是节日文化习俗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通过元宵节等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秦淮灯彩把传统习俗与现代生活方式连接起来,促进了社区的凝聚力和文化的连续性,以全民同乐的形式存在,为社会带来欢乐与和谐,使积极向上的社会主题得以延续和传承。

二、非遗视域下中国花灯文化研究保护现状

(一)技艺传承机制缺失

秦淮灯彩的制作过程包含了众多复杂的工序,如劈、锯、裁、剪、削、烘、烤等,每一个步骤都需要精细的手工技艺和长时间的实践经验积累。尽管制作材料如竹子、树木和各种透光材料等较为常见,但正确地将这些材料运用在灯彩制作中,需要极高的技能和艺术感。然而,现代社会中,这些传统手艺面临着严重的传承断层问题,主要表现为传承人群的老龄化以及新一代传承者的短缺。在现代社会,传统的师徒制度受到挑战,年轻一代对传统手工艺的学习兴趣不高,而且面临就业压力,往往倾向于选择更稳定或收入更高的职业。这导致手工艺行业新血液的注入不足,老一代工艺人难以找到合适的继承者,使得秦淮灯彩等技艺面临后继无人的局面。现有的教育系统中很少有课程专门针对传统工艺的学习与传承,大多数情况下,秦淮灯彩等传统技艺的教育仅限于非正式的工作坊或个别非遗项目的临时课程,缺乏系统的教育和培训机构支持秦淮灯彩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传统工艺的教育普及不足,社会大众对这些传统技艺的了解和认识有限,也未能形成足够的社会尊重和支持[2]。

(二)文化认同感不足

现代社会的快速变化和科技发展引导了大众文化的主流趋势,年轻一代更容易接触和喜爱快速消费的现代文化产品,如电子游戏、国际流行音乐和电影,而对需要深入理解和耐心欣赏的传统文化表现出冷漠甚至忽视的态度。这种趋势导致传统艺术形式如秦淮灯彩在生活中的存在感和影响力逐渐减弱。全球化的影响使得多元文化在本地社会中共存,尽管这有助于文化交流和相互理解,但同时也可能导致本土文化特色的稀释。对于秦淮灯彩这类具有地区特色的传统艺术来说,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同质化压力使其难以在更广泛的层面上获得认同和重视。在学校教育中往往重视科技、语言和数理逻辑的教学,而对传统文化的教育投入有限,学生从小缺乏对传统文化的系统学习和深入了解,难以形成对这些文化的认同和尊重。社会媒体和公共传播渠道对现代娱乐内容的过度关注,而对传统文化内容的报道和介绍不足,也加剧了公众尤其是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疏远。传统节日和文化活动往往被赋予商业属性,缺乏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传递,这使得文化的原本意义和价值被弱化,公众对这些传统活动的认同感进一步下降[3]。

(三)市场开发不充分

秦淮灯彩在面向现代市场时缺乏清晰和具体的目标消费群体定位,淮灯彩作为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其文化和审美价值虽然深厚,但在现代市场环境中,这种艺术形式在传统节日和地方庆典中具有一定的使用场景,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较少,导致其市场范围受限,难以触及更广泛的消费者基础。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消费者偏好的变化,传统的秦淮灯彩在形式和功能上需要更多创新以适应现代生活的需求。例如,现代消费者可能更偏好那些既具有传统美学特征又能展现现代设计元素的产品,或是那些能与智能家居系统相结合的创新产品。然而,秦淮灯彩往往还停留在传统手工艺的层面,缺乏与现代技术和材料的融合,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吸引力和市场潜力。尽管秦淮灯彩在地区内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象征意义,但在更广泛的市场中,其品牌影响力较弱,品牌推广活动不足,缺乏有效的品牌战略和宣传推广,使得秦淮灯彩的文化价值和艺术特色未能被更多人所知晓和理解,限制了其市场扩展的潜力。

三、新时期非遗视域下中国花灯文化研究保护措施

(一)建立技艺学徒制度

传承保护部门需要与地方政府、文化和旅游部门紧密合作,开始筛选过程,从在秦淮灯彩制作上具有卓越贡献和公认技艺的艺人中认定合适的传承人。这一过程中,不仅对候选人的艺术制作水平进行评估,还要重点考察他们的教学能力和愿意承担起传承责任的意愿。例如,考察他们过去是否有教学经验,是否能够制定出清晰易懂的教学计划等。确定了合适的师傅后,通过公开招募和与艺术院校合作的方式招募学徒。这个过程可以通过在社交媒体、学校公告板,以及文化活动中发布招募信息,同时在艺术院校中举办讲座,吸引对秦淮灯彩感兴趣的青年。在招募时,除了说明学徒将学到的技艺外,还详细介绍了完成学徒制度后的潜在职业路径和发展前景,如可能参与的国内外展览、可能获得的奖项等,从而提高项目的吸引力。对于正式入选的学徒,传承保护部门需与师傅共同制定一套详细的培训计划。这份计划不仅需要涵盖秦淮灯彩的传统技艺培训,如选材、剪裁、装饰等,还应包括现代设计原则、市场营销等内容,使学徒能够在保持传统的同时,适应现代市场的需求。培训过程中,师傅定期组织学徒参与实际项目制作和各种展览,如参与当地文化节的灯彩展示,或是设计特定主题的灯彩用于特殊场合,从而增加学徒的实战经验。学徒的学习进展应通过定期的技能考核和作品展示来评估,表现优秀的学徒可以获得奖学金、证书或进一步的学习和工作机会[4]。

(二)推广文化教育项目

传承保护部门应与教育局及文化部门密切合作,共同开发针对不同教育阶段的教育项目。可以从课程内容设计入手,设计一系列与秦淮灯彩相关的教育模块,如历史背景、制作工艺、艺术价值等,这些内容将被纳入学校的美术教育课程。并制定特定的教学大纲和标准,确保教育内容的准确性和系统性,也方便教师的教学实施。为了使教育项目更具吸引力和实效性,传承保护部门需要组织实地考察和工作坊,允许学生直接参与秦淮灯彩的制作过程。这可以通过与地方手工艺人合作,定期在学校或社区中心设置工作坊,让学生在专业指导下亲手制作小型的灯彩,这种互动体验有助于深化他们对技艺的理解和兴趣。保护部门还可以举办设计比赛和展览活动,展示学生的作品,激励他们的创造热情和参与感。保护部门应开发专属的在线平台,提供在线课程、教学视频和互动论坛。这些资源不仅能够让无法亲临现场的远程学习者了解和学习秦淮灯彩,还可以通过网络研讨会的形式,邀请专家和艺术家进行在线讲座和答疑,从而扩大教育项目的覆盖范围和影响力。

(三)开发多样化市场产品

在中国花灯文化的保护与发展过程中,开发多样化市场产品可以使这种传统艺术能更好地融入现代市场,并保留其文化精髓。传承保护部门需要与设计师、市场专家以及产业链的其他相关方紧密合作,进行产品创新和开发。这个过程从市场研究开始,明确目标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特别是年轻消费者和国际市场的潜在客户,这有助于确定产品开发的方向和重点。市场需求明确后,设计团队需要创作新的产品设计,这些设计不仅要反映秦淮灯彩的传统元素,如使用传统手艺技术、图案和符号,还需要融入现代设计理念,如实用性、环保材料的使用或是智能化功能的添加,使产品既实用又具有艺术价值。例如,开发一系列可以作为家庭装饰使用的秦淮灯彩,不仅仅是节庆用品,还能作为日常照明和装饰。在产品设计阶段完成后,样品制作和测试阶段包括制作多个原型,进行实用性和市场接受度的测试。测试可以通过举办焦点小组讨论、样品展览和消费者调研来完成,收集反馈后对产品进行必要的调整。成功的样品将进一步生产小批量,以在有限的市场区域内测试销售,如在文化节庆、旅游景点或特定的在线平台进行销售。传承保护部门应开展多渠道营销活动,结合传统媒体和数字媒体,特别是社交媒体的力量来推广秦淮灯彩的新产品[5]。

四、结束语

在新时期非遗视域下,中国花灯文化的研究与保护不仅是对传统工艺的保存,也是文化传承的必要行动。通过建立技艺学徒制度、推广文化教育项目、开发多样化市场产品等措施,中国花灯文化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并保持其文化根脉和艺术价值。在未来的工作中,应继续深化这些策略的实施,不断创新和完善,以确保中国花灯文化这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在全球化的大潮中繁荣发展,为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保护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黄燚,何雨欣,陈颖芊.重庆秀山花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承与传播[J].文化产业,2024(01):93-95.

[2]杨阳.基于数字化设计的工艺类非遗保护与创新——以秦淮灯彩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3(20):47-49.

[3]黄秀丽,梁天祺,胡方,等.后非遗时代传统工艺类非遗演化趋势与活化振兴路径探究——以忠信花灯为例[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1(06):34-48.

[4]李钰田,郭建文.莞城花灯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3(06):27-29.

[5]陆小路,张红,王珏玉.芦山花灯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与发展研究——以雅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河北画报,2024(01):22-25.

基金项目:城市职业学院人文社科校级学生课题项目“非遗文创产品设计研究——以传统花灯为例”(项目编号2023xskt08;滁州)。

作者简介:王兴(1989-),女,安徽淮南人,本科,讲师,从事安徽花鼓灯舞蹈研究。

猜你喜欢
非遗保护
致力非遗保护,实现文化传承
“非遗”图像——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图片拍摄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
反渗透长期停用保护方法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