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听说过“神农尝百草”的故事。传说,上古神农氏带领众人尝试不同植物,有毒者,取其偏性,用作药材;无毒者,取平和者,培育为食物。其后,商代伊尹发明汤药,他擅长烹调,运用烹调技术制备药材,逐渐演化为中医的汤剂。而方书之祖《伤寒杂病论》的常见方剂中,就有许多入药的食材。
谷类主食养脾胃
古代百姓日常以谷类为主食。仲景经方中所用到的谷类食物,包括粳米、小麦、大麦、赤小豆,以及用谷类发酵、加工制成的大豆黄卷、豆豉、饴糖和索饼等。
粳米是主产于北方地区的稻米,是多首经方(如白虎汤、竹叶石膏汤)中不可或缺的成分,具有顾护脾胃的功效,也能使方中矿石类药物的成分得到更好地吸收。
张仲景提出,服药后(如服桂枝汤后),再饮用由谷类熬制的热稀粥,不仅能补充营养,保护胃肠,还可辅助发汗,增强药效。此外,人体在外感风寒后,需禁食生冷果蔬、肉类、奶类食物。
《伤寒杂病论》中还提到可以给危重患者食用索饼,以观察其胃气盛衰。汉代所说的“饼”,是对所有面食的统一称呼。索饼,就是一种用面粉做成的条索状食物,类似现在的面条,利于消化,适合脾胃虚弱的患者食用。
在传统膳食习惯中,50%~70%的能量来自谷类中的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能刺激大脑分泌5-羟色胺,缓解压力,消除抑郁情绪。张仲景提出,如情绪不稳定、时常悲伤欲哭的脏躁患者,治以甘麦大枣汤,方由甘草、小麦、大枣组成,也属经方中的食疗方。
中医常说“五谷为养”,谷类不仅是老百姓的日常主食,也能对病症的治疗起到辅助药力的作用。但任何食物的食用均有度,尤其对于大病初愈的患者,需注意节制食量。若病后出现傍晚时分微热、腹胀等症状,则需“损谷”,即减少进食,才能让身体逐步恢复。
血肉之品益精血
除了摄入主食,人们日常也要摄入肉类,即动物性食物。常见如畜禽类、水产类、蛋类、乳类,是人类补充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的重要来源。中医称动物性食物为“血肉有情之品”,其补益精血的作用强于草木类药物。
经方中的猪肤汤,是用刮去油脂的猪皮,配以米粉、蜂蜜熬制而成的。猪肉性平,能补肾滋阴、养血润燥。猪肤汤主要用于阴虚咽痛的患者。
张仲景有名的食疗方——当归生姜羊肉汤,多用于寒性腹痛、产后体虚腹痛。羊肉性热,能温中散寒、温补肝肾,因此,体质偏热或体内有郁热的患者不宜食用。
此外,经方中还常用鸡蛋清润喉利咽,用鸡蛋黄滋补肾阴,配合其他药物,可用于治疗神经衰弱引起的失眠、焦虑。
所谓“五畜为益”,应用动物性食物进行养生时,需注意其性味特点。如外感引起发热,或消化功能减弱的患者,均需少食,甚或禁食肉类、蛋类及奶制品。
瓜果蔬菜各有所长
汉代,蔬菜水果的种类已较丰富,常见的蔬菜有大白菜、香菜、芹菜、空心菜、豌豆、扁豆、黄瓜、冬瓜、莴笋、葱、蒜、韭菜、芋头、莲藕;菌菇类如蘑菇、木耳等;水果种类也有不少,除了原产的李子、梨子、大枣、杏子、橙子、柿子、梅子、枇杷、香瓜、甜瓜外,产自岭南地区的香蕉、龙眼、荔枝、甘蔗、椰子等也已传入中原。此外,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西域的石榴、葡萄、核桃、西瓜等都能出现在古人的餐桌上。
经方中用到的果蔬相关药物有大枣、杏仁、桃仁、乌梅、葱白、橘皮等。其中使用频次最高的,非大枣莫属。大枣与生姜都是家庭常备食材,也是许多方剂的常用药对,两者同用的经方更是多达59首,内服可发散外感之风寒,也可辅助调理脾胃。日常生活中偶感风寒,见轻度发热、头疼、身痛时,可以服用姜枣汤,或将葱白、生姜、香菜根煮汤饮用,都有一定的解表发汗作用。素有胃寒呃逆、呕吐者可以用姜枣茶,也可用陈皮、生姜切丝煮水,代茶饮。
杏仁、桃仁皆为干果仁,杏仁止咳通便,桃仁活血化瘀。需要注意的是,特定品种的杏仁、桃仁方可入药。而且该果仁多含有一定量的有毒物质,需通过火炒、水泡等方法炮制减毒后,方可使用。
梅子经炮制即为乌梅,具有补阴、生津、止渴的作用。夏季常喝的酸梅汤,就是用乌梅配陈皮、甘草制成的。
所谓“五菜为充,五果为助”,果蔬在饮食结构中发挥着补充、辅助的作用。但外感发热者,当禁食生冷果蔬,小儿、老年人、素有脾胃旧疾者尤当注意。笔者临床经常接诊一些儿童,其外感退热后,咳嗽持续不解,询问得知,家人常以为生梨止咳、西瓜退热,长时间给孩子吃。殊不知小儿原为稚阳之体,过食生冷果蔬易生痰生饮,反致咳嗽久治不愈。
酒和调料能制药
除了上述食物,经方中还常以酒、调料入药。汉代的酒以粮食酒为主,调料的五味主要包括酸、苦、辛、咸、甘。当时,酱油、醋已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大蒜、香菜等西域饮食调料也已传入我国。此外,如今常用到的花椒、姜、葱、桂皮、茴香在汉代也已经使用。
经方中用酒加水煎药,可防止益阴药物滋腻碍胃,能辅助有效成分溶解至汤液中。需要注意的是,煎药用的酒并非宋代以后出现的高度蒸馏酒,实为低度米酒,也可以用黄酒代替。作为煎药辅料,经高温煎煮后,其酒精成分已挥发,人们不用担心喝醉或酒精伤身。如当归芍药散提到的用少量酒和散服用,是取酒温通散寒、活血通经之效用。现在酒类品种众多,入药需先了解其度数、品类的差别,不可随意入药。
此外,醋在经方中称为“苦酒”,含服醋可用治咽痛。花椒、姜、葱、桂皮都具有温通温散之性,适用于脾胃虚寒者,作为常用炖肉料使用,不仅可以增香、改善食物口感,也可以温脾散寒,用治腹胀腹痛。
根据中医理论,饮食也需适度、应时。孔子在《论语》中提出“不时不食”,就是告诉我们应时令、按季节恰当饮食。一年中的春季、一天中的早上都是阳气生发之时,适宜服用温热宣通之物。反之,秋冬季节,或是日暮时分,阳气宜收敛、潜藏,此时不宜再用宣散之品。以生姜为例,“八月九月勿食姜,伤人神”“夜食诸葱蒜姜等,伤人心”。如此把握遣方用药的原则,食疗养生便能得心应手、灵活有度。
责任编辑/陶宪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