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莎莉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明确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
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表示要调整中职定位,从单纯“就业为导向”转变为“就业与升学并重”,抓好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升学教育,在保障职业学生技术技能培养质量的基础上,加强文化基础教育,扩大贯通培养规模,打开中职学生的成长空间,让中职学生就业有能力、升学有优势、发展有通道。
视觉传达和建筑装饰专业学生毕业条件之一考取美术基础技能证书,美术基础技能证书考试考素描和色彩两门科目。拿到等级E证为毕业条件之一,拿到等级C以上,可以通过高职高考,不仅可以读大专、上本科,还可以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从法律层面畅通了职校学生的发展通道。
一、中职学校色彩教学现状
(一)描述自己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色彩是美术教学中主要的基本课程之一,是美术职业教育中的必修课。其功能在于使学生了解色彩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规律,掌握正确的色彩观察能力和色彩表现能力,并能独立运用于今后的平面、服装、动漫、室内外装饰、园林等各类设计中,具备较高的色彩修养和色彩审美能力。然而,在实际的专业基础教学中,该课程未能较好地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课程教学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中职学生对色彩学科的认识不够明确。由于大部分学生在入校前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美术基础训练,毫无相关知识和能力的储备,缺失相关素养,色彩课程专业性比较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厌学的态度,导致色彩教学实施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中职学生大都是以较低的分数入校就读,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有所欠缺,大部分学生难以理解色彩课程与自身专业(主要指视觉传达和建筑装饰专业)之间的关联,不会将各个课程的知识点融会贯通,不理解色彩知识在设计中的作用,更不会学以致用,往往对色彩学习采取消极的态度。
教师教学辅助教材大多数是以美术专业高考为方向的画册,教学内容难度系数大,要求教材使用对象有一定的美术绘画基础。而中职学生大多数零基础入校,并且理解、接受、实践能力均跟不上,学生在学习中易产生挫败感,从而导致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降低,不利于学生美术素养的提高,也不利于色彩教学目标的实现。
色彩教学在课时量上存在明显不足,三个学期的总课时量仅为180节。在广东省教育考试院的规定中,只有职二的学生才能参加美术基础考证。然而,如果学生在一次考试中未能达到理想成绩,需要重新参加考试时,色彩课程可能已经结束。这意味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教学质量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对教师的工作负担也相应增加。
(二)结合实际,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1.教材滞后,没有配套的教学资源
传统的教材内容通常叙述性较强,侧重讲述色彩概念和理论基础知识,示范画比较少,对实践应用的指导性不够。学生刚接触这门课程时会觉得新奇,但随着课程的不断深入,学生需要临摹范本,有明确的作画过程,烦琐的文字叙述导致学生对色彩课程失去学习兴趣。教师教学辅助教材画册多数为市面上高考方向为主,教学内容难度系数大,职中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动手作画能力跟不上。学生没有多余的学习资料,教学资源库的匮乏,影响教学效果。
2.教学方法、手段单一
教学方法一般由教师选择设计,所以教学方法任务的解决在于教师。一般教师还是侧重于课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一味照着教材讲授,缺乏灵活的教学手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认为色彩课程枯燥,难以理解,以至逐渐丧失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学生达不到要求
考取美术基础技能证的C证以上,是学生在“高职高考”升学的一个重要途径,但很多学生达不到美术基础证C证要求。
美术基础课程考试包括素描、色彩两门科目。考试科目包括静物素描,静物色彩。美术基础课程考试总成绩以等第分数形式公布,分为A、B、C、D、E 五个等级:85分-100分为A;75分-85分以下为B;60分-75分以下为C;50分-60分以下为D;30分-50分以下为E。
在近年的“3+证书”高职高考中,美术设计类相关专业的证书要求还是“美术基础证”。“美术基础证”的要求比普通高考的美术高考要求低很多,但广州市每年也只有极少数美术设计类相关学生能取得C级证书(参加高职本科考试的要求),其中很重要的因素是色彩考试成绩不理想。如色彩审美和手绘造型基础,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专业能力提升。因此,从这两方面来看色彩教学还有较大的调整和提升空间。
二、关于色彩教学的优化建议
(一)优化教学大纲,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和创意思维能力
本课程是针对视觉传达和建筑装饰专业的色彩课程,入学学生大部分没有美术基础。因此,在色彩类课程的第一学期上半段,将以素描结构、明暗的学习与临摹为主。在第一学期的下半学期,将引导学生掌握色彩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规律,培养他们的画面组织能力、构图能力和对形体结构、色彩的表现能力。
学生应掌握对整体色调的把握以及画面整体与局部和谐关系的控制能力。此外,还应掌握对空间层次、质感的表现力,并能够运用丰富的表现技法与技巧来展现生动的画面。
色彩教学大纲应具有实用性,所有知识都应学以致用。根据学校的教学特点和美术基础证大纲内容,我们将调整色彩课程大纲的内容。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造力,帮助他们建立对绘画艺术的基本理解和技能。
根据“3+技能证书”制度,美术设计类相关专业的证书要求是“美术基础证”。考试大纲要求考生具备基本的绘画技巧和理论知识,包括线条、明暗、色彩、结构、比例、构图、透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具体考试内容和形式如下:
(1)考试内容:蔬果、器皿、衬布等静物组合。
(2)考试形式:可选其一,包括写生、写生+根据要求默写、试题提供的图片+根据文字要求默写或根据文字具体要求绘制一幅静物色彩作品。
(3)评分标准及占分比例:评判标准包括构图、色彩关系、色彩造型能力和色彩整体效果。其中,构图占15%、色彩关系占30%、色彩造型能力占30%、色彩整体效果占25%。
(4)题型示例。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我们可以有效地优化教学大纲,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和创意思维能力,并为他们提供系统学习色彩的专业指导。
(二)优化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实践
可以有效地提高专业素养能力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色彩知识及运用技巧,提高其审美水平和创作能力
依据中职学生的实际特点,对色彩教学方法进行科学合理设计,从而有效调动学生学习色彩的兴趣与热情,这是展开色彩教学的关键所在。
在色彩教学中,纯粹的理论知识往往难以让学生真正掌握色彩的运用。因此,应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便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受色彩的魅力。具体来说,我们可以组织色彩静物写生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色彩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在教学准备阶段,应先准备好教学视频、教学资料、教学PPT等,并将其上传到QQ群,要求学生提前观看和自学。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课堂所要学习的内容。在自学阶段,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提供的教学资料和视频,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和进度,通过自学掌握课堂的基本知识点和技能点。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色彩效果图像、进行视频讲解等,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色彩。教师可以通过投影仪、电脑等设备,向学生展示优秀的色彩作品和视频资料。此外,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评价,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问题,并引导他们进行讨论和交流。这样能够让学生在互动中加深对色彩的理解,并从各个环节设计教学活动,以便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综合能力。
课堂互动环节是在课堂上进行的重要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活动,以便加深学生对色彩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可以通过互动来发现和解决问题。实践环节是色彩教学的最重要部分。教师需要大量使用示范性教学,以便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色彩的运用和表现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在平行班的教学中,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养存在差异,班级与班级的水平也存在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能力水平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对于综合能力较强的班级,如果出现少数基础薄弱的同学,可以采用帮带法,将基础薄弱的同学安排在基础好的同学旁边进行“一帮一”的学习。这样基础好的同学在帮助同学时也能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并增强责任心。而基础薄弱的同学在基础好的同学带动下可以学到知识、提高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另外,对于分化严重的班级课堂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法。这种方法是根据学生的个体素养差异,讲授匹配的教学内容,并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这样做可以确保基础扎实的学生能够继续提高成绩,而基础薄弱的学生也能够跟上学习节奏并得到有效的教学效果。
在色彩学习中,通过大量的实践和练习来积累经验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课时量不足,可以通过布置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来弥补。此外,课后开放画室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安静的学习场所。许多学生会利用这个时间在画室里相互学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助于提高学生成绩并能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在中职色彩课程中应注重实践性、案例分析、互动式、任务驱动、多媒体、翻转课堂和小组分层等方法的应用。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并培养出具备专业素养的色彩人才。
(三)“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力
在中职色彩教学的职业教育中,技能比赛是展现技术的重要平台。为了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可以结合广州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大赛等省级、市级、区级的竞赛,通过学校校园技能节等平台,开展色彩专业技能大赛。这可以鼓励学生参加省市区有关绘画的各项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促进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参加色彩比赛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色彩的运用和创新,从而提高色彩感知和理解能力、创意能力和实践能力等。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
同时,教师也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以更好地指导学生参加比赛。在比赛指导中,教师需要解决学生在色彩运用和创意方面的问题,引导他们进行深入学习和探索。与其他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和互动也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此外,通过比赛过程中的反馈和评价,教师可以发现色彩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推动色彩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内容更新。这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养。
为了加强实践教学,我们应该探索制订技能训练与考核标准,制订技能训练计划,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色彩基础教学应以技能竞赛为契机,积累宝贵的经验,推动色彩教育教学的发展。学生在比赛中展示自己的技能和才华,大大提高了学习的兴趣,为色彩教学和美术基础考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建立教学资源库,可以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为了有效利用教师资源,我们收集了本校教师的课堂示范作品和学生优秀作品,并将其整理成册。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针对色彩教学中复杂或特别强调的内容进行研究,并制作了一些色彩教学微视频。此外,还整理了各类静物组合的照片并进行了编辑,制作了色彩理论知识的PPT课件等配套教学视频,以实现信息化教学。
整合教学资源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还为教师提供了相互学习的渠道,更能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工作。
三、总结
在本研究中,基于美术基础考证下中职基础学科色彩的专业素养能力培养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实践。通过优化教学大纲、优化教学方法、以赛促学加强实践训练、建立教学资源库等措施,多措并举提升学生的色彩专业的综合素养,为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奠定了基础。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州市海珠区2023年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职美术基础学科《色彩》的专业素养能力培养研究”(立项批准号:2023C073)的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魏家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