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兴洲
张恒家和张第家是邻居,祖上是一家,关系一直很好。
张恒的两个儿子都大了,原来的两间屋住不开,备了几年料子,打算扒了旧房盖新房。量来量去,宅基地只有九米长,好不容易盖一回屋,只够两间半的地基。
张第在三年前就把屋翻盖好了,位置在张恒家东边,建房时靠东头盖的,西头剩有四五米宽的空地,栽了几棵不成才的杂树,阳光不足,长得也不好。
有人给张恒出主意,让他找张第商量一下,给他让两米地出来,张恒就能盖三间房子。
张恒硬着头皮去了张第家。
张第八十六岁的老父亲一听张恒的要求,立刻拒绝说,不行!这自古以来就有说法——什么都能让,唯地边和老婆不能让。
张恒愁得唉声叹气,这房子怎么盖?等张第歇班从城里回来,听父亲说张恒要他家让出两米地盖房子,他去看了看现场,发现张恒正愁容满面地蹲在一边吸闷烟。
张第告诉张恒:“多年前,咱还是一家子,这两米地我同意让,容我和老头儿商量一下。”
张第和父亲一说,起初老头儿依然不肯,后来要张恒出三万块钱买。
张恒一听说要三万块钱就可让地,马上拿了钱给张第,张第不收,告诉张恒:“对外就说给过钱了。”张恒心里没底,非让张第把钱收下。张第怕张恒不放心,只象征性地收了两千块钱,并写了字据,让张恒放心盖房。
张恒早把料子备足了,又怕夜长梦多,加紧找人把房子建上了。
张第家盖的两层小楼高十米,张恒家在张第家西侧,只盖九米八。落成那天,张恒置酒招待宾朋,张第上了两千块钱喜礼,张恒十分感动,两家自此成了比亲戚还亲的好邻居。
一年后,张第的父亲不小心摔倒了,又赶上家里没人,张恒把老人背到了村里诊所,因伤了骨头,又找车给送到镇医院治疗。
张第从单位赶到医院,对张恒千恩万谢。张第的父亲拉着张恒的手不放,感动地说道:“谢谢大侄子,当初不该阻挠你盖房,白躭误了你一年多时间。”
张恒说:“老叔,看您老怎么说的,还是多亏您宽宏大量,咱是千年不变的好邻居呀!”
张第的父亲说:“唉,还是老话说得好啊,远亲不如近邻!”
娘
瑄瑄三个月时,娘生病死了,是爹一把屎一把尿把她养大。七岁时,爹跟人伐树,大树倒下时,爹没躲开被砸死了。
瑄瑄成了孤女,寡妇周淑兰把她收养在家。
周淑兰的丈夫死得早,撇下一个儿子叫周正,有点儿憨乎乎的,九岁了还数不清数。他对瑄瑄一会儿喊姐,一会儿叫妹的,有了个玩伴他倒也开心。
周淑兰含辛茹苦拉扯着二人,疼瑄瑄倒比疼儿子多一些。
瑄瑄十五岁了,长成了大姑娘,娘儿俩胜过亲母女。
瑄瑄十九岁那年,周淑兰突然中风,两条腿不能走路,全靠瑄瑄伺候,周正个子虽大,只会出憨力,洗衣、做饭全是瑄瑄的活儿。
周淑兰不能动,又添了心病,儿子到了该说老婆的年龄,自己家这个条件,哪个女子能看中他,愁得她唉声叹气。
瑄瑄安慰周淑兰说:“大娘,你别愁,过两年我嫁给俺哥就是了。”
周淑兰双眼流泪,拉住瑄瑄说:“乖儿,那可委屈你了。”瑄瑄为让大娘放心,干脆改了口,叫一声:“娘,别说这话了,没有你,我也不知能过到什么样,哥虽然脑子来得慢点儿,人可不坏,我和他好好伺候您,有您在,俺俩可有个主心骨呢。”
周正二十三岁了,一天,瑄瑄把他叫到门口的树林里问他:“我给你说个老婆行吗?”
周正脑瓜子虽迟钝,但心中一直把瑄瑄当亲人一般,他离不开瑄瑄,他问:“你说的是哪家女子呀?人能跟我吗?”
瑄瑄一看他那着急的样子,想笑,就哄他说:“那女的长得可好了,就是胖点儿,可白了,脾气也好,饿了就叫唤,给多少吃多少,给什么吃什么,从不挑食,吃饱就睡。”
周正这回可不憨了,马上说:“那不是咱家猪圈里的白猪吗?我不要,我就想要你。”瑄瑄照他胸前就是一拳,说:“原来你不憨呀?死样,谁跟你?”
周正抓住瑄瑄的胳膊不松,求道:“好姐姐,除了你,我谁也不要,俺娘给俺说过了,要俺好好疼你,不然,她说死了也不会饶了我。”
瑄瑄被周正几句话说哭了,她拉着周正就走,说:“走,给咱娘磕头去,你把话说给咱娘听,不许改口。”