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内地近20年来流行音乐审美变迁

2024-06-26 15:15:56孙鹏翔李晓囡
艺术大观 2024年11期
关键词:多元化个性化

孙鹏翔?李晓囡

摘 要:流行音乐作为一种贴近生活、广泛传播的音乐形式,自从在中国内地生根发芽以来深受人民的关注和喜爱,其在丰富大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人们的审美意识。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内地流行音乐在目前阶段所呈现的整体形态与20年前相比出现了显著的差异性。归根结底,这种变化的核心动力来源于中国内地流行音乐的审美变迁。笔者旨在以流行音乐本体变化、社会变革等现实因素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探讨以上因素的具体表现以及对音乐审美产生的影响从而论证中国内地近20年来流行音乐审美的“多元化”“融合化”“个性化”变迁。

关键词:中国内地流行音乐;审美变迁;多元化;融合化;个性化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4)11-00-03

一、流行音乐审美变迁的动因

流行音乐可以被理解为是一种广受大众欢迎的音乐形式,与时代面貌和社会文化背景有很强的关联性,其明显特征是主流性、娱乐性和商业性。流行音乐种类繁多,风格多样,笔者在文中所探讨的中国内地流行音乐特指结构短小、通俗易懂、受众广泛的流行歌曲。与内涵丰富、逻辑缜密、富有艺术表现力和深刻哲理的严肃音乐相比,流行音乐通常是以简洁明晰的旋律、节奏为主,并配以平铺直叙的歌词内容,具有直白的表现力和强烈的感染力。

德国音乐美学家阿多诺曾在其著作《论流行音乐》中对流行音乐的艺术特性进行了评价。他认为,流行音乐的整体与细节(作品局部的和声、配器、音色等)的关联不像是严肃音乐那样密切,并提出:“(流行音乐)细节和整体并不相关,整体体现为一个外部的结构。所以,整体永远不会被个体改变,也因此它一如既往地在作品中是冷漠、沉静且不引人注意的。同时,细节被一种它永远无法影响和改变的音乐手段切断了,因此细节也仍然是无关紧要的”。在他看来,流行音乐内部音乐元素的关联性并不强,“细节对整体的依赖度不高,从整体中抽走任何一个细节都不会影响乐感,每一个细节都能被替换;同时,整体也不体现细节的必然性。”[1]这解释了流行音乐改编盛行的原因,同一首流行音乐作品的细节可以根据不同时代和不同审美群体的审美偏好进行“二次加工”,最终形成一种符合大众审美标准的改编作品以满足受众群体的精神诉求,正是由于流行音乐内部结构的“不稳定性”和外部环境的“可变性”,使得流行音乐改编盛行,从而成为流行音乐审美变迁的原动力。

流行音乐在中国内地发展中所呈现出的一些明显特性成为其审美变迁的动因,首先是多样性和融合性。流行音乐形态丰富、风格多样,随着国内外不同音乐流派的相互借鉴与融合,内地流行音乐的形式和风格也在不断变化。早期的中国内地流行音乐以抒情歌曲、校园民谣为主,而近年来中国内地流行音乐与爵士、摇滚、古典、古风、电子音乐等不同风格流派的音乐元素相结合,音乐艺术性得到了增强,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内地流行音乐的审美阈值。其次,流行音乐还具有互动性和传播性。内地流行音乐近年来通过社交媒体和互联网渠道与听众之间形成了更为紧密的互动关系,人们借助网络平台分享和推广自己喜欢的音乐甚至能够与音乐人进行直接的交流和互动,这种互动性和传播性使得流行音乐成为人们日常社交和展现自我的重要媒介。

可以说,中国内地近20年来流行音乐的审美变迁与其特性密切相关,流行音乐内部结构的“不稳定性”与外部环境的“可变性”为其审美变迁提供了原动力,同时多样性、融合性、互动性和传播性对音乐审美观念的塑造也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2]。

二、流行音乐审美变迁的具体体现

(一)音乐形式与内容的变化

中国内地流行音乐审美变迁体现在音乐本体变化的各个方面,其中以音乐形式与内容的改变最为显著。由于笔者在本文中探讨的是带有歌词,艺术表现方式较为直白的流行歌曲,因此不过多涉及两者复杂而抽象的概念。不同于纯音乐常将音乐内容归结于某种人类普遍情感或者是形而上精神等抽象之物,在本文中音乐内容特指歌词文字所表达的具象之物。

1.音乐形式——旋律与节奏的变化

音乐形式是指音乐音响的组织结构样式,它涉及音色、节奏、和声、音程、速度、力度等元素的组织和结合,在流行音乐中,音乐形式的基本要素以旋律和节奏为主。在过去的20年里,传统的旋律模式逐渐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前卫和创新的旋律结构,流行音乐与古典乐、爵士乐、摇滚乐的有机结合,增加了旋律的丰富性。在结尾处理上,不同于以往流行歌曲将尾音落在主音的传统处理方式,如今的一些流行音乐已经开始尝试将尾音落在属音甚至是上主音上,以营造出意犹未尽、余音绕梁之感。在调式处理上,雅乐音阶、燕乐音阶、爵士音阶,甚至是中古调式的广泛运用,说明如今流行音乐的作曲家已经逐渐跳出西洋大小调作曲思维的桎梏。在和声处理上,曾经万能伴奏和弦“S、D、DTⅢ、TSⅥ、SⅡ、D、T”的套路模式已经逐渐“失宠”,取而代之的是更加新颖的和声走向。过去的中国流行音乐的节奏形式多以较为简单的单、复拍子为基础,近年来中国内地流行音乐加入了更加多元化的节奏元素,如传统戏曲唱腔中的板眼和国外的蓝调、巴萨诺瓦、探戈节奏型等。这些音乐类型所带来的混合拍子和反拍的大量运用赋予了内地流行音乐全新的韵律感,显著提高了内地流行音乐的艺术表现力。可以说,旋律和节奏的变迁为当今中国内地流行音乐带来了全新的审美体验[3]。

2.音乐内容——歌词内容与主题的变化

歌词是流行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作者对社会群体、个人情感以及审美观念的直观表达,因此中国内地流行音乐的审美变迁可以从歌词内容与主题的变化中得到一定的体现。

在歌词内容方面,情感表达方式发生了改变。早期的中国内地流行音乐往往强调平铺直叙式的情感表达和情绪宣泄,歌词内容以描绘对爱情的向往、失恋的痛苦以及对生活的憧憬为主。随着欣赏者情感需求的增加,情感表达方式也变得更加细腻和抽象。如今内地流行音乐的歌词内容更加注重对不同情感的深入剖析与细腻描绘,更加关注内心感受的细微变化与人性的复杂。

在歌词主题方面,题材选择类型得到了扩展。早期中国内地流行音乐的主要题材是懵懂的情愫与校园爱情故事,这与当时较为保守的社会风气相符合。随着社会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与开放性,歌词主题也逐渐扩展到更加广泛的领域,如今的歌词主题不仅局限于对情感经历的感性描述,同时也充满了对社会和人生的理性思考[4]。

在语言运用方面,语言表达方式获得了创新。如今歌曲歌词内容中常出现的网络流行语、网络短语等为歌词创作带来了更多新颖、有趣的语言表达方式,更加符合青年群体追求潮流的音乐审美心理。

因此,形式与内容的革新反映出近年来中国内地流行音乐愈发重视个体的情感需求以及文化多样性的价值,流行音乐作品形式与内容的创新与发展已经成为流行音乐审美变迁的重要推力。

(二)音响呈现方式与音乐制作方式的革新

除了音乐整体风格的变迁之外,音响呈现方式与音乐制作方式的革新也深刻影响着近年来流行音乐的审美趋势。流行音乐的音响呈现方式是指将乐谱呈现为音响过程中所借助的发声工具以及所采用的手段和技巧,可以是人声、乐器或者是合成器,它对于音乐作品音响效果的最终呈现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音响呈现方式作为“二度创作”的重要一环建构起音乐作品与欣赏者之间的桥梁,它直接影响着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和审美效果。过去流行音乐通常以小型乐队或几件乐器伴奏为主导,如钢琴、吉他、贝斯、萨克斯等,简单的配器方式导致了听感上的单薄。随着审美水平的提高,欣赏者对于音响效果的呈现方式日感不足。目前流行音乐开始大量使用交响乐编制进行伴奏,丰富的配器与织体极大满足了欣赏者的审美需求。同时,音乐技术的发展也使得电子音乐、合成器、数字音乐等新的音响呈现方式得到了广泛应用。音响呈现方式的创新性发展不仅丰富了内地流行音乐的层次和质感,并使其更具现代感和前卫性[5]。

音乐制作方式的变革为音乐人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促进了欣赏者音乐审美的个性化发展。20年前制作一首流行音乐曲目需要一支乐队和专业的音乐工作室,而现在人们通过使用电脑软件以及数字音频工作站等方式就可以制作出较高质量的音乐作品,节省了时间与空间的成本。数字合成技术的发展使得流行音乐的编曲和制作方式变得更加精细,通过人工合成、音频剪辑、混音等处理手法制作出更加新颖、有趣的音乐作品,以满足欣赏者不同的审美趣味。

可以说,音响呈现方式的创新与音乐制作技术的变革为内地流行音乐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不仅提高了内地流行音乐的艺术水平也迎合了欣赏者日益增长的审美需要。

三、社会文化与新媒体对音乐审美的影响

通过上文可以看出,中国内地近20年来流行音乐在音乐形式、内容、音响呈现方式以及音乐制作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在这些现实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对音乐审美的变迁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社会文化的进步与新媒体的介入对音乐审美的影响也日益剧增。

随着中国社会近年来的繁荣与发展,开放与包容的文化环境正在成为流行音乐审美变迁的重要推力。年轻人文化素养的提升,使他们更加注重作品背后的文化属性和情感共鸣。欣赏者审美需求的丰富化,也让流行音乐审美呈现出更加立体和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正因如此,丰富多样的音乐风格和类型才得以在中国内地流行音乐的肥沃土地上生根发芽,开启了内地流行音乐海纳百川、百花齐放的当今格局,也促成了中国内地近20年来流行音乐审美的多元化发展。与此同时,随着音乐欣赏者文化自信的觉醒,人们从过去倾向于模仿欧美、日韩音乐风格所形成的单一化审美,到现在开始追求中国内地流行音乐本土化、民族化以及中西结合的多元化审美。中国音乐元素如中国传统乐器、民歌曲调和节奏等逐渐渗透到流行音乐中,赋予了作品本土特色与民族精神。现如今流行乐坛上涌现的新声音,不仅在创作和编曲方面展现出国际化的水准,同时也融入了中国传统乐器如二胡、琵琶、唢呐等,极大地丰富了作品的传统文化内涵。这种国内外音乐元素的融合并非简单地堆砌和拼凑,而是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使得音乐作品在融合之后依然能够体现出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文化内涵,展现了中国内地流行音乐文化的包容性与创新性,从而促成了本土音乐元素与外来音乐元素有机融合的审美标准[6]。

近年来,新媒体作为一种新兴媒介和传播载体,在为信息传播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在不断影响流行音乐审美的变迁方向。在新媒体和大数据技术的广泛运用下,流行音乐平台通过推荐系统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个性化的音乐推荐服务,通过分析用户的听歌记录、点赞和收藏等数据,平台能够向用户推荐符合其审美偏好的音乐作品,在满足欣赏者审美需要的同时也节省了搜索时间。除了个性化推荐之外,新媒体音乐平台的随机歌单系统也使得用户更容易接触到不同类型的音乐,从而拓宽了他们的音乐鉴赏范围。个性化推荐和随机歌单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着用户对音乐风格和内容的偏好,从而影响他们对音乐的审美取向。

此外,众多新媒体平台通过举办线上音乐活动和推广原创音乐节目等方式向广大听众传递流行音乐的新潮风向和审美趋势。这些活动不仅加强了用户对优秀原创音乐作品的肯定,也促进了用户对多样化音乐风格的认同,从而推动了流行音乐审美的多元化、个性化发展。

通过上述分析最终可以看出,中国内地流行音乐在近20年来的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内部的音乐本体层面还是外部的社会环境层面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从音乐本体层面看,音乐形式与内容在变化中展现出从传统到创新,从单一到多样的过程,音响呈现方式和音乐制作方式的革新也推动了流行音乐的发展进程。从社会环境层面看,文化的自信与包容加速了音乐本土化以及中西音乐元素的有机融合,新媒体平台的介入也为音乐欣赏者提供了更多的审美选择。

这些现实因素作为审美变迁的具体体现,可以真实客观地反映出音乐审美的变迁方向。中国内地近20年来的流行音乐审美在音乐形式、内容、音响呈现方式、音乐制作方式、社会文化、新媒体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正在朝着“融合化”“多元化”以及“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并形成了中国内地流行音乐所特有的审美品格。与此同时,这种文化自信、开放包容的审美品格将会作为一种文化风向标,对青年群体的思想意识与价值观产生积极影响,也会为音乐产业市场格局的良性发展提供审美动力。

参考文献:

[1]许珩哲,张磊.试析阿多诺的《论流行音乐》[J].韶关学院学报,2023,44(04):82-86.

[2]崔家嘉.多媒体视阈下的严肃音乐创意呈现和推广探究[D].中国音乐学院,2017.

[3]徐梦洋.天津爱乐乐团市场运营的探索性研究[D].天津音乐学院,2016.

[4]郑通祥.通俗歌曲的表演研究[D].河北大学,2015.

[5]王思琦.1978-2003年间中国城市流行音乐发展和社会文化环境互动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

[6]许诗雨.艾拉·费茨杰拉爵士乐拟声演唱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7.

作者简介:孙鹏翔(1990-),男,山东青岛人,硕士研究生,音乐与舞蹈学专业,从事音乐美学研究;李晓囡(1983-),女,浙江上虞人,博士,副教授,音乐与舞蹈学专业,从事音乐美学研究。

猜你喜欢
多元化个性化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永荣锦江瞄准差异化多元化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文苑(2020年4期)2020-05-30 12:35:12
多元化——写作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原则」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新闻传播(2018年12期)2018-09-19 06:27:10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中国公路(2017年8期)2017-07-21 14:26:20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
中国卫生(2015年1期)2015-01-22 17:20:15
《寒风吹彻》的个性化解读
语文知识(2014年4期)2014-02-28 21:59:48
高考议论文的个性化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