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静雯
传感器技术及应用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核心课程。本课程由9个项目组成,建议安排72学时进行教学。本课程主要介绍了传感器的基础知识、传感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传感器实践应用与发展趋势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传感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检测方法,能够进行传感器检测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在项目实训过程中,教师应着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的集体精神,提升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时间管理、自我控制、自主学习能力。
一、课程思政设计
传感器技术及应用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结合的专业核心课,与企业生产工作生活联系较为紧密,蕴含着较为丰富的职业教育育人资源和思政元素。
本课程的课程思政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介绍我国的高铁、探月工程、神舟飞船等大国崛起的成功案例,引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爱国主义的重要讲话,激发当代年轻人强烈的爱国情怀和终身学习的热情,激励当代年轻人更加积极努力学习,为加快我国经济的发展、民族的伟大复兴进程而作出贡献,激励当代年轻人积极走上一条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二是在进行传感器的安装、调试、设计和使用的实训环节严格按照要求执行,强调安全操作、制度敬畏与自觉遵守,培养学生养成客观、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和严谨务实的专业素养,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三是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贯彻“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引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引入企业案例,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责任意识。四是在教学环节采用学生个人自评、小组合作互评和任课教师评价相结合,把职业行为能力、团队沟通合作、安全操作规范等要素纳入评价体系,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提高操作规范职业意识。五是在课程中加入形势与政策内容,结合时事热点,挖掘其中与课程相关的思政元素,介绍传感器产业的发展趋势,引导学生养成科技强国的信念,培养创新精神。总的来说,在课程思政方面涵盖国家情怀、责任担当、个人修养、科学精神、工匠精神等方面的内容。
二、课程思政建设
本课程在每个章节都设计了思政融入点,在教学过程中以视频、新闻报道、课堂讨论、企业连线等丰富的教学形式渗透思政教育,其主要内容及安排如表1所示。
三、课程思政案例——传感器的基础知识
1.教学内容及思政元素
在“传感器的基础知识”这一章节,通过探月工程案例,介绍其中蕴含的传感器知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学习热情。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轻松地理解传感器的基本定义、组成与分类,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沟通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积极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理念,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教学策略
(1)任务驱动、教师讲授——教师主导。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生主体。
(3)运用学习强国平台、中国大学MOOC(慕课)平台、钉钉APP、云班课APP、3D仿真教学软件、视频连线、网络视频等信息化教学手段和资源进行教学。
3.教学实施过程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借助“云班课”信息化教学平台,辅之以对重难点极具针对性的教学视频、辅助学习电子文档等共享型信息化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学习和操作练习的过程中能实时得到指导,本节课的教学实施过程如表2所示。
4.教学评价方法
教学评价采用学生个人自评、小组合作互评和任课教师评价相结合,改变以往的传统单一形式的评价体系,以教学活动过程性评价取代以往传统的学习结果终结性评价,把职业行为能力、团队合作、安全规范等要素纳入评价体系。
四、案例反思
中职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容易表现出烦躁。在本案例中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将思政教育元素融入教学目标、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之中。播放探月工程的影片,介绍其中蕴含的传感器知识,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奋发向上的学习热情。通过自主学习、在线测试、分组讨论、远程连线等丰富的教学环节创设互动式情景实践教学活动,寓教于乐,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和技能,同时有效帮助学生培养职业素养、责任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沟通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课后阅读拓展和实践拓展活动,把专业理论知识运用到企业生产工作和生活实践中,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总体来说,基本达到思政教育目标,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良好,学生评价反馈满意度较高。需要改进的地方是在学生分组合作方面还需多引导,部分学生不积极主动参与,助长了依赖思想,影响了其素养和技能的提高。
五、结束语
在中职传感器技术及应用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需要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中职学生发散性思维较强,乐于尝试新事物,勇于创新,善于动手操作,但是不喜欢枯燥的思政理论知识。这就要求教师积极把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评价之中,力求做到润物细无声,帮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坚定理想信念、提高个人修养。
责任编辑 陈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