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风险管理在国有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2024-06-26 15:32:45李玉萍
中国科技投资 2024年14期
关键词:风险管理岗位国有企业

李玉萍

摘要:任何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如果忽视对风险的防范,会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当下,企业不仅要面临来自外部市场环境的压力,亦要面临内部的各类潜在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有利于提高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帮助企业化解、规避、预防各类风险,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创设良好的环境。同时,加强风险管理也是全面推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必然需求,是保障企业长久、稳健发展的核心基础。基于此,本文通过概述全面风险管理的内涵,论述了在国有企业中推行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分析风险管理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全面风险管理;国有企业

DOI:10.12433/zgkjtz.20241433

国有企业作为一种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具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特征,能够起到调和国民经济等方面稳定发展的作用,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因此,加强风险管理,有利于把控国有企业长期发展过程中的一些不确定因素,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不断完善风险管理系统,加强管理层和基层员工对风险的重要认识,使全员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从而在日常工作中及时发现各类风险,针对不同种类型的风险做好风险评价工作。同时,积极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并充分发挥其优势,对各项生产活动展开全过程监管,借助风险管理预警系统,实现对所有风险的及时预警,便于相关工作人员发现并解决问题。

一、全面风险管理的概述

全面风险管理主要是在各项工作开展阶段,对所有环节中的风险进行有效管控,引导国有企业树立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通过制定完善的管理体系、管理策略、管理措施等,实现对内部各项风险关键点的实时把控。该项管理涉及的内容较多,具有全面性、全员性特征,其目的在于将所有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为企业找到最佳的风险、收益平衡点,促进其长久、稳健发展。

首先,企业在开展该项管理工作时,需重点关注风险管控,实现对所有环节风险的全过程管理,持续性、动态性地监控所有经济活动。其次,风险管理具有全面性特征,其涉及的内容较广,不仅涉及不同部门、不同业务,还涉及不同层次的风险管理,将所有风险整合归类,站在决策的角度集中管控各种风险。最后,风险管理具有长期性、艰巨性特征。构建该系统不是一劳永逸的事,而是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进行完善、维护和改进。一般而言,要建立一个相对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需要三至五年的时间,且在此过程中还需要定期更新与维护。因此,这是一个长效机制,是企业不断坚持才能完成的艰巨任务。

二、在国有企业中推行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意义

其一,有利于促进企业的转型升级。在当前市场环境多变的形势下,企业要明确自身面临的优势与劣势,紧跟时代发展趋势弥补自身的不足,提高综合能力,才能从容应对市场的诸多变动。因此,开展风险管理工作能够帮助企业提高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获得更大的进步。同时,还能借助各项风险管理实现对财务风险的有效管控,有效避免各种风险,提升国有资产的使用率,全面推动企业不断改革自身的管理体制。

其二,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国有企业的特殊属性决定了其要想获得更大的市场竞争力,需要不断改变内部管理模式,改变传统的技术及资本角逐模式,借助风险管理优势,致力于利用高效的管理模式在市场中具备主动性。

其三,有利于提高内部管理水平。随着国有企业规模不断壮大,伴随着管理层级的增加以及管理形式僵化,很容易造成管理内耗。而强化风险管理有利于明确内部的权责利,借助信息系统实现对所有实施过程的有效监督,加大监督力度,全面落实风险防控,也能起到优化治理结构的作用,使内部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三、国有企业开展全面风险管理的现状

(一)全员的全面风险管理意识较为淡薄,风险管控效果不佳

近年来,由于企业风险管控不足,诸多风险案件层出不穷,这类风险案件基本上分为两种,一种是系统性造成的风险问题,另一种是工作人员风险意识不足导致的。很多企业在开展各项工作时,会将重点放在追求工作效率上,但在岗位设置方面却忽略了不相容岗位相互制衡的作用,也未能从多维度、多角度分析与研究内部审批环节,使得风险管控工作流于形式。而且,内部员工对风险管理缺乏正确认识,将其归类到财务部门,秉承着与己无关的管理理念开展工作,致使各种风险事件发生。同时,很多企业在开展风险防控工作时,一般只注重风险管理的合规性,往往忽略了更深层次的经营、市场风险,未能依据不同种类的风险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风险管理的合规性只是底线,还需要管理层重视和基层员工的配合。由于全员风险管理意识较弱,该项管理工作成效不佳,未能充分发挥其效用,无法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二)缺乏完善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缺乏顶层设计

由于风险管理理念引入我国的时间较短,企业对该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很多企业在日常管理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风险,同时又缺乏有效的解决措施,带来不利影响。很多企业的组织构架并不完善,缺乏科学的顶层设计,无法有效发挥内部管理职能,导致风险管理与岗位职责未能有效融合,使得该项管理工作的开展缺乏组织架构保障。

(三)未构建科学的风险内控制度,缺乏完善的风险管理预警系统

企业缺乏风险内控意识,不具备完善的风险内控制度,无法精准地把控风险关键点,导致风险管理与控制很难得到有效落实。只有全过程、全员参与风险控制,才能充分发挥内控效果。很多企业不具备整体协调意识,存在严重的本位思想和部门意识。领导层在制定风险内控制度时,未能站在大局观的角度,忽略各职能部门的协调。例如:某国有企业的生产部门和销售部门的日常工作重点完全不同,前者只重视产品生产,但会忽略生产效率、质量等方面,而后者的重点则放在业绩及营销策略方面,对产品设计等方面的重视程度不高。各职能部门相对独立,缺乏协调性,基本上都以各部门自身的利益为主,内控制度很难得到有效落实,致使风险内控制度流于形式,严重抑制了企业的发展。此外,未制定完善的风险管理预警系统,致使工作人员很难及时发现风险。

(四)缺乏完善的监督体系,无法实时监控风险要素

由于企业尚不具备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与监督体系,该项管理工作的开展缺乏约束与控制,使得内部审计流于形式,严重抑制了内部控制水平和风险管理水平。在这种情况下,无法及时、有效地识别风险,导致对企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四、优化国有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有效对策

(一)树立全员全面风险管理意识,创设良好的内部风险控制环境

其一,可将风险管理文化融入企业文化,营造良好的风险管理环境,使全员在环境的影响下树立正确的全面风险管理意识。企业需要增强领导干部层的风险管理意识,使其意识到开展该项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通过培训的方式不断提高其对风险识别的敏锐度,明确自身的责任,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充分发挥领导的带头作用,在风险管理中起到示范作用。同时,还需加大宣传力度,为全员宣传风险管理的相关知识,使其能够充分认识到该项管理工作的价值与意义,在深入贯彻内控管理知识,开展风险管理工作,精准地识别风险并予以解决。

其二,良好的内控环境是推动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基础性工作,而内控环境的创设在于人。因此,企业在落实该项管理工作时,需要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且人力资源管理也是创建良好内控环境的基础。基于此,企业在招聘过程中需要注重人才与岗位的适配率,一些关键岗位在招聘时,要有针对性地考核应聘者的专业能力、职业道德、家庭背景等,从源头控制员工的道德风险。同时,还需制定完善的培训机制,针对刚入职员工做好培训工作,增强其履职能力,使其尽快地适应岗位工作。同时还需要为员工培训一些经典案件,使其具备一定的警示心理。此外,要做好岗位的相互制衡工作。例如:针对不相容的岗位要做好分离工作,对重点岗位做好定期轮岗工作等,从而有效规避重点岗位的潜在风险。

(二)优化组织体系,健全风险管理制度

其一,领导层需要加强对风险管理的重视,充分调研内部的实际情况,构建满足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不断完善风险管理部门的职能以及相应的专业岗位设置,健全风险管理委员会,并开展实时监控,做好事前、事中、事后的风险控制工作。

其二,做好招聘工作,积极引进具备高水平、高素质的风险管理专业人才,为国有企业组建一支水平较高、综合素质较强的风险管理队伍,为工作的全面落实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健全风险内部控制制度,制定完善的风险管理预警系统

其一,企业在发展阶段遇到的风险是多种多样的,其危害程度各有不同。因此,国有企业需要根据不同种类的风险,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目前,风险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内部风险,另一类是外部风险,风险之间具有强关联性,会在特定的情况下发生变化,如:很多外部风险都是由内部风险演变而来。基于此,企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风险管控机制。依据不同岗位、不同层级,设置相应的内控机制,在该制度中需明确划分授权对象,设置不同风险关键点额度、不同岗位条件等,认真筛选与分析不同岗位潜在的风险点,优化岗位设置,避免出现越权行为。同时,国有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明确拟定内控报告机制,在该制度中将报告人、接收人、时间、内容等明确化,确保各岗位人员都能根据相关标准拟定报告。国有企业的内控责任机制需要根据内外情况的变化不断完善,依据权责义务统一的原则,将内部不同层级、不同职能部门、不同发展岗位、关键负责人的职责明确化。此外,还需要注重内控批准制度的制定,集中整合内控涉及的所有事项,明确不同岗位的条件、职权范围、相关程序等。同时,还需要健全奖惩制度,利用该制度约束不同部门岗位人员的工作行为。

其二,在当下的信息化时代,国有企业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积极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搭建风险管理预警系统,在该系统中设置不同风险关键点的预警阈值,一旦超过设定额度,便触发报警机制,这有利于领导层全面了解各项目、各业务活动开展阶段风险关键点的变动情况,及时根据风险的危害程度对其进行识别与控制,为其制定解决措施,也为后续预防风险提供宝贵经验。

(四)构建完善的监督体系,实现对风险要素的动态化管理

其一,国有企业需要与外部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及时了解最新的政策法规和市场变动情况。应与外部监督机构加强沟通与交流,由相关监管部门定期对国有企业的风险管控情况进行审查,并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制定监管规定,为其构建良好的外部监督环境。而企业管理层也要积极主动地学习最新的监管知识,更新自身的管理理念,及时改变内部的监管方式,将其转化成风险性监控,实现对所有经济活动、管理活动的全过程监控。而监管部门需要整合各项数据,在综合考量非市场数据后,为企业制定相应的数据模型,借助现有的非现场监管工具进行检测,及时根据监管情况优化与完善检测指标,确保公平、公正地评价企业的情况。

其二,健全内部审计部门及审计委员会,保障其权威性和独立性,从而对风险管理工作开展监督评价工作,依据评价结果予以管理建议,不断完善风险内控制度,提高国有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其三,健全监督体系。企业需要将所有的内部风险管控情况进行汇总与整合,对各项管理决策、重点项目等工作中的风险关键点实施监督,借助自我评估机制加强工作的监督与约束作用。同时,还需将所有的风险管控问题集中起来,组织内部人员开展讨论会,各抒己见,共同制定有效的解决措施。工作人员需将问题、建议、评估报告上报风险管理部门,该部门依据评估报告,对不同阶段、不同岗位的风险进行实时监督,不断调整风险评估管理策略,且还需健全跨部门风险管理解决方案,将风险管理工作任务细分给不同层级的管理人员,使工作层层落实。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不确定因素较多,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内部各类风险逐渐增多。企业要想保持良好的发展状态,就要构建科学、规范、完善的风险管理系统,充分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立足现实,不断收集各项数据,制定新的分析框架,在该框架中将应对各项风险的预防措施融入其中。同时,加强顶层设计,领导层要发挥带头作用,引导全员重视风险管理,为有效落实风险防控工作创设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张娜.全面风险管理在地方国有企业中的运用[J].新理财(政府理财),2022(4):66-67.

[2]程连贵,王志峰.国有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研究与对策[J].设备管理与维修,2022(5):1-3.

[3]艾静.金融发展形势下国有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策略研究[J].中国市场,2021(24):79-80.

[4]庞洁峻.国有企业应用全面风险管理框架的可行性探索[J].全国流通经济,2020(32):21-23.

[5]文幸.国有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探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20(11):3-4.

[6]李玲.国有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26):89-90.

猜你喜欢
风险管理岗位国有企业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5:32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商周刊(2018年23期)2018-11-26 01:22:28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乡村地理(2018年2期)2018-09-19 06:44:06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中华儿女(2016年14期)2016-12-20 18:22:28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现代企业(2015年4期)2015-02-28 18:4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