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晖
很多人把“学而优则仕”理解成学业非常优秀,然后出仕。事实上这种理解是完全错误的。
“学而优则仕”出自孔子之口。在《论语·子张》篇中,孔子说:“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这两句话才是孔子的完整表达,在孔子心目中,“仕而优则学”比后者更为重要,因此才放到第一位来讲。后人不读先贤原典,将孔子的完整表达硬生生截去前一句,只注重后一句,为自己出仕寻找圣人之言作为理论依据,真是可叹!
《说文解字》:“优,饶也。”什么叫“饶”?段玉裁解释说:“凡有余皆曰饶。”因此,“优”的本义就是有余力,朱熹就是这样解释的:“优,有余力也。”如此一来,孔子的两句话就很好理解了:做官有余力可以去学习,学习有余力可以做官。“优”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标准,不管做官还是学习,必须有余力,然后才能去做别的事情。对“学而优则仕”来说,必须学有余力方能做官,如果不是学有余力,即使学问再好也不能做官。
孔子的意思非常清楚,那就是强调学习的重要性,通过学习提高为官者的从政能力。后人不察,误以为只要学业优秀就可以当官了,从而忽视了“学”在先、“仕”在后的深刻道理。
(摘自《100个汉语词汇中的古代风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