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口则知味,入腹则知性”,古人将滋味与作用相联系,能更好地诠释药物的功用。《神农本草经》序录云:“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这便是中药的五味。五味不仅是药物的味道,也是对药物作用的概括。《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云:“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医家在长期实践过程中,结合脏腑经络理论及五行学说,将五味与五脏匹配起来,使用五味充养五脏。五脏精气充沛,人体则健康均衡。
从古至今,人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提升,饮食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果腹,而开始更多地关注食材本身滋味,发掘调配,享受美味。药食同源、同性,五味的概念同样适用于食材,让我们从这五种味道出发,寻一寻生活中的药食五味。
酸能收能涩
酸味,有收敛固涩的作用,即“酸收”。酸味药食多用于治疗体虚多汗、久咳、久泻、遗精、遗尿等病症。乌梅是酸味药的代表,也是传统饮品酸梅汤酸味的主要来源。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的“卤梅水”便是酸梅汤的前身,经清代御膳房改进为“土贡梅煎”,盛行于宫闱。据说乾隆皇帝尤为喜爱这款饮品,誉之为“清宫异宝御制乌梅汤”。后传入民间,沿用至今,成为酸梅汤。
乌梅味酸、涩,性平,有敛肺、涩肠、生津、安蛔的功效。《本草经疏》记载:“乌梅味酸,能敛浮热,能吸气归元,故主下气,除热烦满及安心也。”因乌梅味极酸,能敛虚火、化津液,在天热口干时饮一杯酸梅汤,既能生津解热,又能开胃健脾。不过,外感邪实或内有实热积滞者不宜食用乌梅。
苦能燥能泻
苦味,有清泄、燥湿的作用,即“苦坚”。苦味药食多用于治疗喘咳、呕恶、便秘等病症及火热之证,日常泡茶饮用,有清心火之效。
莲子心味苦,性寒,有清心安神、交通心肾、涩精止血的功效。《温病条辨》记载:“莲心,由心走肾,能使心火下通于肾,又回环上升,能使肾水上潮于心。”故莲子心适合以口干、口渴、手足心热、潮热盗汗为主要表现的心肾不交、阴虚火旺型的失眠患者食用。畏寒喜热、面白少华、少食易疲的偏寒性体质者不宜长期食用。
甘能缓能补
甘味,有滋补和中、调和药性及缓急止痛的作用。即“甘缓”。甘味药食多用于治疗虚弱、疼痛、中毒等病证。甘为百味之王,甜美的食物令人心情愉悦,多受儿童喜爱。
大枣味甘,性温,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体虚之人适合用甘味食材补益调和,常蒸食大枣或饮大枣茶,可滋养血脉、强健脾胃。但便秘、口腔溃疡、风热感冒等热证者需慎重选择。
辛能散能行
辛味,有发散解表、行气行血的作用,即“辛散”。辛味药食多用于治疗感冒等病症。紫苏叶就是生活中常见的一味辛味药,也是一味寻常的食材。在蒸食海鲜时,常常配上紫苏叶。相传华佗于河边采药时观察到水獭食用捕到的鱼后,出现不适,在岸上翻滚,食用一种紫色草药后即刻痊愈,后来,华佗以此药救治一名食用螃蟹后腹痛的少年,也因此草为紫色,吃进腹中会感到很舒服,故取名叫“紫舒”,也就是现在的紫苏。
紫苏叶味辛,性温,有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的功效,还可以解鱼蟹毒。《本草纲目》记载:“以叶生食作羹,杀一切鱼肉毒。”紫苏可以中和生冷海鲜之凉性,又可解鱼蟹之毒。食用鱼蟹和生冷食物时可适当食用紫苏叶,避免发生胃肠病症。
咸能下能软
咸味,有泻下、软坚、散结的作用,即“咸软”。咸味药食多用于治疗痰核、瘿瘤、癥瘕痞块等病症。许多咸味食材或药材都来自大海,如海带、昆布、牡蛎等。中药牡蛎味咸、涩,性微寒,有重镇安神、潜阳补阴、软坚散结的功效,是我们日常食用的牡蛎(蚝)去肉取壳,洗净、晒干后所得。
与牡蛎壳相比,牡蛎肉因其味道鲜美而备受人们喜爱,“大吃货”苏东坡学士的《食蚝》中便大赞其鲜美的口感。其实,牡蛎肉不仅味道鲜美,也具有一定的药用功效,《本草拾遗》记载:“煮食,主虚损,妇人血气,调中,解丹毒。”牡蛎肉可滋阴养血,治疗烦热失眠、心神不安,还有解丹毒之效。《本草纲目》又言:“炙食甚美,令人细肌肤,美颜色。”可见牡蛎肉也有滋补、养颜、嫩肤之效。
五味宜衡,不可偏嗜
以上五味药食同源之品,皆于身体有益,但不可多食,也并不适合所有人食用。《随园食单》云:“五味偏多不宜人。”《素问·五脏生成篇》云:“多食咸,则脉凝泣而色变;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此五味之所伤也。”
从药用角度来说,五味(酸、苦、甘、辛、咸)直接滋养人体五脏(肝、心、脾、肺、肾),虽有益,但也非多多益善,无论是饮食五味偏嗜,抑或是五味太过,均会损伤脏腑精气,引起代谢失常、营养失衡,进一步导致各类疾病的发生。
从传统饮食烹饪角度来说,所谓“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只有五味适度、适量,饮食搭配合理均衡,才能使身体精气充足、健康强盛。
五味理论在中药或饮食上均有重要的意义,是古代哲学与智慧的结晶。五味不同,赋予食物各具代表性的滋味,也赋予其各具特色的药用价值。五味搭配,可以产生更多的独特滋味和效用。了解更多食物的性味,了解其所宜所忌,再根据自身体质进行正确的饮食调整,以五味补益五脏,减少饮食上的盲目偏嗜,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
基金项目: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学科助推计划一般项目(SY-XKZT-2021-1011)
上海市虹口区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医药科研课题(HKQGYQY-ZYY-2022-18)
责编编辑/王伟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