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滨楠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木兰所“愿”与所“行”分别体现的木兰形象特点。
2.探析木兰所体现的形象反差,解读木兰勇敢、孝顺等精神品质。
3.学习木兰的家国情怀,认识当代青年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
探析木兰所体现的形象反差,解读木兰高贵的精神品质。
三、教学难点
学习木兰的家国情怀,认识当代青年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四、教材分析
《木兰诗》选自统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本单元以“家国情怀”为单元人文主题,选编了四篇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从各个角度展现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人民热爱祖国、发愤图强的美好情操。学习本单元需要继续培养学生学习精读的阅读方法,注重涵泳品味,引导学生尽量把自己“浸泡”在作品的氛围中,调动自己的体验和想象,体会作品情境,感受作者情怀,学习做批注,并说出或记下自己的点滴体会。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记叙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赏,辞官还家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忠孝两全又淡泊名利,温柔美丽又娇羞可爱,孝顺亲人又报效国家的人物形象。学习这首诗歌不仅要分析既有女儿的娇美又有男子的刚健的女英雄木兰的形象,也要仔细品味语言,学习各种修辞手法。
五、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古诗词学习经验,具备了初步朗读和鉴赏古诗文的能力,并且大多数学生对“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有所了解。对学生而言,在此前提下学习本篇课文,在学习兴趣和基本方法上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七年级的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与表现欲望,所以更应该挖掘学生的探索能力,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热情。同时,七年级是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审美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所以在教学方法上,要引导学生树立爱家爱国的家国情怀,明白当代青年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六、教学过程
(一)任务一:“愿”中析英雄志
(PPT:播放电影《花木兰》片段)
1.同学们,她身穿暗红色的戎装,风姿绰约,目光如烈焰般炽热;她在战场上翩然的身姿宛若凤凰,展翅欲飞。
相信刚刚同学们都为木兰的英雄形象所倾倒,不过这是经过电影艺术加工的木兰形象,原始的木兰形象就在我们的《木兰诗》里,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
2.要了解一个人,我们首先要知道她想的是什么。诗中出现了两次“愿”,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将这两处“愿”找出来。(板书:“愿”)
明确:(1)“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2)“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3.在父亲年老、弟弟年幼的情况下,木兰“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你认为这是她头脑发热下做出的决定吗?
明确:不是。从“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可知军情十分紧急,从“唯闻女叹息”也能看出选择奔赴战场是木兰深思熟虑的结果。
追问:你从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木兰形象?
明确:孝顺、勇敢。
小结:一个“愿”字,彰显了木兰的毅然决然,良知与责任感让她义无反顾地做出了抉择——“替爷征”!请同学们齐读这句话,读出木兰的气势,读出木兰的无畏。(学生带着理解再次朗读)
4.立下赫赫军功回到朝廷后,木兰向皇帝发出了自己的祈愿——“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这又是一个怎样的木兰形象?
明确:(1)面对巨大的功名利禄,木兰选择回家,足以看出木兰的淡泊名利。
(2)在外征战多年后,家中父母的年纪更大了,于是木兰选择回家侍奉父母,也能看出她的孝顺。
小结:一个“愿”字,干脆利落,真诚洒脱,此时此刻,木兰唯一心心念念的就是:“我——要——回——家!”
5.同学们,我们来看下小篆的“愿”字:,它形似一个人跪在山前祈愿,《说文解字》说:“愿,谨也。”说明“愿”的意思是“谨慎”,这说明木兰的所“愿”是深思熟虑后做出的决定,一个忠孝两全、淡泊名利的英雄形象跃然纸上。(板书:忠孝两全、淡泊名利)
(二)任务二:“行”中品女儿气
1.要了解一个人,在知道他想的是什么后,还要看他做了什么。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圈点勾画木兰归家后的行为。(板书:“行”)
明确:“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追问:这个句子中有哪些动词?可以看出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
明确:“脱”“著”“理”“帖”;可以看出木兰是一个温柔、美丽的女子。(板书:温柔美丽)
2.“火伴”见到木兰后是什么反应呢?
明确:“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追问:“火伴”指的是“军中的同伴”。请大家想象一下见到“火伴”后的木兰会有怎样的反应。
预设:会害羞,会担心。
明确:一个娇羞可爱的木兰仿佛出现在我们眼前。(板书:娇羞可爱)
(三)任务三:从“木兰精神”中探家国情
1.从这样矛盾、反差巨大之处,我们看到了一个立体的木兰形象,请同学们造句。
(PPT:她可以,也可以。)
预设:她可以美丽,也可以勇猛。
她可以化妆,也可以杀敌。
她可以爱家,也可以爱国。
小结:木兰形象破除了封建社会对女性身体和心灵的禁锢,撕下了“女子本弱”的标签,这就是“木兰精神”。(板书:木兰精神)
2“.木兰精神”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杜牧的《题木兰庙》中,木兰到拂云堆上去祭奠王昭君。她们都是女子,一个为国远赴塞外,一个保家卫国,都担起了本应由男性承担的职责。
(PPT: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杜牧《题木兰庙》)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这样的女英雄并不少见,小组讨论试着举例说一说。
明确:有“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的秋瑾;
有“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的屠呦呦;
有“以怒放的生命,向世界表达倔强”的张桂梅。
……
总结:木兰精神代代传承,一代代女性在民族危难时撑起半边天,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做不被定义的“她”。(板书:“她”)
(四)作业设计
了解了故事之奇,细读了木兰这位女英雄后,请同学们把她与狼牙山五壮士、邱少云等男英雄形象进行对比阅读,挖掘其异同点,200字左右。
(五)板书设计
七、设计思路说明
木兰是一个大众熟悉的人物。《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被誉为“乐府双璧”。既然是叙事诗,就要引导学生读出故事情节,读出人物形象,读出主旨和情感。从内容看,《木兰诗》由于使用了大量的口头语言,理解起来不困难。关键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读出故事的传奇性,要引导学生读出人物形象的丰富性和独特性。在批评、质疑、探究的过程中,自由对话,为木兰形象概括出多样的特点。结合单元教学目标、本课特点和学情特点,我把“把握木兰女英雄形象”定为本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有效的教学活动中完成目标,学有所得。
第一,在任务一中,首先引导学生找出诗中的两个“愿”字,在对两个“愿”字的品析中品读出木兰忠孝两全、淡泊名利的人物形象。同时,运用字源分析法,帮助学生理解木兰所“愿”之事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更好地凸显出木兰的形象特点。
第二,在任务二中,引导学生透过木兰抵家的动作以及想象与在战场上关系亲密的“火伴”的见面场景来体悟木兰温柔美丽、娇羞可爱的特点。
第三,在任务三中,引导学生通过读写融通的方式,体会“木兰精神”。同时,引入诗文,帮助学生理解“木兰精神”的传承,并且带领学生感受不同时代、不同领域同样具有“木兰精神”的女英雄,认识到当代青年的责任与使命。
第四,在作业设计中,回扣单元人文主题,并且与之前所学文本的人物形象进行对比,拉近经典文本与学生的距离,从而实现深度学习。
本堂课以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的提问贯穿全过程教学,以期实现生动性与期待性课堂的生成。整个教学过程以三个学习任务串联起整个教学环节,三个学习任务层层递进,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在逐渐深入的学习过程中,更好地体悟木兰高贵的精神品质,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