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蔓
告别了2022和2023连续两年下跌后,大盘指数们今年终于有了复苏迹象。而从5月以来,指数又失去了活力,掉头向下。虽说今年来市场中的热点也是一波接一波,AI算力、低空经济、金属周期板块轮番上场,房地产也出来小秀一把,但总是后劲不足,并没有出现强有力的长期主线。
市场反复无力,投资者就容易失去信心。这在权益基金市场更为明显。虽说今年不少权益基金翻红,但新发情况却屡屡遇冷。
对于很多权益基金投资者来说,即使身处热点之中,也总有股“热闹都是别人的”感觉,风口一阵阵吹,却迟迟吹不红自己手中基金的收益。
其实,市场真正的趋势性行情较少,大部分时间都是轮动震荡行情。市场好,自己不见得沾光;市场不好,也不一定会被拖累。薅板块轮动的“羊毛”,才是永恒的旋律。
据机构统计,近十年多年来,市场行业轮动逐年加快。今年尤为明显,多个板块你方唱罢我登场,没有形成能够明显延续全年的主线。进入4月之后A股更是几近一天一个热点,“美林时钟”转成了“美林电风扇”。投资者们眼花缭乱,无从下手。(见图一、二)
资料来源:iFinD,中银证券
资料来源:Wind,招商证券
为何今年轮动如此之快?招商证券分析称,一是缺少方向,当前盈利整体平稳,缺少一个明确的业绩改善的大方向和推动力;二是去年年底到年初的大跌造成“疤痕效应”,使得一旦某个方向快速上行市场就很容易止盈,而一旦某个方向开始回调则市场的短期调整也更为剧烈;三是政策催化,今年以来政策力度明显加大,政策效率明显提高,呈现出政策一波接一波的催化加强特征;四是今年增量资金相对有限,存量博弈的特征较为明显。
市场长久波动下,基金投资者如何抓住机会?
1.做好资产配置
大多数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更加关注标的选择,但实际上比起选哪只基金或股票,是否做好了各类资产的配比往往被忽视了。其实收益的多少、持基的体验、能否更长久的保持“在场”,与资产配比关联很大。
当前市场有几个较为常用的组合配置策略:
策略一:股债平衡策略。股债平衡策略由大师格雷厄姆首次提出,按照一定的比例来分配权益类资产和固收类资产的仓位,例如:“50%股+50%债”,或者“70%股+30%债”。通过数据测算会发现,股债平衡的持仓方式比单独持有债券的收益率更为可观,比单独持有股票的回撤更为可控(见表)。
策略二:核心-卫星策略。这个策略将资产分位两大类,在行情下跌时有防守资产来兜住回撤,行情上涨时有进攻资产博取弹性:
“核心”——通常是力求稳中求胜的品种,由波动可控的产品来担当底仓资产,是组合中的“定海神针”,如债基、宽基指数,以及最近大火的红利策略指数都是不错的选择;
“卫星”——通常为组合博取更多的收益,选取高弹性的资产作为组合的附属配置,通常是各行业的主题基金,具体选择时尽量选取相关性低的行业进行搭配。
策略三:哑铃策略。作为近两年大火的策略,哑铃策略强调两端投资,一端聚焦具有进攻性的高成长资产,如:权益类资产、大宗商品等,力求获得潜在高收益;另一端配置防守型资产,比如债券、货币基金等。通过对风格差异较大的投资品种进行组合,有效平衡风险和回报。
需要提醒的是,哑铃策略作为进阶策略的一种,对资产的选择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如果选取的高风险资产表现不佳,或者防守型资产无法提供足够的安全性,那么整个策略可能会失效。
总之,每个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投资目标不尽相同,资产的配置策略千千万,总归是选取合适自己能力圈、风险承受能力的才是更优解。
2.培养长期投资意识
既然市场永远在波动,那么投资者就不必为一时的得失而纠结。基金投资本就是细水长流的事情,频繁地申赎,不仅会影响自己的心态,还会影响基金业绩稳定性,持有时间越长,才越容易盈利。
景顺长城、兴证全球等几家大型基金公司联合发布的《2022年公募权益类基金投资者盈利洞察报告》显示,投资者盈利状况会随着持有的时间增加而逐渐改善。
持有时长不足1个月时,投资者平均年化收益率仅-4.59%,盈利人数占比仅37.46%。持有时长2-3年时,投资者平均年化收益率转正,盈利人数占比达到80%以上。持有时长达到3-5年时,投资者平均年化收益率大幅提升至6.52%,盈利人数占比也超过90%。(见图三)
数据来源:2022年公募权益类基金投资者盈利洞察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