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笛在新时代下的舞台应用

2024-06-26 15:51左晓燕
艺术大观 2024年11期
关键词:情感表现竹笛音准

摘 要:竹笛是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中最古老且常见的吹奏乐器,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其具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在民间音乐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为了促进竹笛演奏艺术在新时代下取得更好的发展,我们应从艺术角度出发,深入剖析其演奏技法及应用价值,拓展演奏艺术表达渠道。本文介绍了竹笛的起源及其发展,讲述了新时代下竹笛的舞台应用,进而使更多人了解这门乐器,促进传统音乐文化发展。

关键词:竹笛;音准;情感表现

中图分类号:J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4)11-0-03

竹笛是我国传统民族乐器,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具有独特的传承价值[1]。随着民族文化不断发展,竹笛艺术也迎来了发展的新契机,受到众多艺术家的高度重视。为了提高竹笛舞台表演的效果,展现竹笛演奏艺术的形式美,表演者应在歌剧、音乐剧、戏曲等领域,深入钻研并精通竹笛演奏技巧,如呼吸换气、吐音、连音等,并且在演奏中融入现代人多元化的审美观点,充分展现竹笛演奏的艺术价值,提升竹笛演奏的舞台表现力,使这一古老的乐器焕发新的生命力,进一步促进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发展。

一、竹笛简介

竹笛,是从古代的贾湖骨笛逐渐发展演化而来的传统乐器,有数千年的发展历史。它起源于远古时期,由竹子制作而成,早在黄帝时代便已有采竹制笛的记载。作为华夏文明的象征,竹笛以其优美的音色和鲜明的民族特点,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其音色清脆明亮,悦耳动听,表现力十分丰富,被誉为“荡涤之声”[2]。

随着时代的发展,竹笛艺术不断变革和创新。在明清时期,竹笛作为戏曲伴奏的重要乐器,在民间器乐合奏中发挥着领奏、辅奏的作用。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竹笛才真正登上独奏的舞台,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北派和南派竹笛艺术流派的形成,进一步推动了竹笛演奏艺术的发展。北派竹笛以雄健有力的梆笛为代表,旋律跌宕起伏,乐曲粗犷豪爽;而南派则以悠扬婉转的曲笛为主,多演奏江南丝竹音乐,曲风抒情柔美。

竹笛的演奏技巧主要包括“气”“指”和“口舌”三大部分。其中,“气”是指演奏时的呼吸技巧,气息的控制直接关系到竹笛演奏的音高、音色和音准;“指”类技巧涉及手指在竹笛上的操作,包括按孔、滑音等;“口舌”技巧则主要是指吐音技巧,通过舌头的灵活运用,产生丰富多变的音色效果[3]。

二、竹笛的演奏技巧

(一)呼吸技巧

1.胸腹式呼吸

胸腹式呼吸被认为是演奏竹笛的最佳方式,因为它能够充分利用肺部空间,使气息更加饱满、持久。在吸气时,胸腔下部和腹部明显且自然地向四周扩张,后腰部和臀部微微向上提。这种呼吸方式可以使大量气体储存于腹部和胸腔,从而避免在演奏过程中出现气息不足的情况。同时,胸腹式呼吸也有助于整个身体保持活跃状态,有利于演奏的进行。

2.胸式呼吸

胸式呼吸主要通过胸腔的扩张来控制呼吸。吸气时,气体主要储存于胸腔部位。然而,这种呼吸方式的弊端在于气息不能完全沉于底部,对于较长乐句的演奏可能会显得气息不足。

3.腹式呼吸

腹式呼吸主要依赖腹部肌肉的收缩与放松来进行呼吸。虽然腹式呼吸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接受,但在竹笛演奏过程中,需要更加精确和细腻的气息控制,故而,对演奏者气息控制的能力要求比较高。

(二)发音技巧

1.吐音与连线

在吹奏音乐时,吐音技巧的运用至关重要。通常,首个音符的发出应借助吐音,以增强声音的强度并实现从轻柔到强烈的转变[4]。在音阶跨度较大时,通过急剧加速口风,吐音技巧同样能发挥重要作用。吹奏顿音和同度音时,吐音也是不可或缺的。

吐音技巧的实现主要依赖于舌头的灵活运动。在准备发声时,舌头应迅速贴紧上牙齿与牙肉的部位,然后迅速撤回,使气流迅速“冲”出,从而产生吐音效果。这一动作类似于阀门的开关,并非真的需要舌头向外吐气。

在吹奏连续音符时,为了确保音符之间的流畅过渡,我们需要运用连线技巧。当在多个音符上方添加连线时,连线内的首个音符应使用吐音吹奏,而后续音符则无须吐音。传统的吹奏方法可能不建议在首个音符上使用吐音,但这样做往往无法产生坚实而清晰的声音。然而,根据现代吹奏技巧,每个音符的起始部分,即首个音符,都应使用吐音,以确保声音的清晰度和稳定性。

2.音波

音波,是指声音强度与音调高低的有序交替波动。音波大致可被划分为自然音波与人工控制音波两大类。自然音波,如歌唱性波浪式音波,是最为常见的音波形式。其产生主要依赖于吹气时小腹的自然收缩与用力,使得吹出的声音呈现出规律性的强弱交替。在吸气后、吹气时,应特别注重小腹用力将气顶住,并进行有弹性的自然收缩。音波波动的速度应根据乐曲的思想感情而定,如乐曲速度快则波动快一些,乐曲速度慢则波动要慢一些。而人工控制音波,其波动效果往往没有自然音波那样优美、自然,因此仅在特殊情况下,为达到某种特殊效果时才会使用[5]。

3.音准问题——强弱控制与高低音

在演奏乐器时,对音量和音高的精细调控主要依赖于演奏者对于气息的精准控制。为了达到这一要求,演奏者必须熟练掌握正确的口型变化和吹气技巧。此外,巧妙地结合舌功和指功等演奏技巧也是至关重要的。

强弱控制:在演奏强音时,提升气息的强度和速度至关重要。为达到此目的,演奏者需增强腹部肌肉的用力,以确保吹气迅速且有力。同时,适当调整口型,扩大风门,以增加吹气量。为保持气流集中,口型和风门处的力度均需增加。具体而言,下唇应适度内收,使口劲集中于风门周围;嘴角亦需用力,以维持对风门的控制。特别是在强奏起音时,舌头的用力亦需增加。当吹奏强音时,由于气息增强,笛身需轻微向内偏转,使吹口略微向内偏移,以调整音高,避免偏高。相对而言,弱奏时的演奏技巧则通常与强奏相反。

高低音:吹奏高低音与调节音量强弱的机理是一致的,均依赖于对气息和口型的精细调控。在吹奏高音部分时,应将风门调整至最小,确保上下唇紧密贴合,口部力量集中于风门四周,同时嘴角与颊肌协同施力,上唇略向内收[6]。此外,需增加吹气力度,加快吹气速度,腹部特别是小腹部位需自然加大用力。相对而言,吹奏低音时,风门应适当放大,左右距离扩展,吹气速度减缓。尽管高低音吹奏在细节处理上有所不同,但它们均要求口部力量集中于风门周边,且嘴角施力显著。

4.吐音

吐音技巧涵盖三种主要方式。其一,借助舌头与气息的配合,可以产生单吐、双吐、三吐及轻吐(涵盖轻单吐、轻双吐、轻三吐)等音效。其中,轻吐在特定场合下尤为适用。其二,仅通过精确控制气息,便能吹出单吐的气吐音。其三,利用嘴唇的灵活运动,亦可发出单吐的唇吐音。值得一提的是,第一种吐音方式构成了基础,单吐、双吐、三吐在演奏中占据核心地位,而轻吐则在特定场合中展现其价值。至于气吐和唇吐,它们更多地被用于创造特殊效果,而非日常演奏中的常规技巧。

三、竹笛演奏的形式

目前,竹笛的演奏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独奏。独奏是由单一的竹笛演奏者通过演奏技巧与音乐表达,独自完成一首乐曲的演奏。在竹笛独奏中,演奏者需要运用高超的演奏技巧,通过调整气息、控制指法和运用口舌技巧,来呈现出丰富多样的音色和音乐效果。独奏具有独特的魅力,能够展现演奏者的个性与情感。第二,重奏。重奏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声部的竹笛演奏者,各按自己声部的曲调,重叠演奏同一乐曲,相互配合,共同抒发同一思想,塑造统一的音乐形象。重奏的要求比独奏高许多,两个或多个声部必须在音色、音量、感情诸方面达到完全的统一与和谐。它的特点是大气磅礴、整齐划一、具有强烈的震撼力与穿透力[7]。第三,合奏。合奏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竹笛演奏者,同时按照相同的曲调演奏同一首乐曲。在合奏中,演奏者吹奏的旋律、节奏和音色都保持高度一致,共同创造出宏大、整齐且富有震撼力的音响效果。这种演奏形式不仅展现了竹笛音乐的魅力和表现力,也强调了演奏者之间的默契与协作。竹笛合奏在民乐演奏中非常常见,经常用于大型的音乐会或庆典活动。通过合奏,演奏者能够将竹笛音乐的独特韵味和感染力发挥到极致,为听众带来深刻的艺术享受。

四、竹笛演奏的情感表现

竹笛演奏过程中,应深入剖析乐曲情感,实现演奏技巧与情感表现的准确融合。表演者要注重竹笛演奏中传递的情感,加深对乐曲含义的深层次理解,从而把握整场表演,使竹笛演奏更具有张力,提高竹笛演奏的舞台效果。表演者要准确理解乐曲的主题、创作意图及背景等,对作品进行深入分析,结合乐谱采用恰当的表现手法,提升舞台表现力。以戏曲演奏为例,以戏曲传达情感通常属于委婉派戏,需要表演者控制好演奏力度,以弱、中强为主,展现竹笛演奏的流动性。同时,表演者要掌握竹笛乐谱的表现手法,明确其音乐结构,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所谓“乐谱表现手法”,一般是指竹笛乐谱的运作形态,涵盖演奏力度、乐曲节奏、旋律和装饰音选择等方面内容,其音乐结构对应乐谱的长短句、过渡句等。演奏者通过准确分析结构,可以了解乐曲规律变化,更有逻辑地表达乐曲的情感。此外,表演者在演奏竹笛乐曲的过程中应融入自己的理解,从多角度出发分析乐曲表达的情感,增强乐曲表演的表现力,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五、竹笛在舞台演奏中的应用

竹笛在舞台演奏中的应用主要体现为在乐队中的应用。目前,无论是在民乐团、竹笛重奏乐团,还是在交响乐团中,竹笛都有很好的应用。

在民乐团中,竹笛作为传统乐器的代表,其音色悠扬、富有穿透力,能与其他乐器形成良好的互补和融合。民乐团通常包括各种民族乐器,竹笛在其中常担任旋律乐器的角色,能演奏出华丽的音乐旋律,引导观众进入音乐的情感氛围中。同时,竹笛的音色也能体现出音乐的“舞蹈性”,使整个作品更加富有跳跃感、灵动感,为观众带来清新灵动的艺术体验。

在竹笛重奏乐团中,竹笛的运用更加专业和深入。这类乐团通常由多种类型的竹笛组成,如十孔笛、方孔笛等,通过不同音域和音色的竹笛组合,形成丰富的音响效果。在重奏中,竹笛不仅可以演奏主旋律,还可以作为和声或节奏乐器使用,与其他竹笛或乐器形成和谐的音响关系。此外,竹笛重奏乐团还常常通过装饰音等技巧来丰富旋律变化,使音乐更加丰富多彩。

在交响乐团中,竹笛的运用虽然相对较少,但也有其独特之处。作曲家有时会以竹笛作为角色主体,辅以西洋交响乐队及女声合唱团的伴奏,将传统的民族元素与现代交响音乐相结合,创造出新颖独特的音乐效果。竹笛在交响乐团中的运用,不仅丰富了交响乐的音响色彩,还为观众带来了耳目一新的听觉体验。

六、舞台中竹笛演奏的手法

在竹笛演奏过程中,演奏者通过运用多元化的表演手法,能够有效提升情感表达的效果。因此,演奏者需对相关的表现手法进行深入且细致的研究。竹笛演奏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演奏速度、音色选择、气息与力度的控制等。只有在这些要素之间达到协调与平衡,才能构建出更加和谐的竹笛演奏情感表达体系。在基本功训练中,演奏者应特别关注姿势即站姿和坐姿的端正性,并熟练掌握气息的运用技巧。对于站姿,首先,演奏者的双脚应分开与肩同宽,呈外八字形站立,一脚稍前,一脚稍后,以保持身体平衡。身体重心应稳定地落在两腿之间,必要时可稍作左右移位。同时,胸部应自然张开,头部保持正直,双眼平视前方,肩膀放松平展。这样的站姿不仅有助于气息的流畅,也能使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保持稳定的身体状态。在坐姿调整上,首先选择一个适当高度的凳子,确保坐时既不感到拘束,又能保持身体的稳定。坐时,上身姿势与立势相同,挺胸收腹,保持身体的正直。两腿自然分开,避免架腿,以确保呼吸的顺畅和身体的稳定。此外,持笛的方向可以根据个人习惯决定,无论是向右方还是向左方持笛,都不会对演奏产生影响。无论是站姿还是坐姿,都需要注意“三点一线”的原则,即鼻尖、笛孔、左手肘应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这有助于演奏者在吹奏过程中更好地控制气流和音色。

在指法的训练中,演奏者可根据地域特点选择适合的演奏风格,如南派的颤叠打蹭或北派的垛滑吐花等。无论选择哪种风格,都需确保手指的张弛有度,以达到最佳的演奏效果。

七、结束语

竹笛是我国乐队演奏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其独特的音色和强烈的艺术表现力,常居乐队首位,深受人们的喜爱。不同的演奏者在竹笛演奏中,由于对乐曲的感悟不同,传递给观众的情感也存在差异。为了呈现出更好的演奏效果,表演中应深入剖析作品的内涵,明确音乐结构,合理运用演奏技巧,拓展竹笛演奏的情感范围,使竹笛作品的舞台呈现更加丰富、饱满,提高竹笛演奏质量,推动我国音乐文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高金越,刘向阳.浅谈影响竹笛音色的主要因素[J].喜剧世界(下半月),2024(03):91-93.

[2]王晓凤,李绍伟.竹笛演奏在戏曲音乐中的应用分析[J].喜剧世界(下半月),2024(01):47-49.

[3]吴尔曼.中国竹笛演奏流派及其文化特色探究[J].艺术评鉴,2021(03):8-10.

[4]刘志燕.中国竹笛艺术及其流派分析[J].艺术评鉴,2020(05):13-14.

[5]蒋维佳.浅谈中国竹笛演奏技法与情感的表达[J].教师,2020(01):102-103.

[6]窦飞.竹笛演奏的艺术分析及思想情感表达方式[J].黄河之声,2022(16):125-127.

[7]雷阳.竹笛演奏中的表演技巧与情感表现[J].名家名作,2022(09):61-63.

作者简介:左晓燕(1984-),女,河南舞阳人,硕士,国家二级演奏员,从事竹笛演奏研究。

猜你喜欢
情感表现竹笛音准
My Mother
我的坚守
竹笛
把握歌唱关键期 有效培养音准感
刍议汉字设计的形态语义学
从幼儿绘画作品分析幼儿色彩情感
浅议琵琶教学中的情感表现及音色变化
歌唱技巧和情感表现在声乐艺术中的有效融合
浅谈影响合唱音准的因素
竹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