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陀罗心理绘画对初中生情绪调节的效果研究

2024-06-26 07:53黄梓颖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4年19期
关键词:色彩心理情绪调节

黄梓颖

摘要:为探讨曼陀罗心理绘画(颜色色调和颜色分布)对初中生情绪调节的影响,以广东省佛山市某校初一年级382名学生为对象,学生在结构式曼陀罗图案上涂色前后使用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量表进行自评,以评估绘画的效果。结果显示:(1)个体在绘画后积极情绪体验得到增强,而消极情绪体验被削弱;(2)积极情绪变化的增强与黄色色调和青色色调的使用有关;(3)消极情绪的减弱与颜色分布不对称有关。曼陀罗绘画能够有助于维持初中生情绪健康,以及提升心理韧性,是初中生调节情绪的有效工具之一。

关键词:曼陀罗心理绘画;情绪调节;色彩心理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684(2024)19-0027-06

一、引言

色彩缤纷的画面会给人们带来不同的视觉冲击和心理感受,绘画者的情感也跃然纸上。在绘画的过程中,绘画者将大脑中的所思所想具象化,在创作中探索自我、释放压力和焦虑,也将浓郁的个性色彩传达给读者,这既是一种艺术沟通,也是一种情绪调节的方式。

同时具备艺术特色和情绪表达特征的曼陀罗绘画,能够有效地帮助个体探索内心世界,以及释放情绪和舒缓压力。

曼陀罗心理绘画的起源和发展融合了多元文化,并在心理学者推动下成为心理学研究的经典工具[1-4]。由于其具有调节情绪的良好功效,曼陀罗心理绘画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尤其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生正值青春期,情绪丰富但不稳定,易出现两极性;心理承受能力较差,易出现焦虑和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5-6]。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情绪表达还存在掩饰性,部分可能由于惧怕真实情绪流露所带来的自尊心受损,又或是不愿向长辈敞开心扉,往往会用沉默或相反的行为表现来压抑或掩盖负面情绪,不利于身心健康[7]。

在实践中,曼陀罗绘画能够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以一种健康合理且具有隐蔽性的宣泄方式,帮助初中生主动进行情绪表达,化解内心冲突,完善自我人格[8-10]。

本研究关注初中生情绪健康,以曼陀罗绘画作为艺术表达工具。曼陀罗绘画包括结构式和非结构      式两种绘画形式,结构式绘画只需绘画者在已经具有对称性的曼陀罗图案模板涂色;非结构式绘画则要求绘画者在规定尺寸的区域内,根据自己的喜好画出任意图案[11]。

前人发现,在分析绘画者的情绪表达方面,结构式曼陀罗绘画比非结构式曼陀罗绘画的效果更佳[12],且为了更好地整合和分析初中生在曼陀罗绘画中的表现特点,本研究采用结构式曼陀罗作为绘画工具,关注曼陀罗的颜色色调和分布情况与个体情绪变化的关系[13-14]。

对于曼陀罗的颜色色调,不同颜色的使用可能是绘画者的不同情感体现,即色彩象征。色彩心理学研究显示,十二种颜色可分成彩色色调(暖色调、冷色调)和中性色调,与个体情感相联系[15]。其中暖色调包括红、橙、黄、粉、棕五种颜色,可能给人带来兴奋、温暖、充满力量的感觉;冷色调包括绿、青、蓝、紫四种颜色,可能意味着平静、放松的感觉;不同于彩色色调,中性色调则包括黑、白、灰三种,可能反映了绘画者内心消沉、忧郁的情绪状态。

对于曼陀罗的颜色分布,以往学者发现“内暖外冷”的颜色分布反映了绘画者内心的心理能量向外辐射的迹象,能映射其较少的内心冲突和良好的秩序感,同时给人带来更愉悦的心理体验[1]。

以往关注青少年情绪健康的曼陀罗绘画研究多用于个体心理辅导[4,16],而且多以绘画者主观描述作为曼陀罗心理绘画情绪调节效果的评判标准[9,17],对于绘画中具体的色彩特点与情绪调节的关系尚模糊。

因此,本研究利用团体施测的方式,采用数据化的形式深入探讨曼陀罗心理绘画对初中生情绪调节的影响。

本研究提出三点假设:

1.初中学生在曼陀罗心理绘画前后出现情绪变化,即积极情绪体验增强,而消极情绪体验则减弱;

2.对于颜色色调,相比于中性色调,采用彩色色调绘画的学生获得更强烈的积极情绪体验,或更弱的消极情绪体验;

3.对于颜色分布,采用颜色对称(轴对称/中心对称)的学生积极情绪体验也比消极情绪体验更强。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均为广东省佛山市某中学的初一年级学生,本研究回收有效数据391份,其中9份数据问卷项目填写不完整,最终有382份数据纳入后续的分析。其中男生151名(40%),女生231名(60%),总平均年龄为12.72±0.47岁。

(二)研究过程

以班级为单位,利用每两周一次的心理课进行团体施测,共40分钟。先让学生完成抑郁自评量表和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量表(前测),用时5分钟;随后派发曼陀罗图案的填充画(五种图案随机选择),让学生自由选择画笔填涂,再回答相应的问题,用时30分钟;最后再一次让学生完成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量表(后测),用时5分钟。

(三)研究工具

1.曼陀罗图案的填充画

绘画材料为绘有五种曼陀罗图案的填充画,如图1所示,所选图案均来源于网络,挑选标准为具有曼陀罗特征的图形,即结构严整并且以方圆相结合的图形[2]。对绘画颜色色调和颜色分布进行统计。前者对冷色调、暖色调和中性色调进行计数(每使用一种颜色则计1分),后者则对颜色是否对称(轴对称或中心对称,对称即计1分)以及最外层/最里层颜色进行数量统计。

2.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量表

采用Watson D、Clark L A、Tellegen A [18]编制的中文版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 Schedule,PANAS),共20个项目,从“非常少或完全没有”到“非常多”(1~5分),按李克特5等级评分。积极情绪变化=绘画后积极情绪-绘画前积极情绪。消极情绪变化=绘画后消极情绪-绘画前消极情绪。在绘画前后测量中,该量表全部项目的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1和0.78,积极情绪项目的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4和0.87,消极情绪项目的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5和0.81。

3.抑郁自评量表

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是由郑氏(Zung)编制的自评量表,后被译成中文[19],共20个项目,从“没有或很少时间”到“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1~4分),按李克特4等级评分。抑郁严重度=各条目累计分/80。本量表全部项目的一致性系数为0.85。

(四)统计方法

采用 SPSS 26.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包括描述统计、配对样本t检验、皮尔逊相关分析、斯皮尔曼相关分析和单因素ANOVA分析。所有报告的p值均为双侧检验,显著水平为0.05。

三、结果

(一)共同方法偏差

由于本研究数据均来源于主观性问卷调查,采用哈曼(Harman)单因素检验法对两个量表的所有项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共有13个,其中第一个因子所解释的变异量为16.48%,小于40%的临界标准,故不存在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

(二)曼陀罗绘画情况分析

对于颜色数量,学生在同一幅画中平均使用1.80种冷色调(SD:1.22),2.06种暖色调(SD:1.36),1.37种中性色调(SD:0.92),共使用5.23种色调(SD:2.11)。具体见表1。

对于颜色分布,颜色对称的画有295幅(77%),颜色不对称的画有87幅(23%),前者占比更高。由外到内颜色层次为冷色调、暖色调以及中性色调的分别有104幅、102幅和101幅,占比分别为27%、27%、26%,混色色调(不仅有一种色调)有75幅(20%)。最里层颜色为暖色调有156幅,占比最高(41%),中性色调次之,有141幅(37%),冷色调和混色色调分别为72幅(19%)和13幅(3%)。

(三)情绪相关问卷情况分析

绘画前积极情绪分数为22.41(SD:7.90),范围为10~47;绘画后积极情绪分数为25.46(SD:9.70),范围为10~50。绘画前消极情绪分数为15.51(SD:6.42),范围为10~44;绘画后消极情绪分数为13.95(SD:5.37),范围为0~37。

绘画前抑郁严重度均值为0.51(SD:0.11),范围为0.25~0.82。

绘画前后的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存在明显差异,即绘画后的积极情绪显著高于绘画前的积极情绪(t(381)=10.19,p<0.001,均值差为3.05±5.84);而绘画后的消极情绪显著低于绘画前的消极情绪(t(381)=-7.21,p<0.001,均值差为-1.56±4.24)。具体而言(见图2),除“警觉的”分数以外,相比于绘画前分数,其余的积极情绪分数在绘画后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高(ps<0.001);而在消极情绪中,除了“敌意的”和“羞愧的”分数,其余的消极情绪分数在绘画后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s<0.05)。

消极情绪变化与抑郁严重度呈显著负相关(r=-0.15,p=0.003),即学生的抑郁严重度越高,其消极情绪在绘画后降得越低;但绘画前后积极情绪与抑郁严重程度相关不显著(r=-0.04,p=0.396)。

(四)曼陀罗绘画与情绪变化的相关关系

如表2所示,积极情绪变化与整幅画面的颜色完成度呈正相关,与中性色调数呈负相关,即颜色完成度越高,使用中性色调数越少,绘画后积极情绪越强;而消极情绪变化与颜色对称呈正相关,即颜色越不对称,绘画后消极情绪消退得越多。就具体颜色而言(见表3),积极情绪变化与黄色色调和青色色调的使用呈正相关,而消极情绪与色调相关不显著。

四、讨论

本研究以初中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由涂色的方式完成结构式曼陀罗绘画,并以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量表来评估绘画前后的个体情绪水平,从而探讨曼陀罗心理绘画对情绪调节的影响。结果发现,相比于绘画前,个体在绘画后积极情绪体验更强,而消极情绪体验变弱。不仅如此,积极情绪的增强和消极情绪的减弱与颜色色调以及颜色分布也存在不同的关联。

曼陀罗绘画前后个体的情绪体验存在明显变化,即积极情绪的强度变得更高,而消极情绪则相反,与假设1和前人研究一致[1]。

具体而言,对于积极情绪变化,“感兴趣的”“专注的”“自豪的”提升幅度较大;对于消极情绪变化,“心烦的”降低幅度较大。这可能共同反映了曼陀罗绘画既能唤起个体的积极情绪体验,也能降低其消极情绪体验,从而达到整体情绪调节的积极效果。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抑郁严重度更高的个体,消极情绪的消退效果更佳。

最新的临床研究也证实曼陀罗绘画在抑郁症治疗中独具价值,除了能有效调节抑郁情绪,还能提升患者的生活希望感和社会功能恢复能力[20-21]。不仅如此,本研究还发现积极情绪变化与画面完成度呈正向关系,可能是因为个体越将身心投入曼陀罗绘画中,所获得的积极情绪体验越强烈。

在以往的绘画心理健康课堂中发现,当个体沉浸于曼陀罗绘画的创作过程中,他们会与内心的真实自我进行深度对话,能够更好地觉察自己的内心情绪感受,达到自我关怀的效果[22]。与此同时,这种创作过程也是一种自我实现的过程,它让个体能够欣赏和肯定自己的内心世界,从而体验到深深的满足感、成就感和幸福感[23-24]。

一方面,积极情绪变化与画面的彩色色调存在关系,表现为积极情绪变化的增强与黄色色调和青色色调的使用有关,与假设2一致。

以往研究对曼陀罗绘画中颜色使用与情绪变化的具体关系未有定论,但有关色彩心理学的研究中发现,色彩的象征具有共通性,能够投射出带有情感的心理活动[16,25-26]。在一堂初中曼陀罗心理绘画课程中,学生们选择黄色来描绘“未来生活”的颜色,而以绿色、蓝色描绘“内心”的颜色[17]。结合本研究结果分析,黄色的使用可能寓意光明灿烂,有助于唤醒个体的积极能量;而青色介于绿色和蓝色之间,则让个体把关注重心放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以不灭的希望应对自身生活的磨难。

此外,本研究还发现积极情绪变化与中性色调使用呈负相关,可能反映了非色彩颜色对积极情绪体验的提升影响较小,也侧面印证了曼陀罗绘画中色彩对提升积极情绪的关键作用。

另一方面,消极情绪变化与画面的颜色分布存在关系,表现为消极情绪的减弱与颜色分布不对称有关,这与假设3有冲突。

以往学者尚未探讨对称结构是否对称涂色对个体情绪的影响,但对称往往被视为绘画者内心安稳和秩序感的体现[27]。

对于个体而言,涂色活动本身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和宣泄途径,采用不对称涂色所产生的视觉冲突可能在隐性地表达个体矛盾、挣扎或是复杂的情感状态。个体通过涂色能够将这些情绪外化,从而在某种程度上缓解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和紧张[28]。

因此本结果可能反映的是,绘画过程中颜色分布不对称的表达有助于驱赶消极情绪,抚平情绪的创伤。然而结果中并未发现曼陀罗的内外层颜色与情绪的显著关系,而且“内暖外冷”的颜色分布[1]也并未得以重复验证,其中的原因可能是个体差异的存在,相比于成年人,初中生自我整合功能并未完善,从而在画面中无法投射出个体内心能量于中心凝聚并向外扩散的结果。

综上所述,曼陀罗绘画作为初中生情绪调节的有效工具,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重要价值。除此以外,在绘画结果的反馈中,绝大多数学生也表达出对曼陀罗绘画课堂的喜爱,认为他们能够从自我的探索中重获乐观和自信,怀着对生活的美好憧憬继续投入每日的学习生活中。

不可避免的是,本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对于研究对象而言,本研究仅关注曼陀罗心理绘画对初一学生的情绪调节效果,初一学生并不能作为全体初中生的代表,因此后续学者可对其他年级的初中生进行推广研究。

其次,对曼陀罗绘画的颜色色调和颜色分布的统计仅为人工测量,对于颜色的范围、组合、主色、次色以及补色等色彩特点[14]并未作出探讨,往后可使用更精确的数字化仪器进行更深入的计算和探索。

进一步而言,对于曼陀罗绘画画面所呈现的色彩特征与初中生内在心理投射的关系尚不清楚,而这种心理投射往往反映了他们不为人知的情感冲突,若是能够加以探索,或许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制定情绪调节目标,更好地帮助学生完善自我,促进其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陈灿锐,周党伟,高艳红.曼陀罗绘画改善情绪的效果及机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3,21(1):162-164.

[2]陈灿锐,高艳红.心灵之镜:曼陀罗绘画疗法[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4.

[3]赵香华.绘画治疗,解读心灵的“锁钥”[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4,2(1):53-56.

[4]李伊伦.彩绘曼陀罗在学生心理辅导中的案例详解[J].心理与健康,2022(8):22-23.

[5]孙荣红.初中生情绪与情感的特点及培养策略[J].甘肃教育,2014(21):33.

[6]李荣业.浅论初中生的情绪特点对教学的启示[J].课程教育研究,2020(12):204-205.

[7]邹吉.驿动的心——中学生情绪问题的分析和对策[J].家教世界:创新阅读,2014(1x):138-139.

[8]杨慧勤.曼陀罗绘画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6(21):16-17,20.

[9]杨莲清,吴向明.曼陀罗彩绘小组对中学生情绪健康的影响研究[J].时代教育,2016(4):20,22.

[10]梁玉莲.曼陀罗绘画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魅力中国,2017(32):171.

[11]陈灿锐,高艳红,郑琛.曼陀罗绘画心理治疗的理论及应用[J].医学与哲学,2013,34(10):19-23.

[12]Curry N A,KasserT. Can coloring mandalas reduce anxiety?[J].Art Therapy,2005,22(2):81-85.

[13]正木晃.曼陀罗心理彩绘[M].台北:非马出版企画所,2007.

[14]Kim S I,Kang H S,Kim Y H. A computer system for art therapy assessment of elements in structured mandala [J].Arts in Psychotherapy,2009,36(1):19-28.

[15]段殳.色彩心理学与艺术设计[D].南京:东南大学,2006.

[16]陈薪屹.绘画曼陀罗在心理辅导中的妙用[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4,2(3):53-57.

[17]傅绿茵.给生活“疫”点颜色[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0(12):37-39.

[18]Watson D,Clark L A,Tellegen A.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brief measures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the panas scales[J]. J Pers Soc Psychol,1988,54(6):1063-1070.

[19]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

[20]刘霞,陆金雯.曼陀罗绘画疗法对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8,4(5):116-118.

[21]徐艳,张勤峰,张笑梅,等.曼陀罗绘画疗法应用于抑郁症患者的康复效果观察[J].心理月刊,2022(10):183-185.

[22]沈慧.反“自我PUA”指南——高中生自我关怀主题心理辅导活动课[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3(3):44-46.

[23]阎平.正确引导中学生的“自我实现”需要[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1(2):35-39.

[24]唐静.满足心理需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情绪[J].新课程学习(下),2012(11):218.

[25]罗晓青.色彩心理效应在西方绘画中的应用[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8.

[26]吴志华.色彩通感在审美活动中具有的价值[D].南昌:南昌大学,2012.

[27]周骥,忻志伟.对称:自然美的延展[J].新闻实践,2008(8):F0002.

[28]应琛,江凯南.你与快乐之间就差涂色了?[J].新民周刊,2015(30):56-59.

编辑/卫 虹 终校/黄潇潇

猜你喜欢
色彩心理情绪调节
高校图书馆室内空间的色彩配色
父亲缺位对学前儿童情绪能力发展的影响
浅议排球运动员赛前不良情绪的表现形式
大学生情绪调节特征的相关研究
色彩在标志设计中的重要性
植物的色彩象征在儿童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房树人绘画投射测验中的色彩心理
符号学视角下京剧与歌舞伎脸谱对比研究
高中美术教学中色彩心理学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