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乐波
1993年大学毕业,我来到了宁波效实中学,心里充满了无奈与迷惘:我想我是不可能在教师这一行长干下去的,一是因为我不擅长与人打交道,二是因为童年幼稚的认知。我的外祖父母、曾外祖父母都是普通的中小学老师,在我的记忆中,他们一生清贫,蜗居斗室,辛劳一辈子。我感觉这不是我要的生活。
初入校,学校给新教师都安排了指导教师。我的指导教师冯老师是一位特级教师,治学严谨,不苟言笑。只要一有空,我就会搬把小凳子去听冯老师的课。既然来了,该学的学问我得学到。冯老师的课很传统,很少有轰轰烈烈的讨论,就连个别提问也不是太多。但他对课文的理解是那么独到精深,对知识点的讲解是那么准确到位,因而他的讲课总是丝丝入扣,引人入胜。每每听完他的课,我总是心生感慨:我什么时候才可以修炼到冯老师这份上啊!
1999年,我考取了市教育局组织的特级教师跨区带徒项目。导师们都是知名的特级教师,沈老师大气,何老师亲切,朱老师厚重,尽管导师们的风格各不相同,但他们都以自己深厚的学养和独具的人格魅力吸引并影响了我,并且这影响是持久而深远的。
有一回,我去问沈老师借书。无意中发现书的扉页上抄录着一首杜甫晚年写的五律《江汉》。诗人长期飘零,历尽艰辛,至老仍如浮云行止无定,心中颇多感慨。但他并未因处境困顿和年老多病而悲观消沉,诗中依然表现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精神。“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底下有一行字:“二○○八年元旦录于病中”。读着这首诗,看着这行字,我的眼泪瞬间占据了眼眶。我知道2007年年底时沈老师病了,病得很重,可他一直坚持工作,直到2008年元旦前后实在撑不住了才请了一天的假。一位近70岁的老人,一个教了40多年书的老教师,他的一言一行让我感佩。
2015年,我参加了省名师工作室活动,成为褚老师名师工作室15名学科带头人之一。有学员开玩笑说,加入名师工作室是“自找苦吃”,因为褚老师安排的活动实在太丰富了。在褚老师的身上你常可以看到一种“布道精神”,那种深刻而严苛的关切,执着而高贵的牺牲,那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担当。这于我们学员而言是一种压力,更是一种动力。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去年教师节,我领到了从教30周年的荣誉证书。此时,当时不想做教书匠的想法已然不复存在。我庆幸当时的自己顺着时间的流淌、命运的安排,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努力走。我想我是幸运的。人生路上我碰到了那么多的良师益友,是他们的专业指导和不断鼓励让我走一步,再走一步,一直走到了今天。我也终于真正理解了外祖父母、曾外祖父母安贫乐道的生命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