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龙
摘要: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内容包括环卫设施一体化建设、管理模式一体化构建、垃圾一体化处理。开展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可促进城市与乡村在卫生环境、生态文明等方面的发展,从而构建生态良好的城乡居民生活环境。本文对城乡环卫一体化概念、工作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并提出了几点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城乡环卫;一体化;环境保护
DOI:10.12433/zgkjtz.20241418
一、城乡环卫一体化概述
城乡环卫一体化是指城市和乡村在环境卫生、生态文明等方面的一体化发展,通过实施环境卫生和生态文明共建共享,构建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绿色发展的城乡综合体,促进生态环境卫生统筹发展。
城乡环卫一体化包含多项内容。首先,要推进垃圾一体化处理。将农村、城市生产生活产生的垃圾进行统一收集、分类、运输、处置,创新垃圾一体化处置方式,以户为单位进行垃圾采集,以村为单位进行统一化收集,以镇为单位进行垃圾运输,以区为单位进行垃圾处理。运用专用车辆进行垃圾的收集、整理、分类和压缩运送,加强垃圾收运力度,提高对垃圾的收运频率和次数。重要的生活垃圾收集地点,应一日多清,增加清理次数。对于餐厨废物,可以将其运送到餐厨废物处理厂,并将深度处理后的废物、废料转化利用,从而实现二次利用,避免资源浪费。
其次,城乡环卫一体化推动环卫设施一体化建设。对农村的旱厕进行科学合理的改造,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探索改厕模式和经验。通过卫生厕所、无害化厕所、沼改厕、厕污共治等方式进行改造,解决卫生差的问题。同时,合理建设和规划生活垃圾转运站,升级垃圾污水处理设备,从而加强城乡环卫基础设施建设。
最后,城乡环卫一体化还包括管理模式一体化。加强对环卫人员的管理,建立环保人员队伍,并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和工作内容,使相关人员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同时,还要加强对基础设施的管理,定期巡查环卫基础设施,确保设施的正确运转和使用,防止出现故障。
二、城乡环卫工作现状
(一)环卫机构职能及人员编制情况
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主要由各个市区的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处负责,负责城区主干道、次要干道的卫生保护工作,内容涉及道路的洒水、除雪,垃圾的收运清理及处理,制定环境卫生制度和规范,建设环卫设施,并对环卫人员队伍及基础设施进行有效管理。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处内建有多个人员队伍,包括保洁队、市容队、清运车队等。相关人员由正式在编人员和外聘人员组成,包括管理岗位员工、勤技能岗位人员以及编外人员。
(二)收集清运设施配备情况
环卫一体化建设过程中,相关部门能够科学合理地配置垃圾收集清运设施,完善和升级垃圾收运设备,根据全区以及各个辖区、各个地区的具体情况,合理配置垃圾清运设备,建立生活垃圾压缩转运站,并根据居民数量,按照地理位置配置相应数量的垃圾桶和垃圾箱。同时,根据生活垃圾的产生量和储存量,配备可以满足需求的车辆,以及生活垃圾密闭转运车辆,并配备相应数量的专业保洁人员。
(三)存量垃圾清理情况
对存量垃圾进行集中有效的清理,针对积存的垃圾情况以及区域情况,建立环卫人员队伍,对垃圾进行收集、运输和清理,清理河道及积存垃圾、卫生死角,并开展新增绿化工作,集中清理陈年积存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废弃物料等,从而达到无卫生死角的整治要求,并实现垃圾的筛选和回收利用。
三、城乡环卫一体化存在的问题
(一)环卫治理标准不同
统一化、精准化、切实可行的环境卫生治理标准,是做好环卫一体化工作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但是,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并没有建立完善、统一的环境治理规划管理标准,对城市与乡村的环境卫生整治的关注度也存在差异性。由于部分乡村地理位置偏远、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难以与城市环境卫生处置标准达成一致,无法按照标准进行环卫设施建设、应用和管理。
(二)环卫治理各自为政
环卫一体化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城市与乡村工作管理步调不一致、各自为政、“各管一摊”的现象,未能有效地落实工作的责任分工,没有明确每个部门、每人位员的工作内容和职责。环保部门、规划部门等多个管理部门,工作步伐不一致,无法实现协调配合,无法进行统筹规划和合作交流。对于一些难度较大、重点的问题,各个部门缺乏责任意识,存在“谁都管或谁都不管”的现象,导致各个部门实施的时间、效率、进度不一致,降低了工作的实效性。
(三)地方对环卫一体化的重视不足
部分地方对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重视度不足,没有进行集中整治和管理,没有加强思想教育,也没有形成人人参与环卫工作的氛围。同时,缺乏对人员队伍管理方面的重视,未制定相应的工作责任制度和奖惩制度,导致乡村街道、城市道路、河渠、树林等出现的垃圾无法得到及时清理,久而久之形成存量垃圾,加大了环境卫生的整治难度,导致居住环境出现恶性循环。
(四)环卫人员的管理和建设不足
相关部门对环卫人员的管理和建设有待进一步提高。有些地区对保洁人员的管理不到位,管理人员常常身兼数职,一人管辖多个地区或承担多份工作内容,导致精力分散,难以对保洁人员进行有效管理。
(五)部分群众环卫意识不强
部分群众对城乡环卫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认识,环境保护意识不强,环境优化、生态文明理念较差。部分群众只注重家庭内的环境卫生情况,而对于外部环境的卫生保护,则持“与我无关”的心态。为了能尽快处理家中的垃圾,随意地将其倾倒在路边、河边等地,没有将其投放在指定的垃圾回收处,这不利于对环境卫生的保护和治理。
(六)环卫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
相关部门没有对环卫基础设施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和管理,一些垃圾箱的建设位置离部分居民家较远,不利于居民对家庭生活垃圾的处理和投放,也不利于相关部门对垃圾的收集。在对垃圾进行运输和清理的过程中,每40个左右的垃圾箱需要配备一辆钩臂垃圾车,但许多乡村的钩臂垃圾车数量较少,甚至一个乡村只配备了一辆垃圾运输车,降低了垃圾运输和清理的效率,无法满足垃圾定时运送的需求。一些地区甚至还出现了垃圾箱破损、无法使用的情况,且没有对损坏的环卫基础设施进行及时的管理和维修,从而降低了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的效率。
四、城乡环卫一体化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建立完善的体制机制,统一治理标准
为更好地开展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应建立健全城乡环卫管理体制及监管机制、长效化的运行管理机制、环卫保洁人员队伍及体制机制、保洁人员聘用合同制度及工作责任制度,明确保洁人员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职责,并建立考核奖惩机制,加强对乡镇城区的考核工作,采用每周一调度、每月一检查、每年进行综合评比的方式,对各个城区、镇、农村的环境卫生情况进行考察,对高质量完成城乡环境卫生工作的区域进行奖励,对环境整治工作达不到要求的区域,约谈相关负责人或实施惩罚。同时,还要制定不同部门的工作责任制,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如:建设局、国土局要负责做好农村规划建房管理的相关工作,环保局要负责相关区域的环境治理、垃圾处置、园林绿化等工作,农业部要做好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清运治理工作,宣传部要做好城乡环卫一体化宣传工作,教育局要做好相关管辖区域的学校卫生知识和垃圾分类知识教育,从而使每个部门都能明确自身的职能,认真履行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责任。
(二)兼顾城乡发展差异,推进城乡综合治理
城市与乡村在生态环境、绿化园林、垃圾治理、经济发展等各个方面都存在差异性,要想有效落实城乡环卫工作一体化工作,要从全局出发,统筹城乡差异,注重城乡及区域的协调,做好城市与乡村环境卫生工作规划,确保城市与乡村环境卫生一体化工作是相辅相成、互为依据的。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要遵循城乡统筹的原则,不仅要考虑城市设施的现代化、城市环境卫生治理标准及治理效率,还要考虑乡村环境治理工作的特点、效率,将城市中环境卫生保护工作的经验,因地制宜地应用到乡村环境卫生保护工作中。
同时,要加强对县城的环境卫生治理,发挥好县城连接城市、服务乡村的作用,增强对乡村的辐射带动能力。此外,还要推动县城绿色可持续发展,推进产业园区废水、废气、废渣循环化、资源化利用和改造,从源头上防止工业和城镇污染向农村转移,建设以城带乡的污水垃圾收集处理系统,推动城镇污水管网向周边村庄延伸覆盖,推进城乡综合治理,从而切实保护乡村和城市的生态环境。
(三)转换政府角色定位,强化对环卫一体化的重视
政府要转换自身的角色定位,强化对工作的重视,发挥好政府的主导作用,明确自身在相关工作中的定位、目标、职责、工作内容等。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要明确城乡环卫一体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改善乡村、城市环境卫生状况的必要手段。
同时,政府各部门之间必须相互协调、相互合作,形成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合力。政府要协调好城乡环卫基础设施空间布局,打破区县行政区域界限,进行统一规划布局,并对垃圾处理厂和垃圾转运站进行合理选址和科学建设。可以创新应用区县统一调度运输的模式,避免各乡镇实现垃圾独立运输,应用大型专业车辆对生活垃圾进行清运,避免出现垃圾掉落的问题。政府还要加强地方财政力度,吸引社会资金参与环境卫生保护工作,并做好环卫工作财政制度设计,为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开展提供制度依据。
(四)加强环卫队伍建设,合理配置环卫人员
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环卫人员的科学配置和运用,强化环卫队伍建设,保持环卫队伍的稳定性。相关部门要建立督查考评制度,制定详尽的工作要求、工作规范和考核标准,使环卫人员明确自身的工作要求和职责,规范自身的工作行为,以满足考核标准,从而提高环卫工人的工作效率。
相关部门要将环卫工人的工作能力与工作绩效挂钩,为其提供岗前培训、技能培训服务,并对应用或驾驶环卫车辆的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技能培训和检查,还要做好对环卫工人的慰问关怀工作。政府还要新建环卫驿站,为环卫工人提供饮水点、休息点。相关部门和组织对环卫工人开展节日慰问活动,加强对环卫工人的关爱,从而激发其工作积极性。
(五)加强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
要加强对群众的宣传教育,增强群众对环卫一体化工作的意义和价值的认识,充分营造对乱倒垃圾的行为予以坚决遏制的氛围,使群众自觉养成垃圾分类投放的好习惯,提高群众对环境卫生保护工作的重视,动员城乡居民支持并配合环卫工作,形成人人参与环卫工作的社会环境。
(六)加强对环卫基础设施的维护和管理
城市、城镇、乡村要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对环卫基础设施进行科学的建设和管理。在环卫基础设施建设之前,相关人员要对目标区域进行调查、勘测和研究,分析环卫设施建设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根据周围居民的数量、居民区的位置、垃圾的产生情况,在合理的位置建设和投放垃圾箱、垃圾桶,以满足垃圾清理需求。
五、结语
开展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要建立完善的体制机制,为该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制度基础。同时,兼顾城乡发展差异,注重城乡和区域的协调,遵循城乡统筹的原则,推进城乡综合治理。政府还要转换自身的角色定位,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和目标,加强对环卫工作的重视和管理。相关部门还要加强环卫队伍建设,科学合理地配置环卫人员,加强对群众的宣传教育,增强群众的思想素质、卫生素质。此外,还要加强对环卫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后期维修,从而为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姜冬梅,李建伟.昌邑市:提升城乡环卫一体化新模式 建设人民满意的现代化品质城市[J].城乡建设,2022(12):50-52.
[2]吕晓梦.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长效管理机制——以A市城乡环卫一体化机制的运行为例[J].重庆社会科学,2020(03):18-30.
[3]任华武.城乡环卫一体化的问题及对策——以栖霞市为例[J].城乡建设,2020(01):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