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宇婷
春日里的法国,阳光和煦,天空晴朗。此时正值春游的好时节。我和朋友决定自驾前往一座被许多旅行家誉为欧洲最有魅力的小镇——韦兹莱。
韦兹莱位于法国中东部的勃艮第地区,曾是著名的宗教圣地,拥有许多世界文化遗产。早在约公元前2300年,这里就有了人类的足迹。那时,罗马人将葡萄酒文化引入当地,开启了其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此外,由于矿业的发展,韦兹莱不仅成为当地的经济中心,也是人们的避难所和朝圣之地。
如今的韦兹莱以其美丽的乡村风光和历史悠久的圣玛德琳大教堂而闻名。我们从巴黎出发,行驶在蜿蜒的乡村小路上,一路上满眼都是湛蓝的天空和绿油油的田野,偶尔会有一些古朴的石村点缀其间。这优美的田园风光仿佛画家笔下色彩艳丽的油画,让人心旷神怡,不知不觉间陶醉其中。
还未到达韦兹莱,我就已经远远地望见了它。在蔚蓝天空的映衬下,一片黄墙红瓦的欧式建筑群被鲜活的绿意包围着,宏伟的教堂矗立在山顶,空气中弥漫着春日的暖意,宁静而美好。我们沿着山路向上驶去,原以为这里人迹稀少,没想到连停车位都难以寻到。我们只好将车子停在小镇外,靠步行来丈量这座古朴的小镇。
法国的乡村不仅美丽,而且各具特色。我游览过佩鲁日、伊瓦尔和洛克罗南等很多法国的乡村小镇,但韦兹莱仍然让我耳目一新。石头铺就的街道两旁是古老的房屋,陈旧中透着历史的韵味,仿佛在向游人诉说着自己的故事。淡黄色的建筑在春日里与盛开的梨花、樱花和紫藤萝相互映衬,让人犹如置身于梦境之中。
韦兹莱的艺术氛围浓厚。爬到半山腰时,我们打算在一家小餐馆吃一顿传统的法餐,却意外地发现餐馆里贴满了各种展览的海报,其中大多是当地或者外地的艺术展览。有些海报上的展出时间竟然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这些充满年代感的海报仿佛艺术品一般,散发着别样的魅力。
饱餐一顿后,我们继续向山顶走去,前往在中世纪罗马式风格建筑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圣玛德琳大教堂。这座教堂原本是一座修道院,以细腻精美的雕塑和壮观的拱门而闻名。它不仅是小镇的象征,也曾经是重要的天主教朝圣地,见证了“十字军”东征等诸多历史事件。
走入大殿,阳光透过彩色玻璃,与冷清、肃穆的教堂氛围交织在一起,为这座古老的建筑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教堂内部装饰简洁,正如书中描述的那样,“它摒弃了豪华和夸张的配件,也没有让人眼花缭乱的过度装饰,乍看之下只是一座用石头简简单单堆砌起来的宏伟建筑。”然而,整个大殿的设计又独具匠心,通过交替使用不同颜色的石材为拱顶和柱子增添了美感与趣味性。在夏至期间,教堂内还会出现一系列光点,沿着中殿的地面形成一条线,展现了中世纪工匠的巧思。他们不但充分掌握了时令的变化对光影的影响,而且还能通过精确的计算,将其完美地运用到建筑设计之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堂曾一度破败不堪。19世纪,法国建筑师维奥莱-勒-杜克为它的修复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使这座大教堂得以恢复昔日的荣光。他带领团队在修复的过程中,不仅替换了受损的雕塑,还在中殿增加了起到支撑作用的飞扶壁,在不影响美观的基础上使教堂的整体结构更加稳固。在经历了多次修复和改造后,圣玛德琳大教堂至今仍保留着中世纪时期的原貌,成为人们探索法国宗教历史和罗马式建筑艺术的重要打卡地,每年吸引着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
参观完教堂,我们沿着蜿蜒的小路向下走去,途中买的薄荷味冰激凌清凉可口,消解了倦意。不知不觉间,我们漫步至一家烧玻璃工坊。这里的工匠们依然坚守着古老的技艺,将普通的玻璃烧制成令人惊叹的艺术品。我们驻足观看了一会儿,亲眼见证了一块玻璃从原料变为精美艺术品的全过程。这种将玻璃与火焰、空气和创意结合在一起的技术,展现了工匠们精湛的技艺。
从烧玻璃工坊出来,我们又走进一家蜡烛店。这家店将蜡烛手工制作成水果形状,并且具有独特的水果香味。老板大方热情,见我们是外国人,便兴致勃勃地向我们介绍起这家店的历史,以及他们是如何设计水果蜡烛的。我凑到蜡烛前闻了闻,一阵淡淡的水果香气在空气中弥漫,味道让人身心愉悦。蜡烛的水果外形也足以以假乱真。
这样的工艺品小店一家接着一家,直到日落西山,我们仍然逛得意犹未尽。
在回去的路上,我回味着在韦兹莱体验过的点点滴滴,这不仅仅是视觉和味觉的享受,更是对一个地区历史和文化的深刻感悟。小镇的每一砖、每一瓦,都在诉说着一个个古老的故事。通过这些文化、技艺乃至味道的传承,在这片土地生长的人们,即使离家千里,也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