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诗故我在(创作谈)

2024-06-24 00:43龙小龙
阳光 2024年6期
关键词:功利性足迹文字

我突然想到一个奇怪的问题:一个人最遗憾的事,应该莫过于到临终时一生行走的足迹荡然无存。而爱诗之人是最幸运的,他们有“诗”和“远方”,尤其能够以诗的形式记录生活,记录行走的足迹,别有意义。每一首诗都是一段心路历程,可能这就是文学艺术赐予热爱它的人的一种独特性。

我出生并成长于中国现代诗歌盛行的七十年代。那时候,诗人是一个神圣的称号,我们对诗人充满崇敬。环境的熏陶濡染,从小学作文开始,渐渐喜欢上写作。身边跟我同龄的诗人们大抵如此,上学是重要影响的阶段,先是每次作文都被老师拿来作为范文朗读给同学们听,然后订阅了许多课外阅读物,在全校参加作文比赛什么的获奖,然后就模仿徐志摩、北岛、舒婷,学习写分行的文字。

记得在一篇作文中,我写了一句“我看见一阵风的流走,一片水的倒立”,让老师大加赞赏,对于这句话,老师在课堂上进行了各种发挥,足足讲了十分钟,竟让我滋生出一种莫名的使命感来。

鼓励和希望像一根绳子,无形中牵着一个人前行。有梦想的人会不停地赶路,没有梦想的人永远睡不醒。离开校门后,怀着文学青年的懵懂与憧憬,一路辗转前行。

一个人难能可贵的是坚持。诗歌之于我,更多的是“状物”“抒怀”“言志”。如果要说功利性,最大的功利性是赢取内心的愉悦,满足了自我需求。诗人总有许多情绪需要表达,或豪爽侠义,或欢愉快乐,或愤世嫉俗,或忧国忧民,反正不吐不快。写诗是一种微妙的内在的精神运动,也是一种生命和灵魂的自我救赎。尤其在浮躁的时代,我要求自己保持淡定而沉静,不要去跟风,更没必要去造作。

有诗友跟我说,你一定要写出自己的辨识度,否则没有多少人能认同你。对此我赞同又不赞同。贴标签不一定是好事,又不是贩卖和兜售。何况所谓的辨识度,应该是顺其自然的事情。诗不是辨识度所能规范得了的,一首好诗,一定像优质的红酒,能让人细细品味而余味不消。如果刻意追求所谓的辨识度,生造、做作,在文字表面做功夫,表面上唬人,一些辞藻的堆砌,意象的生硬牵扯,让人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写自己的,往前走就行了。有诗相伴,人生便多了一分美丽的色彩。当你完成一件作品,心里有没有如释重负的感觉?当你因为手里的事务繁多,而耽误了写作,是不是总有一种未完成一件大事的遗憾?这便是爱诗之人的状态。诗,毕竟已经构成生活的一部分。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诗里,有的人用行动在践行和体验,有的人不仅体验,还用文字表达出来,呈现给自己和他人看。

岁月如流,当心绪真正平息下来。或许,读着读着,你也会情不自禁地泪如泉涌。

龙小龙: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乐山市作协副主席。作品散见、转载于《诗刊》《中华辞赋》《诗选刊》等多家刊物。著有诗集《诗意的行走》《自然的倾诉》《新工业叙事》。

猜你喜欢
功利性足迹文字
文字的前世今生
警惕功利性支教
最有价值的阅读,恰恰是非功利性阅读
大学生学习动机功利性倾向调查
热爱与坚持
当我在文字中投宿
成长足迹
足迹
足迹
春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