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猪场生物安全管理技术应用

2024-06-24 13:47:30龙华映李培健贺圣杨圭平梁坤平
中国动物保健 2024年6期
关键词:规模化猪场生物安全管理技术

龙华映 李培健 贺圣 杨圭平 梁坤平

摘要:规模化猪场生物安全包括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在实际生产过程要把握生物安全管理基本要求,制订符合行业准则的饲养管理策略及防治措施,满足生物安全管理需求。文章就当地生猪规模养殖情况,展望规模化猪场生物安全管理目标与技术发展趋势,提出了猪场生物安全管理原则,从猪场建设、饲养管理、综合防治、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了生物安全管理技术应用分析,总结做好猪场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和防控疾病传播的措施。

关键词:规模化猪场;生物安全;管理技术

规模化猪场生物安全是围绕新兴阶段养猪场开发与应用所能造成的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的潜在威胁而采取的一系列有效防控措施。这一管理模式要求人们用科学措施降低猪场疾病发生概率,降低养殖生产活动风险,维护养殖生产安全。

1 规模化猪场生物安全管理的目标与技术发展趋势

规模化猪场生物安全的内涵是通过科学管理,有效管控猪场内各种致病性生物因素,确保猪只健康,减少病原体在猪群中的循环传播,防止病原体向周边环境扩散,促进畜禽健康和公共卫生。目前规模化猪场生物安全管理技术快速发展并应用于实践,体现在全过程生物安全防控理念的树立,免疫程序的完善,消毒灭菌技术与饲料管控技术普及,人员培训管理规范化等方面。当前猪场生物安全管理技术手段不断丰富,治理效果显著提升。未来还需要持续优化技术,健全配套的监测预警机制,进一步增强猪场生物安全治理能力[1]。猪场生物安全管理主要是围绕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畜群而实施的管理措施。可通过限制人员或物品进出,实施标准化卫生检疫规程,控制和杜绝与疾病相关的损失。通过落实生物安全管理措施,可控制传染病流入猪场,降低疫情暴发蔓延的风险,减少环境污染。

2 规模化猪场生物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

2.1 预防为主、综合施治的原则

筑牢生物安全防线,树立生物安全管理的思想,把生物安全关口前移,提前防范,建立监测、预报、预警、预防的多元式、立体化生物安全预防体系,根据生产形式要求,因情制宜,多管齐下,综合施治,有效控制疫病发生和流行,确保生物及生产安全。

2.2 全程控制、重点防控的原则

建立生物安全体系,严格检疫规程,制定免疫程序和应急处置预案,落实安全目标责任,构建配套监管机制。加强对养殖环境、人员、生产猪群、饲料饮水的控制,养殖设施、物品和工具的管控以及粪污、废弃物、病死猪的处理。遵循“养重于防,防重于治,消重于免”方针,重点落实“清洗、消毒、隔离”措施,从源头抓起,实施全程监管,重点防控[2]。

2.3 技术支撑、科学管理的原则

加强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建设,规范生物安全操作流程,加快培养和引进技术人才,鼓励技术创新,提高生物安全技术水平,依托先进技术手段提高管控水平,运用科学统计分析方法指导决策,推动生物安全管理规范化和科学化。

3 规模化猪场生物安全管理技术应用分析

规模化猪场生物安全主要是对猪场建设、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环境保护(粪污及无害化处理)等实施全方位管理,以此保障生猪生产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

1)科学选址建场。规模化猪场建设应秉承因地制宜原则,符合《畜禽场场区设计技术规范(NY/T 682)》规定,尽量选择地势相对较高、阳光充足、排水便利的区域,远离居民集居区、学校、工厂或其他畜禽养殖场。选址应处于工业区下风向。猪场外部设置洗消站、中转站,用于进出车辆清洗消毒和生猪中转,内部养殖功能区按常年主导风向由上至下分设生活管理区、生产区(含隔离区)和环保区,各区严格分开[3]。

2)规范饲养管理。饲养管理规范程度是猪场生物安全管理技术应用的关键。主要包括猪源管理、饲养模式、猪舍环境、投入品管理、制度建设、追溯管理等。

①严格控制猪源管理。首先应审慎引入猪群。引进种猪(精液)或猪群时应选择具备生产经营资质、近期无疫病发生的猪场,且提供种猪完整的资料或检测机构出具的重大动物疫病病源学阴性检测报告以供考察;其次,加强运输管理,控制疾病传播。生猪装卸和运输时,采取生物安全防护措施,用专车运输。生猪引入后在远离猪群的设施中隔离观察,持续1~2周,直到特定病原体检测阴性,方可置入养殖生产区 [4]。

②合理确定饲养模式。猪场场区内禁止饲养其他动物,按猪场设计规模调控养殖数量,实行分区饲养和全进全出模式,符合《中、小型集约化养猪场环境参数及环境管理(GB/T 17824.4)》规定,饲养标准与营养水平执行《猪饲养标准(NY/T 65)》规定,落实科学饲养措施,选用优质饲料,遵守定期饲喂计划,让猪只形成固定生理反应习惯,避免突然改变饲料类型或数量,降低诱发生猪胃肠道疾病的几率。

③加强猪舍环境管理。饲养环境应符合《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NY/T 388)》的规定,保证舍内猪只充足的休息和活动空间,保持料槽、水槽等用具干净,地面清洁、干燥,认真做好防噪降噪,避免突发强噪声。根据猪只生长需要,合理调控舍内温度、湿度等条件。加强生物媒介的控制,在猪舍门窗处安装防护网或栅栏;在猪舍雨水沟外侧地面铺垫至少2 m宽公分石,防止老鼠侵入猪舍。

④精细投入物品管理。应对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兽药、疫苗、消毒剂等投入品做好安全管理。生猪饲养使用饲料要符合《无公害食品畜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NY 5032)》,饲料及饲料添加剂按产品说明使用,禁用霉变饲料或添加剂。兽药使用应符合《无公害农产品 兽药使用准则(NY 5030)》的规定,按照剂量、疗程及休药期规定使用;疫苗的使用要符合兽用生物制品质量标准及《无公害食品 生猪饲养兽医防疫准则(NY 5031)》的规定;兽药保存于专用兽药储存室,疫苗保存应配备冷冻(冷藏)设备,做好采购登记、入库和发放等记录。消毒剂使用应符合《无公害食品 生猪饲养管理准则(NY/T 5033)》规定,按照规定用法与用量稀释配制使用。生猪养殖用水水质应达到人类饮用水标准,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及《无公害食品 畜禽饮用水水质(NY 5027)》的规定。

⑤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主要针对猪场人员,设备、器具及运输工具的管理。首先应制定人员管理制度。一是规定内部人员的隔离、消毒、洗浴、更衣等程序并作好记录;二是制定内部人员管理及工作培训制度。包括人员入场规范、个人卫生准则等,做好员工身体健康监测与岗前培训。其次,制订卫生消毒制度。切断病原菌传播途径,明确洗消对象,使用不同方法和消毒药剂消毒。一是场区内和场区周围环境定期洗消,二是所有生产设备、器具使用前后定期洗消,三是运输工具使用前后洗消。第三,设备、器具及运输工具的使用制度。猪舍内器具禁止交叉使用,场内外运输工具分区专用,同时禁止外来车辆进入。

3)动物疫病综合防治。一是搞好免疫接种。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重点保护易感畜群。养殖场要按照强制免疫计划,根据动物疫病流行特点,使用合格疫苗制品对生猪实施免疫接种;二是完善兽医卫生跟踪服务。按照“早发现、早治疗、早处置”原则,定期检查猪群健康状况,发现病猪后及时隔离处置;选择低毒、使用方便的驱虫药进行定期驱虫;同时做好疫病免疫抗体和病原检测。

4)环境保护与治理。生猪养殖污染物主要包括猪粪、污水、噪声、废气、病死猪及其产品等。养殖场要根据饲养规模设计建设相应的污水处理站和无害化处理中心等设施,降低污染物环境影响。

①排水处理。场区采用雨污分流,粪便污水与食槽废水分流的排水方式,功能用房、猪舍屋面排水采用无组织排水,场区雨水采用有组织排水,通过明沟与暗沟就近排入场外沟塘。

②粪便治理。猪舍内设置尿泡粪池,猪粪和猪尿通过尿泡粪粪坑收集后定期排放,通过粪污泵抽到污水处理站集污池,用固液分离机分离,得到含水率75%~85%的猪粪,粪渣并入干粪运往堆粪场进行堆积密封发酵处理,要符合GB/T 36195及NY/T 3442规定要求。

③污(废)水治理。场区污水主要来源于猪舍栏内冲洗水、残留粪便等混合物及职工生活污水。污水通过污水管道排往处理站,在入口经过机械格栅初步固液分离、除渣进入收集池,污水进入分离机进行固液分离,将大部分颗粒物分离出污水,污水由分离液收集池→厌氧池(罐)→水解酸化池→调节池→MBBR池→沉淀池→AO生化综合池,经水解、酸化等厌氧消化反应后沉淀,在消毒池中进行深度处理,去除有害病原微生物,最终达标出水。根据相关规定采取“污水处理—回用”循环利用模式,对经处理达标符合GB 5804要求排放的废水,用于周边农地消纳灌溉[5]。

④噪声治理。噪声主要来源于养殖场设备在运行中由振动、摩擦、碰撞而产生的机械噪声和由排风、排气管产生的气体噪声。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治理噪声源,安装符合噪声限值要求的低噪声设备,或安装减震装置;二是在厂房设计中采取隔振防振措施减少振动;三是在场房设计中使猪场所远离噪声源;四是对场区内道路两侧和裸露地块种植密集的隔音植物,利用植物遮挡吸纳噪声。使噪声符合《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3 类标准,昼间≤65dB(A),夜间≤55dB(A)。

⑤废气处理。猪舍废气为猪群新陈代谢及饲料、粪便分解所产生的CO2、NH3、H2S 等气体,其形态不稳,扩散能力强。为减少环境污染,一是采用微生物降解除臭。通过喷雾+湿帘二级过滤,使尘土随湿帘水流入下水槽,利用喷雾及湿帘中微生物分离、降解废气中氨气。二是采用酸洗喷淋除臭系统处理臭气。在风机墙外设置除臭室,通过除臭室顶部喷淋头喷下的弱酸性除臭剂对所有废气进行酸洗,将废气中的NH3、H2S 等分解中和。经处理后符合GB18596的规定,悬浮物≤200mg/L、氨氮浓度≤80mg/L、臭气浓度≤70。

⑥病死猪及产品处理。病死猪和产品无害化处理按《病死畜禽和病害畜禽产品无害化处理管理办法》及《病死及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的规定执行,应当符合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要求。对病死猪和产品使用专用工具运送至无害化处理中心,按无害化处理程序集中统一处理,建立台账和记录,实行定期报告和风险评估管理[6]。

4 结论

规模化猪场生物安全管理对于预防和控制疾病传播,提升养殖生产效益至关重要。通过生物安全管理技术应用、采取扎实有效的技术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疾病传播的风险,保护生猪健康。养殖户还应适时了解最新生物安全技术标准,吸取先进经验,使猪场生物安全控制达到最高标准,切实维护养殖生产安全,实现生猪养殖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纪双慧,严海涛,韩勇.规模化猪场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应用--以山东省日照市为例[J].养殖与饲料,2022,21(10):49-51.

[2] 袁小园.“非瘟”背景下规模化猪场的生物安全防疫体系建设浅析[J].今日畜牧兽医,2022,38(7):23+25.

[3] 王鑫坤.某规模化猪场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与综合防控效果评估[D].河南农业大学,2022.

[4] 路鹏云,关翔,李结.非洲猪瘟疫情下规模化猪场人员与物资入场流程的建立[J].中国猪业,2021,16(4):87-88.

[5] 刘云鹏.非洲猪瘟背景下筑牢防线加强管理确保规模化猪场生物安全[J].云南畜牧兽医,2020(1):6-13.

[6] 刘英姿,王宏军,董筱萍,等.规模化种猪场主要疫病病原学调查及其生物安全控制效果评价[J].中国畜牧业,2013(19):66-68.

猜你喜欢
规模化猪场生物安全管理技术
动物养殖场生物安全体系的内容
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的关系分析
基于嵌入式的物联网技术的规模化猪场健康养殖系统设计
德尔菲法构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生物安全快速评价指标的研究
计算机存储系统的管理技术探讨
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技术要点探析
输配电线路运行管理技术浅谈
养殖场生物安全管理措施
规模化猪场常见猪病及防治措施
规模化猪场常见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